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09《前山報》
◎黃皓天
基隆河淡水河伴著我/黃昏的社子島啊火金城/ 心愛的人叫著阮的名/希望是咱的將來咱的聲/觀音山看對這來保佑我/保佑咱有成功的一天/ 過冬鳥 飛倒返來 祝福我/阮心內的鑽石 社子島啊《社子島之歌-心中的鑽石》
沿著士林中正路往西,在重陽大橋與百齡橋之間,位於基隆河與淡水河交會的陸地,是被稱為「社子」的地區,因歷史、政治與社會的因緣際會下,形成士林區中一種獨特的聚落風景。
見島不見島—為何社子「島」?
社子的名稱來自於其核心聚落「社仔」,為凱達格蘭族麻少翁社之社地,從現時的狀況來看,「社仔」就位於社子菜市場週邊一帶附近,菜市場仍為居民的日常生活設施,在清治時期,社子居民以捕漁、農業維生。然而在目前的地圖上來看,社子現時與大同區大龍峒一帶相連,但是為何常常被稱為「社子島」?原因是在1960年代基隆河截彎取直工程以前,當時候的社子地區仍包括現時基河路左側一帶的陸地,即劍潭、後港一帶的生活圈,從空拍圖上清晰可見,現時的中山高速公路為當時未被填平的河道,此河道稱之為「番仔溝」,河道使社子地區與大龍峒相隔而開,呈現完整的「島形」,而因為當時外形像似葫蘆,社子地區又被稱為葫蘆島。
風暴過後—時光凝結的地景
然而,因其環境地理因素,在颱風期間常有淹水的情況,1963年的葛樂禮颱風,台北市由於當時排水系統過於老舊,遇上強烈豪大雨,加上石門水庫閘門全開的洩洪水量,造成的台北盆地大淹水,漲潮、海水倒灌,據說曾使社子地區在淹了三天三夜,各地區交通、電力、通訊中斷,造成人命財產慘重傷亡,損失超過14億元,也催化台北防洪計畫的誕生。防洪計畫裡有兩大項工程徹底改變了社子的景觀,第一,「關渡隘口拓寬」,1964年協防台灣的美國陸軍工兵團認為,淹水的主因為關渡隘口太窄造成退水不易,建議炸開隘口。隘口拓寬後卻造成大批水田鹽化,包括社子原有的水田,逼使居民必須放棄農耕,投入工廠工作;另一項工程為「基隆河截彎取直」,原為社子島的一部分的後港被切割出去,兩地之間則建立了百齡橋,現時士林的基河路就是當時的基隆河舊河道。最後,1979年的中山高速公路的建設,把番仔溝填平後,社子島與大龍峒相連,島形也不再存在。
從台北防洪計畫的誕生後,因其策略的考量,社子地區的北端:崙仔頂、浮洲、溪洲底、中洲埔等被劃入為滯洪禁建區,除無法建設外,房子也無法翻新重建,若從延平北路進入社子地區,穿越洲美快速道路的入口後,會明顯發現建築房舍的差異性。禁建近半世紀的結果,使政府長期忽視當地的基礎建設,造成該處一帶子房舍老舊、欠缺修繕,時光有如被凝固在此土地上。近十年來,各位台北市長也有提出社子地區的發展與規劃,如台北市前市長郝龍斌於2011年提出了「台北曼哈頓」計畫,預計花費700億開發,但計畫在2014年未通過環評審查。現台北市市長柯文哲上台後表示社子島禁建多年「是政府對不起居民」,2015年8月,成立「社子島專案辦公室」,然而對於拆遷及安置事宜等卻有各種疑慮和質議。
透過歷史的脈絡,我們可以了解社子地區位長期處於被遺忘的位置,被排擠在台北的都會想像外,然而矛盾的是,社子今日的狀況是當年為了要改善生活的建設下所產生的結果,這些結果也形塑了社子地區的現況與處境,也形塑了該地區獨有的文化與記憶;社子長期被政府忽視的基礎建設,也讓社子出現被汙名化、標籤的問題,我們期許的是,對於城市的居住權利與發展,要如何平衡生態與人文,尊重居住者的在地認同,才為首當期要的事務,開發也不應成為選舉裡的政治支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