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 那些離開與留下的人(下)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台北長大的我,這幾年是離開家鄉最久的一段日子
前陣子,回到台北那些曾經熟悉的街道...那些曾經熟悉人事物...
天母一帶曾是因為工作關係常進進出出的地方。
天母的一處廟宇
J姐,在那裏經營一家檜木家具店;那是一家述說著故事的店,面對即將失傳的師傅手藝,這是許多傳統產業都面臨的狀況;年輕人向外發展,中壯老年人回鄉、留守家園。或許假以時日,那些外漂的遊子最終也會選擇那原本開始的地方。
繁華的都市外衣底下,更值得細細品味的是一方水土。儘管困難的此時此刻,想想那些依然為某個信念堅持的人們,總是有出路的。
R老師,她的出現與離開,讓我更深刻認識到“帕金森氏症”;“法文”貫串了她精彩奇幻的一生,但是終將面對快速衰老的身體和不受控制的軀幹;她用僅限的生命,紀錄了自己與病症的對話...,讓醫者對疾病的認識再走近了一步。我相信人與這個世界上的連結,一定不僅止於這些生於此、長於此的人。某種程度上,就像電影阿凡達,萬物都是連通的!?
南島晚霞
遺憾總是來得太遲,那些希望可以把握的人,總是放走的太快;是否某些關心讓你覺得太過刻意,但是那或許是對方想要維持一段關係的尺度拿捏。
雖然您已離開了很遠,但是星心相映,那是永恆的鏈結。
或許世界越走向更遙遠的宇宙,我們更要回頭看看那個最初的地方,那些在你身邊的一切。
P爸,年輕的時候出國留學,學成後歸國,後因工作關係再次征戰海外各地,近年決定回國安定下來;每個“征服世界”的背後,其實都有個放不下的那個人,等待在遙遠的一方;童年對P爸的小孩而言,是片段的、陌生的,必須和電話那端的陌生人講話,並且相信彼此成立的親屬關係。
如果每個離開與留下的決定都那麼容易,那人生就可以輕易重來,可惜有些事錯過了,就真的錯過了。
台東池上
總有先賢化星閃閃,可我寧願燈光為伴
跋山涉水看不見命如山,運似輕舟世間滄海
-李健《滄海輕舟》歌詞
各種意義與形式的“離開”需要勇氣,“留下”同樣也是需要的!

喜歡我的創作,歡迎不吝給予愛心點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會員
    4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仔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故事或許可以從這一本書開始說起... 《 蘇西的世界 ( The Lovely Bones ) 》出版於2002年,隨後於2009年翻拍成電影上映。那年適逢高三準備聯考之際... 但是那是痛苦、掙扎的,對於每個在生老病死路程上的生命來說,不管離開或仍留在這個世界,都有屬於自身的功課要去完成。
    早晨片刻聽到了一段不錯的訪問節目 在人生的旅途中,誰沒有迷失過、挫折過呢? 每當羨慕、追隨一個典範或偶像,其實不是他的光芒多麼耀眼,而是在這些光芒背後的努力過程...,這些更耐人尋味。很少是一次就能成功,很難有天資聰穎,很難有雄厚的背景...,大部分的我們都是普通人。
    記得小學四年級時被導師推派代表班上參加朗讀比賽。 其實我完全不知道為什麼老師會找我?!當時的我個性內向,講話口吃,不是一個能說會道的人,況且書不是唸得很好,記得為了參加這個比賽,必須背好幾篇課文,結果我在比賽前根本沒有認真背好...。 此後,這件事就這麼過了!
    人啊,就是那種即使明天地球就要毀滅了,今天還是堅持要種下蘋果樹的生物。我們一起抱著這樣的想法活下去吧! 樹木希林 ( 1943~2018 ) 2020年的過年,當時還在與家人討論著中國一個還不明朗的病毒... 時間匆匆將進入防疫第三年了,人們是該與這場病毒共處的時候了! 為努力扮演好角色的你(妳)
    念書的時候,常聽到所謂 那些在學校學的東西,當你畢業的時候,可能都不適用了... 未來的工作,現在都還出現... 細細得體會,時代巨輪是越轉越快的 對於1990後半或者2000年以後的年輕人 可能已經沒有經歷過使用電話IC卡的時代,黑白螢幕的傻瓜手機...到現在的智慧型手機、穿戴裝置...。
    偶然看到了一段主持人魯豫訪問李安導演的視頻 一個人能夠耐得住幾年沒有正職收入,而能夠堅持理想的信念 不是一般人能夠有的! 在這幾年疫情的考驗下,多少人的堅持變成了那段“曾經擁有”...; 對於八零、九零後的年輕人們,更是一場挑戰,一場生存的挑戰。 也是你我在追尋的那個內在潛能!
    故事或許可以從這一本書開始說起... 《 蘇西的世界 ( The Lovely Bones ) 》出版於2002年,隨後於2009年翻拍成電影上映。那年適逢高三準備聯考之際... 但是那是痛苦、掙扎的,對於每個在生老病死路程上的生命來說,不管離開或仍留在這個世界,都有屬於自身的功課要去完成。
    早晨片刻聽到了一段不錯的訪問節目 在人生的旅途中,誰沒有迷失過、挫折過呢? 每當羨慕、追隨一個典範或偶像,其實不是他的光芒多麼耀眼,而是在這些光芒背後的努力過程...,這些更耐人尋味。很少是一次就能成功,很難有天資聰穎,很難有雄厚的背景...,大部分的我們都是普通人。
    記得小學四年級時被導師推派代表班上參加朗讀比賽。 其實我完全不知道為什麼老師會找我?!當時的我個性內向,講話口吃,不是一個能說會道的人,況且書不是唸得很好,記得為了參加這個比賽,必須背好幾篇課文,結果我在比賽前根本沒有認真背好...。 此後,這件事就這麼過了!
    人啊,就是那種即使明天地球就要毀滅了,今天還是堅持要種下蘋果樹的生物。我們一起抱著這樣的想法活下去吧! 樹木希林 ( 1943~2018 ) 2020年的過年,當時還在與家人討論著中國一個還不明朗的病毒... 時間匆匆將進入防疫第三年了,人們是該與這場病毒共處的時候了! 為努力扮演好角色的你(妳)
    念書的時候,常聽到所謂 那些在學校學的東西,當你畢業的時候,可能都不適用了... 未來的工作,現在都還出現... 細細得體會,時代巨輪是越轉越快的 對於1990後半或者2000年以後的年輕人 可能已經沒有經歷過使用電話IC卡的時代,黑白螢幕的傻瓜手機...到現在的智慧型手機、穿戴裝置...。
    偶然看到了一段主持人魯豫訪問李安導演的視頻 一個人能夠耐得住幾年沒有正職收入,而能夠堅持理想的信念 不是一般人能夠有的! 在這幾年疫情的考驗下,多少人的堅持變成了那段“曾經擁有”...; 對於八零、九零後的年輕人們,更是一場挑戰,一場生存的挑戰。 也是你我在追尋的那個內在潛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母親頓日愁煩  教了五年書,有意再升學,申請保送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母親卻頓日愁煩 隔壁家正在蓋房子正搭了鷹架,我從自己家裡後陽台爬過去,翩翩然下到樓下來,穿著外出服自外走入自家門。有一群人,和一個媒婆正在聊天,最近這種情形特別頻繁。雖然媽媽無意早早把我嫁出去,可是正值芳年20的卻像是一朵盛
    Thumbnail
    朋友,當你在星空下沉思,是否曾在心中浮現這個問題:我該留在家鄉嗎?熟悉的街道、溫暖的鄰里、那一片片承載著童年回憶的土地,這一切是否足以讓我忽略大城市的燦爛霓虹和無限可能?
    Thumbnail
    人的一生平均會搬家幾次呢?有多少人是一輩子在同一個地方出生、長大、老去?沒有離開,是因為選擇留下來,還是被留下來?我翻開《留下來的人》這本書,想藉由觀看他人的經驗,對於我那彷彿紮根樹木離不開土壤的母親,也許能多一些客觀的認識。 也許是大學時期開始多年的北漂生活,對我來說,搬家是一件想做就可以做
    Thumbnail
    我這樣的台北異鄉人,在離開與留下之間,從青春走入後青春,再從前中年進入完熟的中年,我想起奧田英朗一部長篇小說,分別是上冊《東京大夜逃》與下冊《南方大作戰》,所以,我的遷徙計畫若命名為「台北大夜逃」與「南方大作戰」,如何?開玩笑的。我跟台北互不相欠,沒有夜逃的理由,但是回到南方都市,確實是個大作戰。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離開故鄉後,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未來的期許。作者分享了他離開臺灣15年後回到臺灣的心情,以及某首歌曲對他的情感觸動。文章通過個人故事和歌詞表達了對平凡生活的嚮往和追求。作者的情感為讀者締造了共鳴的可能。
    Thumbnail
    3月底回了一趟台灣,這次依舊來去匆匆,但除了該赴的約,行程外還是多了些插曲,這種一攤接一攤的生活雖然很累,心境上卻讓我感到年輕了好幾歲。 前資深台北人的台北生活 「喂?你現在在哪?」 「我在善導寺附近,啊你勒?」 「我剛跟朋友吃完飯現在正在散步回台北車站的路上啊。」 「那從哪過來啊
    Thumbnail
    臺灣人不說「北漂」,他們會用更多正向性的夢幻字眼,形容那些奔赴台北大都會的年輕人。 是啊,所以他們後來到底是怎麼走散的呢? 在只是個不紅的綜藝咖時,有回在捷運上,她習慣性戴著耳機,耳邊傳來懷舊女郎 的纏綿曲目,讓她一時鬼迷心竅地想起這個問題,忍不住摀著口罩染濕眼眶。
    跟我一樣從別的縣市飄來的北漂仔,大概都有類似這樣莫名其妙的體驗:假期節慶時,我說我要「回家鄉」,回到家鄉,家鄉的人又問你什麼時候要「回台北」,到底我是要回哪,回到哪裡才是我的基地,哪裡才是回家?有句歌詞說「台北不是我的家」,這句話怪怪的,原來身為台北活人,哪裡都是家。
    Thumbnail
    台灣之旅回來後,還沒打算找工作的我住在阿姨家,偶爾把履歷表投到香港和新加坡。
    Thumbnail
    我已經從台州回來台灣了,帶著下身不遂的母親自寧波回來台灣桃園機場,在機場呼叫救護車,再直接到林口長庚的急診室,這些情景都讓我感覺回到之前父親癌症住院的景況,都是一種沈重喘不過氣來的感覺,像被綁著不能呼吸,悶在胸口感。 這兩天到了病房跟媽媽聊聊以前他小時候做過什麼事情,
    Thumbnail
    母親頓日愁煩  教了五年書,有意再升學,申請保送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母親卻頓日愁煩 隔壁家正在蓋房子正搭了鷹架,我從自己家裡後陽台爬過去,翩翩然下到樓下來,穿著外出服自外走入自家門。有一群人,和一個媒婆正在聊天,最近這種情形特別頻繁。雖然媽媽無意早早把我嫁出去,可是正值芳年20的卻像是一朵盛
    Thumbnail
    朋友,當你在星空下沉思,是否曾在心中浮現這個問題:我該留在家鄉嗎?熟悉的街道、溫暖的鄰里、那一片片承載著童年回憶的土地,這一切是否足以讓我忽略大城市的燦爛霓虹和無限可能?
    Thumbnail
    人的一生平均會搬家幾次呢?有多少人是一輩子在同一個地方出生、長大、老去?沒有離開,是因為選擇留下來,還是被留下來?我翻開《留下來的人》這本書,想藉由觀看他人的經驗,對於我那彷彿紮根樹木離不開土壤的母親,也許能多一些客觀的認識。 也許是大學時期開始多年的北漂生活,對我來說,搬家是一件想做就可以做
    Thumbnail
    我這樣的台北異鄉人,在離開與留下之間,從青春走入後青春,再從前中年進入完熟的中年,我想起奧田英朗一部長篇小說,分別是上冊《東京大夜逃》與下冊《南方大作戰》,所以,我的遷徙計畫若命名為「台北大夜逃」與「南方大作戰」,如何?開玩笑的。我跟台北互不相欠,沒有夜逃的理由,但是回到南方都市,確實是個大作戰。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離開故鄉後,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未來的期許。作者分享了他離開臺灣15年後回到臺灣的心情,以及某首歌曲對他的情感觸動。文章通過個人故事和歌詞表達了對平凡生活的嚮往和追求。作者的情感為讀者締造了共鳴的可能。
    Thumbnail
    3月底回了一趟台灣,這次依舊來去匆匆,但除了該赴的約,行程外還是多了些插曲,這種一攤接一攤的生活雖然很累,心境上卻讓我感到年輕了好幾歲。 前資深台北人的台北生活 「喂?你現在在哪?」 「我在善導寺附近,啊你勒?」 「我剛跟朋友吃完飯現在正在散步回台北車站的路上啊。」 「那從哪過來啊
    Thumbnail
    臺灣人不說「北漂」,他們會用更多正向性的夢幻字眼,形容那些奔赴台北大都會的年輕人。 是啊,所以他們後來到底是怎麼走散的呢? 在只是個不紅的綜藝咖時,有回在捷運上,她習慣性戴著耳機,耳邊傳來懷舊女郎 的纏綿曲目,讓她一時鬼迷心竅地想起這個問題,忍不住摀著口罩染濕眼眶。
    跟我一樣從別的縣市飄來的北漂仔,大概都有類似這樣莫名其妙的體驗:假期節慶時,我說我要「回家鄉」,回到家鄉,家鄉的人又問你什麼時候要「回台北」,到底我是要回哪,回到哪裡才是我的基地,哪裡才是回家?有句歌詞說「台北不是我的家」,這句話怪怪的,原來身為台北活人,哪裡都是家。
    Thumbnail
    台灣之旅回來後,還沒打算找工作的我住在阿姨家,偶爾把履歷表投到香港和新加坡。
    Thumbnail
    我已經從台州回來台灣了,帶著下身不遂的母親自寧波回來台灣桃園機場,在機場呼叫救護車,再直接到林口長庚的急診室,這些情景都讓我感覺回到之前父親癌症住院的景況,都是一種沈重喘不過氣來的感覺,像被綁著不能呼吸,悶在胸口感。 這兩天到了病房跟媽媽聊聊以前他小時候做過什麼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