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FT 的全名是 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中文譯為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是一個國際銀行間非盈利性的合作組織,為200多個國家及地區11,000多家金融機構提供信息傳輸服務,旨在創造一種國際金融信息傳送通用語言,為全球金融業務所需交換的信息提供標準化的系統,確保金融機構之間交換的信息準確無誤且有效率,減少跨語言及跨系統傳送信息的成本與風險。
SWIFT 成立於1971年,總部設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SWIFT 將全球原本互不往來的金融機構串聯起來,它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全球各國金錢往來的方法,是傳遞國際金融信息最大的渠道。根據統計,SWIFT 目前每天約處理 42,000,000 萬筆轉帳指令,而目前每日平均處理的金額高達了3,800億美元,可見各國對其的依賴性之高,不過,聽起來跟錢習習相關的 SWIFT 其實不是銀行,那 SWIFT 具體來說是如何運作的?一起來看看!
二、SWIFT 如何運作?
在 SWIFT 出現前,國際間的資金往來都是透過「電匯」,意即:匯款人將錢支付給A電報局,並由接線員傳送信息給收款人所在地的B電報局,再使用密碼授權 B 發放資金給收款人;這樣點對點的電匯方式其實能夠滿足相對簡單的商業往來及個人匯款,不過,還是存在一些難以解決的缺陷,其一就是各家銀行的匯款指令沒有通用標準;試想,如果匯款需要涉及兩家或者兩家以上的銀行,特別是跨境匯款,缺乏標準的統一系統就會產生很多低效的運作和問題。
SWIFT 作為針對此痛點出現的機構,最初的服務包括:建置信息傳遞平台、一個驗證和發送信息的電腦系統,及一系列的信息標準,統一的標準讓不同系統下的機構能共同理解數據,每個加入的銀行機構都會有一個代碼,也就是我們常常聽到的「SWIFT CODE」,透過該代碼就可以進行確認來源及資訊串接,大幅提升了跨境間資金流通的安全性及效率。
三、SWIFT提供什麼服務?
SWIFT 是全球跨境支付最主要之金融信息傳輸系統,式支付清算系統裡的信息來源,而非清算系統本身。目前提供傳輸之金融信息類別包含:
SWIFT 資訊安全維護由位於美國、荷蘭和瑞士的三個數據中心運行,三個中心幾乎是同時地共享信息,如果其中一個數據中心發生故障,另一個數據中心也能夠處理整個網路的流量。
2009 年在瑞士開設第三個數據中心後不久,SWIFT 引入了新的分佈式架構,其中包含歐洲和跨大西洋兩個報文傳送區,因此來自歐洲 SWIFT 成員的數據不再反映美國數據中心。歐洲區信息存儲在荷蘭和瑞士運營中心的一部分;跨大西洋區域消息存儲在美國以及與歐洲區域消息隔離的瑞士運營中心的另一部分。歐洲以外的國家默認分配到跨大西洋區域,但可以選擇將其消息存儲在歐洲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