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年代》每個人,都是同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這是一個從90年代新住民家庭開展的故事。

  飄洋過海嫁來台灣的越南女孩文慧,隔著話筒向遠方的家人報平安,「媽媽啊,我很好,他們也對我很好。」話像是對親人說的,也像是對自己說的。

  不若期滿可以返鄉的移工,終究能懷抱回歸故土的念想。以婚姻為由的這趟旅程,是一張只有單程機票的遷徙,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未來會長什麼樣,一個還沒有立足之地的家,丈夫會不會疼愛自己,有了苦又能夠找誰傾訴。

  她們其實也是普通的女孩,有著尋常對於愛情親情的想像。像紀錄片《阿紫》的主角,也曾有自由的戀愛,渴望與相愛之人互許終生。但是家裡的屋頂還在漏水,河道的兩側,草屋與水泥房,是這家人有沒有女兒的分野。食人的社會把男性逼到無岸的汪洋,男性再將重擔轉嫁給權力結構中更弱勢的女性。輕輕一推,年輕的女孩就搋著希望墜入觸不著底的深淵。像是一種宿命,沒有百轉千迴,高潮迭起,彷彿都是寫好的劇情,人群裡擠著擠著,就踏向相同的結局。為了父輩遠嫁他鄉,為了婆家生兒養女。身體是不是自己的,已經無足輕重。選擇只是二或者一,不想後退就必須要跟著前進。

  現代人對仲介婚姻有偏見,因為我們信仰個人和自由,信仰愛情。好像那不只是婚姻的基石,也是獲得幸福的鑰匙。而仲介甚至更次於前人的媒妁之言,充滿了利益互換,愚昧庸俗,是一種對理想愛情的褻瀆。這樣的婚姻怎麼可能幸福?想也知道啊。我們站在蹺蹺板揚起的一端,俯視著笑著,像在旁觀一齣荒謬的戲,然後納悶著怎麼會有輕盈不了的生命。

  所以當文慧真的提起行李悄悄從後門離去,無數的想當然耳,就成了背景音,「這已經是第幾個了?」「哎呀,終究是沒有生根的浮萍。」

  但是那間可以讓文慧暫且棲身的寺院,卻不是只有她一個。丈夫外遇的,帶著孩子打離婚官司的,這裡住著各種原因離家的女人,只有文慧一個不是本地人。她們像是互助會,某種因為雷同經歷而聚在一起的傷痕團體,在這裡她們共食共眠共同生活,在落淚的時候,互相舔拭傷痛,在夜半搖晃的建築物裡,她們奮力呼喊彼此的名字。沒有評判,沒有究責,只有她們自己,是彼此還存在的證明。

  文慧不特別。那些翻滾在洪流之中傷痕累累的人,她和丈夫忠銘都只是其中的一個。

  電影裡的忠銘失控又暴力,自己不順就遷怒妻子,還多次順手牽羊,偷釣魚用具,搬走工地的建材。但當我們準備把矛頭指向他,彷彿他就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家庭失和的罪魁,卻又矛盾的發現,忠銘並非不能體會文慧的難處。他的手在她肩上,傷人的話是情緒之下的口不擇言,他其實只是個傳統的男人,甚至有著太強烈的責任感,想要一肩扛起一個家所有的重擔。男主外女主內,妻子就該顧家不要為錢煩惱,這是忠銘的信念。只是他沒發現,這個擔子已經在肩上壓出一道血痕,周遭的世界,他所熟悉的世界,已經瓦解到無法重新拼接,每一次試著扛起,都只是讓它碎得更徹底。他的崩潰更先於文慧。

  坐在螢幕前的我曾想,如果沒有經濟的重擔,沒有拆遷的壓力,他或許也會是一個好先生,也會有個令人稱羨的家庭。就像《沉默》裡的吉次郎,無數次的棄教,無數次出賣身邊的人,你幾乎無法原諒他,無法不去怪罪他。但當他每一次哭著喊著,衣衫襤褸的跟在被他出賣之人的囚車後面,像是在以苦行懲罰自己,然後不停地哀求神父聽他懺悔,為他赦罪,你知道他其實多麼想做一個虔誠的,愛主愛人的基督徒,他只是沒有足夠的堅強去活在那樣的日本。而背叛和苟且就像病菌逮住體弱的人,附著在他身上,好似一層膠著的褪不去的漆,彷彿那就是他本來的面目,是原罪,而他只配在一次次痛悔中輪迴。

  公平嗎?這個世界。但更殘酷的是,即使明白這一切,人們還是會想找到一個人去怪罪,因為唯有這樣,自己才能夠置身事外。只要相信是個人的問題,錯就無關於社會,無關乎你我。又或許,疏離是源於恐懼。恐懼同理會變成一面鏡子,愈照愈顯露出自己亟欲掩藏的軟弱,失敗,和孤寂,愈往前愈會看清,其實都是被襯托出來的美麗。

 

 

  《徘徊年代》雖然有大量的越南語對白,卻處處傳達著「共同」的意象。環境的壓迫,生活的困境,對土地的眷戀,對幸福的追求,以及生而為人,共同的情感和尊嚴,始終不曾消散的善念。

  電影從個人帶出群體,也帶出了90年代至今的台灣歷史。像龐雜的拼圖又嵌上缺失的一角。儘管過去已有許多關於台灣新移民移工的電視劇、紀錄片或短片,但劇情長片並不多(或許這是院線上映的第一部?)。

  導演張騰元曾創作同是以移民移工為主題的短片《焉知水粉》,本片作為導演的第一部長片,雖然還有很多的進步空間。但選擇這樣並不討喜的題材,關注無關自身經歷的生命,本就值得肯定。而電影作為一種話語權的展現,從本省人,原住民,再到新住民。從《悲情城市》,到《賽德克·巴萊》,再到《徘徊年代》。我想無論對於台灣電影還是社會,都是重要的一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倚的沙龍
61會員
57內容數
林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趁著復活節檔期上映的《萬王之王》(The king of kings),改編自英國文豪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聽狄更斯講耶穌》,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認識耶穌,他用質樸的語言、平易近人的文字,寫下耶穌生平故事書。所以《萬王之王》也是由一個父親和孩子講故事的方式開始。
Thumbnail
2025/04/28
趁著復活節檔期上映的《萬王之王》(The king of kings),改編自英國文豪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聽狄更斯講耶穌》,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認識耶穌,他用質樸的語言、平易近人的文字,寫下耶穌生平故事書。所以《萬王之王》也是由一個父親和孩子講故事的方式開始。
Thumbnail
2025/03/14
遲至今年才看了《聽海湧》,想起好久以前看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曾經以為識得的自己,兜兜轉轉,兢兢業業了大半生,才意識到過去的種種,時間、心神、情感,竟無一不是錯付,此後必然迎向瓦解,碎裂,成為虛無抑或成為癲狂,此外大概難有其他。
Thumbnail
2025/03/14
遲至今年才看了《聽海湧》,想起好久以前看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曾經以為識得的自己,兜兜轉轉,兢兢業業了大半生,才意識到過去的種種,時間、心神、情感,竟無一不是錯付,此後必然迎向瓦解,碎裂,成為虛無抑或成為癲狂,此外大概難有其他。
Thumbnail
2025/01/05
《石門》和《一部未完成的電影》時空背景都跨進疫情那些日子,彷彿一腳踩空,還沒弄清楚自己身在何處,就被突然其來的病毒,嚴厲的封控,有錢還不見得買得到的口罩,兜得暈頭轉向。但故事其實早在疫情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Thumbnail
2025/01/05
《石門》和《一部未完成的電影》時空背景都跨進疫情那些日子,彷彿一腳踩空,還沒弄清楚自己身在何處,就被突然其來的病毒,嚴厲的封控,有錢還不見得買得到的口罩,兜得暈頭轉向。但故事其實早在疫情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是一個從90年代新住民家庭開展的故事。飄洋過海嫁來台灣的越南女孩文慧,隔著話筒向遠方的家人報平安,「媽媽啊,我很好,他們也對我很好。」話像是對親人說的,也像是對自己說的。
Thumbnail
這是一個從90年代新住民家庭開展的故事。飄洋過海嫁來台灣的越南女孩文慧,隔著話筒向遠方的家人報平安,「媽媽啊,我很好,他們也對我很好。」話像是對親人說的,也像是對自己說的。
Thumbnail
張騰元導演的作品《徘徊年代》,終於在今日正式上映了。這部電影視角相當特別,是以越南來台的兩代新住民女性之視角,觀看1990年代及千禧年後的台灣社會。前後兩段敘事,分別描繪出台灣兩個世代的不同景況。
Thumbnail
張騰元導演的作品《徘徊年代》,終於在今日正式上映了。這部電影視角相當特別,是以越南來台的兩代新住民女性之視角,觀看1990年代及千禧年後的台灣社會。前後兩段敘事,分別描繪出台灣兩個世代的不同景況。
Thumbnail
《徘徊年代》劇情講述不同時代下兩名越南女子的生活,一段是以九〇年代為出發,主角文慧遠嫁繁榮台灣,與建築工忠銘共組家庭,原先抱持著迎來完美生活的幻想,卻隨著現實的到來而破滅,與丈夫婆婆的不合最終促使文慧一人展開探索台灣的生活。而另一段故事則是聚焦於千禧年後的台灣,越南女子裴秋蘭來台求學,畢業後擔任徵信
Thumbnail
《徘徊年代》劇情講述不同時代下兩名越南女子的生活,一段是以九〇年代為出發,主角文慧遠嫁繁榮台灣,與建築工忠銘共組家庭,原先抱持著迎來完美生活的幻想,卻隨著現實的到來而破滅,與丈夫婆婆的不合最終促使文慧一人展開探索台灣的生活。而另一段故事則是聚焦於千禧年後的台灣,越南女子裴秋蘭來台求學,畢業後擔任徵信
Thumbnail
《徘徊年代》將鏡頭聚焦台灣內部,當新住民已經跟著社會脈動走到了今日,社會也應該要回應、跟上這個現實,而非停留在過去的空虛想像。張騰元期待未來新住民終能卸除「身份」的標籤,不需再強調「新住民」這個身份,並依照各自的意願保有原鄉的特色,最終達成「族群主流化」的社會。
Thumbnail
《徘徊年代》將鏡頭聚焦台灣內部,當新住民已經跟著社會脈動走到了今日,社會也應該要回應、跟上這個現實,而非停留在過去的空虛想像。張騰元期待未來新住民終能卸除「身份」的標籤,不需再強調「新住民」這個身份,並依照各自的意願保有原鄉的特色,最終達成「族群主流化」的社會。
Thumbnail
萬物皆可拋,但尊嚴呢?當警察無預警上門,先拆房再扔掉你的證件,你會作何反應?如果,受害者換成「遊民」或「露宿者」,你還會一樣憤怒、給出一樣的答案嗎?香港導演李駿碩繼跨性別議題的《翠絲》之後,二度將鏡頭轉向社會邊緣人身上,只不過這回《濁水漂流》的主角們,換成了香港社會底層的露宿者。
Thumbnail
萬物皆可拋,但尊嚴呢?當警察無預警上門,先拆房再扔掉你的證件,你會作何反應?如果,受害者換成「遊民」或「露宿者」,你還會一樣憤怒、給出一樣的答案嗎?香港導演李駿碩繼跨性別議題的《翠絲》之後,二度將鏡頭轉向社會邊緣人身上,只不過這回《濁水漂流》的主角們,換成了香港社會底層的露宿者。
Thumbnail
曾經,鄉下路邊電線杆上貼著的廣告,那些寫著「外籍新娘」與「二十萬」的板子,就是我對外籍新娘唯一的想像。稍大一點之後,從他人那兒聽見外籍新娘:買來的、娶不到老婆的男人買的、說話聲音很吵、不會說中文、不會教小孩、只是想要錢⋯⋯。 如此輕易地,我們談論著她們,直到我們發覺,她們也只不過是普通的女人。
Thumbnail
曾經,鄉下路邊電線杆上貼著的廣告,那些寫著「外籍新娘」與「二十萬」的板子,就是我對外籍新娘唯一的想像。稍大一點之後,從他人那兒聽見外籍新娘:買來的、娶不到老婆的男人買的、說話聲音很吵、不會說中文、不會教小孩、只是想要錢⋯⋯。 如此輕易地,我們談論著她們,直到我們發覺,她們也只不過是普通的女人。
Thumbnail
這是一部關於越南外籍配偶的家庭紀錄片,也是社會底層邊緣的真實生活。 場景在台灣雲林的鄉下農村,跟都市生活相比算是相對貧窮的地方,患有小兒麻痺的主人翁阿龍原本打算孤老一生,卻因老母希望他能成家娶妻,於是從越南娶回了想改善家中經濟的阿紫,然而異國婚姻到底面臨了哪些問題呢?
Thumbnail
這是一部關於越南外籍配偶的家庭紀錄片,也是社會底層邊緣的真實生活。 場景在台灣雲林的鄉下農村,跟都市生活相比算是相對貧窮的地方,患有小兒麻痺的主人翁阿龍原本打算孤老一生,卻因老母希望他能成家娶妻,於是從越南娶回了想改善家中經濟的阿紫,然而異國婚姻到底面臨了哪些問題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