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山報第八期】「今日痛快」倦身體,「混水釣蝦」撈觀眾:2019文博會C-Lab展區觀察側記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2019/008《前山報》

◎洪啟軒

文博會與C-Lab

raw-image

2010年始,文化部便主辦「臺灣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形成年度文化盛事(主辦單位現已簡稱為「文博會」),「2019臺灣文博會」於四月底登場,此次以「文化動動動」為主題,聚焦文化創意產業如何展現自身的動能。

從2015年擴大以來,文博會儼然已是「文創大拜拜」的指標活動,各方無不摩拳擦掌登上舞台,尤其是圓山花博爭豔館區,招來諸多知名插畫家或者Youtuber加入,如「黃阿瑪的後宮生活」、「松尼奇尼」、「白爛貓」、「咖波」等,連續假日動輒上萬入館人次,可以見得網紅經濟的效應,如何影響了這一波文創產業的興盛。「松山文創園區」則請來奈良古字號「中川政七」,打造「大日本博覽會」的蜂擁現象,品牌設計無不大展身手,用現代流行元素打造生活美好想像。

但在「文創大拜拜」之外,首次一同加入亮相的「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前空軍總司令部)特別吸睛,此一區域尷尬的改造仍在默默耕耘,但雷聲大雨點小的C-Lab,此番以「文化大學堂」為名設置兩項特展,顯然有挑戰觀眾的決心。無論是「今日痛快」或者「混水釣蝦場」,事實上都可看出意圖打破觀眾與展區的距離,將展場的結構融入觀眾身體。

今日痛快倦身體

慵懶的午後,炎熱流淌在地上,像舔不及的冰棍,也像空總一帶,附近繁華的帝寶住宅,對照出日治老建築的塵封與死絕,靜靜的柏油路上,只有幾小撮人不知方向地走著。

raw-image

等到找到展覽禮堂,才發現「今日痛快」特展刻意選在「中正堂」,冷冽的空調吹走夏天的暑氣,裏頭更擺放了多組沙發,讓人不自覺想靠上去,你如果來,便能見到主要展區以影片的「運動」,展現了自然與人的身體顯像,但它們如此緩慢,跟「痛快」的概念怎麼好像有點疏離?包含瀑布錯置、霧中的馬匹、游泳者水中的前進,甚至最重要的──受到電子設備冷光環境影響,而顯得意興闌珊的觀眾身體。

raw-image


一切都太慵懶了。這樣懶散,似乎也拆解了「動態」給人快速的概念,其實正巧也暴露著萬物運動的本質,所有在動的,也能只是一種緩慢的樣態。而且當這些靜寂而散漫的元素集合,便與原先中正堂內肅穆的戒嚴時期標語,形成了極為衝突的意象。觀眾在此聚集,卻又好像刻意解散了什麼。

本來,休憩原是為了放鬆,但中正堂作為前空軍總司令部軍人唯一的娛樂場所──播放電影的集會處、社交宴會的場地──,真的能令軍人鬆懈多少?可見策展人顯然有意將「今日痛快」的今昔對比拉高,觀眾在渙散中看著反攻復國語句的激昂,默誦堅持人類繼往開來的使命,這種違和的矛盾與衝突,一同把觀眾拉到展演的部分,手法令人頗為印象深刻。

混水釣蝦撈觀眾

穿過一片綠地,原來羽球館外大大貼上了標楷體的「混水」二字,真真透露著釣蝦場的氣息。一進展區,可見牆壁張貼釣蝦規則的公告,有如社區里民中心般的集合所,牆壁上也懸掛著釣竿,邀約民眾體驗。的確,大部分的觀眾都是直奔釣蝦而來,甚至連主辦活動的講者也忍不住抱怨,根本沒有人是來聽講的,全只是聽說這裡有蝦可釣──重點還是免費。

raw-image

然而若是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前後半部展場,真的有如兩個世界:前半部展區展示當代臺灣保育、怪奇書籍(這可能與協辦單位,如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有關),或者天然形成之蠶蛹水晶、剖開的牛肚所製成的皮革、蕈類形成的缽碗,又或者風力、太陽能等發電原理,臺灣島上的地底高度,這些展品大多又以「英文」細密展示,呈現一種高知識菁英的環境維護觀念。

後半部展區,則有著寫「乎哇睏」的飲料冰櫃,地上擺置空酒瓶,參與民眾加入垂釣的行伍,網子與水池搭建起了釣蝦場世界。這樣的場景,似乎又與臺上演唱藍調,跳著踢踏舞的舞者呈現一種歡愉的突兀。在地與全球之間形成荒謬的對比,菁英與庶民好像也拉得越來越遠。原先的嚴肅生態議題,在這裡沒有拘束,直奔而來的群眾,似乎更忘卻了這場實驗的意旨。本來,策展人應當是有意為之,透過與環保相悖的釣蝦,使展區巧妙製造出衝突,又能配合空總原先作為「大灣」的水之意象,使水作為容器(Water as a Vessel)的理念放大,同時將觀眾納入展演運動的環節,循環出一個有機的諷刺世界。

raw-image

但是除了撈到觀眾,完成自身的理念實踐外,混水釣蝦場真的衝擊了什麼嗎?要如何在觀眾的心上留下或深或淺的烙印,而不只流於庶民的娛樂場,菁英的展示區,或許能從更多地方著手,不僅是流於暗潮洶湧的諷諭也說不定。離場後,走回仁愛路濟南路的車水馬龍中,不禁讓人重新回顧這釣蝦場,是如何概念新穎,手法大膽,有趣的展現了臺灣文化生猛的味道──但或許、或許更能著力於觀眾對於藝術、議題的省思,使其成為一個非典型同樂會,也說不定吧,才邊走邊這樣想,正義郵局站牌幾班公車過來,載來也載走了幾批人,但前往空總的路,看來還是人跡空蕩。

C-Lab參觀資訊

從2018年開始由文化部所屬「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規劃執行,承辦諸多歷史、文化、表演藝術工作坊,旨在推動跨領域的藝術與文化合作,將社群團體串聯交流。

  • 參觀:每周二至周日,戶外空間自07:00,
  • 資訊服務處「面會吧」自09:00開始,開放至21:30。
  • 其他展演空間須參考相關活動公告。
  • 設施:提供無線Wifi、不對外開放停車場
  • 地址:臺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177號
  • 交通:捷運忠孝新生站六號出口;公車「正義郵局」路線 204、212、262、299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前山報
17會員
83內容數
前山報創刊於2015年的秋天,我們聚焦於士林、陽明山前山區域的藝文生態,企求呈現繽紛多采的人間故事。歡迎朋友們來到林語堂故居、大稻埕舒喜巷,一同享受閱讀裡的美好時光。
前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3/07
關於臺北城想寫的東西太多了,似是對老情人的絮語,說不完的情話與詩篇,只好透過走訪紀實來完滿。 回到城中,過已一百多天,卻依然每天興致勃勃的觀賞、尋找——那些曾幾何時未曾留意的小事,來不及回望的街口,對照記憶的深度,拼湊出這座城市的影像。城隍廟與詩人周夢蝶,中華商場的起落
Thumbnail
2025/03/07
關於臺北城想寫的東西太多了,似是對老情人的絮語,說不完的情話與詩篇,只好透過走訪紀實來完滿。 回到城中,過已一百多天,卻依然每天興致勃勃的觀賞、尋找——那些曾幾何時未曾留意的小事,來不及回望的街口,對照記憶的深度,拼湊出這座城市的影像。城隍廟與詩人周夢蝶,中華商場的起落
Thumbnail
2024/12/31
本文以臺北城門為主題,追憶作者童年在臺北城生活的點滴,並穿插臺北城歷史、城門變遷、周邊景點(博物館、文化景觀、老店)等資訊,情懷濃厚,兼具歷史與文化價值。
Thumbnail
2024/12/31
本文以臺北城門為主題,追憶作者童年在臺北城生活的點滴,並穿插臺北城歷史、城門變遷、周邊景點(博物館、文化景觀、老店)等資訊,情懷濃厚,兼具歷史與文化價值。
Thumbnail
2024/12/03
泉源里位於臺北市北投區,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社區,曾稱「十八份庄」。隨著年齡老化與人口外移的問題,泉源里透過農村再生計畫,不僅保存了當地文化,發展當地特色,還吸引了年輕人返鄉服務,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社區的定位。
Thumbnail
2024/12/03
泉源里位於臺北市北投區,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社區,曾稱「十八份庄」。隨著年齡老化與人口外移的問題,泉源里透過農村再生計畫,不僅保存了當地文化,發展當地特色,還吸引了年輕人返鄉服務,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社區的定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上週參加文化部所辦理的「共下來挼粄圓」活動在台東美學館舉辦,活動主要目的希望民眾能了解客家感恩日
Thumbnail
上週參加文化部所辦理的「共下來挼粄圓」活動在台東美學館舉辦,活動主要目的希望民眾能了解客家感恩日
Thumbnail
「臺灣文學館」前身為「臺南州廳」亦是臺灣首座國家級文學博物館。
Thumbnail
「臺灣文學館」前身為「臺南州廳」亦是臺灣首座國家級文學博物館。
Thumbnail
本文由好好玩台灣授權提供,原文出處在此 最新消息【文博會】來到高雄了! 看活動詳情介紹 : 台灣文博會 官方粉專 : 台灣文博會 高雄流行音樂中心 | 夢境現實 MOONDREAM REALITY │現場購票資訊│ 展覽票價 : MR眼鏡+沈浸式投影400元/沈浸式投影200元 │網路購票資訊│
Thumbnail
本文由好好玩台灣授權提供,原文出處在此 最新消息【文博會】來到高雄了! 看活動詳情介紹 : 台灣文博會 官方粉專 : 台灣文博會 高雄流行音樂中心 | 夢境現實 MOONDREAM REALITY │現場購票資訊│ 展覽票價 : MR眼鏡+沈浸式投影400元/沈浸式投影200元 │網路購票資訊│
Thumbnail
吹著海風,享受著令人陶醉的音樂、漫步宜蘭、花蓮與台東大小城鎮與市集聚落,你會被一股充滿質樸的人情味和生命力所感動,彼此交流自家後院採收的新鮮蔬果和農產物產、自家烘焙的餐點美食、費心費神的自慢手工藝品,此時何不放慢生活步調,好好享受台灣後山的市集魅力吧!
Thumbnail
吹著海風,享受著令人陶醉的音樂、漫步宜蘭、花蓮與台東大小城鎮與市集聚落,你會被一股充滿質樸的人情味和生命力所感動,彼此交流自家後院採收的新鮮蔬果和農產物產、自家烘焙的餐點美食、費心費神的自慢手工藝品,此時何不放慢生活步調,好好享受台灣後山的市集魅力吧!
Thumbnail
2010年始,文化部便主辦「臺灣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形成年度文化盛事(主辦單位現已簡稱為「文博會」),「2019臺灣文博會」於四月底登場,此次以「文化動動動」為主題,聚焦文化創意產業如何展現自身的動能。 今日痛快倦身體 混水釣蝦撈觀眾
Thumbnail
2010年始,文化部便主辦「臺灣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形成年度文化盛事(主辦單位現已簡稱為「文博會」),「2019臺灣文博會」於四月底登場,此次以「文化動動動」為主題,聚焦文化創意產業如何展現自身的動能。 今日痛快倦身體 混水釣蝦撈觀眾
Thumbnail
【众所之地-文化平權聯展II】 近年台灣文化平權概念漸從社會街頭走進藝術領域,呼應當代社會適應新興價值觀的渴求與行動。 此展覽再度邀請「2021年文化平權駐村計畫」藝術家林耕舞、柯瑜綉、廖芸婕與薛祖杰,藉由不同面向的工作坊、田野調查與研究,匯集群眾的經驗故事,對於當前的台灣社會提出反思與期盼。
Thumbnail
【众所之地-文化平權聯展II】 近年台灣文化平權概念漸從社會街頭走進藝術領域,呼應當代社會適應新興價值觀的渴求與行動。 此展覽再度邀請「2021年文化平權駐村計畫」藝術家林耕舞、柯瑜綉、廖芸婕與薛祖杰,藉由不同面向的工作坊、田野調查與研究,匯集群眾的經驗故事,對於當前的台灣社會提出反思與期盼。
Thumbnail
這週關注的兩個藝術節都是屬於大型地景裝置藝術,適合旅人觀光散步之餘,拍出別有意境的照片,裝置都是期間限定,過了就沒囉!
Thumbnail
這週關注的兩個藝術節都是屬於大型地景裝置藝術,適合旅人觀光散步之餘,拍出別有意境的照片,裝置都是期間限定,過了就沒囉!
Thumbnail
本週看到的兩個藝文活動都非常想去,地點都在對我來說方便的台北,分享給你!
Thumbnail
本週看到的兩個藝文活動都非常想去,地點都在對我來說方便的台北,分享給你!
Thumbnail
濕重的風吹落,矮房的陰影裡是一隻隻倦意濃密的狗,屋脊岔開了朵朵檳榔叢,浮動的薄雲讓臨海街巷忽明忽暗 ── 與我剛才在美術館裡的感受是一模一樣的 ── 走進一個展間,把眼罩子放亮,走進另一個展間,又像貓那樣把瞳孔縮成直線。
Thumbnail
濕重的風吹落,矮房的陰影裡是一隻隻倦意濃密的狗,屋脊岔開了朵朵檳榔叢,浮動的薄雲讓臨海街巷忽明忽暗 ── 與我剛才在美術館裡的感受是一模一樣的 ── 走進一個展間,把眼罩子放亮,走進另一個展間,又像貓那樣把瞳孔縮成直線。
Thumbnail
這個案子為前陣子參加某戶外裝置的提案,既然落選了就拿出來自我檢討一下,順便理一下自己的設計思路。        
Thumbnail
這個案子為前陣子參加某戶外裝置的提案,既然落選了就拿出來自我檢討一下,順便理一下自己的設計思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