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有一種漸變功能可以呈現一個東西變形成另一個東西的過程嗎?好想把我每個時期的圖接在一起看看。」瑪魯說。可見她也有自覺:從《亞種圖鑑》整理 出的初期風格至今,即使造型邏輯和創作母題的內核固定,圖像外層卻已經過無數次脫皮,輪廓、甚至體格都不斷在變化。到底是什麼在驅動這些變化呢?她對這些變化又有什麼想法?以下訪談將會帶來一些提示。
提問:Mangasick
訪談整理:黃尖
不安要素浮上水面
--妳介紹一九年的《蒟蒻》時用了「心理或生理上的變態」這個說法,介紹《半糖》時則說它很像妳,因為「很可愛但也很噁心」。感覺兩者加起來就是妳這兩、三年的創作方向。
變形或是引人不安的元素,其實一直都存在於妳的作品中,不過近年變得相當明顯,妳覺得為什麼有這個傾向呢?
確實這幾年越來越喜歡畫這種感覺的圖。恐怖遊戲為了打造出恐怖的角色,不是會讓他們的造型有一些變形嗎?可能有一點那種味道吧。
--追求恐怖(笑)?
恐怖......有到恐怖(笑)嗎?
--比方說這張,一般人可能是會覺得有到「恐怖」的程度。雖然畫的不是蛆,但有點會令人聯想到。還有密集的感覺也略恐怖。
變形......可能也跟我最近常畫這個黑白的系列有點關係吧。比方說,有時候希望提升畫面的密度,做法就是加入〈寄生〉當中那些密集的物體。不過其實我並沒有想著「要往恐怖的方向發展」(笑)。
--「非日常感」更強了吧。《?》裡的非日常可能是表現在人物造型方面,不過《不妙》裡的黑白作品,連人物的行為和狀態都很非日常。
好像無意識地會往那個方向去。喜歡那種感覺的圖。
--彩色作品中也看得到這個傾向。比方說看到〈擬態〉那張,真的會有點想問「作者到底在想什麼」(笑)?
因為角色造型吧,角色看起來軟綿綿的......
--喔!所以從質感聯想到這種安排。那硬要分的話,現在畫角色的感覺比較像是在畫人還是某種生物?
最近比較像在畫人吧(笑)。朋友覺得我最近畫的人比較有漫畫角色的感覺了。
--可能是表情變豐富了。更早期不管是在什麼情境下、做什麼奇怪的事,角色都沒有太大的表情變化。不過最近就有了。
二二年二月作品。依舊簡化的五官配置表現出情緒分明的兩人表情。
應該是為了整體協調而做的調整吧。我最近畫的角色,做的事情和衣著打扮都變得比較繁複一點,所以覺得臉也會需要換個畫法。不過回頭去看,真的沒想到會差這麼多耶(笑)。比方說,有人說我畫的眼睛以前明明比較集中,現在會往兩旁打開。
--很像麻糬,或者是黏土捏好之後垮下來的形體。那我們也會好奇,妳會有意識地追求變化嗎?比方說會告訴自己必須要做點新的嘗試?還是在製作一張又一張作品的過程中,變化自然形成?
我會有做新嘗試的想法,但不會在製作當下那張作品時就想說,這張要是新的、不一樣的東西。平常也會基於興趣畫跟「瑪魯」名義的作品不太一樣的東西,比方說更偏向主流動漫的。
--像立體作品也算是創作主幹的分支嗎?娃娃啊,黏土。
黏土算是蠻意外的一條線。有朋友畢制用那種黏土做大型作品,我就跟他討了一小塊來捏,之後又問他怎麼調,我就自己買一些回家調。不過這種土乾得很慢,我又很沒有耐心,所以無法量產,主要是自己做開心的。另一個難處是,除了人物之外我好像沒有什麼想捏的。
畫完感到滿足的近作
--嗯,只是立體化自己的角色,但也沒什麼不好。整個聽下來妳是很順其自然去畫畫,讓變化自然發生,而不是很刻意去誘發它的創作者。妳現在最追求什麼,自己可能也很難說清楚。那換個問法:這次展覽當中畫完會感到滿足的作品是什麼?
紙板系列幾張吧。
會畫它們是因為,我很久沒有畫壓克力之類的大件作品了,想說來畫個類似的(笑)。去美術社的時候剛好看到紙板,就買回來畫畫看。它的顏色是中間色調,可以加亮部也可以加暗部。雖然我的素描功力不是很好,還是利用紙的特性,用我自己的方式畫了這幾張。
--效果很棒耶,而且系列感很強,人與靈的互動、背景的光點變化都是有呼應的。接下來會想繼續畫嗎?
應該會。可能會換底色,然後也希望再畫大一點。不過大一點的作品也會想畫到畫布上。
--說到大一點的作品,這兩張真是不錯。
那時候是想營造一個跨頁的感覺,所以畫成兩張一對。
--右邊感覺得出像蜘蛛,左邊是......水母嗎?
其實沒有特別想他們是什麼(笑)。我自己還蠻喜歡這兩張的。本來有點擔心顏色會跑掉,因為藍色的地方其實是彩色筆。
--彩色筆!?
對啊,好像還是稍微褪掉一點點了。這張用了各種媒材,什麼都加進去。蠟筆啊,壓克力彩,白膠。白膠剛擠的時候軟軟的,真的很像觸手,現在乾掉了,不過效果也還可以。
--看這兩張,會覺得妳繼續試著畫大件作品應該也很不錯。
《亞種圖鑑》時期還不一定,不過妳現在的線條、造型絕對禁得起放大。而且漫畫也是。妳自己出的漫畫開本很小,不過收在《待轉區》vol.2 的那篇,配合合輯開本被放大到妳自己可能不會選擇的尺寸,但並不會覺得畫面很空。撐得起來。
以前也是畫過大張的作品,像是章魚。
--人物小小的,章魚,或者說背景比較大。
那時候可以說是走彩色版的《?》路線。
眼睛家族
--妳畫過一張〈眼睛家族〉。妳的畫風比較簡化,雖然可以靠衣著配件造型去改變角色給人的印象,不過妳最常運用的確實是眼睛。而且有趣的是,妳不是切換到一個新的畫法後就直接把之前的眼睛造型全部捨棄掉,而是會有一小段共存的時間。
雖然一次排出來有這麼多種,不過在我心中它們沒有很大的差異耶。最早、最普遍的眼睛畫法就是黃衣服那個人物的眼睛,很像H。畫其他角色的時候,會做一些角色需要的微調,於是就出現了畫法不太一樣的眼睛。但是對我來說真的沒有很大的差別(笑)。不過這張圖裡的很多眼睛畫法都已經捨棄了,我很喜新厭舊。
--最近畫的眼睛很像陶器和黏土上凸出來的一塊,或是小珠子。留白很多!如果是塗黑或畫出眼睛反光,還算可以表達角色情緒,不過兩個圈圈......真的是空無欸!現在的「空」和之前那些的眼睛斷裂更明顯,所以它也是無意識誕生出來的嗎?連哪一張開始的都沒有印象?
沒有印象。我對轉變都沒有印象(笑)。現在畫的角色,眼神雖然空洞,但還是有豐富的情緒。或者也可以反過來看:他們有豐富的情感、帶給人很多感受,但空洞還是在。現在確實會把想把眼睛畫出一點立體感,畫側面的時候會畫得凸凸的。有時候還會不小心太往外開。其實是想製造可愛的效果,不過大家好像會覺得比較恐怖呵呵。
〈sad angel〉。從眼睛的融溶狀態可以反推出它原本是固態堅硬的。
--也不是不可愛,而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可愛,範圍是比較窄的,很無害的。啊,突然覺得妳現在畫的人也很像石膏像,整體白白的,眼睛也是白色球體。真的做出來搞不好很好看,公仔之類的。
(笑)
--這麼說來以前人物的感覺是鬆鬆軟軟的,現在就比較不是耶。
可能是因為現在畫人,線條都會畫到滿。以前連頭頂都沒畫。
時機稍稍不妙的《不妙》
--之前私下聽妳說妳後來沒有很滿意《不妙》這本書,有點訝異。具體原因是什麼呢?裡頭收錄的某些日常風景圖,感覺是《?》路線的延伸,成熟工整版。而且很多圖也都有在這個展覽展出。
《不妙》和《?》雖然都有收錄黑白作品,不過出發點還是不太一樣。《?》除了創作,也有背景練習的成份,沒有打稿,畫得比較隨興。不過《不妙》收錄的作品,也就是這次有展出的這些,是用做作品的心態畫的,都有打稿,比較嚴謹一點。線條比較細緻。
《不妙》收錄的黑白作品皆經過事先構思打稿,線條細緻。
然後說不喜歡《不妙》,其實只是後來覺得我太快把這個系列做成書了,應該要再累積一個量才對,因為我通常出完書的系列就不會想再畫了。當然這種感覺的作品是不太可能再也不畫啦。
--可以體會那種感覺。因為那一個階段的某種紀錄已經完成了。
不會真的不畫,但「不太想畫了」的感覺會跑出來。
--那現在最想畫什麼?
......漫畫吧。
還是有想透過漫畫表達的事
是說,我以為我畫漫畫很慢,結果很多人說很快,讓我很意外。
--已經累積作品不少作品了呀,還沒有印成書的有好幾篇。而且第一、第二屆滿滿漫畫節首賣的兩本漫畫集《我們平分但藥效依然100%》和《Lucky》都賣完了,沒有加印。
可能是因為我做完可能就忘了那篇作品,或很容易厭倦,所以書賣完就會想說:那這篇漫畫就到此為止了。不會很想加印。那舊的既然沒有了,就會接著想畫新的。
--瑪魯很極限欸,適合週刊連載哈哈哈哈。
之前跟朋友聊到,不知為何無法畫長篇。也不是說要到長篇連載的程度,而是一本書都是同一個故事,持續好幾話這樣。讀別人的作品有時候會想,這個故事如果由我來畫,可能一話就結束了。很神奇。感覺他們描述的情感,以及一頁裡的資訊不會放很多,鋪陳起來就得到一話。
--其實看妳的漫畫確實會覺得進度條推得很快,每一格每一頁都緊貼著故事主軸,應該是有再放慢一點的空間。目前有點像針,快狠準地刺讀者一下的感覺。
接下來會想試著切成好幾話,或至少上下。
--嗯嗯,以妳的風格,要增加劇情面的寫實要素,比方說交代更多角色的背景,凸顯他的動機,讓作品更偏故事漫畫,或者單純放慢速度,加入渲染情緒的或比較象徵性的畫面,都可以,很有彈性。
節奏緊湊的另一個原因應該是,我畫漫畫總是先想到結局,會有重點的一句話或結尾的畫面,接著再想要從哪裡開頭,起點跟終點都有了,故事的長度好像也就被決定了。
--喔~~~
中間的部份就要盡可能把它拉長(笑)。
--哈哈哈哈!拉長啊。剛剛說到重點的一句話,不過妳也不會想用圖文形式表達,一張圖一段字解決?都不用思考長短節奏的問題。
可是如果能讓角色對話、互動的話,會覺得很可愛~
--呵呵呵呵呵~
然後最近也會想畫戀愛漫畫,要畫長感覺好像比較容易(笑)因為一定會有兩個主要角色,不見得兩個角色會發展出什麼關係,或同等重要,但至少其中一個角色一定會有戀愛的對象,他的行動感覺就會比較活潑一點。
--看到瑪魯在畫漫畫方面的野心真的是很欣慰,謝謝瑪魯!!!
最近越來越覺得有一些事情還是要透過漫畫表達,沒有辦法只透過單張圖。
--想表達的大概是什麼?
嗯.........我覺得自己一直以來畫的那些人......死死的。
--哈哈哈哈!妳真的是常常會想自己有什麼不足的地方,然後給自己特訓欸。
有一點吧(笑)。也有點覺得自己實在太少出門了,靈感幾乎都是來自生活週遭。如果更常出門可能會有更多刺激。不過這樣說,我又想到以前還沒畢業的時候,有次跟朋友聊天一直聊學校的事,講到後來我自己覺得是不是講太多了,都沒別的事可以講,那朋友就說:妳還是學生,話題當然都環繞在學校啊。我聽了就很放心(笑)。和人聊天的時候,常常會擔心自己是不是老是在講很侷限的話題。
--跟人來往真的很難!
大自然之愛
--接著想問「蛾」的事。蛾、鱗翅目昆蟲在這次展覽中非常顯眼,不只有牠們的畫,還有娃娃,原因是?
最近很喜歡自然生物,像這些東西(蝸牛和青蛙的吊飾)。青蛙會叫。
嘓嘓~
--哇!而且是真實系的叫聲。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自己喜歡看各種生物類的影像......可能是因為國外有某種......作品美學(笑)是很追求野性和自然的,而且是比較偏寫實的。
--確實覺得最近好像多了很多青蛙啦、軟體動物愛好者的社團,或迷因之類。
自己一開始也是偶然滑到,開始追蹤,然後越來越喜歡,覺得好漂亮喔。
--我們在鄉下也蠻容易接觸到這些生物的。
對啊,蠻方便的。
--方便,哈哈哈哈,出去看就有。
路邊就有被壓扁的青蛙(笑)。還有我姐學校在山上,她有一次親眼看到這張作品當中最右邊的長尾水青蛾。我超羨慕的,但她說妳看到本尊就不會羨慕了。
--很大隻是嗎?
好像蠻大的。
--感覺蝴蝶和蛾已經是比較不會讓人害怕的昆蟲了。
但我也有朋友連蝴蝶都超怕,覺得蝴蝶就是長了翅膀的毛毛蟲。看到蝴蝶飛過來會尖叫的程度。我自己是會怕毛毛蟲,不過小時候在家裡看到曾經把牠抓起來養。
--不是會怕嗎!?
可是想看牠變成蝴蝶的過程就得養,最後有看到結蛹。
一句話提煉出《半糖》
--最後想聊聊
這次新刊《半糖》。它收了幾篇單頁漫畫,而且題材又比較觸及日常心聲,比妳平常的極短篇漫畫還要更短。怎麼會開闢出這個路線?
這些作品的發想,在筆記上的長度都是一句話而已,所以漫畫化之後才會那麼短。
--原來~漫畫是最近才畫完的嗎?
是,不過點子都是很久以前就記下來的。這一次還想挑戰歡樂一點的氣氛,其實我一直都會想畫歡樂的作品,偏搞笑的。我以前的作品好像不太會有這個面向。
--對對對!
氣氛歡樂但好像還沒有到會笑出來。
--或許不會爆笑,但這幾篇小品已經看得出妳想要學習主流故事漫畫節奏的努力,比方說吐槽的節奏啊,狀聲詞,框外小字等等的。
有陣子真的是會想試著用主流一點的漫畫敘事方法,但發現很需要練習。
--如果想畫稍微長一點的篇幅,把這些元素加進去,故事起伏就會更明顯一點,應該會有很大的幫助吧!其實妳已經發表在網路上但還沒有集結成冊的漫畫也有好幾篇,本來以為這次展覽會出的。
嗯嗯,想要累積多一點,做一本稍微有厚度的漫畫。
4/21於Mangas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