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山報第一期】自生自長的有機博物館──草山玉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15/001《前山報》
◎蔡佳芳
參觀過無數的博物館,卻無法定義玉溪有容,是博物館也是展演空間,自成一格,跟環境融合,像是無邊沼澤,生養獨立的姿態及美學。玉溪有容有兩個地點,一是91二為94,佇立於仰德大道二段路旁,隔路相望,宛如綠林聖地,沒得令牌閒人禁入。
玉溪有容教育基金會的林文雄董事長,是位愛石之人,收藏了很多美石之後,覺得應該開放給更多愛好者觀賞,買下了91號的地,又因91號沒有停車場,所以增購了94號,後94號因南藝大「建築繁殖場」進駐改造,從此這個空間產生了更多的可能。

Studio94

Studio94
Studio94的大門不易尋獲,必須先經過往下的木棧道,方可進入看似大廳但又像民宅的空間。此房舍經過臺南藝術大學建築繁殖場多次改造,破除空間的框架,卸下大部分的隔間及門扉。是故,遊走其間,彷彿愛麗絲迷走花園,轉彎即是偶遇,往前是未知。穿梭其間,有路便可步履,有梯便可上行,天涼可在屋頂舞風,或伴雨在廊下沉思。館舍另一處緊連著民宅,94的館員更像是在地的生活者,跟街坊共棲共生,煮食在地農民的食材,餵養或汲取環境的養份,沒有固定的辦公空間,遵從個自的性格安靜的思索及勞動,共煮齊食,甚至隨著展覽短暫借宿的汪星人,最後竟也落地生根,成了工作室的一員。
Studio94室內一隅
從一開始的「實驗」至今有了獨特的風貌。桌旁的植物是宅後拾得,所有的佈置跟念頭,都是隨緣而來,不強求不刻意,只將空間置靜,等待「人」或「事件」的發生。繼續追問94生活者們,這個空間以前做了什麼,讓他們特別印象深刻的,一抬頭發現大家正在苦苦尋思,因為每個事件都很有意思,所有的過程都很重要,沒有預設立場,毫無標準答案。如同房舍最初尚未改造前,建築工作者花了數個月,探詢風的流動,陽光的方向,鄰人的性格,環境的屬性,尋找一個可能的方向,然後才開始動手改造,若中途覺得不適合就拆掉重組,因此94的細節都是由不同時間的「人」所建構,沒有時間的流動,僅有正在發生跟遠去而已。

Garden 91

Garden 91
其實草山玉溪的故事應該從91號開始說,先說林董事長為紀念父母,各取一字,創立了玉溪有容教育基金會,然後為了把他所喜愛的石雕呈現在世人眼前,所以聘請了「摩訶般若室內設計」來重新建構這座私人宅邸。倘若故事這樣說完,那就不好玩了,也不是草山玉溪的真正模樣。91跟94像是星球間的洛希極限(Roche limit)般互相吸引,所以先說94才能談91,或者談91定不能忘94,它們截然不同,卻又休戚與共。
91號原為私人宅邸,為三層樓的展示空間,建築物的外牆,以「石」堆疊變形做為網狀遮罩之設計,是以光線經過折射篩減及變形,印烙在地面或窗邊的,像是枝頭篩落的微明,溫柔熨燙著石藝及旅人。往前望去便是台北盆地,俯瞰是一個生態池,若想步履期間,可足憑荷型石板,短暫幻化為俠客施展輕功水上飄。
館內的石藝作品,有古有新,進館便被眼前的石雕土地公土地婆所吸引,側邊有席德進所繪林董事長的雙親,原來遊藝之人的初心,源自於早年關愛及理解,匯成河聚成汪洋,成為草山一景,臺北一落。館內沒有制式的排列說明,只有一紙啟示敬告來賓,只要不搬動,展物皆可觸碰。歷經歲月的石藝被「人」所觸摸關注,然後產生共鳴迴響,只屬於個人的私語,與生命共享的一期一會,等待屬於您的到來。

參觀資訊

  • 參訪建議:生活者們常常穿梭在不同時空,打電話若沒人接聽實屬正常,請大家多用臉書。
  • Studio94 台北市士林區仰德大道二段94號
開放時間:配合展覽開放
  • Garden 91 台北市士林區仰德大道二段91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周六,請事先預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7會員
81內容數
前山報創刊於2015年的秋天,我們聚焦於士林、陽明山前山區域的藝文生態,企求呈現繽紛多采的人間故事。歡迎朋友們來到林語堂故居、大稻埕舒喜巷,一同享受閱讀裡的美好時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竹生活美學館正式重啟!位於新竹新舊城區交接處的生活美學館,前身為新竹公會堂,從日治時期至今,在新竹佇立了百年,不只是新竹人一直以來相當重要的藝文空間,更是都市紋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2019年起,三年來歷經來自各方的合作與努力,不只是建築本身的修復,內部的空間也重新規劃調整,只為重現這棟百年建
Thumbnail
來到池上不到天堂路、伯朗大道,就像沒來過池上,所以一早就拉著學長先到這二個地方遊覽。但今天的主要旅遊目標是知本天山農場的金針花海,所以我們走台9線到知本後接南迴公路欣賞南迴的美麗山海,到金崙折返。回程再到台東市吃好吃的津芳鹹冰棒,去台東美術館當小野人爬樹。
Thumbnail
隸屬於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的百年日式町屋宿舍群「0km山物所」,跟知名的勤美集團的合作,鄰近古亭捷運站且佔地寬廣的園區,真是近期最具美感設計的老屋整修! 除了將三棟百年木造建築整頓成為選物餐飲空間,也很講究於戶外綠地的規劃,分別以四個不同主題:複森林、裏花園、次森林與蒔光巷,做出別致的庭園景觀。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了何培鈞如何創建天空的院子和小鎮文創,展現了他的故事、理念及團隊目標。他將目標與社區共榮相結合,串接了竹山的所有人,讓竹山成為一個有溫度的地方。這樣的努力不僅增加了居民和遊客的歸屬感,也促成了更多人參與竹山的發展。這本書讓我們深入了解地方創生的過程與理念,對未來台灣各地的發展充滿期待。
Thumbnail
座落於南投草屯九九峰山下的毓繡美術館,以當代寫實藝術為主的私人美術館,創辦人為侯英蓂、葉毓繡賢伉儷出資興建,兩位以「一輩子做一件有意義的事」為理念來創立美術館,歷經了四年的準備終於在西元2016年1月開幕,周末帶著家人去草屯走走來個文青之旅。 毓繡美術館建築簡介 毓繡美術館園區有1800坪,
Thumbnail
這是最近和山有關的好消息,一個屬於台北這座城市的山之基地,低調而盛大的開幕了。歡迎每一位喜歡山與自然的朋友們,到師大旁的百坪日式老屋走走逛逛,享受舒心而寧靜的山之情。 在台灣原生植物的美麗造景與老屋中,探索自然、看見山林,找到自己和山的連結。
Thumbnail
 草屯九九峰下有一座毓繡美術館,那是由侯英蓂、葉毓繡夫婦創辦的私人美術館,參觀須先上網登記,但完全免費。  我們在台中時,先上網了解,知道當期展出的是三位畫家的聯展《近山:何以為界》,感覺應該不錯。於是上網登記,隔天就從台中來到草屯的九九峰下,發現美術館是隱身於一片翠綠竹林中的清水模建築,給人隱世
Thumbnail
大溪是一個位於桃園市的小鎮,曾經是清朝時期的重要港口,日治時期的木材集散地,這邊也成為木藝工廠的聚落讓木藝產業在此蓬勃發展。然而這些日式建築群,便是由日治時期保存至今,經過整修轉型為桃園第一座市立博物館「木藝生態博物館」也是台灣第一座無圍牆的博物館,更是全台灣第一座無圍牆博物館。
Thumbnail
國立臺灣大學園藝館位於台灣台北市大安區。該館建於1929年,是台灣第一座專門的園藝館。該館佔地約2.5公頃,收藏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千種植物。 台灣大學園藝館分為四個主要部分:熱帶雨林溫室,是一個大型溫室,裡面種植著來自熱帶地區的各種植物。溫室保持在恆定的溫度和濕度,以模擬熱帶雨林的條件。沙漠植物溫
Thumbnail
第一次遇到蔡君碩先生是在小黃山寫生的時候,當時只覺得這位先生有點無厘頭但深不可測,第二次請蔡先生協助找到向日葵花海,經蔡先生導覽美麗花海後,才知道他在這片土地投注的心力有著很長遠的生命意義,於是就想到要專訪蔡先生,認真地聽一回他的小黃山導覽及了解他的生命有著什麼樣的禮物,接下來請您一起聽聽他的故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竹生活美學館正式重啟!位於新竹新舊城區交接處的生活美學館,前身為新竹公會堂,從日治時期至今,在新竹佇立了百年,不只是新竹人一直以來相當重要的藝文空間,更是都市紋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2019年起,三年來歷經來自各方的合作與努力,不只是建築本身的修復,內部的空間也重新規劃調整,只為重現這棟百年建
Thumbnail
來到池上不到天堂路、伯朗大道,就像沒來過池上,所以一早就拉著學長先到這二個地方遊覽。但今天的主要旅遊目標是知本天山農場的金針花海,所以我們走台9線到知本後接南迴公路欣賞南迴的美麗山海,到金崙折返。回程再到台東市吃好吃的津芳鹹冰棒,去台東美術館當小野人爬樹。
Thumbnail
隸屬於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的百年日式町屋宿舍群「0km山物所」,跟知名的勤美集團的合作,鄰近古亭捷運站且佔地寬廣的園區,真是近期最具美感設計的老屋整修! 除了將三棟百年木造建築整頓成為選物餐飲空間,也很講究於戶外綠地的規劃,分別以四個不同主題:複森林、裏花園、次森林與蒔光巷,做出別致的庭園景觀。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了何培鈞如何創建天空的院子和小鎮文創,展現了他的故事、理念及團隊目標。他將目標與社區共榮相結合,串接了竹山的所有人,讓竹山成為一個有溫度的地方。這樣的努力不僅增加了居民和遊客的歸屬感,也促成了更多人參與竹山的發展。這本書讓我們深入了解地方創生的過程與理念,對未來台灣各地的發展充滿期待。
Thumbnail
座落於南投草屯九九峰山下的毓繡美術館,以當代寫實藝術為主的私人美術館,創辦人為侯英蓂、葉毓繡賢伉儷出資興建,兩位以「一輩子做一件有意義的事」為理念來創立美術館,歷經了四年的準備終於在西元2016年1月開幕,周末帶著家人去草屯走走來個文青之旅。 毓繡美術館建築簡介 毓繡美術館園區有1800坪,
Thumbnail
這是最近和山有關的好消息,一個屬於台北這座城市的山之基地,低調而盛大的開幕了。歡迎每一位喜歡山與自然的朋友們,到師大旁的百坪日式老屋走走逛逛,享受舒心而寧靜的山之情。 在台灣原生植物的美麗造景與老屋中,探索自然、看見山林,找到自己和山的連結。
Thumbnail
 草屯九九峰下有一座毓繡美術館,那是由侯英蓂、葉毓繡夫婦創辦的私人美術館,參觀須先上網登記,但完全免費。  我們在台中時,先上網了解,知道當期展出的是三位畫家的聯展《近山:何以為界》,感覺應該不錯。於是上網登記,隔天就從台中來到草屯的九九峰下,發現美術館是隱身於一片翠綠竹林中的清水模建築,給人隱世
Thumbnail
大溪是一個位於桃園市的小鎮,曾經是清朝時期的重要港口,日治時期的木材集散地,這邊也成為木藝工廠的聚落讓木藝產業在此蓬勃發展。然而這些日式建築群,便是由日治時期保存至今,經過整修轉型為桃園第一座市立博物館「木藝生態博物館」也是台灣第一座無圍牆的博物館,更是全台灣第一座無圍牆博物館。
Thumbnail
國立臺灣大學園藝館位於台灣台北市大安區。該館建於1929年,是台灣第一座專門的園藝館。該館佔地約2.5公頃,收藏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千種植物。 台灣大學園藝館分為四個主要部分:熱帶雨林溫室,是一個大型溫室,裡面種植著來自熱帶地區的各種植物。溫室保持在恆定的溫度和濕度,以模擬熱帶雨林的條件。沙漠植物溫
Thumbnail
第一次遇到蔡君碩先生是在小黃山寫生的時候,當時只覺得這位先生有點無厘頭但深不可測,第二次請蔡先生協助找到向日葵花海,經蔡先生導覽美麗花海後,才知道他在這片土地投注的心力有著很長遠的生命意義,於是就想到要專訪蔡先生,認真地聽一回他的小黃山導覽及了解他的生命有著什麼樣的禮物,接下來請您一起聽聽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