更新於 2022/03/1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疫情隨筆

    2018年,讀完佐佐木典士《我決定簡單地生活》後,決定開始斷捨離。
    難以割捨的從來不是物品,而是情感回憶。諸如此類老話,早已心知肚明,只是現實從未有行動的必要。直到2018年邁入不惑之年前夕,頂著房貸壓力,決意遠離熟悉圈,換個地方工作,降薪五分一,契機也一夕生成。
    最初是應付精神和物質的欠缺,只能讀書,意外接觸《我決定簡單地生活》後,決定嘗試「好好感謝,然後再見」。捨出的物品雖不多,卻解開多年心結,願意開始面對、修復自己。經過一段時間的捨物,2019年的行李少了一些,但轉換新地點後,忙於適應環境,又任由物品增多起來。
    2020年因緣際會搬到一個小房間,除了簡易的床架衣櫥,幾近家徒四壁。3月疫情來襲,半居家工作模式下,每日大半時間都待在房內,環顧小小一室,突然有感「何不好好整理!」打開衣櫥,上班、居家各保留一周所需服飾。捨出每週必用以外的鍋碗瓢盆,同時恢復poo-free。「剛好」的物質,免去選擇上的困難,感受也變得敏銳,很快能辨別身外物,隨即決定是否捨棄。
    2021年,疫情惡化,政府頒布跨縣禁令期間,社交平台上最常見的,一類是以身試法者,一類是分享各項學習成果者。反觀自身,猶如隱姓埋名,毫無關係,有空時,更樂意設想將來如何簡約度日,藉此緩和出於工作需要,與人不斷說話溝通,六、日也不得閒的苦惱。
    當人有所期盼,生命常有意想不到的引領。《新約》裡常常出現信徒在宣教路上的身影,物質上總有不足,卻不致匱乏,且常有恩典,他們的堅定信心,只是單純相信神的恩典是足夠的。環顧小小一室,確實如此。
    重拾《聖經》以來,斷捨離有了明確的實踐力,除了避免一次性物品及快時尚,也開始轉贈非必需品。
    〈馬太福音〉6:19-21:「不要為自己積蓄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蛀、銹蝕,也有賊挖洞偷竊;只要為自己積蓄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蛀、銹蝕,也沒有賊挖洞偷竊。因為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在世界的眼光,疫情暫緩了前行的步伐,在生命的事上,卻是一次反省。在疫情肆虐的末了,行李又少了一些,謹以此文為記,靜待風暴過去。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