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佛教—佛陀紀念館十周年史志》序(下)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因應20世紀的全球現代化,佛教要如何「給人接受」將佛法傳播到世界各地。1967年,四十歲的大師於佛光山開山之初,即已提出「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四大宗旨。2001年,大師又提出「傳統與現代融合,僧眾與信眾共有,行持與慧解並重,佛教與藝文合一」。 結合文化、教育、科技、修持、展覽、生態等內涵的佛陀紀念館,可說是這四點的集大成。加上融合中印佛教的建築物外觀與人間佛教傳播的重要理念,如:禮敬大廳、成佛大道上的一教、二眾、三好、四給、五和、六度、七誡、八道,本館、四聖諦塔等,全方位體現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
2007年1月7日下午,大師應宗務委員會主席心培和尚禮請,出席「佛陀紀念館籌建建築、施工說明會」。大師說:我所關心的是佛陀紀念館的功用,裡面能容納多少會議室、多少廳堂、多少展覽館、供給多少人參觀、地宮如何呈現?歷史是人創造的,我一直希望寺院除了宗教信仰的功能之外,還能有教育的、美學的、藝術的功能。
又:
為了台灣的發展、歷史性的意義,我們要讓後代的人為我們這個時代而驕傲。所以我們要發大心、立大願,讓我們的世界更高、更大、更美,讓佛陀紀念館成為一個地標。我們提倡人間佛教,就要從這裡表現出佛教從傳統走向現代的歷史過程,因此每一項建設、規劃,都值得我們去考慮。
我希望佛陀紀念館是一個『理念的表現,佛法的說明,歷史的交代,實用的價值。』大師如是總結。
回想2010 年,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開館的前一年,星雲大師說:
佛陀不需要寶塔,因眾生需要,我憑著這句話而建寶塔。興建佛館和建設捷運、高鐵的意義是一樣的。所不同的,捷運和高鐵是硬體的建設,佛館是歷史的建設,是人心的建設。
它是十方的,是大眾的,只要有人需要它,誰都可以來親近它;它也是文化的,是教育的,無論個人、家庭、學校、機關團體,都可以在這裡團聚、聯誼,都可以在這裡圍繞、教學。
佛陀紀念館位於台灣高雄佛光山旁,坐西朝東,占地總面積一百公頃,自2003年安基,至2011年竣工,歷經九年建設。而佛陀紀念館的建築,光是外觀設計圖便繪製了一百多張,一再修改,最後根據星雲大師提出的「前有八塔,後有大佛,南有靈山,北有祇園」架構,規劃執行,展現宏偉格局,敘說著佛教的歷史傳承。開館十年,至今累計了近七千萬人進館參觀,實現星雲大師說:「我想佛館應該算是十方大眾共有,因為它是千家寺院、百萬人士所共成。所以,你們都是佛陀紀念館的主人。佛陀紀念館不屬於佛光山,它是屬於全佛教,是十方共有的。因此,把佛陀紀念館建在台灣這一個地方,意思就是要讓全世界的人在看到佛陀紀念館的同時,也看到台灣。」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蔓延全球,正值佛陀紀念館緊鑼密鼓籌備十周年慶的前二年。疫情嚴峻,博物館作為群眾密集文化教育的公眾場域首當其衝,影響甚鉅。
2019年緊急召開佛館十周年會議,並向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報告,調整2021年慶祝佛館十周年的活動。包括組織變革、館務資訊數位發展計畫、 人才培訓認證計畫,十周年系列活動轉化為「佛館十周年圖志」和「佛館十周年史志」等等。同時帶領同仁參加2019年9月國際博物館協會京都大會
(ICOM KYOTO 2019),其中兩項與博物館的永續發展相關決議:一是關於『改變我們的世界』2030年議程的履行;二是強化博物館、社群與永續性之連結。佛館在此議題下,開展了未來十年的佛館中長期計畫(2021-2031),以深化及廣化對環境保護及社會公益,達永續發展與實踐人間佛教的目標。
《人間佛教—佛陀紀念館十周年史志》
《人間佛教—佛陀紀念館十周年史志》的促成,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妙凡院長,介紹了成功大學副校長陳玉女教授作為計畫主持人,帶領五位學者專家,同佛館的領導核心群長達一年的研究、討論、實地考察,完成全書共五篇約20萬字的研究撰著。分別為李貴民老師〈歷史篇〉、蔡侑樺老師〈建築篇〉、陳佳彬老師〈藝術篇〉、石文誠老師〈博物館篇〉與簡凱廷老師〈文化篇〉。期間我們看見陳玉女教授從各面向及種種研究,評論人間佛教的思想如何在佛陀紀念館實踐,以及討論佛光山教團所建構的博物館事業在當代如何立命以邁向未來。
《人間佛教—佛陀紀念館十周年史志》內容的點點滴滴,來自於星雲大師的智慧及其所領導的佛光山教團和百萬佛光人的慈悲奉獻。透過學者專家的研究,期以嶄新的視角面向21世紀的博物館及其創造的公眾教育,藉此拋磚引玉,讓博物館界、文化界及教育界,先進後輩一齊探索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思想。佛館十年,佛教文藝化、佛教人間化、佛教電影化、佛教國際化,未來十年,我們將繼續深廣它的角色與意義。
最後,謹以大師在〈佛陀紀念館建立因緣〉的內容祝福大家,也祝賀此書在大家群策群力下,順利出版。即是:
佛陀並不需要人們禮拜供養,但是眾生需要藉由禮拜聖賢,啟發善念,淨化心靈,這也是我建設佛陀紀念館的本意。供奉佛陀的真身舍利,並不是要強調舍利的神妙,而是希望讓大家藉由禮拜,將自己的心化為佛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勵志、激勵人心的正能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人間值得》讀後心得「我為何在這裡?」「該把原動力投注在哪裡?」「該把能量投入在哪裡?」或許我們都曾自問;感覺困住的無助時刻、感覺羞愧、感到痛苦還有無數人生挑戰,這些都是格拉迪絲.麥加莉(Gladys McGarey)醫師百歲人生裡曾遭遇過的考驗。 『人間值得』這本書是麥加莉醫師講述自己及病人的故事
Thumbnail
avatar
小徑藝文+
2024-05-31
人間一遊 六界的故事(十三) 乘風望星空有什麼好? 喜歡星辰。 你們曾經在醫院碰上什麼? 我碰到頑皮的祂了。 那年父親生病,在台中榮總檢查和治療,幸好他有位好義女婿,當年可是台中榮總的名骨科醫生,他可是父親的好酒友。 父親住頭等病房,受到良好照顧,住台中的妹妹和妹婿,惠芬妹妹,醫生妹婿
avatar
夜神
2024-05-26
人間遊戲之Caught you! 逮住你了!遊戲監察這個字面意思就是監督、檢察的意思,這個角色的任務就是找出犯錯的受害者。由此,他或許會引誘別人犯錯,或者在發現過錯的苗頭不及時更正,而是任由事態發展,直到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結果後,再跳出來指正你的過錯
Thumbnail
avatar
九九
2024-05-21
聖嚴書院筆記-學佛五講第三講人間的佛教為何要講「人間的佛教」?因為有情是以人為主的,大乘佛法偏向「理」、「境界」,而忽略了「人」的問題,為了回到佛教的基本精神,而提倡人間佛教,代表的人為太虛大師、印順長老、東初老和尚和聖嚴師父。
Thumbnail
avatar
2023-11-04
世界佛教總部公告 第20190106號 男性學法之人體質、體力健康的鑒定我們修行學佛的目的是什麼?必然是為了身體健康,福慧圓滿,了生脫死。可是,當今佛教的很多為師之人,他們自己都不具備這些基礎,卻八方稱師,亂講邪說,迷弄外行,學佛之人不知究裡,迷信言聽計從,崇拜受騙,影響極壞,致使不明真理和愚昧之人認為佛法的現象不科學,殊不知,現象所存在就是實量,否認現實的存在....
Thumbnail
avatar
cultivator
2023-10-10
《人間遊記一期一會》的序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這篇就是 #人間遊記一期一會 的序。這兩年來我約人見面幾乎是隨機的,因為我的心情更是沒有規則可言。沒有理由,也沒有預期。 有時候覺得此時此刻,就適合在河濱酒吧配上夏夜晚風,聽某個人講故事,打開交友軟體,排序前 20 位複製貼上「在哪?要喝一杯嗎?」看誰先回。 有時候是看到某個
Thumbnail
avatar
熱紅酒小蘋果
2023-02-06
《人間遊樂場》一輩子遊戲人間《人間遊樂場》紀錄系列,探索全球遊戲起源和文化演變,從古老的宗教儀式,到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運動商,全部都脫離不了人類遊戲的天性。日常遊樂、絕一勝負、在到享受痛苦跟極限的樂趣,每項都是人類對遊戲的追尋,一次次探訪遊戲的重要性,從遊戲娛樂中看見美感哲學,影響人對世界的看法,遊戲不只是遊戲,是人的天性。
Thumbnail
avatar
陸坡 (LUPO)
2022-12-22
《人間煉獄》我是座落於你身邊的一枚芸芸眾生,落眼之後的人間,既世故又天真,世故的是經歷,而天真的是本性;既敏感又灑脫,敏感的是特質,而灑脫的是作風。 生活,混亂地僅是柴米油鹽醬醋茶,而別去了柴米油鹽醬醋茶,那生活,還留下什麼呢?而我們,亦還留下什麼呢?人間如夢似幻,亦真亦假,所有的事件,似曾發生,卻又從未發生。
Thumbnail
avatar
墮落凡間的仙女
2021-09-10
《人間世》現代版 孔子說:你要心齋,把自己所有的妄想去掉,不要自以為是,專一心思……
avatar
yidai zhongshi ye
2021-09-02
《人間豐盛》 繁榮,卻是在人間豐盛。 《人間豐盛》 午後,雨水降臨大地 那厚重的雲霧,輕盈了 葉脈上灰樸的塵埃,落地了 來臨的光線,妝點春的面容 嘿,聽 草木生長,來自夏的銀鈴笑聲, 乾涸的溪流,再次閃耀的歌唱, 縱有千頭萬緒、靈感枯竭— 繁榮, 卻是在人間豐盛。 AngelaSing
Thumbnail
avatar
純真的心 心靈療癒紀錄
2021-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