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年代》每個人,都是同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是一個從90年代新住民家庭開展的故事。
  飄洋過海嫁來台灣的越南女孩文慧,隔著話筒向遠方的家人報平安,「媽媽啊,我很好,他們也對我很好。」話像是對親人說的,也像是對自己說的。
  不若期滿可以返鄉的移工,終究能懷抱回歸故土的念想。以婚姻為由的這趟旅程,是一張只有單程機票的遷徙,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未來會長什麼樣,一個還沒有立足之地的家,丈夫會不會疼愛自己,有了苦又能夠找誰傾訴。
  她們其實也是普通的女孩,有著尋常對於愛情親情的想像。像紀錄片《阿紫》的主角,也曾有自由的戀愛,渴望與相愛之人互許終生。但是家裡的屋頂還在漏水,河道的兩側,草屋與水泥房,是這家人有沒有女兒的分野。食人的社會把男性逼到無岸的汪洋,男性再將重擔轉嫁給權力結構中更弱勢的女性。輕輕一推,年輕的女孩就搋著希望墜入觸不著底的深淵。像是一種宿命,沒有百轉千迴,高潮迭起,彷彿都是寫好的劇情,人群裡擠著擠著,就踏向相同的結局。為了父輩遠嫁他鄉,為了婆家生兒養女。身體是不是自己的,已經無足輕重。選擇只是二或者一,不想後退就必須要跟著前進。
  現代人對仲介婚姻有偏見,因為我們信仰個人和自由,信仰愛情。好像那不只是婚姻的基石,也是獲得幸福的鑰匙。而仲介甚至更次於前人的媒妁之言,充滿了利益互換,愚昧庸俗,是一種對理想愛情的褻瀆。這樣的婚姻怎麼可能幸福?想也知道啊。我們站在蹺蹺板揚起的一端,俯視著笑著,像在旁觀一齣荒謬的戲,然後納悶著怎麼會有輕盈不了的生命。
  所以當文慧真的提起行李悄悄從後門離去,無數的想當然耳,就成了背景音,「這已經是第幾個了?」「哎呀,終究是沒有生根的浮萍。」
  但是那間可以讓文慧暫且棲身的寺院,卻不是只有她一個。丈夫外遇的,帶著孩子打離婚官司的,這裡住著各種原因離家的女人,只有文慧一個不是本地人。她們像是互助會,某種因為雷同經歷而聚在一起的傷痕團體,在這裡她們共食共眠共同生活,在落淚的時候,互相舔拭傷痛,在夜半搖晃的建築物裡,她們奮力呼喊彼此的名字。沒有評判,沒有究責,只有她們自己,是彼此還存在的證明。
  文慧不特別。那些翻滾在洪流之中傷痕累累的人,她和丈夫忠銘都只是其中的一個。
  電影裡的忠銘失控又暴力,自己不順就遷怒妻子,還多次順手牽羊,偷釣魚用具,搬走工地的建材。但當我們準備把矛頭指向他,彷彿他就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家庭失和的罪魁,卻又矛盾的發現,忠銘並非不能體會文慧的難處。他的手在她肩上,傷人的話是情緒之下的口不擇言,他其實只是個傳統的男人,甚至有著太強烈的責任感,想要一肩扛起一個家所有的重擔。男主外女主內,妻子就該顧家不要為錢煩惱,這是忠銘的信念。只是他沒發現,這個擔子已經在肩上壓出一道血痕,周遭的世界,他所熟悉的世界,已經瓦解到無法重新拼接,每一次試著扛起,都只是讓它碎得更徹底。他的崩潰更先於文慧。
  坐在螢幕前的我曾想,如果沒有經濟的重擔,沒有拆遷的壓力,他或許也會是一個好先生,也會有個令人稱羨的家庭。就像《沉默》裡的吉次郎,無數次的棄教,無數次出賣身邊的人,你幾乎無法原諒他,無法不去怪罪他。但當他每一次哭著喊著,衣衫襤褸的跟在被他出賣之人的囚車後面,像是在以苦行懲罰自己,然後不停地哀求神父聽他懺悔,為他赦罪,你知道他其實多麼想做一個虔誠的,愛主愛人的基督徒,他只是沒有足夠的堅強去活在那樣的日本。而背叛和苟且就像病菌逮住體弱的人,附著在他身上,好似一層膠著的褪不去的漆,彷彿那就是他本來的面目,是原罪,而他只配在一次次痛悔中輪迴。
  公平嗎?這個世界。但更殘酷的是,即使明白這一切,人們還是會想找到一個人去怪罪,因為唯有這樣,自己才能夠置身事外。只要相信是個人的問題,錯就無關於社會,無關乎你我。又或許,疏離是源於恐懼。恐懼同理會變成一面鏡子,愈照愈顯露出自己亟欲掩藏的軟弱,失敗,和孤寂,愈往前愈會看清,其實都是被襯托出來的美麗。
 
  《徘徊年代》雖然有大量的越南語對白,卻處處傳達著「共同」的意象。環境的壓迫,生活的困境,對土地的眷戀,對幸福的追求,以及生而為人,共同的情感和尊嚴,始終不曾消散的善念。
  電影從個人帶出群體,也帶出了90年代至今的台灣歷史。像龐雜的拼圖又嵌上缺失的一角。儘管過去已有許多關於台灣新移民移工的電視劇、紀錄片或短片,但劇情長片並不多(或許這是院線上映的第一部?)。
  導演張騰元曾創作同是以移民移工為主題的短片《焉知水粉》,本片作為導演的第一部長片,雖然還有很多的進步空間。但選擇這樣並不討喜的題材,關注無關自身經歷的生命,本就值得肯定。而電影作為一種話語權的展現,從本省人,原住民,再到新住民。從《悲情城市》,到《賽德克·巴萊》,再到《徘徊年代》。我想無論對於台灣電影還是社會,都是重要的一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1會員
5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林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就如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羅馬書》5章12節。英國導演艾力克斯.嘉蘭(Alex Garland)的新作《們》(Men),講述女主角哈珀遭遇丈夫疑似自殺,而後又經歷了一連串的怪人怪事…
鍾孟宏首部以女性為主體的電影《瀑布》,許多人覺得結尾有點突兀和多餘。其實回看導演以往的作品,或許可以找到線索。那些最後微小的陽光和希望,背後都還有被我們忽略的事。
「這就如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羅馬書》5章12節。英國導演艾力克斯.嘉蘭(Alex Garland)的新作《們》(Men),講述女主角哈珀遭遇丈夫疑似自殺,而後又經歷了一連串的怪人怪事…
鍾孟宏首部以女性為主體的電影《瀑布》,許多人覺得結尾有點突兀和多餘。其實回看導演以往的作品,或許可以找到線索。那些最後微小的陽光和希望,背後都還有被我們忽略的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流浪的月》主要描寫的是被社會視為誘拐犯的十九歲大學生「文」,和被誘拐走的九歲少女「更紗」,在「文」被警察抓走,而「更紗」則被強迫住到育幼院,兩人在十五年後意外重新相遇的故事。 各自被社會認為有缺陷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卻只有彼此能夠互相理解。
Thumbnail
文:邱怡青 對她來說,家從未真正的興起落成。 她一直帶著行走,隨處得以安身。會讓你覺得她是擅於攀岩或正要迎接賴以維生的湖泊凍結的季節來臨,總是想辦法安於變動之上的人。 她說自己無法待在不間斷的循環反覆之中,無法輕易的安於所有已經能駕馭掌握的模式,比如一個城鎮的路線、閱讀一本書的
Thumbnail
台灣與東南亞等國間跨國婚姻的發展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960年代,少數在台的東南亞華僑透過介紹印尼、非律賓等國的婦女給部分退伍老兵或偏遠農村青年,解決他們當時的擇偶困境(夏曉鵑,1997)。在台灣產業結構的變動與婚姻媒合團體的推波助瀾之下,台灣與東南亞間的跨國婚姻在1990年代發展至巔峰。
Thumbnail
40歲的台灣髮型設計師娶了一位18歲的越南新娘,在網路上掀起熱議。 許多人批評這是「人口販運」。或者恣意攻擊男生跟女生,順便趁機酸了台女一波,再再顯示了台灣人在國際觀、感情觀、男女意識上存在上一代的遺毒與偏見。但也同時表達出現代『台女的行為』引發的的眾怒。
Thumbnail
七十年代末,叮噹年紀還小。印象中有一個電視劇集名為「過埠新娘」,依稀記得一幕是女主角從老遠地方來到香江尋找未婚夫不遂,女人徬徨無助,不知如何是好。說也奇怪,叮噹除了對這一幕有些印象之外,其他內容彷彿失去所有記憶......
多年以前曾經認識一位越南來的華僑女士,她說話溫柔斯文但多是埋怨負面又哀傷。 她是上一個世紀出逃的難民,因是華僑所以家底不錯,全家一路艱險分批到了澳美加;她工作了幾年後因老闆退休,自此失業,短期打工都不如她的意,而她又有所堅持,不做藍領工作,白領薪水如不合她意也看不上眼,日復一日總是靠著家人和政府救
起風了,是秋風。每當風起時我便不由自主地想起一道身影,在颯颯的秋風中寂寥地淹沒在我的視線。   又是風撩裙擺的季節,突然想起去年夏天參加兒子的親師會,當時除了見到了兒子的老師,另外也認識了兒子同學的母親:安筱艷。私底下她不多話,建言時卻口若懸河。是遠從越南嫁到台灣來的外籍新娘,聽說她在越南已是國
Thumbnail
  本片為導演阮鳳儀的自傳式電影,描述主角芳儀(方郁婷 飾)1997年隨母親(林嘉欣 飾)與妹妹(林品彤 飾)移居美國生活,2003年因母親罹患乳癌而搬回台灣,父親(莊凱勛 飾)則常出差往返大陸與台灣。回到台灣的兩位姊妹須重新習慣既熟悉又陌生的台灣(體罰教育、交新朋友等),及只聽得懂中文、忙
Thumbnail
這部影集於2007年在公視播出,內容是關於台灣新住民的故事,劇中的新住民都是由台灣真實的新住民所飾演,主要拍攝場景在三重空軍一村眷村保留區,以及胡志明市的古芝少數民族文化村。故事從社工君君遇到一名求助的新住民開始,帶出了四段跨國婚姻的故事,每一段故事都各自反映了不同面向的新住民處境。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一位少婦厭倦婚姻枷鎖,透過交友軟體結識我,展開一場長久而激情的旅程。五年後,她離婚,我們的關係穩定發展,她沒有再追求婚姻,僅溫柔迎合我的激情,讓我體會到女人最長情的陪伴。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流浪的月》主要描寫的是被社會視為誘拐犯的十九歲大學生「文」,和被誘拐走的九歲少女「更紗」,在「文」被警察抓走,而「更紗」則被強迫住到育幼院,兩人在十五年後意外重新相遇的故事。 各自被社會認為有缺陷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卻只有彼此能夠互相理解。
Thumbnail
文:邱怡青 對她來說,家從未真正的興起落成。 她一直帶著行走,隨處得以安身。會讓你覺得她是擅於攀岩或正要迎接賴以維生的湖泊凍結的季節來臨,總是想辦法安於變動之上的人。 她說自己無法待在不間斷的循環反覆之中,無法輕易的安於所有已經能駕馭掌握的模式,比如一個城鎮的路線、閱讀一本書的
Thumbnail
台灣與東南亞等國間跨國婚姻的發展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960年代,少數在台的東南亞華僑透過介紹印尼、非律賓等國的婦女給部分退伍老兵或偏遠農村青年,解決他們當時的擇偶困境(夏曉鵑,1997)。在台灣產業結構的變動與婚姻媒合團體的推波助瀾之下,台灣與東南亞間的跨國婚姻在1990年代發展至巔峰。
Thumbnail
40歲的台灣髮型設計師娶了一位18歲的越南新娘,在網路上掀起熱議。 許多人批評這是「人口販運」。或者恣意攻擊男生跟女生,順便趁機酸了台女一波,再再顯示了台灣人在國際觀、感情觀、男女意識上存在上一代的遺毒與偏見。但也同時表達出現代『台女的行為』引發的的眾怒。
Thumbnail
七十年代末,叮噹年紀還小。印象中有一個電視劇集名為「過埠新娘」,依稀記得一幕是女主角從老遠地方來到香江尋找未婚夫不遂,女人徬徨無助,不知如何是好。說也奇怪,叮噹除了對這一幕有些印象之外,其他內容彷彿失去所有記憶......
多年以前曾經認識一位越南來的華僑女士,她說話溫柔斯文但多是埋怨負面又哀傷。 她是上一個世紀出逃的難民,因是華僑所以家底不錯,全家一路艱險分批到了澳美加;她工作了幾年後因老闆退休,自此失業,短期打工都不如她的意,而她又有所堅持,不做藍領工作,白領薪水如不合她意也看不上眼,日復一日總是靠著家人和政府救
起風了,是秋風。每當風起時我便不由自主地想起一道身影,在颯颯的秋風中寂寥地淹沒在我的視線。   又是風撩裙擺的季節,突然想起去年夏天參加兒子的親師會,當時除了見到了兒子的老師,另外也認識了兒子同學的母親:安筱艷。私底下她不多話,建言時卻口若懸河。是遠從越南嫁到台灣來的外籍新娘,聽說她在越南已是國
Thumbnail
  本片為導演阮鳳儀的自傳式電影,描述主角芳儀(方郁婷 飾)1997年隨母親(林嘉欣 飾)與妹妹(林品彤 飾)移居美國生活,2003年因母親罹患乳癌而搬回台灣,父親(莊凱勛 飾)則常出差往返大陸與台灣。回到台灣的兩位姊妹須重新習慣既熟悉又陌生的台灣(體罰教育、交新朋友等),及只聽得懂中文、忙
Thumbnail
這部影集於2007年在公視播出,內容是關於台灣新住民的故事,劇中的新住民都是由台灣真實的新住民所飾演,主要拍攝場景在三重空軍一村眷村保留區,以及胡志明市的古芝少數民族文化村。故事從社工君君遇到一名求助的新住民開始,帶出了四段跨國婚姻的故事,每一段故事都各自反映了不同面向的新住民處境。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一位少婦厭倦婚姻枷鎖,透過交友軟體結識我,展開一場長久而激情的旅程。五年後,她離婚,我們的關係穩定發展,她沒有再追求婚姻,僅溫柔迎合我的激情,讓我體會到女人最長情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