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道路無障礙設計相關的法規與規範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本文摘錄台灣現行和道路無障礙設計相關的法規與規範。
因為是摘錄內容,若有些專有名詞,我會用「YC註」的方式說明,以便理解。若我對法規有想法,會用「YC思考」的方式說明,不過我並非法律或工程專業,如果有誤解之處,歡迎討論、指正。
如有未盡之處,歡迎補充。

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標準

此標準最後修正日期:民國 110 年 08 月 11 日
第 5 條
主要道路及次要道路之規劃設計規定如下:
一、為營造都市友善安全環境,應留設人行道。
第 7 條
服務道路之規劃設計規定如下:
一、為改善行人通行空間,道路應留設人行道。但道路寬度十二公尺以下,且路旁設有平整騎樓或無遮簷人行道者,得視實際需要設置。
✽ YC註
主要道路:指都市內之省道、市道、縣道、區道及鄉道或連接鄰近市(鄉、鎮、區)間之主要幹線道路。
次要道路:指都市內聯絡主要道路與服務道路之次要幹線道路。
服務道路:指提供都市內社區人車出入或至次要道路之聯絡道路。
第 16 條
市區道路人行道設計規定如下:
一、人行道寬度依行人交通量決定,其供人行之淨寬不得小於一點五公尺。但道路寬度十二公尺以下者,其淨寬不得小於一點二公尺,如受限於道路現況,經該管主管機關同意者,其淨寬不得小於零點九公尺。
二、人行道允許腳踏自行車通行者,其設計不得有礙行人通行。
三、縱向坡度不得大於百分之十二,並應配合道路縱向坡度。但無法配合者,得另行設計。橫向坡度不得大於百分之五。
四、人行道之通行空間淨高,不得小於二點一公尺。
五、人行道緣石高度不得大於零點一五公尺,如為車流導引者,不得大於零點二公尺。與行人穿越道銜接處或地形變化處,得採斜坡方式處理。
六、人行道上原則不劃設機車停車格,有機車停車需求者,應優先採停車彎型式設置。如於人行道上劃設機車停車格位,應經該管主管機關同意,且劃設後供人行之淨寬不得小於一點五公尺。
✽ YC思考
關於第五點「人行道與行人穿越道銜接處或地形變化處,採斜坡方式處理」,如果把「得」改成「應」,不知道這樣是否可以改善道路無障礙設計呢?
第 20 條
市區道路無障礙設施設計規定如下:
一、無障礙通行空間採連續性設計,且不得設置妨礙行人通行之障礙物。
二、無障礙通行空間設置坡道者,坡道斜率不得大於一比十二;坡道淨寬不得小於零點九公尺。
三、人行天橋與人行地下道出入口及路面高低差變化位置,應設置警示帶。
四、無障礙通行空間於交叉路口連接行人穿越道時,應與路面齊平或設置坡道。
✽ YC思考
雖然法規裡有提及「無障礙通行空間」,但並未規範哪裡要有無障礙通行空間,也就是說如果不是主動設立,條文底下這四點都可以不用遵守了?我覺得可以參考第五條與第七條有明定應留設立人行道的法規,讓無障礙通行空間成為市區道路標配,而非選配。

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規範 (111 02修正版)

規範發表機關:行政院內政部營建署道路工程組
第十四章 無障礙設施

14.1 無障礙通路

市區道路宜視實際狀況於人行道設置無障礙通路,其主要項目包含路緣斜坡、無障礙坡道及導盲設施。 設置無障礙通路之一般性規定如下:
1. 無障礙通路淨寬以2.5公尺以上為宜,一般情況下不得小於1.5公尺,如因局部路段空間受限時,不得小於0.9公尺,最小淨高2.1公尺。
2. 無障礙通路縱坡度宜小於5%,不宜大於8.33%(1:12) 。
3. 無障礙通路淨寬不足1.5公尺者,應於通路轉向處設置轉向平臺;並於適當地點設置等待平臺,平台長寬各1.5公尺以上,平臺間距宜小於60公尺。
4. 無障礙通路之鋪面規定如下:
(1) 表面宜維持平順,並宜採防滑材質。
(2) 若採石材或磚材鋪面,其接縫處均應勾縫處理,勾縫完成後應與鋪面齊平。
5. 無障礙通路如無側牆且高於相鄰地面20公分以上,應設置高度5公分以上之防護緣(參見圖14.1.1所示);高於相鄰地面75公分時,除防護緣外應加設安全護欄或護牆,總高度不得小於1.1公尺(參見圖14.1.2所示)。
6. 無障礙通路上應避免設置排水溝進水格柵或蓋板,無法避免時,格柵長邊應與行進方向垂直,開孔短邊宜小於1.3公分;蓋板宜具止滑特性。
圖14.1.1 無障礙通路設置防護緣示意圖(單位:公分)
圖14.1.2 無障礙通路設置安全護欄示意圖(單位:公分)
✽ YC思考
我覺得第六點很值得留意,因為輪椅的輪子可能會卡入排水溝的孔隙,造成輪椅翻覆的危險,視障者的枴杖也可能卡在孔隙中,所以排水溝格柵的方向和孔隙大小都要注意!

14.2 路緣斜坡

路緣斜坡係指將人行道或交通島平順銜接至車道之平緩斜坡,設置參考例如圖14.2.1至14.2.3。
路緣斜坡之設置須符合下列規定:
1. 路緣斜坡應配合無障礙通路之動線與行人穿越道位置對齊,並平緩順接。
2. 路緣斜坡之淨寬不包括側坡之寬度宜大於1.2公尺。
3. 路緣斜坡之坡度宜小於8.33%(1:12);高低差小於20公分者,其坡度得酌予放寬,並參照下表規定設置。
表14.2.1 路緣斜坡坡度
4. 斜坡頂所連接之人行道或坡頂平臺,其橫坡度不得大於5%。
5. 無障礙通路上應避免設置排水溝進水格柵或蓋板,無法避免時,格柵長邊應與行進方向垂直,開孔短邊宜小於1.3公分;蓋板宜具止滑特性。
圖14.2.1 路緣斜坡設計圖例(路段)
圖14.2.2 路緣斜坡設計圖例(轉角)
圖14.2.3 路緣斜坡設計圖例(橫斷面)

14.3 無障礙坡道

無障礙通路縱坡度超過5%者,應視為無障礙坡道,但不包括路緣斜坡。無障礙坡道之配置方式應符合本節規定。
1. 無障礙坡道淨寬以2.5公尺以上為宜,供兩輛輪椅併行者最小淨寬為1.5公尺,如因局部路段空間受限時,不得小於0.9公尺;坡道上方最小淨高為2.1公尺。
2. 無障礙坡道最大縱坡度為8.33%(1:12),最大橫坡度為2%。
3. 無障礙坡道長度限制依表14.3.1規定,超過限制長度者應按第4款設置緩衝平臺。
表14.3.1 無障礙坡道長度限制
4. 無障礙坡道需設置平臺的位置包括坡頂、坡底、轉向處及第3款規定所設之緩衝平臺。平臺最小縱向長度為1.5公尺;平臺最小寬度不得小於坡道寬度,坡頂、坡底、轉向平臺寬度亦不得小於1.5公尺;平臺上方最小淨高為2.1公尺;平臺最大坡度為2%。
5. 無障礙坡道兩側應設置連續之扶手,扶手端部須採防勾撞處理。採雙道扶手時,扶手上緣距地面高度分別為65及85公分;採單道扶手時,高度為75至85公分。扶手若鄰近牆面則應與牆面保持3至5公分淨距。扶手採圓形斷面時外徑為2.8至4公分;採用其它斷面形狀,外緣週邊長9至13公分。
6. 無障礙坡道及平臺如無側牆則應設置高度5公分以上防護緣;鋪面材質應具止滑之特性。
✽ YC思考
扶手常被作為工程視覺美感展現的一部分,不過就如我另一篇翻譯「融合坡道與階梯設計的問題」文章所提及的一樣,無障礙設計的重點應是要讓人方便、安全的使用,所以無障礙坡道的扶手設計應要滿足規範的最低要求,再來追求美感。以下補充扶手規範的圖示說明。
扶手若為圓形的斷面示意圖,圖片取自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單位:公分)
扶手高度規範示意圖,圖片取自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單位:公分)
扶手端部規範示意圖,圖片取自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

14.4 導盲設施

導盲設施主要包含整齊邊界線及警示帶,其相關規定如下:
1. 整齊邊界線規定如下:
(1)無障礙通路之一側或兩側應具備足供視障者依循前進之整齊邊界線。
(2)整齊邊界線宜採直線與直角設計,避免不易察覺之弧度,並保持完整與連續性。
(3)利用地面鋪材提供整齊邊界線時,其顏色、材質、觸感或敲擊聲必須與相鄰地面呈現明顯差異或對比,足供視障者辨識,據以導引前進。
2. 警示帶規定如下:
(1)人行天橋或地下道階梯出入口應設置警示帶,其寬度應與階梯出入口相同;縱向深度30公分以上;距離終端梯級30公分,設置參考例如圖14.4.1。
圖14.4.1 階梯出入口設置警示帶圖例
(2)警示帶之顏色、觸感或敲擊聲應與鄰接地面有明顯對比,材質應具備堅實、穩固及止滑之特性。
本文首次發表於:2022/05/08
最後編輯時間:2022/05/08
avatar-img
1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C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翻譯分享Nicolas Steenhout對融合坡道與階梯設計的觀點。看似美好的共融,可能隱含許多問題。
翻譯分享Nicolas Steenhout對融合坡道與階梯設計的觀點。看似美好的共融,可能隱含許多問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2024.07.20 台中市政府 台中市長盧秀燕積極推動「燙平計畫」,持續建置人本交通環境,守護市民行的安全,位於南屯區五權西路(文心路至惠中路)人行道現況老舊且高低起伏大;為改善用路人通行安全,台中市政府建設局辦理「南屯區五權西路二段(文心路一段至惠中路三段)人行空間及燙平改善工程」,目前已完成
Thumbnail
臺灣的交通環境存在著行人道、騎樓利用和無障礙環境等多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是技術上的考驗,更是我們社會價值觀的反映。我們應該為他人、為家人、為整個家庭多考慮一下。不僅要關注自己的便利,還要顧及他人的需求。開慢一點,給予他人讓步的空間,不僅是交通上的禮讓,更是一種社會共融的表現。
Thumbnail
國道六號東延花蓮建設特別條例草案是臺灣中部橫貫道路建設的相關立法提案。文章中提到了路線、規劃、環評以及預算等相關議題,透過條例的訂立,計畫推動國道六號東延花蓮管機關應於本條例通過後立即啟動可行性評估,每半年檢討一次,並設置中部橫貫高速公路建設推動委員會,並邀集交通部、國家發展委員會、地方政府、
2024.04.15 台中市 台中市議會第4屆第3次定期會《臺中市人本交通環境營造,人行道規劃建置與交通事故改善方案、並配合中央「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各項補助執行情形、推動交通安全教育及爆閃燈設置疑義》專案報告 我特別感興趣的部分是人行道的規劃與建置。將依報告章節順序做筆記。 壹、引言 貳
Thumbnail
2024.04.15 台中市政府 台中市長盧秀燕重視道路燙平及人本環境,市府建設局與交通局為優化行人步行空間,日前辦理逢甲商圈「福星路(逢甲路至福星北路)道路交通及人行環境改善工程」,以繪設標線型人行道方式,完成380公尺人行空間改善,除在網路上獲得一致好評外,今(15)日議會定期會更獲得多位市議
Thumbnail
臺灣最近被批評成行人地獄,引起了許多抗議。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觀念錯誤。他強調人在道路上是最重要、最大的,並呼籲各種交通工具都必須禮讓行人。最後,他支持最近的交通法規修改,強調行人路權優先。
Thumbnail
台中市政府為鼓勵集合住宅針對改善室外通路、避難層坡道、昇降設備增設無障礙設施,將提供最高總工程經費45%的補助。台中市住宅發展工程處表示,有關台中市原有住宅無障礙設施改善補助,即日起至8月31日止受理申請,歡迎有意願的社區踴躍提出申請。 住宅處表示,凡建築物於101年12月30日住宅法實施前,
Thumbnail
2024.02.27 台中市政府 台中市長盧秀燕重視行人安全及道路品質,積極推動人行道及道路改善,市府建設局啟動「台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安和路至朝富路)道路改善工程」,投入約7,000萬元,改善範圍計1.9公里,打造人本無障礙空間、優化道路品質,提供市民舒適的人行環境,實踐「富市台中,行人安全」願
Thumbnail
  本系列文推薦給非路工專業或是剛入門的土木夥伴,台灣的道路規範不同其他土木領域,很多內容十分簡化,在閱讀及引用的過程中,往往顧此失彼,筆者以目前約5年之路工設計經驗,就目前台灣之規範及相關設計手冊,逐步撰寫設計心得,並衷心期待各位先進指教。
Thumbnail
臺灣的交通遇到了許多問題,尤其是事故率高和不合理的道路設計。新政府提出了以人為本的道路交通規劃政策,希望能夠提高用路安全和舒適度。本文分析了人本交通的理念和八大目標,以及新政府針對交通問題提出的政策。
Thumbnail
2024.07.20 台中市政府 台中市長盧秀燕積極推動「燙平計畫」,持續建置人本交通環境,守護市民行的安全,位於南屯區五權西路(文心路至惠中路)人行道現況老舊且高低起伏大;為改善用路人通行安全,台中市政府建設局辦理「南屯區五權西路二段(文心路一段至惠中路三段)人行空間及燙平改善工程」,目前已完成
Thumbnail
臺灣的交通環境存在著行人道、騎樓利用和無障礙環境等多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是技術上的考驗,更是我們社會價值觀的反映。我們應該為他人、為家人、為整個家庭多考慮一下。不僅要關注自己的便利,還要顧及他人的需求。開慢一點,給予他人讓步的空間,不僅是交通上的禮讓,更是一種社會共融的表現。
Thumbnail
國道六號東延花蓮建設特別條例草案是臺灣中部橫貫道路建設的相關立法提案。文章中提到了路線、規劃、環評以及預算等相關議題,透過條例的訂立,計畫推動國道六號東延花蓮管機關應於本條例通過後立即啟動可行性評估,每半年檢討一次,並設置中部橫貫高速公路建設推動委員會,並邀集交通部、國家發展委員會、地方政府、
2024.04.15 台中市 台中市議會第4屆第3次定期會《臺中市人本交通環境營造,人行道規劃建置與交通事故改善方案、並配合中央「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各項補助執行情形、推動交通安全教育及爆閃燈設置疑義》專案報告 我特別感興趣的部分是人行道的規劃與建置。將依報告章節順序做筆記。 壹、引言 貳
Thumbnail
2024.04.15 台中市政府 台中市長盧秀燕重視道路燙平及人本環境,市府建設局與交通局為優化行人步行空間,日前辦理逢甲商圈「福星路(逢甲路至福星北路)道路交通及人行環境改善工程」,以繪設標線型人行道方式,完成380公尺人行空間改善,除在網路上獲得一致好評外,今(15)日議會定期會更獲得多位市議
Thumbnail
臺灣最近被批評成行人地獄,引起了許多抗議。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觀念錯誤。他強調人在道路上是最重要、最大的,並呼籲各種交通工具都必須禮讓行人。最後,他支持最近的交通法規修改,強調行人路權優先。
Thumbnail
台中市政府為鼓勵集合住宅針對改善室外通路、避難層坡道、昇降設備增設無障礙設施,將提供最高總工程經費45%的補助。台中市住宅發展工程處表示,有關台中市原有住宅無障礙設施改善補助,即日起至8月31日止受理申請,歡迎有意願的社區踴躍提出申請。 住宅處表示,凡建築物於101年12月30日住宅法實施前,
Thumbnail
2024.02.27 台中市政府 台中市長盧秀燕重視行人安全及道路品質,積極推動人行道及道路改善,市府建設局啟動「台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安和路至朝富路)道路改善工程」,投入約7,000萬元,改善範圍計1.9公里,打造人本無障礙空間、優化道路品質,提供市民舒適的人行環境,實踐「富市台中,行人安全」願
Thumbnail
  本系列文推薦給非路工專業或是剛入門的土木夥伴,台灣的道路規範不同其他土木領域,很多內容十分簡化,在閱讀及引用的過程中,往往顧此失彼,筆者以目前約5年之路工設計經驗,就目前台灣之規範及相關設計手冊,逐步撰寫設計心得,並衷心期待各位先進指教。
Thumbnail
臺灣的交通遇到了許多問題,尤其是事故率高和不合理的道路設計。新政府提出了以人為本的道路交通規劃政策,希望能夠提高用路安全和舒適度。本文分析了人本交通的理念和八大目標,以及新政府針對交通問題提出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