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癒|《也許你該找人聊聊》可是有問題的人才去諮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本書是一位心理師講述她與個案的治療故事,以及她本人和她的心理師的治療故事。書中穿插了許多的角色,透過作者善於敘事的文字一步一步帶領讀者走過每位個案以及她自己的治療歷程。閱讀的過程不斷讚嘆作者內心世界的柔軟和堅韌,因此記下了許多喜歡的字句,不論是從一位即將踏入實習的助人工作者視角,或是單純身為一個平凡人的視角,這些字句都具有溫度和療癒,非常喜歡。
《聊聊》近日熱騰騰出了第2集,作者更深入分享如何「自助修訂人生」,感覺也蠻值得服用。

*心理諮商在幹嘛?可以談什麼?聽說有問題的人才會去談?

就讀心諮所以來的觀察,我感受到諮商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仍然是神秘而且有所顧慮的,可能被外界或甚至親近的人貼標籤,的確是合理的擔心。去年實習時我需要招募團體成員,因此邀請親朋好友協助轉貼團體資訊,就有一位朋友表示歉意,雖然很想幫忙我但害怕看到資訊的人以為是自己有問題。這給我蠻大的震撼,我的團體主題「只是」生活紓壓與自我照顧,我從沒想過可能還是有人會感到怯步,果然接觸異溫層的聲音非常重要。如果對諮商也感到困惑和好奇,此書是很好的入門管道,而且心理師本人也作為個案去心理諮商,可以從不同層面看到諮商如何協助我們整理和面對生活中的大小困擾,什麼都可以談的。

*書中案例分享:無意間狠狠揪痛讀者的心,關於約翰的故事(對,以下爆雷自行斟酌)

約翰是因為婚姻關係遇到瓶頸,被老婆要求來到諮商室。這邊使用完形治療「剝洋蔥理論」的前四個階段試圖說明約翰走過的治療歷程。
1.虛假:剛來到晤談室的約翰是個全身帶刺的中年男子,開口閉口都在抱怨他生活中遇到的一堆白痴,對於每一件事他都有不滿意之處,不論是屬下、餐廳店員、老婆、小孩甚至他家的狗。在瘋狂抱怨了一輪自己的生活之後,離開晤談室之前的約翰掏出鈔票塞給治療師,表示不想讓老婆知道自己接受心理治療,所以選擇付現,並說:「所以你就像情婦。無意冒犯啊,但妳不是我會選來當情婦那一型。」便笑著離去。
2.恐懼:隨著治療師一次又一次以夥伴而非專家的角色逐漸與約翰建立起關係,不僅讓約翰願意繼續待在治療中,且非常難得的沒有立即把治療師判定為他生活中的其中一個白痴,也似乎讓他對於談話感到安全與被同理。約翰逐漸地願意透露更多情緒與感受,也因此在某一次,他無意間透露出原來除了女兒之外,他還「曾經」有一個兒子。此時底層的主訴議題才終於若隱若現。
3.僵局:在約翰不小心透露其實自己有一個兒子之後,此時的他已經和治療師進行了六個多月的談話,而某一次他突然沒有赴約,只留了語音訊息告知治療師自己已經沒問題了,失眠吃安眠藥就沒事,就這樣消失了一陣子。過了一段時間他再度回到晤談中,首次緩緩道出關於兒子的事。原來六年前在一場車禍意外中,他失去了自己的寶貝兒子,雖然悲痛但考量到老婆和女兒,讓他認為自己必須堅強起來,不能顯露出其實一直淌血的心,但這樣的奮力偽裝卻也讓他產生失眠、壓力的困擾而來到晤談室。
4.內爆:此時約翰與治療師之間已建立起穩定的信任關係,也終於讓約翰在晤談過程中漸漸地將長年積壓在內心的悲痛、自責、後悔、思念的情緒宣洩而出。某一次當約翰流著眼淚告訴治療師,他最不希望的就是這樣,他不是來這裡崩潰的,我很喜歡治療師的回答:「這不是崩潰,而是破繭」。
更多觸動人心的細節,就不詳細揭露了。

*無論如何,保持對自己的好奇心

其實去或不去心理諮商,都很好、沒有對錯,自我成長的方式本來就有很多種。最後分享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心理諮商幫不了對自己不好奇的人。」從小到大我們已經花費多少時間追求外在成就,以證明自我價值或深怕達不到某些期待就沒有資格被愛?但人生唯一會陪著自己到最後的,終究是自己本身。所以那些存在於自我內心的故事、心聲值得靠近,它們或許會是指引重要方向的燈塔。

*文章預告:明明是生活困擾,一定得談到原生家庭嗎?

這好像也是許多人的疑問,畢竟觸碰到家庭互動或過往回憶並不舒適,可能會連結到負面經驗和感受,而且難道是要為了現在的問題與困擾揪出兇手或怪罪家人嗎?在講求孝道的華人文化之中,原生家庭議題的確引發不安。
詢問一個人父母的事,不是為了責備、評判或批評他們。事實上,這跟他們的父母一點關係也沒有,只是要了解早年經驗如何塑造成年後的他們,藉此幫助他們分開過去和現在,脫下不再合身的心理外衣。
作者的回答讓我印象深刻,至於何謂「不再合身的心理外衣」、原生家庭與依附關係如何影響了我們?之後會再深入分享我的想法和學習。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缺口心理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此篇想紀錄李孝利在這個實境節目中觸動我的許多片段,可以感受到這是幾十年來經歷人生百態與演藝圈艱辛後淬鍊出來的智慧和沈穩,而且非常有溫度,根本可以當一位心理師,就像娜勑回饋的:「妳以後開一間銀牌諮商所吧!」。(至於為什麼說銀牌我看不懂,求解)
直視並承認自己內心的匱乏,一直都不是容易的事。 多年來我看見自己持續在跟糖癮奮戰,可是我越想擊倒它,我越被壓制在地。
此篇想紀錄李孝利在這個實境節目中觸動我的許多片段,可以感受到這是幾十年來經歷人生百態與演藝圈艱辛後淬鍊出來的智慧和沈穩,而且非常有溫度,根本可以當一位心理師,就像娜勑回饋的:「妳以後開一間銀牌諮商所吧!」。(至於為什麼說銀牌我看不懂,求解)
直視並承認自己內心的匱乏,一直都不是容易的事。 多年來我看見自己持續在跟糖癮奮戰,可是我越想擊倒它,我越被壓制在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快30的年頭,過去三年來就像是從平坡急遽下墜的經歷,也是一段失去自己的日子。 巨大的挫折,由家庭乃至於家族間裂開的縫隙,而後也讓自己不斷地破碎拆解,從身體、心理的超重負荷,一步步抽絲剝繭,將不屬於「我」的部分,釋放。 這是關於我初次體驗心理諮商、以及「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的實際使用。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在諮商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特質與固化的情緒處理方式,並探討瞭如何辨別自己該看身心科還是心理諮商,以及培養韌性的重要性。享受彈性的諮商過程,瞭解高敏感的特質,並撕掉被標籤的身份,以文字記錄理解自己的諮商心路歷程。
Thumbnail
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關係」,像是:原生家庭、戀愛、婚姻、親子、職場、自我。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不懂得愛,也不擅長經營婚姻和家庭。我們在職場中壓抑和忍受,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或不想要的是什麼。 ​
諮商師給我的感覺是 你覺得你正常就好 我們只針對你想做出改變的地方改變 我也發現 只有坦承面對自己的問題 才有機會變得不同
Thumbnail
接受心理諮商將近半年,透過諮商逐漸瞭解自己,雖然探索過程可能不盡舒適,但卻讓人意識到最需要療癒的部分。
Thumbnail
前陣子我在某個平台上看到一個網友的發文- 「我的心理師一直叫我專注呼吸跟練習呼吸,但我很想告訴他呼吸根本沒有辦法幫我解決問題」。 當時看到這篇文的心情是很五味雜陳的,因為這個網友很明顯的對諮商的功能有誤解,諮商從來都不是為了幫助一個人「解決問題」,而是透過諮商師的引導去覺察自己的認知(價值觀、信念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去找心理師諮商的經驗,探討了自尊感、童年期經歷以及心理師諮商的影響。透過心理諮商,我重新開始肯定自己,踏出舒適圈,並在職場和生活上做出了許多重要決定。這段經歷的合作也讓我體會到了心理諮商的重要性,並認為只有在願意談論自己的情況下諮商才會有效果。
Thumbnail
一直寫,一直寫,除了記錄生活、發表意見和想法、產出創作之外,還可以療癒自己。 【關於我】 看似美滿的、令人羨慕的家庭,其實我覺得有許多困擾,婚姻中的,和先生、還有和他家人相處的,對於「錢」的價值觀,對於「物質」和「精神」的價值觀……,許多許多。 我自己太忙碌,做太多事,所有事情都想要做好,不會放鬆,
Thumbnail
快30的年頭,過去三年來就像是從平坡急遽下墜的經歷,也是一段失去自己的日子。 巨大的挫折,由家庭乃至於家族間裂開的縫隙,而後也讓自己不斷地破碎拆解,從身體、心理的超重負荷,一步步抽絲剝繭,將不屬於「我」的部分,釋放。 這是關於我初次體驗心理諮商、以及「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的實際使用。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在諮商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特質與固化的情緒處理方式,並探討瞭如何辨別自己該看身心科還是心理諮商,以及培養韌性的重要性。享受彈性的諮商過程,瞭解高敏感的特質,並撕掉被標籤的身份,以文字記錄理解自己的諮商心路歷程。
Thumbnail
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關係」,像是:原生家庭、戀愛、婚姻、親子、職場、自我。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不懂得愛,也不擅長經營婚姻和家庭。我們在職場中壓抑和忍受,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或不想要的是什麼。 ​
諮商師給我的感覺是 你覺得你正常就好 我們只針對你想做出改變的地方改變 我也發現 只有坦承面對自己的問題 才有機會變得不同
Thumbnail
接受心理諮商將近半年,透過諮商逐漸瞭解自己,雖然探索過程可能不盡舒適,但卻讓人意識到最需要療癒的部分。
Thumbnail
前陣子我在某個平台上看到一個網友的發文- 「我的心理師一直叫我專注呼吸跟練習呼吸,但我很想告訴他呼吸根本沒有辦法幫我解決問題」。 當時看到這篇文的心情是很五味雜陳的,因為這個網友很明顯的對諮商的功能有誤解,諮商從來都不是為了幫助一個人「解決問題」,而是透過諮商師的引導去覺察自己的認知(價值觀、信念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去找心理師諮商的經驗,探討了自尊感、童年期經歷以及心理師諮商的影響。透過心理諮商,我重新開始肯定自己,踏出舒適圈,並在職場和生活上做出了許多重要決定。這段經歷的合作也讓我體會到了心理諮商的重要性,並認為只有在願意談論自己的情況下諮商才會有效果。
Thumbnail
一直寫,一直寫,除了記錄生活、發表意見和想法、產出創作之外,還可以療癒自己。 【關於我】 看似美滿的、令人羨慕的家庭,其實我覺得有許多困擾,婚姻中的,和先生、還有和他家人相處的,對於「錢」的價值觀,對於「物質」和「精神」的價值觀……,許多許多。 我自己太忙碌,做太多事,所有事情都想要做好,不會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