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蘇秦悟道後的戰國歷史在同一個期間如何快速演變:公元前314年,齊宣王乘燕國內亂派兵攻占燕國,「毀其宗廟,遷其重器」《孟子·梁惠王下》,燕王 嘩也被齊軍殺死。 燕國幾乎滅國,直到西元前311年,趙武靈王才決定要派兵護送燕公子職回國即位復國,是為燕昭王(在位時間約公元前311-前279年)。
燕昭王即位後,把齊國「破燕」看作奇恥大辱,立志報仇雪恨。 他築起黃金台,置千金於台上,以招攬四方賢士。 《說苑君道》載:「蘇子聞之,從週歸燕;鄒衍聞之,從齊歸燕;樂毅聞之,從趙歸燕;屈景聞之,從楚歸燕。四子畢至,果 以弱燕並強齊。”
而這裡指的「蘇子」就是蘇秦。 西元前308年,燕昭王對蘇秦的到來非常重視,親自到郊外去迎接,並設盛宴款待。
蘇秦仕途生平中所遇到的第一個貴人,就是這位年輕又有理想 ‘’報復‘’ 的燕昭王。因為接下來蘇秦在順利收到燕王的聘書之後,就要展開一連串的外交工作,並以作為燕昭王的親信出使齊國為主要任務,實際上就是要求蘇秦以燕國附屬齊國的特使身份前往投效齊王,卻要在暗中執行「以弱燕並強齊」的特殊死間(臥底間諜)使命。 他先是合縱齊、趙、韓、魏、燕五國攻秦,以便實現振興燕國的“大事”;後又“惡齊、趙之交”,最後的目的是配合燕王整兵策劃由樂毅統率燕、秦、韓 、趙、魏五國聯軍出兵討伐齊國,一舉拿下齊國領地,完成復仇的目的。
說很容易,執行起來卻是難度很高,也隨時有人頭落地的風險。而實際操作上也正是如此,讓蘇秦以間諜罪被處以極刑五馬分屍,而賠上了自己的性命。 至少史記的記載是這麼總結的,也算是給後世想要從事臥底間諜的孺子們一個嚴厲的警告,不要誤入歧途而導致一個國家因為你一個人才而滅亡。
西元前284年初,蘇秦的臥底情報工作順利進行,五國聯軍在燕國暗中主導推動下迅速攻破齊國的濟西防線,直逼齊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市西)。 這時,泱泱大國的齊瑉王方如夢初醒,惱怒萬分,便以「陰與燕謀齊」的罪名,將守候齊王宮殿的蘇秦車裂處死。 那年,他約五十六歲。 樂毅率軍攻入臨淄,「盡取齊之寶藏器」。 齊閔王逃出臨淄後,不幸也被出賣而慘遭楚軍殺死。 蘇秦暗中合縱五國伐齊,使齊國從此走向衰落,客觀上則難免為秦國統一六國奠定了更為有利的基礎,不僅從此少了一個最大的競爭敵手,也給秦國提供更多藉口對鄰國進行分化打擊,先後出兵討伐弱勢的韓國和製造各國之間的猜忌,落實了遠交近攻的外交策略,逐步邁向一統六國的戰略目標。
總的來說,《戰國策·秦策一》蘇秦在戰國時期的名聲一直非常響亮,因為他總是能扶弱抗強,在大國爭霸之間找到符合自己國家利益也同時滿足各國的理想路線:「約縱散橫,以抑強秦」。 蘇秦甚至被譽為「天下服」的賢人: 「當此之時,天下之大,萬民之眾,王侯之威,謀臣之權,皆欲決蘇秦之策。不費鬥糧,未煩一兵,未戰一士,未絕一弦,未 折一矢,諸侯相親,賢於兄弟。夫賢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從」。
《說苑‧善說》載:「蘇秦行其說,而六國以安。」《鹽鐵論·褒賢》則說:「蘇秦、張儀,智足以強國,勇足以威敵,一怒而 天下懼,安居而天下息。萬乘之主莫不屈禮卑辭,重幣請交,此所謂天下名士也。」
《論衡‧答佞篇》也說:「太史公敘言眾賢,儀 、秦有篇,無憤世嫉俗之文,功鈞名敵,不異於賢。……儀、秦,排難之人也,處擾攘之世,行揣摩之術。當此之時,稷、 契不能與之爭計,禹、皋陶不能與之比效。”
縱觀蘇秦一生雖很精彩,卻也同樣的必須付出極大的代價來贏得後世之人的喝采:《史記·鄒陽列傳》說:「蘇秦不信於天下,而為燕之尾生。」蘇秦對諸侯各國雖沒有講真話,但他卻成為燕國最守信用的「尾生」。 蘇秦的合縱活動,在某種程度上阻止了諸侯間頻繁的併購戰爭,減輕了百姓的苦難。 為促進當時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被後世尊為「謀聖」。 因此,蘇秦的偉大功績,彪炳史冊,受人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