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5/1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音樂|失眠星球頻道,一起回火星

2019夏天跑到花蓮找C,一起去了海或,在那遇見了失眠星球頻道。依稀記得C的評價:「很厭世,蠻喜歡。」2021年底他們發了新專輯,近來開始頻繁使用街聲的我在5月聽到了。敲了C說這事,發現她也很喜歡,限量50張實體專輯就有她買的一張,她傳了當時發限動的照片給我,說手寫歌詞本太猛了。
很喜歡2021年底發的那張專輯,我覺得很好聽,而且就是主流的那種好聽,但真的好少人聽,我其實有點意外,思考了一番這究竟是為何,然後默默地丟了連結在聊天室,偷偷推給其他朋友。失眠星球頻道使我更了解自己:喜歡流行的基底,復古的聲響,再添加一點前衛元素。
01 - 75年〉作為第一首,歌詞開頭很好。用簡單的語言勾勒出畫面感,標誌出時代,但沒有要處理宏大的歷史,這一點我很讚賞。看得出來他對倖存者偏誤的覺察,是很貼近他個人的創作核心。跟其他的作品相比,少了點自溺,多了對人的關懷。曲子也不錯。是能讓我放心貼給朋友的一首。
而失眠星球頻道的其他作品,則是鮮明呈現「不適應現代社會」的所思所感。初次遇見的〈我想回火星〉即是代表。2021冬天發專輯時,我與好友的對話或可算是一種與他們的量子糾纏。他說:「你是不是不適應。」「對啊,我不適應這個社會。」「不,我是說,不只是社會,你也不太適應你的身體。」
「你是不是外星人?」好友講完這句,尷尬地笑了,他說他自己也覺得很荒謬。我知道他的意思。那段時間他很著迷於宇宙、身心靈領域的內容,這不只是一種對於不適應社會的形容,背後還映照出更廣大的世界觀。但那就是另一個話題了。不適應身體也是真的,不過,似乎直到那時,我才將這種想法和我自身的標籤連結。
前陣子S分享了一首歌,我興奮地發現,我非常喜歡那首歌在玉成戲院同步錄音的Live Session,在音樂上那是不太相同的版本。於是在聊天室中說起採取同步錄音(而非分軌錄音)的好處。我的發言有點nerdy(geeky?)對S有點不好意思。並非是說我對技術有鑽研,而是說在社交對話上略尷尬,想說可能會讓對方不好回應,雖然我講得很簡要。
創作主腦家鋐在專訪中也提到的同步錄音的優點。跟我的理解差不多,同步錄音才會讓樂手直接聽到彼此的聲音,如此捕捉到最自然狀態,成員之間的音樂互動乃至於即興搭配,才會產生專屬於樂團的,獨一無二的樣貌,即使不是最完美。總之,看到他特別提到同步錄音的特性,想起我興高采烈地跟S分享的樣子,我不禁在內心說道:「家鋐跟我很合……」
思考為何關注度那麼低的同時,我從樂團簡介和所有歌曲的歌詞中隱約有察覺到,樂團傳遞的訊息不是那麼討喜:有點聰明、有點招人討厭,帶有懷才不遇的悲壯和自命清高的嫌疑。但很坦白地就這樣把話全都講出來,反而覺得真誠到有點可愛,就像某個人生階段的,笨拙的我自己一樣。
後來特地搜尋,才發現他們有篇文講有關行銷,小小地引發討論。爭議點我這不提。文中有提到他們不受大眾青睞,固定聽眾都是專業音樂人、樂評人、錄音工程師,或是一天都不能沒有音樂的重度聽友。但我想說,也不用把你們的樂迷捧這麼高吧,我特別喜歡你的音樂,但我並不符合上述任何一種族群。
感謝你們做出了這些音樂,說出了這些話。有這些音樂的這個世界還不錯。你說不懂別人怎麼能活得這麼開心這麼好,這麼沒有靈魂這麼沒有腦袋。但是,我們也可以開心的,好嗎?可以有靈魂、有腦袋,也開開心心的,可以在地球建造出我們自己的火星。
圖片來自失眠星球頻道
圖片來自失眠星球頻道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