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村上春樹的作品,與曾看過電影《革命青春》(改編自川本三郎《我曾愛過的那個時代》)、紀錄片《三島由紀夫VS東大全共鬪》的人,應該對日本60-70年代經歷的社運與全共鬪不陌生。在相近的時代,臺灣也有類似的學生運動,但也是悲喜參半,這裡先按下不表。雖然在全共鬪時期,部分大學的運作幾近癱瘓,但那時的自由思潮與抗爭精神,也孕育出一些思想獨立的創作者──倒不是說全共鬪給予了什麼正面影響,而是擺脫日本傳統思維的束縛,重新思考自己身而為人的意義與人生為何──像村上春樹,以及今天想介紹的書籍作者,松田行正。
革命青春劇照
三島由紀夫與全共鬪
不過,松田行正從沒將這五大元素之間的關係或如何運用描述出來,他只是將相關的歷史源流言簡意賅地敘述而已,所以他才說這是「探偵」,也就是探索其源流軌跡,如實地陳述。說如實也不那麼正確,松田其實有意無意地忽視中國與韓國文化,如談五行時,只提及此一概念傳入日本的時間,而不說是根源於中國(五行配色確實來自中土);講留白也只側重日本本土的特色,不願觸及中國書畫已有間架、留白、天地等觀念。
撇除這些不談,這本書的宏觀、廣博、歷史性爬梳等特色,在松田行正其他的書中也很常見,幾乎可看成他知識性著作的一種模式;而他的目的,也是想告訴當代人,設計無所不在,由來已久,我們都可以從對過去的深入了解中,獲得向前邁進的資糧與動能,創作或設計從來都不是無根由地突發奇想,而是必須了解過去、立足當前、放眼未來,才能做出真正好的設計。至於他寫作的動機,則是我非常欣賞的地方,請容我以引用松田行正的自白作結:
現今社會種種生活艱苦,只注重效率和現實利益,人文科學或文學藝術備受阻礙。但是太過著重立刻見效,我覺得有些無聊。精神性的、可以持續的豐盛還是很重要,基於這樣的理由所寫的這本書,希望不是能馬上派上用場,而是像拳擊時打擊上腹部,慢慢顯出疼痛般的書。我相信它能使您稍微離開狹隘的日常生活,為您的生活帶來豐富的色彩。(頁3)
松田行正的設計探偵(已絕版)
作者:(日)松田行正
譯者:黃友玫
出版:漫遊者文化,2018年6月初版一刷
※補充說明:該書已絕版,不過或許可以問問家附近的獨立書店,或許還能撈得到寶喔!筆者的書就是從永和小小書房撈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