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3|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加密貨幣之王》:幣圈一天,人間一年

加密貨幣之王》講的是 Coinbase 這家公司的發展故事,Coinbase 是一家提供加密貨幣買賣服務的公司,它在2021 年成功上市,這家公司的發展過程與加密貨幣的發展息息相關,這兩年是加密貨幣列車狂飆的年份,這輛列車的火車頭就是比特幣。

什麼是區塊鏈?什麼是比特幣?
2008 年,一個叫做中本聰的人發表了一份九頁的白皮書,他提出了一個叫做「區塊鏈」的新技術,並且基於這個技術,發明了一個全新的加密貨幣,也就是比特幣。
我們可以把區塊鏈看成是一種加密的資料庫,每個人都有權力去寫資料,但只有通過驗證的資料才能留在鏈上,所以區塊鏈這個技術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特性:第一是去中心化,在這條鏈上,每個人都可以寫資料,每個人也都可以做驗證。第二是不可竄改性,因為這個資料庫存在在於每個分散的電腦裡,而且每個區塊都會記錄上一個區塊的資料簽名,改動一個區塊的資料,等於改動整條鏈上的每個區塊。比特幣正是把這個幣的帳本記錄在區塊鏈上,什麼時候從A帳戶轉了多少錢到B帳戶,全部都在鏈上,一清二楚,而且比特幣的發行跟隨著區塊產生,每當一個新區塊產生的時候,程式就會自動產生新的比特幣。
過去我們所熟知的貨幣,例如台幣,美金都是由一個中央機構來控制,但由一個中央機構來控制,就代表規則是它說了算,之前公視的戲劇「茶金」會示範了一個規則的改變如何毀掉一家公司,最後讓日光公司破產的原因就是因為政府一聲令下,原本一美元可以兌換 15 台幣,現在一美元只能兌換 7 台幣,日光的財產瞬間縮水一半。
中本聰提出「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讓許多人覺得耳目一新,比特幣不是由任何一個中央機構發行,讓人們可以擺拖國家規則說改就改,人民財產瞬間蒸發的無力感,也可以去除像銀行這種中介機構,銀行在交易的過程中,不僅收取暴利手續費,效率還很低落,交易比特幣的很直接,人們可以在鏈上,直接從自己的帳戶把比特幣轉給另一個帳戶,不用透過中介機構。

Coinbase的發展
「去中心化的虛擬貨幣」這個概念很吸引人,但它同時也代表了買賣這個貨幣有很高的門坎。首先第一個問題就是,我該怎麼擁有這個貨幣呢? 如果是美金的話,我可以去銀行,用台幣買美金。但在區塊鏈上,我該跟誰買貨幣?很多人第一步就卡關了,我要怎麼擁有一個區塊鏈上的帳戶呢?Coinbase 想為普羅大眾解決這個問題,它就像銀行一樣,任何人到 Coinbase 的平台,就可以購買它所提供的加密貨幣,人們不用煩惱要怎麼準備區塊鏈帳戶,Coinbase 會幫你準備好,刷卡轉帳以後,相對應的加密貨幣就會進到你的 Coinbase 的帳戶了,其他人可以轉加密貨幣到你的帳戶,你也可以轉貨幣到其他人的 Coinbase 帳戶,一切操作都與銀行大同小異。
很多加密貨幣最初的支持者都嘲笑 Coinbase,覺得它的做法根本與中本聰一開始提出來的理念背道而馳,中本聰想要去中心化,結果 Coinbase 卻是個中心化的交易所,使用者把加密貨幣放在由它管理的帳戶裡,但 Coinbase 的做法的確大大降低了加密貨幣的進入門坎,越來越多人認識加密貨幣並買賣加密貨幣,很多人並不在乎什麼去中心化的理念,也不是想把它們當成貨幣使用,他們把比特幣看做像黃金一樣的投資項目,低價的時候買入,高價的時候賣出;有的人則是用加來分散風險,當政治局勢不穩定的時候,加密貨幣可以取代政府發行的法幣;更因為開立區塊鏈上的帳號不像開立銀行帳戶,需要提供很多個人身份資料,任何人都可以開立無數個區塊鏈帳號,加密貨幣因此成為犯罪世界的主要貨幣。
當使用人數越來越多的時候,比特幣就顯示出它的問題了,它的交易速度太慢了,十分鐘才會產生一個區塊,一個區塊上面至多記錄 2500 筆資料,如果使用比特幣買一個東西,很有可能要等超過一天,交易才會確認成立。為了讓交易更快被寫入區塊裡,很多人不得不提高手續費,結果手續費也隨著比特幣交易量增加而爆增,這些問題都刺激更多的加密貨幣被發明出來,他們同樣建立在區塊鏈上,但使用不同的驗證機制,來解決速度的問題。

加密貨幣的可能性
在 2014 年之前,大部份的人對加密貨幣的想像還侷限於貨幣的使用方法,但在2014 年,布特林發明的乙太坊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概念:智能合約,這是能跑在區塊鏈上的程式,它可以做一些自動化的邏輯判斷,再把資料寫進區塊上,舉例來講,如果我們將它用在串流音樂的版權費上,每一次播放,都可以觸發智能合約自動將約定好的費用轉到創作者的帳號,這個作法把執行合約的動作數位化,只要滿足合約的條件,就會執行,一切公開透明。
因為有智能合約,在乙太坊上產生的乙太幣有了另一個重要的用途:它們用來支付執行這些合約的費用,我們可以說,智能合約打開了加密貨幣的無限可能性。原本我們把加密貨幣也看成一種貨幣,想要用它來買現實中的東西,或是把它看成一種像黃金,石油的投資商品,但現在加密貨幣提供的是一種商業模式,我們使用加密貨幣來支付執行這個商業模式的費用,加密貨幣有了真正的價值,所有的加密貨幣的價格都因此大漲,結果在 2017 年迎來了加密貨幣 ICO 之亂。
公司上市叫作 IPO,發行股票向公開市場募資,在加密貨幣的世界則是 ICO,人們可以先買這些初次發行的加密貨幣,等服務真正推出的時候,就可以用這些加密貨幣來使用這些服務,如果服務紅了以後,這些加密貨幣的價值可能水漲船高,優先購買這些貨幣的人可以趁勢賣出,大賺一筆。問題是,公司要 IPO,法律規定很多條件,例如營收要超過多少才能在公開市場上募資,但 ICO 這個概念太新了,沒有任何法規規範 ICO 要符合哪些條件,結果就是各種騙子蜂踴而出,他們往往只是提出了一份白皮書,什麼都沒有做,大眾就搶著購買這些新發行的加密貨幣,想像它未來有一天會大漲,但這些騙子收到了錢以後,就消失了,白皮書上說的服務根本不會推出,那些相對應服務的加密貨幣也變得一文不值。這就像是過去歷史上出現的鬱金香之亂,人們瘋狂的花了高價買鬱金香,但至少那時候人們還擁有一些實物,但在ICO的騙局裡,人們買到的只有空氣。
ICO 之亂後,大眾對加密貨幣的信心跌落谷底。不過最近這兩年加密貨幣再度飛漲,把加密貨幣從谷底帶回高峰的原因是什麼呢?原因就是Defi,去中心化金融 (Decentralized Finance),它回到了區塊鏈最適合的戰場:金融服務,人們可以在區塊鏈上進行一些傳統的金融服務,例如存款,借款,還可以像銀行一樣,提供貨幣的流通性,賺取手續費,但這些服務都是由智能合約來執行。比起 2017 年的 ICO 之亂,現在的 Defi 提供的是比較實在的金融服務,因此又帶起了加密貨幣又一波高潮,可以預見會有越來越多的傳統金融產品搬到區塊鏈上,Defi 未來大有可為。

感想
我曾經對加密貨幣很感興趣,2018 年也加入了一家區塊鏈新創公司,卻發現是場騙局,這個經驗讓我認知到智能合約不是萬能,有些事情不適合也不需要區塊鏈,在遠離加密貨幣三年之後,Defi 又重新引起了我的興趣,金融服務正是區塊鏈最適合的戰場,只是我心中始終有種揮之不去的諷刺感,當初提出「去中心化虛擬貨幣」想法的人最看不慣的應該就是華爾街的銀行家吧,但過去華爾街做的事情,現在卻是這些人努力的目標,他們正在區塊鏈上複製過去華爾街的金融數字遊戲。當初他們說在華爾街的規則下,大部份的財富集中在1%的人手上,他們想要改造世界,但其實在加密貨幣的世界還是一樣,或者說更瘋狂,我感覺他們只是想要把定義規則的權力轉移到自己手上罷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