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5/1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方格子 ╳ 圓神出版|徵文|閱讀過去的自己,會帶來新的滋養

這是我的相信。
文字作為紀錄生活的一種方式,留下關於自身的痕跡,而這些痕跡除了在往後的時光可能轉換為不同的想法與感受,或許也能讓遇見它的人們共感並得到力量。
身為群體的動物,我們有相似的經驗能夠共鳴,也有關於自我的獨特敘事能夠彼此開拓視野。因此我喜歡閱讀,也喜歡寫作,用這樣的方式療癒和梳理內心(或是逃避論文&期末報告)。
喜歡在咖啡店享受me time(圖為聞山咖啡臺大店)
喜歡在咖啡店享受me time(圖為聞山咖啡臺大店)
閱讀過去的自己,會帶來新的成長。
這其實是十年前的我在FB留下的一句話。重新讀它,我仍然認同,只是將「成長」修改為「滋養」。在生命又往前移動十年的現在,更理解到「停滯」不等於沒有長進,不需要無時無刻緊逼自己「進步」、「成長」、「有所成就」,因為慢下腳步停留在內心的感受、允許自己好好地休息,原來才是最難又最重要的事啊!年輕時所有的念頭都朝向站到世界越高的位置越好,現在則體悟「與自己靠近」、「珍惜每一個和身邊所愛之人的此時此刻」,才是讓我甘願活著的意義。
(尤其疫情嚴峻真的很有感,唾手可得的那些相聚、出遊一一取消,身邊越來越多人確診之時,對於親朋好友的心繫日益膨脹,希望大家都平安走過。)

利益可以毀掉一切。美好的回憶、信任、善意的初衷等等。我想你永遠不會知道你賠上什麼,只求我愛的我所關心的那些人快快的、安全的退出。很想否認這段經歷成為自己的一部分,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就記在心裡吧,也是學到了不少人生課題。也仍相信與那些遠方的相遇是值得珍惜的。
七年前在FB留下的一段話,寫在離職之後。隨著人生階段的不同,難免身歷其境一些惡意、醜陋、失望。謝謝以前留下的文字,我得以再次檢視當下的自己,是否還保有對於信念的基本堅持、不偏離軌道?「不成為自己討厭的那種大人」,已經是大人的現在,繼續提醒著。

一個故事,各自投射。
總是穿著白襯衫黑裙子的OL套裝,在將近打烊的時間推開門,拖著疲憊的身軀,一雙看起來在發呆的眼睛,說著話的模樣像是已經睡著了。原來她是一位律師,我發出一聲驚嘆。每天和時間賽跑,腦袋是生存下去的武器,打了好多場仗才得以喘息。她說,好累啊,前幾天回到家都十二點多了。買來當宵夜的鹹酥雞散發出濃烈香味,這是忙了整天的慰勞。想要轉職啊…她緩緩地說了這句。轉職的話,要轉什麼呢?出於好奇,我問。不知道啊,只是有這個念頭。我點點頭,雙手迅速沖洗客人使用過的玻璃杯,確認已經把洗碗精沖乾淨了,再用生飲水沖洗一次杯身。都已經擁有人生勝利組的工作了,還是會想要轉職呢…。如果我是一位律師,就可以讓爸媽感到驕傲了吧。在心裡感慨著。並不是責怪她不知足,別誤會了,而是,人的一輩子究竟在追尋的是什麼呢?好像不論追到了什麼,都還是覺得自己缺一塊吧。都還是會不停地尋找方向吧。 那位教授講話的聲調像古典音樂電台的DJ,不論是講解關於植物的學問,或是單純回答今天晚餐想吃什麼。他像我的Iphone6裡面的siri一樣,你丟一個問題,他會以搜尋到的資料和數據回答你,差別在他會先為你稍微統整並條理地說明、做出結論。我不禁想,會不會是他的生活裡塞滿了知識?雖然塞滿知識並不是一件壞事,但是他的聲音裡有一種空空的感覺,那種感覺似乎是,因為生活一無所有,因此塞滿了知識。或者相反,因為忙於塞滿知識,所以一無所有。然而,這些單純是自己毫無意義的揣測,人啊,老是習慣用自己看到的面向形塑他人,甚至任性地加以標籤:這個人就是這樣,真的就是這樣。
自我懷疑可以抹煞很多東西,想法、行動、善意等等,或是像這樣曾經很喜歡書寫的短文。雖然當時其實得到很多正面回饋和鼓勵,卻也莫名因為擔心他人眼光而停筆。是蠻可惜的!我想。在重新整理內在之後,好像可以放掉束縛了。
所以,為自己而寫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