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場人類大瘟疫:跨物種傳染病侵襲人類的致命接觸》讀後心得筆記整理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出版日期:2016/2;作者David Quammen(大衛.逵曼)
閱讀日期:2021/1/17日的筆記整理
布萊恩在這書中觀察到,作者以不間斷的思考、提問及找出人畜共通疾病的發展脈絡,或許也能提供一個較宏觀的角度看待當下Covid-19的疫情。
作者說:「當病毒沒有殺死人時,它住在哪裡—在什麼動物,什麼宿主中?它是如何從那隻動物變成其第一個人類受害者的?病毒如何適應人類之間的傳播?」。病毒溢出並不代表人類運氣的不好,而只是反映出了人類的作為。
病毒不會消失,它只是隐蔵了起來,等待下一次溢出的機會

一、作者介紹

David Quammen是位科學,自然和旅遊作家,在國家地理雜誌擔任特約撰稿人。在20年前因工作機緣,在穿越中非森林時受國家地理雜誌的委託,再次接獨到伊波拉病毒的奧秘。因為對於生態學和進化生物學是作者感興趣話題,除了關注伊波拉的動態外,並從更廣泛的從動物中產生病毒對於人類產生影響而好奇。

二、布萊恩閱讀觀點

  1. 人類擾亂了原有生態運行規則,提高與跨物種接觸的頻率與機會,增加病毒/細菌溢出至人類發展的空間。
  2. 未來跨物種傳染病發生速度及頻率將變高,因人類群居與移動能力,給病毒帶來極佳的傳播機會。
  3. 疫情傳播發展模式是有其脈絡,透過作者採訪、提問反思、敘事,看到人類與疾病系統運作關連。
  4. 從了解病毒的特性,及如何轉移宿主、擴散及傳播,降低對看不見病毒的焦慮感。
※這本書是2016/2月出版的,以當下的新冠疫情事後諸葛來看,算是很有先見之明的。未來誇物種疫情加速發生情況會是常態

三、書中內容知識點

這本書對布萊恩是新領域,知識點實在太多不足備載,推薦朋友可以借來閱讀,適合作睡前讀物有助眠效果。
新興病原體為什麼多半是RNA病毒?而非DNA病毒?(P324)
  1. 能訊速複製(慢病毒除外),在各個宿主體內滋長龐大病原體族群。經常造成急性感染,引發重症並持續短暫時間,然後就消失,要麼很快不見,不然就要了你的命。
  2. RNA病毒的大量變異,為它們帶來許多機會適應新的環境(宿主)
  3. RNA 複製易出錯,藉產生眾多變異性讓他們快速演化。
突變率很低,生存策略是埋伏/等待,以避開免疫系統,會在特定細胞內逗留/休眠,甚至一躲就好幾年。(ex 水痘帶狀疱疹病毒)
病毒爆發模式:考量傳播力及毒力!(P304)
有利於達宿主轉移的整體特徵。通常分為
  1. 空氣傳播(SRAS/流行性感冒)
  2. 糞傳播(腸病毒)
  3. 血液傳播(黃熱病毒、西尼羅亞病毒、登革熱)
  • 藉病媒(本身需具適宜病毒棲身的宿主),而脊椎動物的血液、節肢動物的腹部,對病毒來說不同環境。
  • 皮下注射/輸血 (近期才偶然出現的)ex伊波拉病毒
  • 性傳播(第一型HIV/疱疹病毒/B型肝炎病毒)
  • 垂直感染(德國麻疹;同時也可藉空氣傳染)
*傳播途徑的因素並不是獨立存在。
是種相對性概念/ 成功寄生生物的第一條規則-別殺死你的宿主。
  • 重點不在病毒是否殺死它的宿主,而在於何時
  • 毒力能經由演化來調節。在澳洲兔子與病毒的故事中,看見病毒和生物一樣會演化,宿主和病毒(寄生生物)之間的良好平衡關係,不見得就是寄生生物幾乎不傷宿主的關係
人類造成生態壓力和破壞,讓動物病原體愈來愈貼近人類族群,同時人類的技術和行為,還使這些病原體散布得愈來愈廣,愈來愈快。
  1. 人類的活動促使自然生態系以劇變的速度「解體」 ex.火耕
  2. 病毒圈
  3. 自然生態系所受到破壞,讓這些微生物有機會乘隙跳脫,縱入更寬廣的世界。
病毒在儲存宿主→溢出到增幅宿主→溢出到人類大規模疫情
*儲存宿主:病毒在儲存宿主體內,並不會對宿主造成任何影響。雖然感染盛行率有可能很高,卻幾乎不會損害牠們的健康或釀成死亡,但期間仍會不斷突變改變並產生岐異。
*增幅宿主:病毒溢出跳躍到易受感染的增幅宿主時,會快速大量複製及變異,在人類與增幅宿主接觸後染上新疾病。但人畜共通痛原體不見得都需要增幅宿主才能成功感染人類。
*溢出: 病毒跨物種地從非人類的動物載體轉移到人類,並且適應了人與人之間的傳播。(p83.每起溢出事作都像是病原體買下的一張彩卷,一旦中獎,就能享有更宏偉的生活方式)
*浮現:再浮現傳染病的定義是過去已知且被控制,而再度有流行趨勢的傳染病。
為什麼這麼多新病毒都從蝙蝠傳出來?(Ch7 飛天宿主)
  1. 蝙蝠數量非當龐大,而且喜歡群居。以臨界群落規模概念,能穩定產出很多受病毒感染的新生蝙蝠,提供病毒感染,讓它們存續下來
  2. 能飛,且能做三維空間跨越地形,有助傳播擴散。
  3. 演化史來看, 血統仍是非常的古老,也代表會有愈多未知的古老病毒。
病毐在不同種宿主之間跳躍的機會愈多,它們遇上新的免疫系統,發生突變的機會也就更高。
SRAS為什麼沒有造成大規模全球流行?
  1. 實驗室診斷的速度和優異的表現,很快找出並確認病毒
  2. 各地有效快速動員,採行隔離病患,疫調,檢疫措施(假如病毒侵襲的是落後的城市?
  3. SRAS對人體影響方式,症狀通常出現早,在具有高度傳染力前,往往就會表現出種種症狀(這種模式和其他疾病是顛倒的)
→下一次人類是否還會如此幸運呢?(2003年全球化程度還不算高,但現在全球化程度遠高於2003)
→SARS似乎已在蝙蝠族群間存續一段時期,期間不斷突變改變並產生岐異。人類SARS病毒是個單一分支,只是隸屬菊頭蝠病毒眾多分支當中的一支。p205
1.萬事總有個源頭,勢圖找出個人生命歷程發展的脈絡,別小看某個事件對現在的你影響。那也許就是當下困局被埋下的種子。
2.個人在Covid-19疫情下,在各層面可以做那些調適因應。(確保我們都能再活的久一點)

補充資料:

  1. COVID19的病毒流行病學通識課!書來面對EP15《下一場人類大瘟疫》/ 說書【微生物/自然科普】https://reurl.cc/Dv6xlN
  2. 剛果爆不明病毒 濫砍.盜獵釀全球疫情|方念華|FOCUS全球新聞 20201223 https://reurl.cc/nn0pqv
  3.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傳染病介紹https://www.cdc.gov.tw/Disease/Index

病毒不會消失,它只是隐蔵了起來,等待下一次溢出的機會…但我們可以有更好的準備……

分享身為一位經營幕僚的觀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全書是作者對於投資(台積電)看法收錄,難免都是提到TSMC各角度的優點。身為台灣護國神山,全球市值排名第九的龍頭企業,在企業經營上或許無庸置疑。但是!布萊恩比較貪心,總是會想著「如何運用這本書,來提昇我們看待企業的眼光呢?」
我是一位幕僚,工作中需要分析公司營運損益與經營瓶頸,報告給各層級專業經理人,做為經營決策判斷的參考。 參加洪震宇老師的「精準寫作六堂課」與「關鍵提問力」課堂學習後,我覺察自己過去的盲點,看似懂得很多速成技巧,在工作上卻無法發揮實質效果。 ●原來!深度思考才是源頭。
面臨工業4.0、 AI、大數據、物聯網...等未來趨勢,“洞察力”大概還是機器人/程式還無法取代人類。 洞察力除了透過表象看出本質,並且從中看出脈絡外,進而得以發展對未來動向的預測……
我認為作者所提七個人生力學,其實也是一種,從內往外逐歩擴及影響圈的步驟。全書讀起來淺顯易懂,卻未曾思考過理科知識原來蘊含哲學,並不是表象一連串數理公式。
在《人生路引》之前, 我並不認識楊斯培醫師, 更不知道他曾寫過上百本書的推薦序。雖然本書是作者咀嚼轉化28本書智慧的大作,“厚積薄發”是書中作者讓我最有感的四個字。
本書前段佈局主要在介紹"什麼是遊戲化"及對日常生活將造成的"影響力",藉由穿插案例的方式描繪遊戲化的概念;後半部則是我認為本書精華之處,提供"實踐遊戲化"的歩驟及手段。
全書是作者對於投資(台積電)看法收錄,難免都是提到TSMC各角度的優點。身為台灣護國神山,全球市值排名第九的龍頭企業,在企業經營上或許無庸置疑。但是!布萊恩比較貪心,總是會想著「如何運用這本書,來提昇我們看待企業的眼光呢?」
我是一位幕僚,工作中需要分析公司營運損益與經營瓶頸,報告給各層級專業經理人,做為經營決策判斷的參考。 參加洪震宇老師的「精準寫作六堂課」與「關鍵提問力」課堂學習後,我覺察自己過去的盲點,看似懂得很多速成技巧,在工作上卻無法發揮實質效果。 ●原來!深度思考才是源頭。
面臨工業4.0、 AI、大數據、物聯網...等未來趨勢,“洞察力”大概還是機器人/程式還無法取代人類。 洞察力除了透過表象看出本質,並且從中看出脈絡外,進而得以發展對未來動向的預測……
我認為作者所提七個人生力學,其實也是一種,從內往外逐歩擴及影響圈的步驟。全書讀起來淺顯易懂,卻未曾思考過理科知識原來蘊含哲學,並不是表象一連串數理公式。
在《人生路引》之前, 我並不認識楊斯培醫師, 更不知道他曾寫過上百本書的推薦序。雖然本書是作者咀嚼轉化28本書智慧的大作,“厚積薄發”是書中作者讓我最有感的四個字。
本書前段佈局主要在介紹"什麼是遊戲化"及對日常生活將造成的"影響力",藉由穿插案例的方式描繪遊戲化的概念;後半部則是我認為本書精華之處,提供"實踐遊戲化"的歩驟及手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作者 : B.Brett.Finlay;Marie-Claire Arrieta 譯者 : 游懿萱 內容 :第一部,與其說我們是人,不如說我們是微生物 第一章 : 兒童:微生物的磁鐵 過去一個世紀以來,我們體驗了科學進步的優點,減少從小到大發生感染的風險。這些進步包括抗生素、抗病毒素
Thumbnail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環保學家毛杭表示,1970年代,抗生素、疫苗及殺蟲劑的發明,使人類相信自己戰勝了傳染病;然而,1980年愛滋病毒的出現,粉碎了這種樂觀心態。1980年以來,傳染病的數量增長了四倍,其中75%是人畜共通傳染病。隨著全球化,人口快速流動,傳染病傳播速度更快,對公共衛生構成嚴重威脅。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從《從叢林到文明,人類身體的演化和疾病的產生》這個書名就能看出這是本主題宏大的書(笑)。作者丹尼爾.李伯曼是哈佛演化生物學教授。書中,他從演化的角度出發,結合基因與文化,探討人類如何「變」成現在這模樣。接著,再進一步細談這些演化如何讓導致許多現代生活中惱人的健康問題。是本精彩絕倫的優質科普。
Thumbnail
我覺得是健康的人身健康在未來會是稀缺物 因為環境的惡化跟人口減少 導致遺傳疾病顯性的狀況增加健康的人身會是新的夥伴導向 所以財富會重新流向生物科技與西藥廠
新冠後大家開始關注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逐漸有一些臨床試驗的結果出來了。慚愧的是,因為這些病毒以往既沒有藥也沒有疫苗,驗出來也是白搭,不會改變治療,所以以前成人的呼吸道感染我們很少關注這一群病毒。 不驗不代表沒有,其實很多非流感的感冒,如果也不是新冠,有可能就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傳染力大
講道會破壞免疫系統的病原,大家最耳熟能詳的莫過於HIV了,但其實並不只有HIV會破壞身體的免疫系統。 伊波拉病毒破壞免疫系統 伊波拉出血熱的病理生理學為醫學界的熱門討論議題之一。伊波拉病毒主要透過黏膜處及表皮傷口入侵宿主身體。它們能在多種細胞內進行高效繁殖,包括: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內皮細胞、肝
Thumbnail
"新冠病毒的幽靈已經困擾全球四年了…”2024年2月13日美國《科學人》的文章一開頭用「幽靈」(The specter of COVID)來形容新冠的陰魂不散...
Thumbnail
《貓追耗子,笨豬追貓》Delta,Alpha,Omicron,B.1.617.2(印度變種病毒株),B.1.1.7(英國變種病毒株),B.1.1.529,BA.2.75,BQ.1,BA5,X.BB,…..病毒在前面不斷變種,藥廠在後面追,研製新疫苗,(約需半年)。病人又在後面,接受新疫苗施打(需3個
Thumbnail
肺炎鏈球菌已經在台灣銷聲匿跡二十幾年有了!如今好像死灰復燃了?
Thumbnail
作者 : B.Brett.Finlay;Marie-Claire Arrieta 譯者 : 游懿萱 內容 :第一部,與其說我們是人,不如說我們是微生物 第一章 : 兒童:微生物的磁鐵 過去一個世紀以來,我們體驗了科學進步的優點,減少從小到大發生感染的風險。這些進步包括抗生素、抗病毒素
Thumbnail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環保學家毛杭表示,1970年代,抗生素、疫苗及殺蟲劑的發明,使人類相信自己戰勝了傳染病;然而,1980年愛滋病毒的出現,粉碎了這種樂觀心態。1980年以來,傳染病的數量增長了四倍,其中75%是人畜共通傳染病。隨著全球化,人口快速流動,傳染病傳播速度更快,對公共衛生構成嚴重威脅。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從《從叢林到文明,人類身體的演化和疾病的產生》這個書名就能看出這是本主題宏大的書(笑)。作者丹尼爾.李伯曼是哈佛演化生物學教授。書中,他從演化的角度出發,結合基因與文化,探討人類如何「變」成現在這模樣。接著,再進一步細談這些演化如何讓導致許多現代生活中惱人的健康問題。是本精彩絕倫的優質科普。
Thumbnail
我覺得是健康的人身健康在未來會是稀缺物 因為環境的惡化跟人口減少 導致遺傳疾病顯性的狀況增加健康的人身會是新的夥伴導向 所以財富會重新流向生物科技與西藥廠
新冠後大家開始關注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逐漸有一些臨床試驗的結果出來了。慚愧的是,因為這些病毒以往既沒有藥也沒有疫苗,驗出來也是白搭,不會改變治療,所以以前成人的呼吸道感染我們很少關注這一群病毒。 不驗不代表沒有,其實很多非流感的感冒,如果也不是新冠,有可能就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傳染力大
講道會破壞免疫系統的病原,大家最耳熟能詳的莫過於HIV了,但其實並不只有HIV會破壞身體的免疫系統。 伊波拉病毒破壞免疫系統 伊波拉出血熱的病理生理學為醫學界的熱門討論議題之一。伊波拉病毒主要透過黏膜處及表皮傷口入侵宿主身體。它們能在多種細胞內進行高效繁殖,包括: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內皮細胞、肝
Thumbnail
"新冠病毒的幽靈已經困擾全球四年了…”2024年2月13日美國《科學人》的文章一開頭用「幽靈」(The specter of COVID)來形容新冠的陰魂不散...
Thumbnail
《貓追耗子,笨豬追貓》Delta,Alpha,Omicron,B.1.617.2(印度變種病毒株),B.1.1.7(英國變種病毒株),B.1.1.529,BA.2.75,BQ.1,BA5,X.BB,…..病毒在前面不斷變種,藥廠在後面追,研製新疫苗,(約需半年)。病人又在後面,接受新疫苗施打(需3個
Thumbnail
肺炎鏈球菌已經在台灣銷聲匿跡二十幾年有了!如今好像死灰復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