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山報第八期】到坪林採集故事 老街上的斜槓阿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19/008《前山報》

◎撰文:劉盈孜 / 圖片提供:坪林故事採集團隊

想到坪林,第一直覺是茶鄉。雪隧開通之前,九彎十八拐後,在坪林喘口氣,順手買包茶葉當伴手禮;雪隧開通後,到宜蘭的時間縮短了,對坪林的印象更淡了。直到認識採集人共作室創辦人陳科廷,站在老街口的舊橋墩附近:「我阿嬤說坪林以前種過稻米、柑橘,她還有養豬;我爸說以前是從上游的溪水把木頭運到這兒⋯⋯。」
raw-image

地方的歷史,眾人的足跡,成為茶鄉之前,坪林人是怎麼生活的呢?即使科廷在坪林度過童年,也是等到工作幾年後,才慢慢找回過往的生活記憶/技藝。今年他以「讓我們來聽你說故事:坪林人文山水採集」計畫,獲得文化部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補助,採集主題涵蓋山水自然、聚落風景、節慶祭儀與遷徙地圖。

坪林國中同學手做圖畫書:家人最瘋狂的一件事

坪林國中同學手做圖畫書:家人最瘋狂的一件事


計畫團隊設計文字、聲影、宗教工作坊,帶著坪林國小的同學採集家中老物件的故事;並在坪林國中開啟八週的採集課程,以小組方式採訪當地長者,最後拍攝剪輯短片、製作圖畫書。

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

我是團隊的一員,幾次跟同學拜訪坪林老街上的黃王菊英,我們都叫她鼠麴粿阿嬤,因為她假日都會做鼠麴粿,常銷售一空。四十幾年前,她和丈夫從上德村搬到老街,幾乎什麼都賣,柴米油鹽醬醋茶、坪林國中小舊時的書包、防曬手套及斗笠、茶葉的包裝袋、喪服等,還有自己醃的蘿蔔、竹筍、菜瓜、老公種的時蔬。不少人知道她會唱相褒歌,有活動找她和朋友作詞、演出,她開心笑說賺了紅包。

在坪林老街上販售鼠麴粿的黃玉菊英阿嬤

在坪林老街上販售鼠麴粿的黃玉菊英阿嬤


後來發現,坪林的阿嬤幾乎都具備多種技能,養雞、殺豬、種竹、挖筍、撈魚、做粿、炒茶、釀酒,連房子都能靠街訪鄰居相揪來蓋,坪林街上至今還留有幾間土埆厝、石頭屋,就地夯泥、打溪石造屋。斜槓青年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通常以興趣為取向;這些斜槓阿嬤,難以定義,通常開著雜貨店、五金行、文具店,有阿嬤當過撞球間的櫃姐,有阿嬤釀的老酒光聞就醉了。







人走出來的路徑,是歷史

在雜貨店採訪,同學能觀察空間、詢問細節

在雜貨店採訪,同學能觀察空間、詢問細節

採訪途中,有個大哥送貨給鼠麴粿阿嬤,一直以來,都有人從大稻埕載貨到坪林一帶販售給當地雜貨店;阿嬤以前也會到大稻埕買布料,客人挑選後,讓店裡的師傅直接裁成衣服,後來客人減少、師傅離開,就直接從艋舺服飾商圈批衣服進來,現在店內還留有布料和服飾,「喜歡的話都隨便賣。」

參展雜學青:把工作室的氛圍搬至華山1914

參展雜學青:把工作室的氛圍搬至華山1914

《路:行跡的探索》一書中,路是連結人類、地方與故事的文化主軸。坪林這個地方,和大稻埕、和艋舺,甚或和石碇、和宜蘭的路徑,也都是步行者開拓出來的,我們以為挖掘的是坪林,一個點一個點串連起來,其實更擴展了對台灣的認識。

這個計畫只是個開始,過程中茶業博物館、坪林區公所、坪感覺,都和科廷多有交流,希望可以一起推廣坪林的輕旅遊;這篇文章的截稿日,剛好是雜學青佈展日當天,科廷幾乎重現了採集共作室的氛圍,探索、挖掘、永續生活;之後團隊要準備六月中的故事之日,科廷開拓了幾條導覽路線,比實境遊戲還好玩!

我是萬華人,在認識科廷以前,對坪林沒什麼印象,不過我知道,在這塊土地採集到的故事,都不寂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前山報
17會員
82內容數
前山報創刊於2015年的秋天,我們聚焦於士林、陽明山前山區域的藝文生態,企求呈現繽紛多采的人間故事。歡迎朋友們來到林語堂故居、大稻埕舒喜巷,一同享受閱讀裡的美好時光。
前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3/07
關於臺北城想寫的東西太多了,似是對老情人的絮語,說不完的情話與詩篇,只好透過走訪紀實來完滿。 回到城中,過已一百多天,卻依然每天興致勃勃的觀賞、尋找——那些曾幾何時未曾留意的小事,來不及回望的街口,對照記憶的深度,拼湊出這座城市的影像。城隍廟與詩人周夢蝶,中華商場的起落
Thumbnail
2025/03/07
關於臺北城想寫的東西太多了,似是對老情人的絮語,說不完的情話與詩篇,只好透過走訪紀實來完滿。 回到城中,過已一百多天,卻依然每天興致勃勃的觀賞、尋找——那些曾幾何時未曾留意的小事,來不及回望的街口,對照記憶的深度,拼湊出這座城市的影像。城隍廟與詩人周夢蝶,中華商場的起落
Thumbnail
2024/12/31
本文以臺北城門為主題,追憶作者童年在臺北城生活的點滴,並穿插臺北城歷史、城門變遷、周邊景點(博物館、文化景觀、老店)等資訊,情懷濃厚,兼具歷史與文化價值。
Thumbnail
2024/12/31
本文以臺北城門為主題,追憶作者童年在臺北城生活的點滴,並穿插臺北城歷史、城門變遷、周邊景點(博物館、文化景觀、老店)等資訊,情懷濃厚,兼具歷史與文化價值。
Thumbnail
2024/12/03
泉源里位於臺北市北投區,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社區,曾稱「十八份庄」。隨著年齡老化與人口外移的問題,泉源里透過農村再生計畫,不僅保存了當地文化,發展當地特色,還吸引了年輕人返鄉服務,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社區的定位。
Thumbnail
2024/12/03
泉源里位於臺北市北投區,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社區,曾稱「十八份庄」。隨著年齡老化與人口外移的問題,泉源里透過農村再生計畫,不僅保存了當地文化,發展當地特色,還吸引了年輕人返鄉服務,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社區的定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土地的一切是人類多重延伸的畜養元素,而在新北市坪林區就是個台灣重要包種茶基地。 在新北市坪林區多達九成居民世世代代都以種茶為業, 探索「台灣茶」的無限可能。立基於新北市坪林區這一個百年茶鄉,肩負文山包種茶的再興使命,在坪林的山裡滿佈茶園,茶農間很多是親戚關係。在新北市坪林區高峰期間多達一百多家茶
Thumbnail
土地的一切是人類多重延伸的畜養元素,而在新北市坪林區就是個台灣重要包種茶基地。 在新北市坪林區多達九成居民世世代代都以種茶為業, 探索「台灣茶」的無限可能。立基於新北市坪林區這一個百年茶鄉,肩負文山包種茶的再興使命,在坪林的山裡滿佈茶園,茶農間很多是親戚關係。在新北市坪林區高峰期間多達一百多家茶
Thumbnail
坪林老街位於新北市坪林區,是坪林地區的歷史中心,也是坪林茶業的集散地。老街全長約200公尺,兩旁林立著茶莊、雜貨店、小吃店等,處處充滿著濃郁的茶香。 坪林老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雍正年間,當時坪林地區開始種植茶葉,並逐漸發展成為台灣的茶葉產地之一。到了日治時期,坪林老街的規模逐漸擴大,並成為坪林地
Thumbnail
坪林老街位於新北市坪林區,是坪林地區的歷史中心,也是坪林茶業的集散地。老街全長約200公尺,兩旁林立著茶莊、雜貨店、小吃店等,處處充滿著濃郁的茶香。 坪林老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雍正年間,當時坪林地區開始種植茶葉,並逐漸發展成為台灣的茶葉產地之一。到了日治時期,坪林老街的規模逐漸擴大,並成為坪林地
Thumbnail
他們沒經歷雲州大儒俠的時代 卻從耆老口中打造出布袋戲台 不曾在秋收後的田疇束稻焢窯 且隨黑人阿公的腳步玩個痛快
Thumbnail
他們沒經歷雲州大儒俠的時代 卻從耆老口中打造出布袋戲台 不曾在秋收後的田疇束稻焢窯 且隨黑人阿公的腳步玩個痛快
Thumbnail
蘆荻社區灶咖成立於2017年,位於新北市蘆洲區,由老公寓、傳統產業、小吃聚集的巷弄裡。同年五月底舉辦第一屆『包粽博覽會』,至2020年,共計舉辦三屆。使用“博覽會”、“趴踢”的元素,邀請庶民包粽達人現身分享、示範、教學,還原粽子本身的豐富與多元文化;不再只是被市場畫定壁野分明的單一分類。
Thumbnail
蘆荻社區灶咖成立於2017年,位於新北市蘆洲區,由老公寓、傳統產業、小吃聚集的巷弄裡。同年五月底舉辦第一屆『包粽博覽會』,至2020年,共計舉辦三屆。使用“博覽會”、“趴踢”的元素,邀請庶民包粽達人現身分享、示範、教學,還原粽子本身的豐富與多元文化;不再只是被市場畫定壁野分明的單一分類。
Thumbnail
坪林故事採集團隊 計畫團隊設計文字、聲影、宗教工作坊,帶著坪林國小的同學採集家中老物件的故事;並在坪林國中開啟八週的採集課程,以小組方式採訪當地長者,最後拍攝剪輯短片、製作圖畫書。 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 人走出來的路徑,是歷史
Thumbnail
坪林故事採集團隊 計畫團隊設計文字、聲影、宗教工作坊,帶著坪林國小的同學採集家中老物件的故事;並在坪林國中開啟八週的採集課程,以小組方式採訪當地長者,最後拍攝剪輯短片、製作圖畫書。 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 人走出來的路徑,是歷史
Thumbnail
臺灣茶業於清領時期後期為重要的產業,在日治時期轉為工業化經營,而隨著中華民國政府來臺後,政府亦積極發展茶業,成為外銷產業重要的一部份。本篇專訪新北市愛鄉協會的戴嘉琦,新北市愛鄉協會透過深入的田野調查一探茶農的故事,並交叉比對臺灣總督府、中研院的文獻資料…
Thumbnail
臺灣茶業於清領時期後期為重要的產業,在日治時期轉為工業化經營,而隨著中華民國政府來臺後,政府亦積極發展茶業,成為外銷產業重要的一部份。本篇專訪新北市愛鄉協會的戴嘉琦,新北市愛鄉協會透過深入的田野調查一探茶農的故事,並交叉比對臺灣總督府、中研院的文獻資料…
Thumbnail
台北市民生社區一角,鵝黃色的燈光下,打開門是不尋常的餐館「食憶」。結合了「私廚」、「無菜單料理」、「銀髮經濟」,由57歲到94歲二十多位長輩掌廚,分享家鄉私房菜,於去年集結出版《食憶的家傳菜譜》。本期特別收錄「傳承眷村味的湖北女兒─彭阿姨」的故事,與新北讀者分享。
Thumbnail
台北市民生社區一角,鵝黃色的燈光下,打開門是不尋常的餐館「食憶」。結合了「私廚」、「無菜單料理」、「銀髮經濟」,由57歲到94歲二十多位長輩掌廚,分享家鄉私房菜,於去年集結出版《食憶的家傳菜譜》。本期特別收錄「傳承眷村味的湖北女兒─彭阿姨」的故事,與新北讀者分享。
Thumbnail
談家鄉 世代對談 沏一壺茶 聊聊從前兒時記憶 員林蜜餞食品行女兒的兒時回憶 賴宥琳女士 Q : 以前家裡外婆家那邊有蜜餞? A : 我的阿公是做蜜餞的,我們自己老家在浮圳路那邊,三條里有個工廠,但那時候沒拍照,老家是跟阿祖那張。 Q : 這些照片距離現在多久了? A : 我小時候五歲的阿,
Thumbnail
談家鄉 世代對談 沏一壺茶 聊聊從前兒時記憶 員林蜜餞食品行女兒的兒時回憶 賴宥琳女士 Q : 以前家裡外婆家那邊有蜜餞? A : 我的阿公是做蜜餞的,我們自己老家在浮圳路那邊,三條里有個工廠,但那時候沒拍照,老家是跟阿祖那張。 Q : 這些照片距離現在多久了? A : 我小時候五歲的阿,
Thumbnail
交大人社系教授「阿枝」帶我們吃一頓源自童年熟悉的溫暖味道! 歷史學是怎麼和人類學搭上邊?教授的大學生活都在做什麼?一位歷史學家是怎麼養成的,一起關注本期的「編輯約你吃早餐」!
Thumbnail
交大人社系教授「阿枝」帶我們吃一頓源自童年熟悉的溫暖味道! 歷史學是怎麼和人類學搭上邊?教授的大學生活都在做什麼?一位歷史學家是怎麼養成的,一起關注本期的「編輯約你吃早餐」!
Thumbnail
南庄老街有一個桂花巷,是南庄鄉的人氣景點,桂花飄香巷子內,到底巷內有怎樣的光景?而桂花巷又有怎樣的故事呢?請大家看下去吧!
Thumbnail
南庄老街有一個桂花巷,是南庄鄉的人氣景點,桂花飄香巷子內,到底巷內有怎樣的光景?而桂花巷又有怎樣的故事呢?請大家看下去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