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6/28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南北之世-最後的司馬】

東漢末年分三國,天下盡歸司馬晉。 由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所建立的晉朝,於西元280年完成天下統一。 三十六年後,西元316年,滅亡。 支系司馬睿在江東另建朝廷,史稱東晉,在南北分裂的紛擾亂世中,持續了一百零三年。 司馬睿透過吳郡為主的世族支持,並讓手下將軍征服江東其他區域與荊州。 但也就此造成東晉的政局,以三吳世族與地方世族持續對立的情況。 司馬家雖仍為皇室,但跟東漢末年受到軍閥挾持的情況,並無太大分別。 最終,東晉為權臣大將軍劉裕所篡。 但這個世上,不存在甘心當一百年傀儡的家族。 期間司馬家仍持續有人與軍閥世族合作,試圖重奪帝皇大權。 時值劉裕當權,想要篡晉,他仍需要面對司馬家最後的一道防線。 事情,就從司馬家的「譙王」身上說起。 這個本為曹操故里的地方,當年司馬炎是封給六爺爺的兒子司馬遜。 不過西晉的制度是這樣,親王不就國,而是領兵駐紮他處。 這是綜合了漢朝與魏朝的地方制度,所得出來的新方案。 漢朝雖封宗室,但為了皇權不斷削弱親王,最終地方軍權為官吏所掌,滅亡。 魏朝則集中軍權,交託給宗室與大臣互相制衡。 司馬懿父子雖然奪取了宗室兵權,但地方大軍仍然為他們的帝皇之路增添了不少麻煩。 當然,對於司馬氏而言,那些地方軍閥是不忠不孝的亂臣賊子。 所以,把地方軍權交給宗室,避免再出現奪禁軍挾天子的做法,要採。 但地方政軍合一的過度膨脹,也要制衡。 於是產生了這種成都王鎮河北,譙王守安定之類的分配。 在八王之亂時,譙王的弟弟司馬承,本是保衛晉惠帝的一員。 但第六王挾晉惠帝後,親王人人自危,紛紛出走。 司馬承不是正統譙王,所以他選擇南下荊州,輾轉與進佔江東的司馬睿會合。 隨著北方陷落,司馬睿就像自己繼承晉室一樣,讓司馬承就地合法,變成了沒有封國的譙王,以示中原正統之心。 說得簡單一點,譙王室就是個撿角的。 為了爭取自己的一席之地,司馬承參與了王敦所率領的荊州江東平定戰,掙得了長沙。 但後來卻被據荊自大的王敦所殺。 時光流轉,譙王室又跟隨荊州軍閥桓溫,滅蜀北伐,好不得意。 司馬承的孫子,譙王司馬恬,更在桓溫權力過大時,站出來護衛皇室。 這樣的行為,自受朝廷所重。 阿恬的四個兒子,也跟著雞犬升天。 有趣的是,他的兒子,都是「之」字輩。 按大師說法,那表示他們家,也開始信奉五斗米道。 更精確點說,桓溫的壯大,讓更多的司馬家跟著天龍世族們,一起加入了五斗米道…… 淝水戰後,由於司馬道子入主朝廷,譙王室更進一步以西晉宗室之姿,開始分佔各地,與地方軍閥抗衡。 首先,平定了王恭之亂。 而我們今天的主角,也終於要登場了。 姓司馬,名休之。 司馬休之因為平亂時有戰功,官拜龍驤將軍,鎮守歷陽。 是江東與合肥之間最重要的據點。 後來,桓玄叛亂,從長江攻打東晉首都建康。 他的哥哥譙忠王尚之,率領大軍出來應戰,被打敗。 休之手上只剩五百人,跟著迎敵,也難敵荊州大軍。 打不贏,逃。 休之的腿兒特別長,這一逃就直奔山東,投靠南燕慕容超去了。 這算是個流行啦,隨著司馬休之奔燕,後來劉牢之自殺,他的兒子、女婿也跟著奔燕。 人多了,心就不平了。 晉將們打算謀個燕反,取而代之,就推舉司馬休之當領袖。 結果被南燕發現,一鍋給端了。 都說了休之腿特長,明明是盟主,也是給他逃之夭夭。 這時,剛好又聽說劉裕起兵反桓玄,推舉了武陵王司馬遵為首。 好歹是堂兄弟,司馬休之立刻決定回頭加入復興東晉。 當時的義兵也是一個生冷不忌,連妖賊盧循奪取廣州,也要拉成盟友。 宗親的重要性,司馬遵也是很懂,隨即命令休之為荊州監軍。 沒想到司馬休之才到江陵城,桓氏就展開了反擊。 城破,休之逃。 休之不是只有腿長,腦子也特別靈光。 他不往建康去,而是北上襄陽,請了救兵來反殺:我是持節荊州刺史我怕誰? 此戰功成,大勢漸定,司馬休之就解除了前線監軍任務,回京師當大爺了。 說是這麼說,朝廷裡面,這時就是司馬家與劉裕正在角力。 不久,武陵王司馬遵過世,休之也遭到御史檢舉降官。 雖然朝中仍有瑯琊王司馬德文,不過他跟劉裕的關係,大概就像過去司馬昱跟桓溫吧。 也就在朝廷大勢底定之際,劉裕展開北伐南燕的舉動。 然後司馬休之就官復原職這樣。 一年後,南燕平定,廣州亂起。 司馬休之再次被起用為督軍,但不久又因觸法被免官。 等到平了盧循,劉裕又除去一個政敵後,司馬休之又被徵召。 這次的職務是「都督荊雍梁秦寧益六州軍事、平西將軍、荊州刺史、假節」。 字很多意思很簡單,請去荊州準備定蜀北伐。 面對休之這樣接連不斷的起落人生,就到了說明時間。 劉裕的戰略啊,到這時都是「從青州入兗州奪洛陽破關中」這樣的路線。 司馬休之被任命定蜀北伐前鋒,那基本上就不是劉裕的意思。 而他一連串的起落,我們也完全可以看成是司馬宗室與劉裕的政治角力。 皇室想要提拔休之,靠他。 劉裕則想方設法捅他。 但前面都是小打小鬧,搞到北伐這事上頭,就定不能忍了。 剛好,休之的姪兒,正統譙王在首都建康招收俠客門士,劉裕二話不說,抹個造反抓起來。 如何定罪?劉裕不定,劉裕把他送去給司馬休之,看他怎麼處理。 休之隨即上表:廢了這小子吧,感謝劉老師寫聯絡簿告知。 然而,劉裕卻要朝廷否決休之的提議。 司馬休之有點尷尬,但最不爽的當然是姪兒啊。 這小子就勾結了同樣是被派駐準備北伐的「雍州刺史」魯宗之,造反了。 劉裕笑了。 計劃通。 劉老闆立刻把司馬休之跟姪兒還在京城的親屬逮捕,判死,並且點兵西征。 司馬休之當然要先上書自清一下,前面好話說盡,中間筆鋒一轉,說明這些年功臣大將,一個個莫名其妙就因叛亂罪名被誅。 今天譙王事故,劉裕更是有罪不辦,以兵討之。 包藏禍心的究竟是誰,大家總要看個清楚。 我司馬休之不是個治國平天下的料子,但今天也只能捲起袖子,為國家除此反賊。 接下來就是我跟他的事情,請大家不要插手! 剛開始還以為就是臭俗辣的司馬休之,這次可硬了,硬得漂亮。 不過劉裕久經戰陣,當然知道「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重要性。 司馬休之上書朝廷,劉裕也致信荊州官吏。 「我要對付的,只有司馬休之等人,與爾等無關!」 沒想到,休之的參軍也是很有骨氣,回信道:「裕加之罪,何患無辭?你要戰,便來戰,了不起我們追隨臧洪於九泉之下!」 好第一個字是我故意寫錯的。 而最後面提到的臧洪,對現代人來說有點冷門,不過他其實就是關東聯盟討董的真正發起人,最後為了「義」與袁紹對抗,為袁紹所殺。 講白了就是在罵劉裕,跟袁紹一樣裝得一副大義凜然,其實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打算。 今天就算你贏,我們也就是臧洪,你也成不了曹操! 當然,帥是帥一波,不過劉裕還是成了歷史贏家。 談不攏,那就打。 荊州聯軍戰敗,腿很長的司馬休之,這次索性逃往後秦。 大致上看起來,司馬休之很正義吧? 不過,其實這最後的反亂,除了司馬休之跟魯宗之,剛篡過東晉的桓氏一族也出了不少力氣。 政治裡面,哪又有正義與邪惡呢? 時為西元415年。 劉裕的權力與地位,看似已無人能擋,但他卻仍堅持要先滅後秦。 417年,待到劉裕北伐功成,司馬休之又轉降北魏,但尚未抵達,便即過逝。 420年,劉裕接受了老朋友司馬德文的禪讓,建立宋朝。 或許,若劉裕是曹操,那始終逃竄於中國各地的司馬休之,就是他眼中那個永遠的劉玄德吧。 啊,最後還是補充一下。 不管是《晉書》本身,還是北朝《魏書》,都有提到東晉開國的皇帝司馬睿,他的親生父親可能不是司馬家的人。 比起血統不純的東晉皇室,譙王之後的司馬休之,「最後」兩字當之無愧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