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5|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06/03 追求文學的「藝術」I

    芥川龍之介。

    大正時期文學流變
    大正時期文學流變
    明治的文豪:夏目漱石。
    大正的文豪:芥川龍之介。
    芥川之後,日本的「純文學」開始發展。
    #《新思潮》與「新現實主義」
    私立大學
      早稻田大學:《早稻田文學》自然主義文學的據點。
      慶應大學:《三田文學》耽美派的據點。
    東京帝國大學
      官方人士:組成帝國文學會,《帝國文學》。
      學生們:同人雜誌《新思潮》(類似學生社團刊物),後來成為新現實主義的據點。
    同人雜誌《新思潮》成立、重辦過很多次,但每一次之間沒什麼關聯w
      第一次 1907-08 小山內薰:主要發表翻譯文學,或閱讀外國文學、戲劇的心得。
      第二次 1910-11 谷崎潤一郎等人。
      第三次 1914 第一高等學校(東大預備生們就讀,就是現在的東大駒場校區)的山宮允、菊池寬等人;芥川亦有發表翻譯作品,筆名是柳川隆之助。
      第四次 1916-17 未來的新現實主義大將們開始刊登出道作品。
    新現實主義
      又稱理知主義;新思潮、新技巧派等等
      認為耽美派:過度頹廢
      認為自然主義:過於陰暗(雖然求真,卻是不可告人的私事)
      認為白樺派:過於理想空泛、失去現實感
      追求明晰的知性,觀察社會現實、人類行動,且是帶有距離的觀察、予以解釋;並以技巧加以表現。
      「青春的自傲感(都是大學生,去抨擊上一代的文人們XD)」,作品及思想帶有某種決絕跟極端,成為大正文學的根基。

    #芥川龍之介
    1892-1927
    傳聞:辰(龍)年辰月辰日生。
    生家為新原家,生母有精神疾患,幾個月大的時候其實就被芥川家收養。
    但直到 1904 年(生母過世?)才正式入籍芥川家(明治維新前,擔任數寄屋坊主,是跟茶藝相關的官職)。
    成績優異,入帝大英文科。
    大正2年 (1913) 與吉田彌生初戀遭家人反對,從此認識到人生跟世界的苦痛w
    大正4年 於《帝國文學》發表《羅生門》(同一年,卡夫卡發表變形記)
    大正5年 於《新思潮》發表《鼻》
    受夏目漱石賞識,也有出席「木曜會」,成為漱石門生。(漱石因門生眾多而有漱石山脈一詞)
    前期作品
      取材自既有故事,歷史與說話文學,演變成「藝術至上主義」(反自然主義)。
      羅生門、鼻、地獄變、蜘蛛之絲、杜子春等。
    後期作品
      轉向私小說。多描寫人性黑暗面,同時芥川本人的精神狀況亦開始惡化。
      「保吉物(保吉もの)」:以堀川保吉為主角的一系列小說。
      大導寺信輔的半生:芥川本人的自傳小說。
      河童、侏儒的話。
    昭和2年(1927),服安眠藥自殺
    谷崎跟芥川之間未盡的筆仗:
      谷崎《饒舌録》:筋の面白さは、言ひ換えれば物の組み立て方、構造の面白さ、建築的の美しさである。
    強調小說結構上的美觀(篇幅要夠長,內容要多),情節內容要有趣、有進展、跌宕起伏,才是小說的真髓。
      芥川《文芸的な、余りに文芸的な》:「話」らしい話のない小説。
    強調詩的精神,精煉,認為沒有情節的小說仍然具有藝術性(透過畫面、感官、心境的經營?)。

    #芥川賞的設立
    昭和9年(1934)12月,文藝春秋社(菊池寬藉由《珍珠夫人》一書大賣的稿費設立的出版社)發表將於隔年(1935)設立芥川龍之介賞跟直木三十五賞,由日本文學振興會主持跟評審。
    芥川:藝術至上
    菊池寬:生活第一,藝術第二
    直木:八卦作家XD,筆名很鬧(○○歲就叫直木○○XD),1934年過世。
    菊池的兩個好友相繼過世後,為了紀念才以他們為名設立兩個獎項。
    芥川賞多頒給純文學的新人。
    直木賞則是頒給資深但面向大眾文學的作家。

    #羅生門
    1915 大正4年
    取材自今昔物語集,是十二世紀前半,約平安時代中後期成書的說話文學。分成三部分:天竺(印度)、震旦(中國)、本朝(日本)。
    說話文學:傳達佛教相關思想的民間小故事集 。
    其中兩篇的內容被合成羅生門,但芥川加上了大量感官性的經營和角色的心理轉折。
    羅生門,古籍記載為羅城門,刻意更動為「生」字,可能具有人類為了生存不得不墮落的暗示意味。
    故事場景選擇坐落在「黃昏」的「(了無生機的)城門口」,無論時間、地點都處於危險、曖昧的交界。城外是非生者所在的空間(只有動物跟荒涼的景色);但留在城內是否仍能作為人而存活?若有所為有所不為,最終仍會「如狗一般地被丟棄」;若不擇手段地生存下去,則仍會「淪為盜賊」,行非人之行徑。
    全文有大量色彩的描繪,及各類動物的譬喻,營造視覺的感官性,同時也暗示著角色的心境行徑與「人」的距離。(山吹色、紺色→檜皮色,猴子→禽類)
    行文中的視角一度拉得很高(刻意使用外來語、刻意引用古籍作者的話),提醒讀者身處在距離故事遙遠的時空之外,卻隱有以古喻今的意涵。也展現新現實主義認為要客觀、帶有距離的觀察社會現象,並予以解釋的追求。

    #竹林中
    1922 大正11年
    一樣取材自今昔物語集。
    盜賊多襄丸、作為妻子的清水寺女子、丈夫的亡靈,爭相承認是殺死丈夫的兇手。
    三人,是可能形成客觀事實的最小單位。
    但三人的供詞卻相互矛盾,並在供述中用心理事實混淆了客觀事實。
    關於本篇小說的真相是否「存在」?
    我流詮釋認為不存在。
    或許作者在寫作時曾經設計出一個「真相」,但只憑小說提供的線索,讀者應該是找不出真相的。(就像柯南解謎時眼鏡總會精光一閃,但不會讓讀者知道他發現了甚麼w)
    爭相承認殺人的三人供詞,應該也都只提供了部分的真實而沒有人說出客觀的真相;到頭來不過是三人都消費了丈夫的既定死亡(包含丈夫自己),以此取得話語權讓判官(某種程度上的權威)不得不聆聽自己最想強調的議題:對多襄丸而言是自身的武勇與對世間規則的輕蔑,對妻子而言是即使肉身受辱仍保持著心靈上的貞節,對丈夫則是為了維護自己生前最後的尊嚴。
    接下來是試著,在作者已死的年代,回過頭去看在上帝已死的年代創作出《竹林下》的芥川。(不對!)
    科學理性蓬勃的進展讓上帝死去,世界失去超越一切的視角,也失去對現實的擔保,至此沒有絕對的「真理」存在,「各說各話」成為「新的現實」。芥川作為新現實主義的一員大將,很難不認為他是想藉此提示出兩個時代的相異之處。

    #延伸閱讀:
    《神明的微笑》神神の微笑(かみがみのびしょう)
    芥川關於宗教議題的創作之一,對於文化融合的預言,柄谷曾藉此展開《日本精神分析》一書的討論。
    課堂中提到芥川《神明的微笑》跟柄谷的時候覺得貌似在哪邊聽過這個連結(畢竟兩本書都沒有繁中譯本),搜尋了一下果然沒記錯,好祕密,都看不出來這篇評論的寫作者是誰w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與點 2021 第二季講座上課筆記整理。日本近代文學。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