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1|閱讀時間 ‧ 約 12 分鐘

【魏晉風雲-東晉啊,站起來】

西晉這個國家,滅亡了三次。
第一次是自己滅亡了自己,晉惠帝被叔叔司馬倫逼退。

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八王之亂,換皇帝,換首都樣樣來。
但後來有撥亂反正,所以我們很寬容的表示,不算。

第二次,是首都洛陽被匈奴佔領,皇帝晉懷帝被擒。
自古以來,到了這個程度還能復國的,當真是千古美談。

真的有啊,第一個這麼幹的人就是田單,就算不知道田單復國,也知道火牛陣吧。
田單不是國王,不是太子,但也算是個宗室了。

當時西晉各地軍閥,則分別推出各種「我這邊才是合法繼承單位」的說法。
一團亂是吧?沒問題,匈奴人很好,就像滿清對付南明一樣,我一個一個幫你收掉,收到最後一個就是正統了。

正統就留著?當然也是要收掉啊。
於是,西晉第三次滅亡了。

BUT!

遙遠的江南,又有一個司馬家的親王,舉起了朝廷大旗。
從這一刻開始,一晉成了兩晉。

歷史課時間:我們現在會說,在東西晉之前,還有東西漢跟東西周,所以兩晉並不是一種發明?
錯,東西晉是一個全新的套路。

首先呢,在先秦兩漢的史料中,東周跟西周的名詞就已經存在。
但它們並不是「一先一後的兩個王朝」。
當時的人使用東周西周,主要是在描述「兩個同時存在的國家」。

這個部分,呈現在《戰國策》中最為明白。

至於東西漢,在過去正式的稱呼是「前後漢」。
是一個中間被王莽切斷的王朝。

那麼,東西晉究竟是一個王朝?
還是兩個國家?

基本上應該說同時存在著不同意見。
《晉書》使用「東西」,你可以說它就一個史學的角度來給予定義。
但唐代文人也會使用「衣冠南渡」來表示東晉的正統地位。

我想,讀歷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一定要認知「沒有正確答案」。

任何一個論點,一個描述,都只是一個角度,一個看法。
而每一個角度之中,或許都隱藏了某個程度上的事實。

東晉的開國君主,稱為晉元帝。
本名司馬睿,是西晉琅邪王。

他十五歲的時候,就繼承了王位。
那一年,死掉的不只是司馬睿的父親,也是晉朝的開國君主:司馬炎。

阿睿年紀輕輕,就以親王之姿捲入了西晉最混亂的時代。
八王之亂。

還好,阿睿很有司馬家傳統的美德:忍。
更別說大亂鬥的都是他的長輩。

當然,史書裡面對於開國君主往往是有一些優待的,不過這些部分我通常會略去不用。

司馬睿長期在朝廷裡面當官,隨著八王之亂越演越烈,沒有半點實績跟功勳的他,官位也越來越高。
這時候,能活下來就是本事。

而官位越高,就越不是你想閃能閃的了。

終於,司馬睿以左將軍的身分,參與了晉惠帝御駕親征成都王之戰。
這一戰堪稱經典。

晉惠帝方面的大臣將軍,無不是一時之選。
不是之前很有名,就是後來很有名。
但就是打了一場宇宙無敵大敗仗,所以大家只能怪成都王太厲害。

結果成都王馬上又被鮮卑打得人仰馬翻。

好的,在鮮卑打過來之前,成都王是對晉惠帝禮遇有加。
但惠帝身邊眾臣,那就是奸佞小人啊,蠱惑皇帝發起內戰啊。

司馬睿害怕受到牽連,便打算連夜逃跑。
哪知道行動當晚,月色正明,無所遁形,只好啟動「開國帝君BUFF」,召喚雲霧雷雨,逃出鄴城……

逃出城就沒事啦?路上關卡也是各種把守。
好不容易來到黃河北岸,渡口的官員早已收到指示,看到是貴族大官的,一定要攔下來。

司馬睿拿不出身分證明,穿得也不算太差,馬上就給人截住了。
正不知如何是好,一個之前他的僕從趕到。

哇,司馬睿想說自己丟下僕從逃跑,現在看到他落難,只怕僕從落井下石。
只見僕從哈哈一笑:「唉呀班長,就叫你不要穿老闆的衣服,你看人家抓貴人就抓到你了吧。」
(原文:「舍長!官禁貴人,汝亦被拘邪!」

渡口官員一聽,去,原來是個小領班,就放了司馬睿一條生路。

司馬睿得以過河,連忙回洛陽接了老母,直接就趕往自己的封國琅邪,不然還在洛陽等人家打回來嗎?
也是一個好運?從鄴城逃出的王公貴族中,有著八王之亂的最後勝利者:東海王司馬越。

大家立場相同,領地亦偏屬齊魯,司馬睿也成功搭上這八王之亂末班車。
東海對司馬睿也是十分信賴,命他鎮守山東大本營,還派了自己的參軍王導協助。

結果司馬睿跟王導眉來眼去,不但給王導官加三級,兩個傢伙還決定搬家到江南去了。

必須說明的是,以江東為根據地,不是這兩個人突如其來的想法。
發明者是孫策跟周瑜嘛(誤)。

八王之亂期間,荊揚遭到張昌石冰之亂,更延燒徐州。
在東海跟司馬睿都還在朝廷時,這邊的亂事是由淮南軍區的陳敏所平定(鐵拳小子是你?)。

陳敏為了討賊,一度前往江東,跟江東義軍也有一些接觸……
什麼義軍?孫權當年的吳國,是允許官員大族私養部隊的。

吳亡之後,江東仍是維持著這個半自治形態。
所以不長眼的小賊來鬧事,江東世族很快就團結起來抵抗。

陳敏接觸到了這個體系,雙眼立刻放出精光。

要知道,西晉在消滅東吳之後,軍權慢慢的往司馬家親王手上移動。
到這個時候,你想在群雄割據中扮演一個角色,不是親王指派的將軍,根本連點兵馬都沒有。

可江東多美好。

你只要能成為大族們的公認盟主,馬上可以擁有足以三分天下的資源跟兵力。
當然啦,實際操作起來並非一朝一夕。
但即使手裡有天子的東海,也不敢小覷了陳敏的通臂拳。(人老了就是囉嗦)

東海為了拉攏陳敏,更賜其合法的江東領袖地位。
這時候,東海手下一個郭嘉……是軍祭酒啦,名叫華譚,覺得這樣不行,就煽動了江東世族們推翻陳敏。

揚州之亂再次展開,那東海沒空嘛,到頭來就是由司馬睿派兵平定。
一平之下才知道,哇靠這裡寶庫啊,所以「馬與王」才動了下江東之念。

說下就下啊?司馬睿當然是把那個有能力煽動江東世族,本身又沒有爭霸野心的華譚招入旗下。
加上王導的公關策略,終於讓江東世族們願意服從司馬睿。

一切準備就緒,西晉也迎來了第二次的滅亡,以及三朝並立。
長安朝廷這邊的老大,司空荀籓,是荀勗的兒子,長期以來的中央官員,白話就是跟東海與司馬睿同事很久。

另外兩個朝廷,都是將軍所立,荀籓要跟他們對抗,自然也需要一些籌碼,就派人聯絡了司馬睿。
荀籓召告天下,應該以長安為正統朝廷,以司馬睿為盟主,大家團結對抗匈奴。

聽起來既威風又大義凜然,不過這招有效的話,根本就不會出現三國時代。
這種不至於到沒人鳥他們,但也沒到群雄共推。

而且司馬睿也沒空去長安護駕。
他現在就跟孫策一樣,半年下江東,那也是下個吳郡會稽。

江東那~~~麼大啊。
從以前在吹的江東四大家,其實本來就是吳郡四姓而已。

小霸王孫策所擁有的江東,只不過是吳大帝孫權之國的小小一部份罷了。

司馬睿這時候也忙著分兵與鄱陽湖啦,廣州啦,各地的不服從勢力作戰。
而且現在不會統稱山越了(笑)。

更推往江夏荊南等地,開玩笑,晉滅吳之戰才打完多久,晉將可是清楚,控不住武昌江陵,長江就不是天險。
而是敵軍入侵的康莊大道。

附帶一提,徐州廣陵一帶,也有祖逖鎮守。

等司馬睿一行人把江東建設成復興基地?
長安也早已失陷了。

接下來的記錄僅供參考。

司馬睿突然直接變身超級賽亞人二,點起兵馬準備展開北伐大業。
此時,建業附近開始出現各種吉兆,很多人都說,北伐一定會成功的。

但還沒正式出動,晉愍帝的使者到來了。
「上天不眷顧我這無德無能的皇帝,才讓凶胡攻破了京城。我現在被他們幽禁,只怕踏上先帝的路子。因此特別派人來告訴丞相(司馬睿),請代替我行使政務,重建宗廟,只有天佑我大晉,我們才能一雪恥辱。」

你信不信?我是不信的。
但司馬睿信啊,北伐大軍也信啊。

不打了不打了,大家要繼續建設復興基地才是正道,才是皇上的聖旨啊。

隔月,司馬睿齋戒沐浴,身著素服到城外準備舉行開工大典,卻被包圍了。
啊,高平陵之變演過,出城搞宗教儀式一定要出大事。

不是,司馬睿是開國皇帝,又不是亡國之君。

群臣眾將加大軍包圍他,當然是:「請丞相稱帝!」
「請丞相稱帝!」
「請丞相稱帝!」

人世間的荒謬,莫過於你相信曹操是奸臣,曹丕是篡位。
卻同時也相信司馬睿是合法的晉朝繼承人。
無視於史書作者所記下,這一年,是西晉的結束。

元帝以丁丑歲稱晉王,置宗廟,使郭璞筮之,云享二百年。自丁丑至禪代之歲,年在庚申,為一百四歲。然丁丑始係西晉,庚申終入宋年。

說個笑話,可沒說什麼劉宋還是南朝宋。
畢竟《晉書》成書之日,還沒人知道後來會出現經濟大國趙氏宋。

好的,上面那句原文也劇透了:司馬睿表示稱帝不可,但稱晉王。
像極了伯公司馬昭可不是嗎?

套路不只能奪別人家的政權。自己家的政權,也是一點都不需要客氣。

在晉王的主持下,建業籌備起了朝廷百官,宗廟宮殿工程,彷彿準備迎接永遠不會到來的天子。
啊,差點忘了,因為晉愍帝的閨名叫「司馬鄴」,所以建鄴也得跟著改名:「建康」。

很久很久以後,康王會渡過長江,再次建都於此。

現在,龍椅上仍是空的。
但支持晉王登基的聲音,不再僅限於江東。

北方來了一百八十人的聯名上書,希望司馬睿能夠扛起這重責大任。
表頭劉琨,共鮮卑左賢王段匹磾。

下面幾乎都是這兩人的派系,更不要說這兩人當時本是同舟共濟,度小月。

不過最末還有另一個鮮卑。
一個原本只涉於鮮卑戰國的部落,此時乘勢而起:鮮卑慕容部。

這封聯名上書,即將改變慕容家的命運,也改變司馬睿的命運。

北方軍閥們當然不是吃飽了撐著,說白了就是,石勒目前已經無人能敵,不日便要攻打徐州。
大家同屬晉室,唇齒相依,同盟吧。
反正你姓司馬,你當家吧。

是的,司馬睿並未因此稱帝,但他也以朝廷之名,對石勒發出了討伐令。
祖逖當然是作為江左代表,率先上陣的。

江東晉室跟石勒如火如荼的展開決戰,卻不是匈奴漢國。
其中奧妙,或許未來會再揭曉。

司馬睿稱晉王的一年後,晉愍帝終於為匈奴所殺。
收到消息的司馬睿,也終於下定決心登基稱帝。

但酸人不遺餘力的《晉書》,卻寫下了晉元帝司馬睿的第一條政令:「禁招魂葬」。

沒有很難懂吧?如果屍首下落不明,那就拿這個人的衣服,請巫師作法招來魂魄,再加以安葬。
而當時其實是因為東海王司馬越過世後,屍首為石勒所奪,他的王妃就提議採用招魂的方式,來幫司馬越實施葬禮。

這個王妃曾經幫忙說服東海,讓司馬睿進駐江東,可說是東晉政權的重要恩人。
如今一個小小要求,看起來也不過分啊?

結果司馬睿大發朝議,讓大家討論招魂葬的合宜。
最終,卿大夫們不只否決了東海的招魂葬,更認為這是違反禮法,大逆不道,怪力亂神的行為,應該嚴禁。

可實際上?我們知道招魂葬不會消失。
王妃也渡江北上,在祖逖的領地上舉行了東海的葬禮,並建墓。

大家也不用遮遮掩掩的,坦白說吧。
東晉所要禁止的,就是讓巫師招晉愍帝的魂魄。

這不是一個單純的政治黑幕或笑話,更是科學精神的進步。
朝廷不只要禁止這個作法,更要呼籲民間這個作法是無效的。

兩晉,或許是中國史上,政治最黑暗的時代之一。
但往往也在這樣的黑暗中,人們會更努力的去尋找光明。

真正的和平,並不取決於統一或分裂。

在江東站起來的新政權,將會孕育出甚麼樣的新文化?
啊,下次,要改叫「江左」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接續《新漢演義》,從三國曹魏到東晉滅亡的時代。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