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谷渾是一個特別的國家。根據他們自己的說法,他們的國王,來自現今中國的東北地方。
而這個國家,則大約在今天青海一帶。
這是已經超越遊牧民族移動常識的遷徙。
事實上,我希望大家對這個說法表示存疑。
吐谷渾跟中國的接觸,始於五胡時期的前秦。前秦與慕容大燕並立,分治北方。後來前秦雖滅燕一統,但不久後在與東晉的淝水之戰大敗,分崩離析。
慕容大燕後人並起,各自立新燕國。
在這個時期,宣稱自己是慕容大燕的一份子,對於進入中國撿一些便宜,是有利可圖的。
吐谷渾的始祖,名叫吐谷渾。
據稱是慕容大燕創始者,第一個為自己命名為慕容的「若洛廆」弟弟。
他們還說,若洛廆是嫡子,吐谷渾是庶長兄,所以當時由若洛廆繼承部族。這很大程度坐實「迎合中國」的說法。
兩人因為各自部落中的馬相鬥而鬧翻,吐谷渾遂決定遠走他鄉,來到了青海。
這邊主要是羌人的居住地,那自從周朝以後,羌人跟漢人的交流就很頻繁。
吐谷渾死後,他的子孫因為有讀了漢人書,看到古代有以「王父字為氏」的習俗,所以決定把部族命名為吐谷渾,跟中國地區展開更密切的交流。
我坦白說我不知道中國哪本書有寫到這個,也不是就此否定啦。不過有趣的是,北歐國家跟俄羅斯都有類似的習俗。
事實上,慕容是鮮卑的一支,而在中國創立北魏的拓跋氏,很可能就是從俄羅斯一帶下來的。
你說吐谷渾到底是不是鮮卑呢?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吐谷渾一開始出現在中國歷史上,就是漢化很深的異族。他們沒有奇怪的官職名稱,直接就是長史、司馬、將軍。對中文的辨識能力也很強。
不管是鮮卑慕容部還是羌族,在東晉初年的漢化水準,有這麼高也算是正常的。
他們同時也保留著鮮卑族的一些傳統,比方父親死了,兒子要接收父親的妻子。哥哥死了,弟弟要接收哥哥的妻子。
這個從匈奴到鮮卑到柔然到突厥,草原四大帝國都有這樣的習俗。
羌人倒是沒聽過有這招的。
吐谷渾的兒子,叫做吐延,自號項羽,每天都想著要去中國爭雄。結果就被下屬的羌人酋長給刺殺了。
吐延的兒子叫葉延,也就是傳說中決定自此以吐谷渾為氏族名的首領。所以此後他的子孫,就沒有在名字裡面用父親名字的情況了。
葉延又傳了兩代,大概一百年左右,進入了前秦敗亡期。
當時的首領跟西秦,鮮卑乞伏部進行合作,這才是比較正規的記錄起始點,前面說是史前時代都不為過。
但等到這個首領過世,他的兩個兒子突然就著猴了。他們表示南朝才是真中國,老子要跟你們打,打打打。
很有趣的是,《晉書》不記因果,《魏書》倒是說了,吐谷渾打著打著,就派人去跟劉宋結盟了。
於是,吐谷渾展開了南北交好的蝙蝠生涯,有興趣可以參考
【花木蘭篇】。
值得注意的是,當他們正式跟南朝往來的時候,也就是他們廢除嫡長子制的開始。
兄終弟及制正式發動。
時間來到西元480年後,北魏孝文帝時代,吐谷渾透過幾十年來的雙方討好,逐漸聚積了財富。
於是決定跟北魏當好朋友。
這樣講難懂,我們說明一下。
當時,吐谷渾首領「度易侯」出兵攻打絲路南線的城池。而北魏孝文帝下令說,讓給你們,但你們要幫忙管理。
突然,吐谷渾成了絲路一個小盤商。
可光經營收過路費,沒什麼賺頭啊,而且這裡是南線最南端,坦白說不是很盛行的路線。
不過,吐谷渾有名產:青海驄。
據說他們就像過去的大宛人一樣,會在冬天青海結冰時,把母馬送到海上的小島,隔年再來回收。
而這一年懷孕的母馬,都會生下精良的小馬。
除此之外,氂牛也是青海一寶。
《不丹是教室》有演,可以了解一下,不再贅述。
再說一次,吐谷渾日漸富有起來,但度易侯的兒子,卻對北魏敬意有限,很多行為都不符禮儀。
這跟之前說他們很精通漢文化頗有衝突。
其實這裡有點小祕密,要靠互現法來了解。就在度易侯成為絲路小盤商的隔年,北魏孝文帝的本紀上有一記事:「白蘭王吐谷渾翼世以誣罔伏誅」。
之前,度易侯的爸爸,就帶部族住在白蘭。
我想可以簡單理解成,翼世跟度易侯是白蘭吐谷渾的分裂。
分成了兩支,而北魏孝文帝決定拉攏其中一支,並且出兵討伐另一支。
度易侯這支有點「番」,但在孝文帝恩威並施之下,終於慢慢的穩定下來……
可當我們打開南朝史書,就會發現,度易侯的繼承人,同樣不只一支。
歸順北朝的,名叫伏連籌。
歸順南朝的,則叫休留代。
伏連籌在北朝手中,經營著隴西絲路的一座小城。
休留代則在益州四川的旁邊,受南朝封為河南王,與益州通商。
更有趣的是,伏連籌對北魏經常進貢「犛牛蜀馬及西南之珍」。休留代則每幾年會為南朝獻上「赤舞龍駒」。
這馬可是會跳舞的。
說到底,這些年的吐谷渾還是蝙蝠,只是這個功力又精深了一層。之前是搞到南北朝都知道他們弄鬼,要派兵討伐。現在南北朝都當他們是寶。
但隨著北魏逐漸衰敗,內亂四起,伏連籌最終還是決定關閉與北魏的往來。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表徵,要跟接下來的事件一起看。
一開始,伏連籌還試圖救援北魏邊鎮,但他明白到事情不是那樣簡單,才決定退出。
由於通商中止,伏連籌的兒子就變成以打劫來維持國家。
也就是北魏之所以崩盤,跟六鎮之亂引爆絲路斷絕有相當的關係。
吐谷渾只是其中之一。
打劫是北魏側的看法,對吐谷渾來說,更可能是把絲路南線的終端接到自己這邊來。
換句話說,在中國陷入南北三國混戰期的同時,正是吐谷渾大肆發展,成為近中國地區次於霸主柔然的時刻。
柔然的霸權,很快遭到了突厥的挑戰。
吐谷渾的首領夸呂,也很快就知道,突厥與西魏之間的關係。
還記得西魏宇文泰派遣使者進入絲路,給盤商們發牌嗎?
吐谷渾也大約在這時候,恢復了與中國北朝的往來。但夸呂並沒有打算放棄獨佔的利益。
西元553年,南朝侯景之亂去到尾聲,宇文泰趁隙入侵蜀漢。這也讓他明白了,吐谷渾的全貌。
四月,宇文泰點四萬騎兵,威壓吐谷渾邊境,要求夸呂臣服。
當益州蜀漢也被封鎖,即使吐谷渾能拿到絲路的商品,也沒辦法避開北朝擔當終端了。
夸呂決定投降,但蝙蝠的本性,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
西魏涼州刺史「史寧」發現,吐谷渾派出使節團,從北方繞行前往北齊。史寧嚴密監視路線,趁吐谷渾大隊返回時襲擊了他們。
「獲其僕射乞伏觸扳、將軍翟潘密、商胡二百四十人,駝騾六百頭,雜彩絲絹以萬計。」
對政治而言,官員是重要的。但其實後面的「商胡」跟商品,更重要。
魏晉南北朝的尾聲,從這裡完全為我們展現了,國與國之間重要的,再不是人口與土地資源的爭奪。
外交,也不僅是以作戰為基礎。
大貿易時代,在歐亞大陸上,已經完全展開。所以興,所以滅,重要的根本不是國仇家恨,民族之爭。
所以,接下來的故事是什麼呢?
當突厥取代柔然,要接管整個絲路東段的時候,跟吐谷渾的決戰,就是不可避免的。
那我們也很明顯知道,西魏跟突厥比較要好。
突厥木汗可汗就跟西魏說,借個過,我要去跟吐谷渾打一架。
宇文泰不玩三角關係,中國境內的三角關係就讓他頭疼了二十幾年,絲路貿易,還是先求穩定。
隨即令史寧跟木汗一起出動。
兩國聯合軍容盛大,吐谷渾馬上就發現了,將前線都撤走。
木汗是來搶劫的,找不到人打有點生氣,打算把網灑下去再說。史寧卻建議他,直搗黃龍便可。樹倒了,猢猻就散了。
可汗表示懂。
可汗不是集權皇帝,是共主天子。
木汗也只是突厥的「One of 可汗」,他很清楚,吐谷渾跟他們一樣,是由多個部族小國所聯合而成。
打倒盟主,絕對有效,史寧是對的。
木汗跟史寧分頭進擊,西魏負責首都,突厥直撲陪都。一國多都,始自於東漢,頂峰於曹魏,南北朝已經是近中國地區的流行了。
最大的原因也不是什麼戰爭考量,就是各地有世族有金主。能集權就是一都,不能你就乖乖的六都一起發展吧。
史寧先打敗了路上出來協防的渾娑周國,進兵吐谷渾首都。
吐谷渾很漢化的,蓋「一個」難攻不落的城池,也是搞得出來。但其實他們的族人都不是很喜歡住在城池裡。
看過日本戰過都知道,山城不是給老百姓居住工作的。
史寧翻山而來,也沒帶什麼攻城具,索性虛晃兩招,開始撤退。
吐谷渾守軍大喜,開門追擊。沒想到史寧早已安排伏兵,一邊回頭迎戰,一邊派人入城搶佔。就是一個沒有水的「背水一戰」。
不過吐谷渾的老大早就逃了。
沒關係,突厥也進攻陪都,擒獲渾賀羅拔王。兩軍取得戰利品無數,回頭會合,互相友好了一番。
突厥人都說史寧是「中國神智人」。
好喔……等一下,啊夸呂呢?
嗯,沒寫夸呂被抓。
隔年,史寧回長安升官,夸呂就襲擊了涼州。大勝中國史書就給你很多細節,大敗就沒有。只知道新刺史被吐谷渾軍給殺了。
這時宇文泰剛死,北周新建,執政的宇文護隨即派出新貴賀蘭祥去討伐。
重點是,奪回絲路南線。
自此以後,吐谷渾在北周的記錄就不顯了。夸呂偶爾會派人來送東西,想必交易還是有的,就是盤商的資格沒了。
在北周武帝宇文邕準備伐齊之前,還讓皇太子「趁吐谷渾國內大亂」時,前來討伐。
那時北周很缺錢,來吐谷渾搶了一票是沒錯,可出兵也要花錢啊。
北周為什麼後來把吐谷渾當刷寶的地方?
根據《隋書》的說法,夸呂在位百年,一直到西元592年(隋開皇十一年)才過世。後期常常立繼承人之後,又把繼承人殺掉。
吐谷渾自涼州之戰後,也不再侵襲北周的絲路。直到隋朝建立,才又打了起來。
看不懂的時候,就看《北齊書》吧。
「後主失幷州,使開府紇奚永安告急於突厥他缽略可汗。及聞齊滅,他缽處永安於吐谷渾使下。」
蝙蝠啊,永遠都是蝙蝠。
這邊很明確告訴我們,在北周滅齊時,吐谷渾根本就是突厥底下的。也就是涼州之戰後,北周奪回絲路南線沒錯。但絲路的大總管是誰?
突厥。
吐谷渾不領北周的牌,領突厥的就可以了。
而吐谷渾傳,也再次提醒了我們一件重要的事情。
自匈奴以來就是如此。
草原民族,不是大一統王朝。突厥下面有好幾個可汗,立場不一,行動也未必要受到大可汗的管制。
吐谷渾下面也有好幾個王。在最後北周跟吐谷渾保持和平的期間,也有兩個吐谷渾王選擇投降北周。
正因如此,異族的國際關係與動態是反覆無常的。
「我跟他缽可汗談好盟約啦,你怎麼打我呢?」
打你的是木汗可汗啊。
而突厥之所以能建立超越過去匈奴、鮮卑、甚至柔然的巨大汗國,很明顯就是因為他們在改變對於「其他可汗」的控管。
魏晉南北朝的起點,始自草原民族的剽悍,混入了漢人的文明。然其終點,終究是把漢人的文明,注入到草原民族的血液當中。
那也不過,是從中國看出去的角度。
拉遠一點說,這些異域絲路盤商,所受到的文化滋養,是同時來自於東方西方南方北方的。
新的時代,新的國際觀。
將隨著千年之路,帶我們走向更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