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5/2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台灣教授評烏克蘭:炒作國家認同卻製造撕裂|專家有話說

3月上旬起,烏克蘭基輔當局與東部兩大獨立政治實體:「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Donetsk People's Republic)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Luhansk People's Republic)衝突持續升温。事態惡化既涉美俄兩強博弈,更與後蘇聯時代的地緣格局變動相關。對此議題,《香港01》訪問到台灣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系教授、俄羅斯研究所兼任教授趙竹成,以歷史與國際政治為視野,剖析蘇聯崩解後的俄烏互動。
01:此次衝突對普京(Vladimir Putin)整體的外交戰略規劃會否有影響?普京可能會怎麼回應? 俄羅斯社會又有什麼輿論角力?
趙竹成:不會有太大影響,反而會加快俄羅斯對烏東兩個共和國的整合。
首先,美俄關係自拜登就任後,基本上是每況愈下。俄羅斯從減持美債、增加黃金儲備、減少使用美元進行國際貿易、演練國際網絡中斷、新武器裝備加快更新,到不排除被退出國際交換系統(SWIFT)等,一直有在做相關準備,顯然已經做了最壞打算。
再者,自2018年普京簽署總統令,放寬烏克蘭國民取得俄羅斯國籍的法律程序後,迄今烏東兩個共和國已有超過40萬人取得俄羅斯國籍,佔人口的13%(其他國家,如匈牙利,羅馬尼亞,波蘭也有類似的作法)。基輔如果大規模進攻烏東地區,正好讓俄羅斯以保護俄羅斯公民為藉口,越境進入烏克蘭,俄羅斯最近一次修憲時,也將「保護境外公民」一節明定在憲法條文中。
而對於兩個共和國的未來,自2014年起俄羅斯境內就有輿論,希望能納入這兩個共和國,同時也有反對意見。但是七年之後,國會中承認或納入兩個共和國的聲量相當大。最重要的是,烏東兩個共和國已經使用盧布,持俄羅斯護照的兩地人民也參加俄羅斯憲法修正案公投,今年也會參加俄羅斯國家杜馬選舉投票。在教育體系上,兩地基本改採俄羅斯國家教育標準,高中畢業生參加俄羅斯全國統一考試。這兩個地區,基本上不會回頭。
01:蘇聯崩解後,許多前蘇聯地區紛紛進入了北約的勢力範圍,例如波蘭;亦有想加入而尚未如願的,例如烏克蘭;更有至今仍與俄羅斯保持良好關係的,例如白俄羅斯。不知您會怎麼分析他們的抉擇?
趙竹成:這要分兩個層面去談,一是前東歐集團,二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前東歐集團是二戰後在冷戰架構下被納入所謂蘇聯集團,其內部本來就有親西方的力量,再加上北約東擴的戰略性目標是圍堵俄羅斯,而波蘭在歷史上本就與俄羅斯衝突不斷,透過加入北約可以為自己提供安全保障,所以波蘭這些前東歐集團國家加入北約其實不難理解。
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則要看其與俄羅斯的離心力強弱。波羅的海三國及格魯吉亞是離心力最強的地區,所以三小國加入歐盟北約,或是格魯吉亞想加入也是一個正常的選擇。白俄羅斯則早在1990年代就與俄羅斯協議共組聯盟,與俄羅斯的關係正好是前一組國家的對照。
至於烏克蘭今天所面臨的處境,原因一來是烏克蘭在俄羅斯的國家地緣安全、經濟結構、文化鏈接等面向具有不可比擬的重要性;二來是烏克蘭內部的特殊分裂性格,造成烏克蘭在東西兩個方向上來回擺盪,可説是烏克蘭獨有的獨特困局。
01:回到事件根源,乃是烏克蘭整體作為一個分裂型國家的悲劇。其內部複雜的族羣關係,親歐親俄的對峙,讓其深陷分裂態勢至今,亦淪為大國博弈的角力場。想請教您,克里米亞與烏東面臨的美俄烏三方角力,雖與台灣不盡相同,但事件發展至今,是否有值得台灣借鑑、引以為戒處?
趙竹成:烏克蘭有優秀的工業,藝術人才也是資源豐富,卻淪為當今歐洲最窮的國家之一,我個人認為是經歷了幾個階段的作用。
首先,今天的烏克蘭是被拼湊起來的國家。在客觀背景上,當蘇聯作為一種上層建築時,烏克蘭作為地方的內部分裂性就被隱藏起來。等到蘇聯瓦解,烏克蘭要重塑新的國家民族認同與國民意識時,分裂性就成為選舉多數決及民粹意識下的政治操作工具。
接着,在政治人物操弄認同議題下,烏克蘭找不到國家定位,長年在親歐與親俄兩個方向間擺盪,造成強權介入的破口並且撕裂人民,加深彼此仇恨。由2014年迄今的內戰困局明白顯示,無論是自願或是被迫,夾在強權中的國家,其國家命運的決定權很大程度不在自己手上,而是由強權談定。今天的烏克蘭正是如此,如同陷在18世紀波蘭的困境裏。
而由烏東兩個共和國的角度來看,要追求獨立自主的政治目標,最重要,甚至是無可取代的前提是:全體成員要肯不計代價的犧牲,並且勇於承受。頓涅茨克有句話:「我們頓涅茨克人,只在礦坑裏和上帝面前屈膝」。壯哉斯言,只有在這種前提上,才能爭取到他人的尊敬與支持。
原文發表網址:
2021.4.22
台灣教授評烏克蘭:炒作國家認同卻製造撕裂|專家有話說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614583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