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早晨買了讓人滿意的早餐後,變興沖沖的跨上機車前往尚未仔細巡禮過的湖西鄉。
首站到了隘門沙灘,望著被區隔成動力區與無動力區的碧藍海洋被人給佔滿,時不時傳來的尖叫聲讓我望而卻步。我想,這裡不是一個開啟美好一天的所在。
續向東北,抵達林投金沙灘。其實林投金沙灘與隘門沙灘本質上是連成一片的,不解為什麼要把它們區分成兩個景點?但顯然這邊喧嘩聲低了多,人也夠分散,這樣很好。
剛走到沙灘時目光被一頂粉色小帳棚給吸引住了,原來這是可以露營的呀?我心裡存疑。看著他們一家5口和樂融融的樣子著實有些羨慕,要是能有個家庭大概也能像這樣吧?親近自然對孩子來說是最難能可貴且重要的呢。
續
本著想了解當地人文歷史當然得從人著手的我來說,跟當地人聊天並了解一些不那麼直觀的事情是每個假日出遊的重點!在心裡多方評估後認為他們並不是外地來的遊客(畢竟到離島玩還不訂住宿這般瘋狂的人真的不多?儘管我可能會這樣就是)。於是站了一個非常遙遠的距離大聲地與他們打招呼,「澎湖澎湖,浪這麼平果然是座湖。」不知怎地心裡冒出了這句話,於是想打聽哪邊可以有大一點的浪可以學習衝浪,果然是個尷尬的開頭呢。尷尬癌發的我默默用沉靜結束這個話題,默默地攀上這座碉堡吃起了早餐。
「希望自己與眾不同,於是用了各種方式證明自己。」
坐在碉堡上的我想著,為什麼人總是喜歡站在高處?要是我活在碉堡的時代,百分百是個活靶子,一下就出場了吧?上去前也想著,這座碉堡究竟是歷史文物,還是單純的廢棄物呢?畢竟兩者的區別需要人為去進行定義,但一來沒有看到軍方所有物的告示牌、二來沒發現歷史文物的保留痕跡,我更傾向它只是退役後被遺留在這的,諸多歷史殘物的一員,因為數量夠多,雖然見證了歷史但仍不夠久遠不夠特殊,而陷入雞肋般的下場。說可惜嗎?倒也還好,畢竟仍算是現代的建物。
關於與眾不同這件事,我想「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與眾不同,而這樣的行為會讓自己顯得不那麼一般。」然而真正非凡的人是不需要用這種方式證明自己的不同吧?一般的言行舉止便可以說明了一切,而我只是潛意識希望自己與眾不同,並從中獲得小小的虛榮的,一般人。
「北石滬,南牽罟」
吃完早餐後,仍不死心地回去問了那家有可愛小帳棚的家庭一些問題,這次我從石滬與牽罟這種富有當地人文歷史痕跡的話題切入,當然我也是非常想體驗的。之後得知原來石滬這東西在北邊為主,而林投這一帶則是以牽罟為主。但我想這並不是一定的,畢竟在更南方的澎南也是有石滬的存在呢!
像是發現新玩具的我,那時眼裡一定發著光吧?對於石滬仍有實際作用感到不可思議,你能想像觀光的建物不只是觀光,還可以實際動手玩嗎?另外也學到原來每個石滬都是有主人的,他們在廟裡一年一期更換主人,並繳納費用給廟方,主人可以使用那座石滬。我想下次大概就是衝往各間廟裡問了吧?默默在心裡記下了這個小目標。
由於林投這是以牽罟為主,我就抓緊了機會問牽罟相關的活動,那位先生不愧是高知識分子,有問必答的方式讓我清楚了解到去哪可以得到牽罟活動的相關資訊,與他相談甚歡,希望他也有察覺到我認真想了解當地的熱忱。
在開啟了牽罟支線任務後,當務之急一定是想著哪邊可以參加這個活動吧?再繼續往東前行時心血來潮跟著一輛貨車右轉,走著走著便到了港口涼亭,上面只有一位抽著菸嚼著檳榔的老伯。在看到滿地檳榔渣的同時,空氣中也有濃濃的煙味,那時我有些膽怯,畢竟我很少跟這麼氣場與我不一樣的人打交道。最後我怯生生地操著我的破台語開口了,怎料那位老伯出人意表的好,甚至還怕我迷路執意帶我去牽罟的實地現場(儘管目前沒有活動)!覺得自己這種以貌取人的方式不妥,但也想為自己辯白,畢竟第一眼的氣場相不相合,很大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自己的安全。但顯然這次我錯了,也很幸運的賭對了,下次還能在那遇見他的話,一定要請他喝杯飲料的吧?
牽罟阿,夏天都遊客,冬天才比較多在地人啦
被帶到有點像是老人會的小空間,裡面有位滿口銀牙泡著茶的老伯,旁邊還有位年紀輕的小妹妹。表示來意後便邊笑邊說:「謀啦,今仔日謀牽罟啦!」也表明說牽罟不是天天有,更多的像是一種隨機性,有活動就會當地廣播讓想參加的人一起參加,共享辛勞過後的漁獲。這就勾起了我滿滿的好奇心,究竟,牽罟甚麼時候才是旺季?老伯也說,夏天都是遊客報名,人數夠了才會委託他們去辦這個活動,不然一般來說都是冬天才有這項活動。聽後豁然開朗,連忙道謝後便大聲地跟老伯說:「我比較喜歡當地人多一點的,我冬天再來!」
出門後聽著老伯跟旁邊小妹妹笑說:「沒聽過台灣人特別來這說要牽罟的!」我想這句話是某種對我的肯定吧?有被當地人感到好奇的感覺,而好奇大概是變成良好關係的某項關鍵因子吧?我是這樣希望的。
結
總覺得打太多字彙頭昏腦脹的,就先這樣吧。還有關於咾咕石農田的際遇;沒人的地方漫地垃圾的體悟;大路是觀光想給你看的,而小路才是當地人生活的點滴。希望之後補上時還會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