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達(1720)財務分析與法說會重點提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生病是每個人一生中必然會面對的苦境。
本文係分享個人對該公司財務狀況的理解,相關部分涉及主觀判斷,且並無股票勸誘之意,投資人應審慎考量自身財務狀況與投資風險,投資前請務必審慎判斷並自行承擔財務責任。

公司簡介

生達化學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生達」)成立於民國56年6月30日,為台灣前三大學名藥廠,主要是從事人用藥與保健食品的銷售,成立迄今已54年,並未有一年產生虧損,實屬難得。
我覺得生達的取名也頗有巧思,其英文名稱為Standard Chem & Pharm CO., LTD,生達即是Standard的諧音,表彰的是該公司的產品皆經過嚴格的品質保證系統,符合國際標準。
目前生達集團各企業分工為:生達製藥專營西藥製劑;生泰公司專營原料藥;生展公司專營生物科技技術產銷原料藥和保健食品,並經營醫療器材;端強公司則專營新安琪兒嬰幼兒奶粉及成人營養補充品的品牌經營及行銷,另有轉投資健康人生及佑全連鎖藥妝店,成為台灣第三大直營連鎖體系,上述分工可用以下圖表更清楚表示。(以上內容取自生達官網)
資料來源:生達官網
生達集團目前仍是以內銷為主,其110年度國內的營業收入約為37.16億餘元,佔合併營收80.7%,外銷收入約為8.87億餘元,佔合併營收19.3%。另外其110年度產品別的營收比重為:人用藥佔54.85%、保健食品佔34.22%、加工收入佔0.26%、其他佔10.67%。其他產品包含動物用藥、醫療器材、化妝品及奶粉等。

盈餘是否穩定?

資料來源:Goodinfo!台灣股市資訊網
生達近5年毛利率狀況穩定,至少都有43%以上,另外近4年的營業利益率呈現上升趨勢,顯見營業費用控管良好,而其近5年的每股盈餘亦呈現上升趨勢,最少都有2元以上,因此盈餘趨勢相對穩定。

資產負債表是否健全?

資料來源:Goodinfo!台灣股市資訊網
資產負債表狀況象徵著企業的體質,觀察負債對淨值比率,可以粗略判斷企業的體質良窳,生達近5年合併報表的負債對淨值比率並不算高,尚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其體質應尚稱穩健。不過我們還是進一步了解其負債的組成成分,看其中的付息負債有多少。
資料來源:Goodinfo!台灣股市資訊網
由上圖可知,生達截至2021年底需要付息的債務約是14.08億元(短期借款13.58億+長期借款0.5億),佔股東權益總額之比率僅約為20.7%(14.08÷68),比率並不高。另外帳上的現金及約當現金約有25.64億元,亦足以支付所有的付息債務,並有餘裕可以發放股利與從事營運上的週轉,因此,在流動性與財務體質上應無太大疑慮。

杜邦方程式分析

杜邦方程式的內涵為: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稅後淨利率×總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
資料來源:財報狗
由上圖可知,生達的ROE曲線(紅線)與稅後淨利率曲線(黃線)一致,表示替股東帶來報酬的主要原因是利潤率的提高,屬於一種好的現象。另外權益乘數曲線(紫線)則呈現平穩狀況,表示公司的舉債槓桿維持穩定的狀態,而總資產週轉率曲線(綠線)於2021年則略為下彎,這是因為生達於去(2021)年12月8日參加生泰現金增資,取得生泰公司實質控制力,正式將其併入合併報表,因此造成資產負債表中資產大幅增加所致

自由現金流量表現如何?

資料來源:Goodinfo!台灣股市資訊網
自由現金流量指的是公司營業現金流扣掉維持營運所需相關資本支出後的餘額,通常也等於現金流量表中營業活動現金流與投資活動現金流的加總,它表示公司可以「自由」決定如何運用的現金餘額,你可以把它拿來還債、付利息或支付股利等。生達近5年的每股自由現金流量皆為正數,因此有配發穩定股利、依約還債付息的基礎。

股利發放記錄如何?

資料來源:Goodinfo!台灣股市資訊網
由上圖可知,生達已經連續30年配發股利,雖然近2年的盈餘分配率下降至六成出頭,但因為近2年獲利狀況良好,因此現金股利也略微提高。倘若從股利穩定配發的角度來看,若購買價格適中,且投資資金長期無須動用,那麼生達其實算是蠻穩定的定存股。

法人持股比例?

資料來源:Goodinfo!台灣股市資訊網
近期三大法人對生達主要是偏向賣方,可能是由於烏俄戰爭、美國升息與疫情因素,造成台股大盤不穩定,致使外資對台股陸續賣出,然而從生達價格上的變動來看,應該還是可以看出其相對穩定。

內部人股權異動情形?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從公開資訊觀測站中可以找出生達的內部人股權異動情形,由上圖可知其內部人佔股份總額比例為37.37%,比例算高且近3個月也沒有賣出的情形,籌碼算相對集中,公司經營階層的利益與股東的利益一致。

法說會展望

生達於今(2022)年4月7日召開法人說明會,就其營運概況進行說明,僅擇要列出會議中的重點資訊供讀者參考。
負面因素:
  •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干擾,使得供應鏈面對衝擊。近期上海感染新冠肺炎人數持續上升,現已封城,之後也可能陸續有其他城市封城,後續也可能封港,對於運輸來說會造成很大的衝擊,因此生達今年的供應鏈要做得更好,否則可能有缺藥的情況發生。(以台灣來說,原料藥很多仍從外國進口,根據衛福部的統計大約三分之一從中國,三分之一從印度,三分之一是從其他歐美日進口)
  • 政府政策上的負面影響。政府的政策上對品質的要求導致成本較高,另外健保署對於藥價的控制,藥品的核價就會往下,因此利潤就被壓縮,政策上的原因及國內市場有限,造成生達集團在國內的業績無法持續維持成長。
  • 面對國外學名藥廠的競爭。由於台灣有加入pic/s(國際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的關係,所以國外的學名藥廠要加入台灣的門檻沒有那麼高,這是另外一個隱憂。
正面因素:
  • 生技醫藥相關產業垂直與橫向整合已略見雛形。生達逐漸發展成為橫跨西藥製劑、保健營養品、醫療器材及基因檢測晶片等完整的生技醫藥集團。在西藥製劑核心部分,已經完成完整的垂直整合,有橫跨原料製造、製劑製造到銷售通路的部分。在原料部分,目前是由子公司生泰與生展提供;西藥製劑部分,是由生達與盈盈做分工;在銷售部分,生產藥品除了直接送到醫療院所外,也投資佑全連鎖藥局,慢慢跨入消費者終端市場,以增加台灣民眾更多藥品的選擇。此外,生達所投資的端強,逐步由原本專注嬰兒奶粉部分,轉而專項推廣新品牌百仕可,提供成人優質的營養保健品,另外因台灣逐步進入老年化社會,端強也超前部屬研發介護食品,因為老人在照護過程中較難吞嚥,因此必須有一些營養與多樣的流質食品可以供給選用。另一方面透過怡發科技,投入基因檢測晶片,例如檢測肥胖基因、癌症基因等檢測晶片都已經開發出來,目前正在尋求未來的合作夥伴,以及此種基因檢測晶片未來的營運模式。
  • 將生泰併入子公司。生達於去(2021)年12月8日參加生泰現金增資,取得生泰公司實質控制力,正式將其併入合併報表,根據生達110年度合併財務報告中第61頁資訊所示,生達集團自2021年12月8日合併生泰及CNH起,所貢獻之營業收入及稅前淨利分別約為3千874萬餘元及220萬餘元,若假設生泰及CNH自2021年1月1日即已納入合併,則生達集團110年度的營業收入及稅前淨利分別約為52.66億餘元及11.36億餘元(生達110年度帳上實際合併營業收入及稅前淨利分別約為46.04億餘元及10.13億餘元)。因此,合理預期生達集團111年度的整體合併營收與淨利會因為生泰的併入而受益。

小結

由於生達仍是以生產學名藥為主,根據中華民國學名藥學會的定義,學名藥是指原廠藥(Brand drug)的專利權過期後,其他合格藥廠可以以同樣成份與製程生產已核准之藥品,由於進入門檻較低,競爭者眾,因此利潤也較微薄。加上前面提到所面臨政策上的負面因素,國內學名藥廠的利潤被壓縮,也造成生達集團在國內的業績無法持續成長,也因此走向國際似乎變成了不得不的選擇,而生達也制定了明確的營收成長策略,專注在中國、日本與美國三個部分,為了能從台灣順利走向國際化,目標是做到比學名藥廠更高階的公司[From Taiwan to International,From Generics to Better than Generics(BTG)],希望可以做到技術較高、不同劑型的程度。這也印證雖然環境受限,但企業就如同生命一般,會尋找有利於自己的出路,而生達集團的未來成長也繫於在國際版圖的擴張表現,此部分的發展值得投資人持續關注。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一點幫助,請幫我點愛心與拍拍手五下(下方),這將是我繼續分享的動力,謹獻上最誠摯的感謝。
我喜歡閱讀,希望可以透過這個專題,將自己閱讀過程中產生的心得與想法記錄下來,因為確實寫下這些想法,才代表自己已深入理解書中的內容,此外,這些寫下來的內容也可以跟大眾分享、交流,或許也能對讀者產生小小的幫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勤誠(8210)財務分析與法說會重點提要。
中磊電子2021年第四季法說會重點整理。
對公司的財務狀況進行分析,你會得到一些有用的想法。
勤誠(8210)財務分析與法說會重點提要。
中磊電子2021年第四季法說會重點整理。
對公司的財務狀況進行分析,你會得到一些有用的想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生合從事益生菌菌粉的研發製造與生產代工,企業願景是『用益生菌改變生活』,是一家業務純度非常高,集中公司資源致力於益生菌研發製造業務。依據新聞報導,台灣益生菌品牌有50%的生產製造是來自於生合公司。
Thumbnail
政府的政策對生物技術產業的投資有所深化。股市和生物技術企業的營運情況是非常重要的,要瞭解是否擁有集團式的經營擘劃。本篇文章介紹了生技投資的機會和挑戰,提到了一些建議的投資標的,如臺灣的晟德集團、保瑞藥業、宏碁集團,以及國外的禮來、輝景醫藥、諾和諾德。
Thumbnail
公司介紹 美時過去為台灣的製藥公司,專注於高價位的困難學名藥(PIII)與特殊學名藥(PIV)開發。2014年與艾威群集團結盟後,藉由旗下全球銷售通路打入國外市場。近年轉型為複合式藥廠,除自行開發外,透過品牌收購、合作開發與授權引進新藥等方式多元化產品組合,降低研發新藥風險並且提供穩定現金流,目標
Thumbnail
有人問生技股每年都很難抉擇操作的比例跟題材 我之前在2020年第一季有說過,生技產業已經跟過去不同了 台灣生技產業過去都沒有集中題材 都是個別的炒作 也都是新藥解盲為主 經歷過2013~2016的基亞跟浩鼎就懂了 而現在生技醫療已經變成趨勢產業,當然每年題材都會有不同,這跟資金有關
Thumbnail
生技醫療產業在台上巿櫃公司有94家,概可區分為製藥(新藥研發及學名藥)、生技應用、智慧健康照護及醫療器械和材料。最令投資巿場有想像空間的應該就是新藥研發及AI智慧醫療,而這二類也正是現在有夢想,而獲利在遠方的企業。
Thumbnail
佑全目前實收資本額4億元,其中生達持股約32%,另一家醫材優盛(4121)(4121)持股約51%,富邦媒momo(8454)(8454)也持有8-9%。 佑全總計143家門市,在國內連鎖藥局中門市店數排名第二,自明年起未來四年,將以每年15至20%的速度展店,目標2026年共展店至300家。 佑全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生合從事益生菌菌粉的研發製造與生產代工,企業願景是『用益生菌改變生活』,是一家業務純度非常高,集中公司資源致力於益生菌研發製造業務。依據新聞報導,台灣益生菌品牌有50%的生產製造是來自於生合公司。
Thumbnail
政府的政策對生物技術產業的投資有所深化。股市和生物技術企業的營運情況是非常重要的,要瞭解是否擁有集團式的經營擘劃。本篇文章介紹了生技投資的機會和挑戰,提到了一些建議的投資標的,如臺灣的晟德集團、保瑞藥業、宏碁集團,以及國外的禮來、輝景醫藥、諾和諾德。
Thumbnail
公司介紹 美時過去為台灣的製藥公司,專注於高價位的困難學名藥(PIII)與特殊學名藥(PIV)開發。2014年與艾威群集團結盟後,藉由旗下全球銷售通路打入國外市場。近年轉型為複合式藥廠,除自行開發外,透過品牌收購、合作開發與授權引進新藥等方式多元化產品組合,降低研發新藥風險並且提供穩定現金流,目標
Thumbnail
有人問生技股每年都很難抉擇操作的比例跟題材 我之前在2020年第一季有說過,生技產業已經跟過去不同了 台灣生技產業過去都沒有集中題材 都是個別的炒作 也都是新藥解盲為主 經歷過2013~2016的基亞跟浩鼎就懂了 而現在生技醫療已經變成趨勢產業,當然每年題材都會有不同,這跟資金有關
Thumbnail
生技醫療產業在台上巿櫃公司有94家,概可區分為製藥(新藥研發及學名藥)、生技應用、智慧健康照護及醫療器械和材料。最令投資巿場有想像空間的應該就是新藥研發及AI智慧醫療,而這二類也正是現在有夢想,而獲利在遠方的企業。
Thumbnail
佑全目前實收資本額4億元,其中生達持股約32%,另一家醫材優盛(4121)(4121)持股約51%,富邦媒momo(8454)(8454)也持有8-9%。 佑全總計143家門市,在國內連鎖藥局中門市店數排名第二,自明年起未來四年,將以每年15至20%的速度展店,目標2026年共展店至300家。 佑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