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的幾部東南亞電影簡介,幾乎都可以在Netflix上觀看~
1.老師也起肖(印尼)(好笑、輕鬆) 在城市混不下去的男主角回到家鄉,到父親任教的中學教書,想存錢去郵輪上工作,但是老師們的薪水卻被當地黑幫偷走,他和其他老師、學生們去把錢搶回來,也重新思考自己生活的方向。
這部我看了兩次,男主角為了在城市生活,所具備的一些生活技能(例如變魔術),意外地在保守的家鄉派上用場,他和當地人個性、待人處世上的反差製造出很多笑點。我第一次看印尼電影,電影中雖然透露小鎮的貧困,但是用幽默包裝,也有愛情、親情的感人情節,很自然流暢~
https://www.netflix.com/tw/title/81295017 2.十字路口(馬來西亞)(犯罪、沉重) 在馬來西亞的社會中,認真想辦案的新進警察,發現許多犯罪案件的背後都是有自己長官的包庇,對體制的不滿卻無力改變、只能壓抑,最後壓抑不下來便和一群移工起了衝突,擦槍走火……。
對移工議題有些了解的話,看到這部片應該會很有感觸。男主角警察對非法移工的犯罪率很不滿,男主角移工則是從印尼來到馬來西亞工作的移工(合法),但是他的老闆底下就有許多非法的羅興亞移工,其中一位因工殤意外逝世,老闆的兒子便將遺體帶到野外燒成灰,這些移工已是在家鄉生活不下去的人了,這樣看似草率的生命終結,反而是最後的尊重。
https://www.netflix.com/tw/title/81015153?source=35 3.落紅(越南)(女性、淒美)
十九世紀的越南,一位14歲的女孩小雲嫁到大戶人家,成為三姨太。在家中,她看見女性在傳統價值觀之下,必須傳宗接代、生下男生,才會被認為是有價值的。片中有許多女性 : 已生下男孩卻仍害怕自己失寵的大太太、連三胎都生出女孩的二太太、丈夫不願與自己行房而羞憤自殺的媳婦、童言童語說著自己長大要當男人的小女孩等等,導演有意無意地讓每個女性的臉龐模糊朦朧,象徵這是女性的集體經驗。
雖說是集體經驗,其實不同女性在其中還是展現出不同的順從、對抗樣貌,例如外遇的二太太,不再討好丈夫、不願再求子,與自己剪掉長髮的小女孩,看到人這樣的能動性我覺得很感動、也很真實。此外,片中特別提及,不自由的其實不只是女性,大太太的兒子無法追求真愛,亦展現出體制下男性也是受害者的現象。
https://video.friday.tw/movie/detail/35025 4.臺北星期天(菲律賓移工在臺灣)(幽默、反思)
兩位菲律賓移工到臺灣工作,有天他們看見一張廢棄的沙發,希望能搬回宿舍頂樓,下班時躺在上面吹風喝啤酒,於是便展開多舛的搬沙發旅程,途中遇到許多障礙,就像他們希望賺錢來拉近現實與理想之間的距離一樣,理想給予動力,現實卻不斷消磨熱情。
太好看了吧!這部片呈現出移工在外地工作的生活情形,異鄉人短暫的情感依偎(兩個各有家庭的人在異地交往)、諸多限制的工作環境(宿舍門禁、記點)、移工的假日生活(金萬萬名店城、寄包裹回家)等等,非常寫實地拍出他們的視角。我非常喜歡單身的男主角一邊用中文跟警察說不好意思、謝謝,一邊切換塔加祿語碎念他混蛋,太好笑了!還有他們被台灣記者用英文逼問時,問對方說:「她在說英文嗎?」口音影響發音的準確,經常是他們在說中文時遇到的障礙,在這裡有角色對調的有趣對比。其實這部片的導演是馬來西亞人,到臺灣拍菲律賓移工,我猜想或許正因為不同身份才更能切換視角。
https://www.netflix.com/tw/title/70154732?source=35 5.真情相依(菲律賓)(浪漫、愛情)
工作九年的妓女愛黛兒,遇見原本要當船員卻被騙錢,因而開始賣身賺錢的男妓蘭姆,因為處境類似而互相照顧 ; 愛黛兒一心想離開這個環境,然而蘭姆才剛開始要賺錢,兩人在關係的確認、對未來的期望上相互碰撞,最後他們會做出甚麼選擇?
-----------------------------
後記 : 有次看見一間印尼店的招牌寫著中文的「東南亞雜貨店」,下面的印尼文卻寫'Toko Indo'(印尼店),我忽然意識到,臺灣社會習慣用「東南亞」統稱印尼、菲律賓、越南、泰國等十一個不同的國家,對他們自己而言,印尼就是印尼、越南就是越南,「東南亞」一詞似乎簡化了太多事物。因此我期許自己去個別了解更多這些國家的文化內涵,而電影即是好途徑,希望大家一起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