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或多或少都會讀過背過唸過吧?但讀蔡志忠的漫畫《宋詞說:花間的細訴》,讀到了作家李昂的序希望有一點多愁善感;這也卻吸引了筆者,曾幾何時除了使用眼藥水之外,淚又從何而來?
比如說,書中所選畫蘇軾(1037-1101)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要如何感受?明明老婆還在,老公唸給老婆聽定會遭殃?又或我都沒老婆,唸來幹啥?
又比如說,書中也選畫女詞人李清照(1083-1155)的《如夢令。誰伴明窗獨坐》:「誰伴明窗獨坐。和我影兒兩個。燈盡欲眠時,影也把人拋躲。無那。無那。好個淒涼的我。」她的老公趙明誠去世了,只她形單影雙。於是,明明我老公還在,唸來幹啥?
「現代生活是以抹平掉許多微細的感覺,使心變得粗糙了…」這就是李昂讀蔡志忠《宋詞說:花間的細訴》的原因及對「多愁善感」的詮釋。上一次,我們流淚是何時及為何?我們的同情心/同理心(Compassion/Empathy/Sympathy)又如何?或許用佛禪的「慈悲」更佳?
假如,人人都像李昂一樣,多點兒這樣的「多愁善感」---人人皆有大慈悲;那麼,人世間或許會少爭執、少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