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7|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我的電子情人夢(44):一樓半的生活

    且說上一篇的1980年代物語,我必須補上一則。1989年,吳清友先生創辦了”誠品書店”
    誠品書店的足跡為何那麼重要,因為它對台灣的貢獻實在一言難盡(至少初衷的確是如此)。對於一生只在逛書店、走CD/錄音帶音樂店的書呆子來說,就是一個精神心靈安頓的好地方。每週一訪乃是常態。腦袋的印象中,記得當第一次踏入位於台北市仁愛圓環的首家據點敦南店時,內心的悸動與喜愛已經超越了文字所能夠描述。
    因為走逛早期傳統的台灣書店,感覺上就是去一個做生意的地方買書,人文氣息是不差,可是就是少了一種藝術層次的美感;特別是空間上的書店風景與西方文明國的書屋有雲泥之別。而誠品書店的出現,令人讚嘆,內心也有難以形容的喜悅感。
    <<< 位居仁愛路圓環的誠品書店一號店,記憶中的美好。圖片取自網路。>>>
    位居仁愛路圓環的誠品書店一號店,記憶中的美好。圖片取自網路。
    吳先生說過:
    「誠品,不只是一間書店,更是一個空間,一個安頓身心的場所。」
    吳先生說誠品文化有三個元素,是「」,是「空間」,是人在這個空間從事什麼樣的「活動」,所以誠品的空間要有場所的靈魂、精神、氣質。這一段話說的非常的好,生活風格雜誌所列世界上最美的書店,就是擁有這種特質。
    我向來很相信,空間對於一個人品質的影響甚巨。就拿瑞士來說,這個有世界公園美稱的小國,居住的土地空間非常有限,也不愛摩天大樓;好的教育制度配合適當的人口數量,現代公民素質非常好。甚至還有十點之後安靜時間之潛規矩存在呢;網路上所說到瑞士人家裡作客千萬要記得十點以後不能洗澡,這不是開玩笑,是真的喔。瑞士早就認知”噪音”影響人類健康很大,因此,也是對噪音問題進行限制的先進國。
    弘一法師李叔同把人的生活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物質生活,二層是精神生活,三層是靈魂生活。精神生活比如說文藝,靈魂生活則是宗教。而吳先生說他住在一樓半,這是很客氣的說法。閣下是否有問過自己,究竟是住在幾樓呢?
    宗教、哲學、科學三個領域,個人的看法是宛如x/y/z軸,交集點僅有(0,0,0)原點;彼此就讓它獨自在其領域發揚,無須相互爭論或批評,那是浪費光陰,永遠不會得到結果。所以,要談論生活問題,簡單一點就可從科學觀點這個面向來看一樓二樓就夠了。
    記得在90年代日本有兩本很有人氣的暢銷書,一本是腦內革命,另一本是清貧思想。不管腦內革命書中的內容是不是很多人口中說的偽科學,其描述的正面思考的效果或是腦內嗎啡分泌的概念,的確有其可取之處。再說這也不是甚麼新觀念,台灣早在民國60年代就有一本相當受歡迎的暢銷書 - 人生的光明面;此書的英文書名其實就是《The Amazing Results of Positive Thinking》。正面思考的好處早就有共識了。醫學上也的確有案例指出心智或心靈的力量,也可驅動免疫系統。
    而清貧思想這本書(台灣與大陸皆有中譯本),前前後後我也讀了好幾次,內心的反應總是在相互激盪甚至高度懷疑這本書的現實價值。畢竟,二樓是奠基於一樓之上,沒有一樓滿足的純二樓生活,真的是人過的嗎?書中所列舉的範例人物,全都是日本當地古代的人物,都是極端面向;況且當時與現代的時空背景也全然不同,所舉的範例很難有說服力。不過,若是喜愛文學的人,閱讀此書該是很舒適的享受。
    反物質式生活的清貧,我實在很不認同,很難信服。
    我是這麼想的,如果,將清貧思想依時代演進重新詮釋為簡約樸實的生活,來獲得更高的精神空間;那麼,這種生活觀念、生活風格是富有奧妙的。
    我向來尊敬一種人,就是有風格有風雅有風骨的人。
    1992出版的清貧思想,兩岸皆有中譯本。台灣是張老師文化出版。
    一樓的生活有一種屬性,宛如電晶體操作的飽和區,物質生活的滿足快樂感呈現出一條曲線;當你擁有想要的東西時,會帶來快樂。然而,有一天當閣下買取任何新東西時,快樂往往不過三秒鐘。這個時間點就是物質滿足曲線的飽和點。意思是說,再買在擁有任何物質都不會帶來新的快樂。
    研究發現金錢買來的快樂其實是有邊際遞減效應的,前半部分隨著物質增加,個人的滿足快樂感會上升而滿足,但是,一旦到達了飽和點之後反而會出現下降的情況。不管你信或不信,有一天終究會體會的。
    物質生活的滿足曲線。圖片取自網路。
    有新的嘗試才有新的快樂,不過,一樓的生活卻是有它的先天制限。一樓若滿了,那該怎麼辦呢?或許有人會說斷捨離,這種說法並沒有錯誤,不過,此處想著墨於另一個層次。
    與物質生活互補的心靈生活,是邁入更高一層樓;也就是二樓生活。即使它往往看不見摸不著,心靈滿足的快樂則是帶來身心安頓安心立命的層次。
    京都有一座石像寺(又稱釘拔地藏),係弘法大師空海於西元819所創建。該寺門口右邊的看板寫著:
    「平和不會從外而來,而是從人的內心中產生。」
    安頓身心之路很廣闊,比如說,閱讀、旅行、藝術、瑜珈、靜坐、寫經、寫詞還是書寫日記等等,都是很不錯的選項。
    那有趣的問題出現了,電子產品的設計有能力來建構出超越一樓之上的能力嗎?
    就先來說說一個名詞,然後舉一個產品範例。
    Sony公司史上最卓越也是最差勁的CEO出井伸之於2002出了一本書 – 非連續時代;書中提及了一個名詞感質(Qualia)。感質簡單說,就是光用眼睛看用手摸就可以感受到心靈受到撥弄感動的一種感覺。若是進而提升到幸福的感覺,即使是小確性,也會有驚奇的感受。說的更白一點,心中會有一種爽的感受。當代
    很流行的美型家電,算是朝這條路的設計方向;只不過往往僅依賴著工業設計的招數,能夠成為紫牛般的傑出產品就是少數罷了。
    注:出井伸之,1999 年獲選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25位企業家之一。2003被商業週刊評為最差勁CEO。這即是資本市場的成王敗寇法則。
    感質,可以依附於有形的產品上,引發人們的喜悅、驚嘆或是某種物哀感傷的心中感受層次。
    那麼,就舉一個眾所皆知的藍芽喇吧產品為例。
    日本有一個生活風格取向的家電產品品牌BALMUDA(バルミューダ),它有一款藍芽喇叭係以一種將人類的科學力藝術力量結合在一起的奇妙技術來設計的。誠如,該公司創立的精神宣言,生活中真正需要的東西,是一種讓人驚奇、感動、而且有趣愉快的體驗。這不就是昔日出井伸之所說感質(Qualia)精神的再現嗎。
    BALMUDA的老闆寺尾 玄,在創業之前是搞樂團的;在創業時產品就聚焦在生活家電產品上,比如廚房家電、清潔加電、風扇、燈光用具等。而『BALMUDA The Speaker』這個產品的出現,是開發團隊試作一個模型產品之後,讓LED光線伴隨著音樂音調同時再現的方式,感受氣氛相當好,讓老闆驚喜而決定將之實際商品化。
    開發階段的BALMUDA The Speaker。
    在使用藍牙喇叭的20年一路上,見識過不少產品,高價與低價產品的價差可以高達數十倍。的確此款喇叭的售價肯定不便宜,若是選擇將音效音質擺第一位的人,市面上有太多的選項可以選擇。
    當我親眼看到這個產品之後,長期的PM經驗馬上告訴我,圓形體內部採用三個真空式的LED設計與製造,無論是設計或製造都有一定的困難度;而喇叭單體的選用(7.7公分全音域單體)也是反覆實驗的最終選擇。跟它相處了一段日子之後的心得,心情感受是有史以來使用無線喇叭產品上,”KIMOCHI”感覺最好的一款。
    最終完成設計的的BALMUDA The Speaker。
    BALMUDA The Speaker的使用情境。
    林語堂寫過生活的藝術,而高年級生相信比較能夠體會出樂齡生活時期,也就是第三歲月自得其樂的重要性。
    總之,一般來說,世上欠缺的不是美,而是認識與欣賞美的眼光與品味。我的信念很簡單,就是要把光陰虛擲在美麗裡。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