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20年代的德克薩斯,常住人口尚不到4,000人,大多集中在聖安東尼奧、納科多奇斯、戈利亞德等城鎮,鄉間地區仍有不太友善的原住民活動,他們甚至會襲擊較小的聚落或農莊,使得當地動盪不安。由於墨西哥政府缺乏資金,無法建立一支有效的邊防部隊,只能盡力招募殖民者充實邊境,並允許這些殖民者武裝自保。
1820年代後期的德克薩斯,紅色為主要城鎮與聚落,綠色為殖民地,橘色為主要的原住民部落。
令墨西哥政府意想不到的是,絕大多數的殖民者來自美國而非墨西哥本土。在美國經濟衰退的推動下,願意前往德克薩斯開墾的志願者遽增,到1830年代之初,德克薩斯的人口已超過4萬人,墨西哥裔居民只佔了兩成,其餘都是來自美國和歐洲的殖民者以及他們帶來的奴隸,這也使得墨西哥方面不得不默許奴隸制繼續存在。
愛德華茲殖民地
哈登.愛德華茲 (Haden Edwards, 1771 – 1849)來自維吉尼亞,他的父親約翰(John Edwards, 1748 – 1837)是肯塔基的大地主,也是該州建州後的第一任聯邦參議員。哈登和他的父親一樣是位土地投機客,與弟弟班傑明(Benjamin W. Edwards, 1780 – 1837)合資在密西西比州收購了一個莊園。1821年,愛德華茲兄弟聽聞奧斯丁父子的計畫後,也前往墨西哥城參與史蒂芬.奧斯丁的遊說,並仿效奧斯丁的行動,向墨西哥政府提出殖民合約。
1825年4月,愛德華茲兄弟分到了納瓦索塔河(Navasota River)與薩賓河(Sabine River)之間的土地,這兒東鄰美國的路易斯安那州,原住民不久前才被驅逐出去,成了走私客、冒險者與非法移民活躍之地,俗稱「薩賓自由州」(Sabine Free State),實際上就是個無法地帶。除了法外之徒,這一帶還有一些早在西班牙殖民時期便落腳於此的開拓者,土地所有權十分混亂,這些釘子戶並不接受愛德華茲殖民地的管理。
愛德華茲預計招募800戶美國移民前來開墾,但為了全面掌握這個地區,他們除了建立自己的民兵武裝外,也盯上了最大城鎮納科多奇斯的市政官(Alcalde)選舉,企圖藉著支配這座城鎮以強化對土地的控制權,拔除那些難纏的釘子戶。
在1826年1月的市政官選舉中,哈登全力支持自己的女婿、律師奇徹斯特.查普林(Chichester Chaplin, 1800 – 1874)競選,使出各種手段打敗了老移民山繆.諾里斯(Samuel Norris, 1783 – ?)。諾里斯一家從1803年便來到德克薩斯東部,原本是非法移民,幾度遭到驅趕,1820年後才定居納科多奇斯,並娶了當地西班牙裔的女子為妻,算是個地頭蛇。
不甘落敗的諾里斯指控選舉不公,一狀告到聖安東尼奧,行政長官紹塞多(José Antonio Saucedo, 1773 – 1832)站在他這一邊,宣布推翻選舉結果,但愛德華茲兄弟拒絕接受,納科多奇斯與聖安東尼奧之間的衝突開始升溫。同時,墨西哥土地專員塞普爾維達(José Antonio Sepulveda, 1778 – 1853)在釘子戶的土地爭議上也做出了不利於愛德華茲一方的判決;愛德華茲打算繼續上訴到墨西哥城,但再度踢到鐵板,墨西哥政府決定中止與愛德華茲兄弟之間的殖民合約。
在市政官選舉和土地爭議上接連失利,哈登認為自己已成了眾矢之的,便決定暫時退居幕後,回到美國避風頭,將殖民地事務交給弟弟班傑明主持。但哈登的離去不但沒有減低聖安東尼奧方面的疑慮,反而懷疑他要回到美國搬救兵,因此他們決定搶先下手,撤銷與愛德華茲兄弟的開墾合約,並派遣軍隊護送諾里斯回到納科多奇斯就職,驅逐愛德華茲兄弟與他們的支持者。
愛德華茲兄弟和他們帶來的殖民者不願就此讓投資付諸流水,哈登在11月時回到納科多奇斯和諾里斯當面對質,而變局便在這個時候發生。
弗雷多尼亞共和國 1826年11月22日,納科多奇斯的民兵隊長馬丁.帕默(Martin Parmer, 1778 – 1850)、副警長約翰.羅伯茲(John S. Roberts, 1796 – 1871)等人突然帶領一批民兵突入納科多奇斯老石堡(Old Stone Fort)市政廳,扣押了當時正在談判的諾里斯、哈登.愛德華茲、塞普爾維達等人,以及陪同前來的墨西哥軍官等,宣布解除諾里斯等人的職務,改派商人約瑟夫.德斯特(Joseph Durst, 1789 – 1843)擔任市政官;哈登雖然以違反驅逐令被起訴,但馬上得到無罪開釋。
納科多奇斯的老石堡,攝於1885年,建築本體於1902年拆除,現在的老石堡博物館是1936年重建的成果。
愛德華茲深知此舉無異於挑戰墨西哥政府,便積極尋求周邊勢力的支持,包含北方原野的切羅基部落、南方的奧斯丁殖民地,甚至是路易斯安那的美國駐軍。12月16日,愛德華茲兄弟與支持者們宣布接管納科多奇斯,不再聽從聖安東尼奧的號令;21日,「弗雷多尼亞共和國」(Republic of Fredonia) 宣告建國。
山繆.米契爾,弗雷多尼亞一詞的發明者,沒有參與這次的事件。
弗雷多尼亞(Fredonia, Freedonia)這個字是美國政治人物山繆.米契爾(Samuel Latham Mitchill, 1764 – 1831)的發明,他將Freedom和拉丁文表示地名的字根-ia結合,希望用這個嶄新的字取代America,作為美國的新名字。但他的建議從未獲得重視,只有幾個小村莊採用了這個名字,米契爾大概不曾想過還真的有個弗雷多尼亞共和國冒了出來
[1] 。
弗雷多尼亞的國旗為白紅雙橫幅,分別象徵白人與原住民,國旗上書「獨立、自由與正義」(Independence, Freedom and Justice)。與此同時,愛德華茲也和切羅基人首領約翰.鄧恩.杭特(John Dunn Hunter, 1796 – 1827)、理查.菲爾茲(Richard Fields, 1780 – 1827)等人簽訂和平條約,藉此爭取切羅基人的奧援。
然而,事態並不如愛德華茲所預期,美軍當然沒興趣介入這場亂事,奧斯丁也對他嗤之以鼻,反而派遣自己的民兵加入討伐軍;兩個切羅基首領號稱能夠召集400位勇士前來參戰,但始終無人到場,更糟的是殖民者們一聽到切羅基人返回的消息,害怕自己好不容易到手的土地被搶回去,紛紛與愛德華茲撇清關係。整個共和國的核心成員只剩下愛德華茲兄弟、帕默、羅伯茲、查普林、兩個切羅基首領和三十幾個殖民者。
彼得.賓恩,諾蘭冒險隊成員,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再次登場。
墨西哥的討伐軍由馬泰奧.阿烏馬達(Mateo Ahumada)中校率領,共計110名官兵從聖安東尼奧出發,沿途還有不少殖民地的民兵也加入了隊伍,包含奧斯丁的人馬,他派出了250人以展示忠誠。遊走於美國、墨西哥與原住民各部落間的商人
彼得.賓恩 (Peter Ellis Bean, 1783 – 1846)──25年前
諾蘭冒險隊 的成員──也站在墨西哥這邊,協助說服了北邊的切羅基人,讓他們保持觀望,切斷了弗雷多尼亞共和國從切羅基部落取得支援的管道。
在討伐軍抵達前,諾里斯眼見弗雷多尼亞共和國不成氣候,便暗中召集了一群支持者展開反撲,雙方在納科多奇斯鎮內大打出手。儘管諾里斯找來了近百人,但仍被人數只有四分之一的愛德華茲打退,僅僅十分鐘便作鳥獸散。然而,阿烏馬達的墨西哥軍隊隨後開到,賓恩和一隊奧斯丁殖民地的民兵擔任先鋒,於1月31日進入納科多奇斯;愛德華茲兄弟自知不敵,登時逃離現場,弗雷多尼亞共和國也宣告瓦解,歷時41天。
討伐軍本隊於2月8日進駐納科多奇斯,整場動亂中無人傷亡,墨西哥政府隨即宣布赦免大多數的參與者,只有愛德華茲兄弟、帕默以及為他們提供物資的商人阿道夫斯.史騰(Nicholas Adolphus Sterne, 1801 – 1852)例外。前三人已經逃回美國,史騰被捕後雖被判處死刑,但他沒過多久就獲釋,往後繼續在德克薩斯歷史上活躍。反而是逃回部落的切羅基首領杭特和菲爾茲兩人倒了楣,不願得罪墨西哥的切羅基部落將他們兩人處決,墨西哥方面也不再追究。
愛德華茲在1832年德克薩斯陷入動盪之際默默回歸,做為一位普通殖民者參與了往後的獨立戰爭。
改弦更張 弗雷多尼亞共和國失敗後,墨西哥方面除了指控愛德華茲兄弟是美國間諜外,也增加了納科多奇斯的駐軍數量,以防類似事件重演。而為了應付日益增加的美國殖民者,墨西哥政府也派出政壇的明日之星、曼努埃爾.德.米埃爾.特蘭 (Manuel de Mier y Terán, 1789 – 1832)准將於1828年率領考察隊前來德克薩斯,對過於寬鬆的移民政策提出檢討。
特蘭是墨西哥城出身的克里奧略人,算是社會菁英,但他在1812年便放棄大好前程,投入墨西哥獨立戰爭,一路奮戰到1821年。在獨立後的墨西哥,特蘭一度擔任戰爭部長、砲兵學院院長等職務,在軍政兩界都享有高度聲望。特蘭的考察結果顯示德克薩斯的美國殖民者與墨西哥居民關係不睦,且對奴隸制的默許有損墨西哥的法治,墨西哥自獨立以來便推動廢奴,於1829年正式宣布廢除奴隸制,德克薩斯成為唯一的異類。
特蘭的調查結果促成了《1830年4月6日法案》(Law of April 6, 1830) ,規定殖民合約往後須由墨西哥中央政府決定、嚴格禁止殖民者使用奴隸、規模太小的開墾地將被取消資格等等。墨西哥政府同時也補助本國居民前往德克薩斯開荒,並修築道路與堡壘、改革各項法律以強化對德克薩斯的統治。
然而,這項改革仍無法阻止美國移民繼續湧入德克薩斯,墨西哥人的反應也不如預期,盎格魯裔移民與黑奴的數量仍在增加;而奧斯丁等大殖民者則對這項法律頗為不滿,認為這將打擊德克薩斯日漸繁榮的棉花產業,進而影響了德克薩斯居民與墨西哥政府的關係。
特蘭被認為是墨西哥治理德克薩斯期間最能幹的官員,儘管他停留在德克薩斯的時間很短,1829年時又趕忙回到墨西哥,和聖塔安那將軍聯手迎戰登陸坦皮科(Tampico)的西班牙軍隊。但隨著墨西哥政局再次陷入混亂,特蘭等自由派軍人捲入了反對保守派總統布斯塔曼特(Anastasio Bustamante, 1780 – 1853)的計畫,他一度被視為1832年墨西哥總統選舉的熱門人選,但巨大的壓力對他的身心狀況造成影響。
7月3日,特蘭在塔毛利帕斯州的帕迪亞(Padilla, Tamaulipas)用配劍自殺身亡,他死去的這所教堂也是當年奧古斯丁一世遭到槍決與埋骨之處,墨西哥和德克薩斯都有城鎮聚落以他為名。而在特蘭自殺前不久,德克薩斯又爆發了另外一場動亂,從而點燃了燎原之火。
(待續)
[1] 這個字後來在喜劇演員馬克思兄弟(Marx Brothers)的作品
《鴨羹》(Duck Soup) 中做為一個虛構小國出現,也由於這部作品使得弗雷多尼亞成為「沒沒無聞的專制小國」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