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7|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向星雲大師學管理】 十年展覽 梳理千年佛教史

文/佛陀紀念館館長 如常法師
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大師在早年的日記裡,曾經談到以文化弘揚佛法的心願,想建造一座媲美故宮博物院的佛教文化藝術館,當時許多人覺得大師異想天開,這是一個不可能成真的夢。
大師從來不做夢,只要有理想,一定堅持。二○一一年,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落成了,大師朝向媲美故宮而努力。二○一六年與北京故宮合作,推出「紫禁佛光──明清宮廷佛教藝術展」;二○一八年與英國杜倫大學合作「與佛同行──發現佛陀的故鄉」;二○一九年與台灣故宮合作「動物藝想──故宮新媒體藝術展」;二○二一年的「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媒體藝術特展」,則是與美國、香港、瑞士、澳洲的共同策展。
十年來,佛館與海內外的文化部、國家圖書館、博物館、大學等合作,展出世界級的藝品、故宮級的文物,大師的心願已在質疑中完成。
【國寶大展,架構千年藝術】
佛陀紀念館以「佛陀」為名,因此最初對展覽的規劃即以「佛教藝術」與「佛教文化」為主。二○一一年,與「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簽署五年合作協議後,每年都推出中國佛教藝術與一、二級出土文物的跨國展覽。
作為開館首發大展的是,二○一二年的「千年重光──山東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展」,五十件具有一千五百年歷史的魏晉南北朝佛像,首度來台展出。
以往珍貴文物多在台北故宮,很少遠及南台灣,感恩大師多年投入兩岸文化交流,才促成一系列深具學術與欣賞價值的展覽。諸如:
「光照大千──絲綢之路佛教藝術特展」,匯集十六家博物館珍貴藏品,可謂台灣多年來最完整的一次絲路文物大展。
「七寶瑞光──中國南方佛教藝術」,是全球首次從漢至明代、橫跨一千五百年的經典。
「以法相會──寶寧寺、毗盧寺明、清代水陸畫展」,展品呈現北方水陸法會的發展,以及水陸畫的歷史流變。
「紫禁佛光──明清宮廷佛教藝術展」,以九十五組件藏品完整呈現明清佛教藝術的最高成就。
在中國大陸的相對方位上,從「千年重光──山東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展」到「光照大千──絲綢之路佛教藝術特展」,是由東向西的涵蓋。從「七寶瑞光──中國南方佛教藝術」到「以法相會──寶寧寺、毗盧寺 明、清代水陸畫展」,是由南向北的貫通。而「紫禁佛光──明清宮廷佛教藝術展」,在相對方向上則是居於中位。
東、西、南、北、中五項國寶大展,正好涵蓋了整個佛教藝術的文物。文物代表著歷史,歷史訴說著故事,而故事裡又有無限的想像空間,這就是文物展出的迷人之處。
二○一六年與北京故宮合作,推出「紫禁佛光──明清宮廷佛教藝術展」於大覺堂開幕。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紫禁佛光──明清宮廷佛教藝術展」展件之一〈銀塔〉。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匠心具足──親近台灣傳統工藝特展」人間國寶李秉圭老師的作品〈慶壽屏〉。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多元連結 拓展議題能量】
與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簽署的第二階段「五年合作計畫」,佛館有系統地展出石窟與地宮佛教藝術。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龍門佛光──河南佛教藝術展」展出多達六十七件,以及在二○二○年推出「海上佛影──上海博物館藏佛教藝術展」。
縱觀這十年來,佛館展覽包括佛教藝術文化、傳統工藝美術、中華歷史文化、臺灣歷史文化、現代藝術等各種類型。以近年最大型的「匠心具足──親近台灣傳統工藝特展」而言,涵蓋全台灣的編織、刺繡、緙絲、漆器、木雕、石雕、粧佛、彩繪、竹工藝、交趾陶的國寶工藝,首次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的整合及帶領之下,於佛館展出,讓國內外民眾一次看足台灣傳統的美術實力,以及多元連結的展覽議題能量。
二○一九年「龍門佛光──河南佛教藝術展」開幕後,於展廳導覽介紹。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二○一九年「龍門佛光──河南佛教藝術展」,館長如常法師親自為學院同學授課。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了解佛陀紀念館掌握最新動態消息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