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認知破局〉

2024/04/0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想做的事永遠都比時間多,今年的年假裡唯一讀的就是這本書,才想到應該去做在in line的事情,但偶爾的out line後其實也不錯!既然時間花了,那還是紀錄一下吧!

我原先在自己FB分享個人觀點,朋友都相繼提到作者是在內地有名的顧問,相形之下我的觀點似乎就有點關公面前耍大刀了。

不過無妨,就書論書,單純紀錄跟分享自己感覺!我覺得作者某些觀點不錯,但就書架構的確可惜了些(可能我自己太習慣看架構/邏輯清晰的書籍所致)

-------

●作者:張琦 #新商業架構師 # 增長模式 # 中小企業

●主要內容:彙編作者本身爆款短視頻 + 個人對於世界的理解

- 註:對象不顯著,談B2C商模、又談個人職涯,章節架構較鬆散

●作者思維精華摘要(3個):

- 你的認知高度.決定你的成長速度

- 穿越經濟週期,活成(個人/企業)確定性,贏到最後。

- 思維升級.降維打擊


一、閱後心得(2024/2/8~2024/2/9)

●剛開始閱讀時頗像既是雞湯文,又有點像是醒世語錄;華藻措辭的後續,不像其它談論職涯工具書,有一眼明瞭的具體建議作法;討論的主軸也在業主或個人、商模或不同主題間穿插,建議讀者閱讀時先筆記亮點,再整理兜湊組合出自己觀點框架,才不致於在整本書中給迷失了方向。


●在商模的論述上,觀點與劉潤的《商業簡史》有高度的重疊度;在個人職涯思維的升級上,未及古典的《躍遷》當頭棒喝的震憾,亦未及《大人學.破局思考》的嚴謹框架,以及貼近台灣地氣的文筆。不過,【作者所提出其它的觀點思想,只要讀者能透過自行整理後,我覺得還是具有可讀性的】。


●近期陸續接觸中國作家的商管類書籍時,不時會產生一種疑問!“中國大陸的商業運作的框架、運營思維,相較台灣量體的小市場來說,可能不一定適用,做到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程度,因為場景本身就不同。一樣的長尾理論,在不同量體大小的市場,所能發揮的效果也有差距:尾端1%的生意,若以中國人口規模,還是有可觀的絕對數;但在台灣就不同了,可能連基本的邊際利潤都無法達成。但這也不意謂,要完全不接觸,我想閱讀或也是種理解一個文化體的方法。


二、筆記Memo:

①認知→②戰略 →③方法 & 心法 → ④高手能看出商業發展趨勢( 變化點 & 不變點)→影響資源投入的分配!

- 不變點→底層邏輯→學習高手看出週期、穿越周期

- 變化點→脈胳變化→抓住時代紅利的機會點

- →4個思考題組/ 聚焦重點/ 關鍵能力(p230):

- 衰退 or 增長 / 行業超額紅利 / 商業洞察力

- 挑戰or 機遇 / 生存模存→行為模式 / 平衡樂觀 X 悲觀

- 堅守or 創新 / 第二曲線培養 / 熱愛→擅長→【核心競爭力+ 不可替代力】→ 把握時代紅利 + 算法

- 穩定or發展


- ①認知:思維升級、降維打擊

- 成功時放大外在因素,才能持續獲得成功

- 不如意時放大自己,保持自信渡過難關

- 提升認知水平,獲得指數級增長:升級難度、更新迭代、拉高思想維度

- 高手TOP = Talent + Opportuninty + Patience

- 掌握商業底層思維

- 做減法

- 把時間用在有用的事情上

- 保有節奏感,長期主義

- 主動置於生存危機之中,逼自己成為一個高手

- 用時間換空間,用空間看到更大的時間,用未來眼光看現在


- ②戰略:那個賽道值得投入?

- 不同(行業)情境→可能發生選擇的路線就不同

- 不同經濟體框架,結構不同→事情發生時,影響就會不同

- 先有場景→特定群體的解決方案:先定性→後定量

- 註:先確定議題→才有解決戰略的方向

- 經營企業:第二曲線的佈局要早,現在的主流,都是以前邊緣地帶的非主流;等到變成主流再下場已經晚了

- ③方法 & 心法

- 如何搶占用戶的認知空間:

- 功能減法/聚焦:什麼都想賣,就什麼都賣不好

- 用戶的痛點,創新的原點

- 順應用戶的認知

- 商業的背後是『人性』

- 脈胳:了解自己的過去,才能邁向未來成功

- 過去成功 可能只是遇上了時代的機遇

- 學習4個思維:系統性、全局性、本質性、趨勢性

分享身為一位經營幕僚的觀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