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動物的距離》:人性始終來自於野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上禮拜,全世界關注的焦點都在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對於這場紛爭人人都有自己的詮釋角度。比如前幾天,我正在家裡附近的涼麵店用早餐,見到一位退役的將官阿伯口若懸河的與老闆談論此事。「發動侵略的人,真是禽獸不如!」將官阿伯聲若洪鐘的喝道,恐怕半條街的行人也都聽到了,而同樣年長的老闆,一邊指揮助手們準備餐點,一邊唯唯稱是。我在旁邊默默吃著涼麵,被將官阿伯的那句吼聲一震,腦海裡第一個浮現出來的竟然是這支影片:

「禽獸不如」到底是多不如?  

  這支影片來自於荷蘭靈長類學者法蘭斯‧德瓦爾(Frans de Waal)的TED演講,當時他正在用卡布欽猴(capuchin monkey)為例向聽眾說明,對於社會公平的追求,並非是我們人類所獨有。影片中的卡布欽猴因為「同工不同酬」的現象而發怒的模樣令人發笑,而我們之所以發出會心大笑,或許就是因為從猴子的行為中辨識出與自己同樣的情緒,而驚訝於其相似。回過頭來,那位將官阿伯使用「禽獸不如」這個詞彙,原意應該是藉此突顯戰爭侵略者在道德品行上達不到人類的標準,但卡布欽猴的案例可能透漏了一個訊息:我們與動物的距離,並沒有想像的遙遠
使用連結購書,本文作者將獲分潤
  這本法蘭斯‧德瓦爾的《我們與動物的距離》原本於2014年出版,直到去年年底才得以與繁體中文讀者見面。法蘭斯‧德瓦爾的部分著作近年在台灣陸續出版,比如《黑猩猩政治學》、《瑪瑪的最後擁抱》以及《你不知道我們有多聰明》。動物與人類間的連結一向是法蘭斯‧德瓦爾關注的重點議題,早在數十年前的《黑猩猩政治學》中,他便由動物園黑猩猩群體的權力更迭找到人類社會政治的眾多主要元素與行為。《瑪瑪的最後擁抱》從黑猩猩瑪瑪與其人類好友─動物行為學者范霍夫(Jan van Hooff)在臨終前的告別起頭,這一個令人動容的感動情境,為書中對「動物具有情感」的論述定下基調,我也將這段影片連結放在下面供大家參考。至於《你不知道我們有多聰明》,則帶讀者認識動物的認知,進一步從動物的認知機制,找到對人類的啟發之處。

典範轉移:從猿類身上,人類能夠更了解自己

  《我們與動物的距離》與上述法蘭斯‧德瓦爾的作品一脈相承,本書原名為"The Bonobo And The Atheist",即《巴諾布猿與無神論者》,比起翻譯的書名,我以為原文比較能夠傳遞作者的意趣。德瓦爾在書中以動物(特別是靈長類)行為的研究,嘗試論述人類社會中道德/宗教的根源。巴諾布猿(Bonobo)與黑猩猩同樣是智人的近親,兩者都擁有成熟的社會結構,在書中代表了我們多毛的靈長類親戚;而無神論者多半指的是作者自己。他在本書的開頭代替所有對道德起源有興趣的讀者發問道:
道德思慮真的是發生在那麼崇高的層面上嗎?道德思慮難道不必奠基於我們的本性和本質之中嗎?舉例來說,如果不是我們早就有體貼別人的先天傾向,那麼敦促人表現出這樣的行為,會是切合實際的做法嗎?如果不是我們原本就對不公不義的事情有強烈反應,訴諸這些概念會是合理的做法嗎?想像看看,我們所做的每一項決定如果都必須由承繼而來的邏輯加以檢驗,將會是多麼沉重的認知負擔。
  這是本書的大哉問。實際上,各家說法對「道德」的源頭向來莫衷一是,但西方基督教傳統中,主要認為對於「道德」的認知源於上帝的啟示。像在失樂園故事裡,人類吃下善惡果後忽然曉得了要遮蔽身體;以及摩西帶領猶太人結束流浪後,於西奈山頂獲得上帝賜予的十誡,用以約束猶太人。這些故事都象徵著道德意識是由上而下忽然降臨在人類社群中,而這也是人類與動物的一大區別。從上面的發問,我們就可以看出德瓦爾的觀點反其道而行,他認為道德/宗教的產生是社會型動物演化而產生的結果。
巴諾布猿與黑猩猩都具備成熟的社會結構。比起黑猩猩,巴諾布猿以牠們頻繁運用性愛處理社交問題而聞名。
  過去數十年,學者們透過反覆的實驗與觀察,在巴諾布猿與黑猩猩的社會中找到了利他、慷慨、感激等道德行為,知道他們能理解自己的行為對他者有何影響,乃至在抉擇自利與利益社會的行為中傾向選擇後者。從他們身上,能夠輕易地找出人類社會中那些讓人熟悉的道德元素。在這些新證據的輔助下,我們要不承認巴諾布猿與黑猩猩同樣具有由上至下的道德啟示,要不就承認人類的道德起源更可能是透由社會關係演化而來。但法蘭斯‧德瓦爾的寫作目的,並不是為了證明人類與動物的近似,乃至希望拆解人類的神聖與獨特性。他說:
對我來說,理解人類對宗教的需求遠勝於抨擊宗教。無神論的中心議題,也就是上帝的(不)存在,在我看來時在極度乏味。
  事實上,雖然他對北歐社會正在推行的道德世俗化頗為讚賞,但依然在書中多次提到宗教的正向作用,也不認為理性與科學能夠完全代替人類對宗教的需求。畢竟從動物身上,我們或許可以推論出宗教需求源於我們本能深處。巴諾布猿與黑猩猩不只會為死亡感到哀悼,透過實驗更證明了他們能夠想像眼前不存在的事物,也知道透過現下的行為事先規劃未來。黑猩猩在面對滂沱大雨時著名的「雨舞」行為,也讓人好奇他們對身旁的一切是否具有某種「泛靈」式的認知。我們無法透過語言明白他們真實的想法,但這些元素卻證明在人與動物的生命中所共同享有的需求,遠遠超出我們平時所覺察

沒錯,我們有電腦和飛機,但我們的心理構造仍與一頭社會性靈長類動物無異。

  雖然這本書一定會被放在「自然科普」類,但實際上說它是「人文社會」也不為過。在這本《我們與動物的距離》裡,讀者可以欣賞到以下三點:
  1. 物我合一的連結:作者透過精彩的文筆為讀者與不同物種建立起一種深厚的連結,這種連結不是奠基於單純感官上的需求,而是讓人深刻的認識到不同生命的共同點,弭平現代社會的人類與自然間的斷裂。
  2. 人類特殊性的反思:人類與其他物種不同之處顯而易見,閱讀德瓦爾著作(不止這本)的過程中,往往讓人思考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看待這種特殊性。以哲學的角度上說,在廣大的自然界中,人類/我究竟應該如何看待自己。這沒什麼標準答案,但有其價值。
  3. 動物身上的啟示:有些人說,我們能在動物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但其實在我們身上,也有著他們的痕跡。在超越文化差異的層級,或許我們從動物的社會中能更加理解作為一個物種,人類究竟應該如何對待彼此。
  讀法蘭斯‧德瓦爾的著作總讓人感到心情開闊、受益良多。當初我單純受到《黑猩猩政治學》這個標題所吸引,而開始認識這為靈長類學者,翻開書本後,不僅驚訝於他筆下的黑猩猩能夠使出與廟堂諸公相似的政治技巧,也感到妙趣橫生。不管你的興趣在於人文或是自然,本書都能滿足需求。
  在最後,特別想提一下法蘭斯‧德瓦爾在書中解釋大眾對巴諾布猿的誤解:
這不表示巴諾布猿活在毫無爭端的童話世界裡,牠們之所有從事「促成和平的性行為」,就是因為牠們有許許多多的衝突。牠們要是生活在全然的和諧中,怎麼會需要促成和平的行為?
  雖然人類世界的戰火永遠不可能在巴諾布猿身上發生,但如果有機會讓巴諾布猿處理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衝突,牠們大概會想來到克林姆林宮,嘗試邀請寶座上的新沙皇加入牠們為人所知的特殊社交行為,希望透過溫暖的關懷化解他令人不安的心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9會員
51內容數
閱讀是向未知的獻祭。不管獻祭的對象為何,只要足夠虔誠,收穫的總是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羅馬薩滿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若將福音書們分開來看,你或許會發現,每本福音書之間對耶穌生平有著截然不同的理解,而他們彼此可能未必會同意對方的說法
「一官」鄭芝龍原先只是一個遊蕩於海上的投機份子,但他確實地掌握住了大航海時代的「交流」精神,在海盜、海商以及中國、荷蘭各方勢力的競合之中,他成功擔任了斡旋者的角色而生存,進而步步壯大...
若將福音書們分開來看,你或許會發現,每本福音書之間對耶穌生平有著截然不同的理解,而他們彼此可能未必會同意對方的說法
「一官」鄭芝龍原先只是一個遊蕩於海上的投機份子,但他確實地掌握住了大航海時代的「交流」精神,在海盜、海商以及中國、荷蘭各方勢力的競合之中,他成功擔任了斡旋者的角色而生存,進而步步壯大...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如果你是間諜,那我就是間諜之妻。   聰子是誰呢?或者說優作的妻是什麼呢?這便看完《間諜之妻》後最深刻的疑問了。如同這部以兩種角色結合而成並命名的電影,如同泰半戰爭類型電影中,以戰爭下的個人映射時代之暗面的理念起點,在「間諜」與「妻子」的意義下,企求平衡是種憨傻,那企求愛也會是嗎?
千年前的歷史榮光,透過物質遺跡被挖掘,製作、使用這些器物的人,卻早已灰飛煙滅,人類的軀體多麼脆弱不堪;歷史的長河悠遠擺盪,千年的時光,只是一瞬,個人的一生,也就更遠遠相形見絀;然而「從人類在洞穴牆上留下第一個手印開始,我們都是時間延續的一部分,人不會真正死去。」
百年前戰爭下的旅行物語,跟活在現下的普羅大眾所想像的,其實很不一樣。你的旅行當然可以因戰爭而取消,但我要在烽火漫天繼續我的行程,也實屬合理,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如果你是間諜,那我就是間諜之妻。   聰子是誰呢?或者說優作的妻是什麼呢?這便看完《間諜之妻》後最深刻的疑問了。如同這部以兩種角色結合而成並命名的電影,如同泰半戰爭類型電影中,以戰爭下的個人映射時代之暗面的理念起點,在「間諜」與「妻子」的意義下,企求平衡是種憨傻,那企求愛也會是嗎?
千年前的歷史榮光,透過物質遺跡被挖掘,製作、使用這些器物的人,卻早已灰飛煙滅,人類的軀體多麼脆弱不堪;歷史的長河悠遠擺盪,千年的時光,只是一瞬,個人的一生,也就更遠遠相形見絀;然而「從人類在洞穴牆上留下第一個手印開始,我們都是時間延續的一部分,人不會真正死去。」
百年前戰爭下的旅行物語,跟活在現下的普羅大眾所想像的,其實很不一樣。你的旅行當然可以因戰爭而取消,但我要在烽火漫天繼續我的行程,也實屬合理,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類是大自然裡的頂級獵食者。 比狼還狡詐。 比獅群還懂圍毆。 能夠在死亡追逐中逼死羚鹿。 能製造出精巧的工具。 為了更好生存, 人類藏起狡詐露出善良, 將圍毆矯飾成多數決, 把過人的耐力用來忍受偽裝的不適, 用腦袋進行學習和沉澱。
Thumbnail
【黑猩猩的命也是命】 「他們奪走了我的丈夫,我請求伸張正義,卻遭到拒絕,我好憤怒,正義完全受人類操控,這場審判對我們動物來說一點都不公平!」 充滿野心的奇作!審判所演示的,是自然界中粗暴、惡劣、自私的生物千百年來努力想建立的美善社會,若有靈萬物學習了語言,會對脆弱又微小的智人群說些什麼呢?對人類
Thumbnail
生命的天平,物種的法碼,不等值?! 初閱《大猩猩審判日》,舉世爭議的「電車難題」旋即躍入腦海,極為類似無限循環的辯論,孰是孰非?大約就是不同角度切入的截然。不過,從看似以人類為主導的世界,能夠開庭審判動物園僅因人類兒童誤入大猩猩領地可能因而喪命,即選擇格斃閒適居家的奧馬利(大猩猩)一案,或許也算是
Thumbnail
內容簡介 《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by Yuval Noah Harari 是一本引人深思的書,探討了從史前時代到現代,人類如何從無足輕重的動物演變成為地球的主宰者。Harari 以其獨特的視角和通俗易懂的語言
隨著人工智慧、基因工程與腦神經研究的大幅進展,何謂「人」?
Thumbnail
如果有一天,地球的主宰不再是人類,而是猿類,我們該如何面對? 《猩球崛起》系列中的核心衝突:仁慈與仇恨、合作與對立。凱撒代表了希望和可能性,即猿類和人類可以和平共處。牠的領導基於信任、智慧和道德感。
Thumbnail
這個世界很現實,但請你繼續保持你的溫柔 有時候真的覺得人在動物界裡面真的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僅僅是因為我們比他們多了一個腦袋就有這麼大的差異,矛盾這個詞是不會套用在除了人以外的生物的,因為他們很單純,想要甚麼就會有相對應的行動,但人卻不一樣,常常口是心非,想的跟做的完全不一樣,今天早上我先陪我們的
人與動物的關係 自古以來的生活中一直都有動物伴隨著我們,不論是食用的羊、豬、雞、鴨等,或是狩獵、牧羊的狗、耕田的牛,人們將這些資源視為「資產和財產」,不論是殺害動物還是虐待、不善待都沒有人介入,沒有專屬的法條約定和規定這些動物的保障,而動物保護法的出現,正是因為越來越多人重視動物權利,也把家中的寵
Thumbnail
《人的條件》(The Human Condition)為1959年漢娜‧鄂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以 "Vita Activa" 為名的系列講座;系列座談內容整理為此專書。 人類不同於其他生物的根本是什麼?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孟子認為人和禽獸只差在具有仁義道德的天性。除了道
Thumbnail
在大自然現象中的掠奪, 也許在更高意識的角度裡是為了互相平衡。 但在有限生命的眼裡則是弱肉強食,只能你死我活。 有沒有一種可能性,你我之所以一直還待在這裡, 是因為看不見其它和萬物可以一起生存的方式。 看動物撕裂護食,甚或犧牲自己保護幼雛, 看看自己,所為和野生動物有哪裡不同嗎? 如果肉身是你!那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類是大自然裡的頂級獵食者。 比狼還狡詐。 比獅群還懂圍毆。 能夠在死亡追逐中逼死羚鹿。 能製造出精巧的工具。 為了更好生存, 人類藏起狡詐露出善良, 將圍毆矯飾成多數決, 把過人的耐力用來忍受偽裝的不適, 用腦袋進行學習和沉澱。
Thumbnail
【黑猩猩的命也是命】 「他們奪走了我的丈夫,我請求伸張正義,卻遭到拒絕,我好憤怒,正義完全受人類操控,這場審判對我們動物來說一點都不公平!」 充滿野心的奇作!審判所演示的,是自然界中粗暴、惡劣、自私的生物千百年來努力想建立的美善社會,若有靈萬物學習了語言,會對脆弱又微小的智人群說些什麼呢?對人類
Thumbnail
生命的天平,物種的法碼,不等值?! 初閱《大猩猩審判日》,舉世爭議的「電車難題」旋即躍入腦海,極為類似無限循環的辯論,孰是孰非?大約就是不同角度切入的截然。不過,從看似以人類為主導的世界,能夠開庭審判動物園僅因人類兒童誤入大猩猩領地可能因而喪命,即選擇格斃閒適居家的奧馬利(大猩猩)一案,或許也算是
Thumbnail
內容簡介 《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by Yuval Noah Harari 是一本引人深思的書,探討了從史前時代到現代,人類如何從無足輕重的動物演變成為地球的主宰者。Harari 以其獨特的視角和通俗易懂的語言
隨著人工智慧、基因工程與腦神經研究的大幅進展,何謂「人」?
Thumbnail
如果有一天,地球的主宰不再是人類,而是猿類,我們該如何面對? 《猩球崛起》系列中的核心衝突:仁慈與仇恨、合作與對立。凱撒代表了希望和可能性,即猿類和人類可以和平共處。牠的領導基於信任、智慧和道德感。
Thumbnail
這個世界很現實,但請你繼續保持你的溫柔 有時候真的覺得人在動物界裡面真的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僅僅是因為我們比他們多了一個腦袋就有這麼大的差異,矛盾這個詞是不會套用在除了人以外的生物的,因為他們很單純,想要甚麼就會有相對應的行動,但人卻不一樣,常常口是心非,想的跟做的完全不一樣,今天早上我先陪我們的
人與動物的關係 自古以來的生活中一直都有動物伴隨著我們,不論是食用的羊、豬、雞、鴨等,或是狩獵、牧羊的狗、耕田的牛,人們將這些資源視為「資產和財產」,不論是殺害動物還是虐待、不善待都沒有人介入,沒有專屬的法條約定和規定這些動物的保障,而動物保護法的出現,正是因為越來越多人重視動物權利,也把家中的寵
Thumbnail
《人的條件》(The Human Condition)為1959年漢娜‧鄂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以 "Vita Activa" 為名的系列講座;系列座談內容整理為此專書。 人類不同於其他生物的根本是什麼?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孟子認為人和禽獸只差在具有仁義道德的天性。除了道
Thumbnail
在大自然現象中的掠奪, 也許在更高意識的角度裡是為了互相平衡。 但在有限生命的眼裡則是弱肉強食,只能你死我活。 有沒有一種可能性,你我之所以一直還待在這裡, 是因為看不見其它和萬物可以一起生存的方式。 看動物撕裂護食,甚或犧牲自己保護幼雛, 看看自己,所為和野生動物有哪裡不同嗎? 如果肉身是你!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