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斗數理論上可以追到五代陳摶身上,但現存史料多為明代以後傳本,且從其想像與理論檢視,應當為明清之後的成物,多半是假託古人所做,在近代中國興盛期為民國初年到近日,港澳星馬更有飛化之說,但也多是近代產物。
紫微十二宮跟黃道十二宮不一樣,指的是人出生時天空的三百六十度圓,三十度為一宮,每個星曜座落在對應宮位時會依照他在那個時辰應該處於天空中的哪種高度(包含地平線以下)區分成廟、旺、得、地、平、陷等不同亮度。
星曜的亮度會影響其效力,傳統上說吉星越亮越吉、凶星亮則能抑制凶性。然而,十四主星去掉太陽、太陰之後,事實上是以紫微星為皇帝、天相星為吏部尚書、天機星為內閣大學士、天府星為戶部尚書的朝廷投影,其餘主星、四化、輔星乃至於神煞皆可以明成祖以後的內閣制度及六部官制遙相呼應,兼採宋人在創作理學宇宙論、知識論時,挪移過來暗合五行、八卦的天干、地支系統(事實上干支系統從商代存在)作為神煞、宮位的依據,又可以從十二宮位的三方四正映照關係看出宋後社會較為興盛的宗族理念與人生想像。
例如:命宮的對宮是遷移宮,三方則有事業宮與財帛宮,這意味著人的本命與本性要在選擇對的事業發展與積累財富中才能逐漸發揚自我、建立威信,而遇到緊急情況或是離鄉背井(遷移宮所看的東西)時也需要會暴露出一個人的隱藏個性,並且反應在事業表現、財務管理之上。
這些思考是在宋明有著商業社會雛形、宗族領導個別家庭但個人需要財務自理、進身官僚已全面科舉取士但社會職業相對多樣之後才會有的社會與人生規劃想像,而不是唐朝或五代就會出現的體系。
同樣的,這套體系在民國(尤其是台港澳這樣的自由地區)相對興盛很多,中國則要到改革開放、經濟起飛後才開始大行其道,也不無其道理,這是一套建立在近世中國倫理與人生想像,但又需要經濟相對蓬發、自由的地方才會被廣傳的星命體系。
(3)四柱八字
四柱八字推命術理論上可以追回唐代,北宋徐子平集其大成。在唐代,八字只論年、月、日三柱,由於使用干支系統,所以每柱皆有一天干、一地支,合為六字。子平之術加入時柱,一共四柱八字,故稱為八字,今日八字學皆以子平學為正宗也是來自於此。而八字的特色在於命格、藏干與神煞。
命格指的是柱與柱之間的關係,關係以五行生剋連結,甲乙為木、丙丁為火、戊己為土、庚辛為金、壬癸為水,前干為陽、後干為陰,據此可以交疊出十種基礎的關係。
天干之間有五行作為連結,但地支有十二個,分不均勻,怎麼辦呢?很簡單,地支藏干。
地支藏干的系統簡單來說就是把地支天干化,讓它們原先沒有五行陰陽,變得有五行陰陽就對了!每個地支都對應一到三個地支,它們依據陰陽、五行以及十二天干畫成宮位圖後的對應關係,用天干的特性合成出地支來。顛倒過來,要看命格時,就需要逆推,將地支反向推回生成物。
天干、地支與藏干,分別對應天、地與人,而人的藏干也被解密出來之後,八字不再只有八個字,而具有了多重意涵之後,又可以與其他柱的藏干進行五行生剋後,就會誕生所謂的神煞。
從八字學的角度來看,紫薇斗數通篇都是神煞,實則不然。兩者借用的神煞系統都是源自於十二地支依照三百六十度圓切分成十二工後形成的十二長生圖去推算,簡單來說都是用地支去推算一個人/事/物由出生到壯年,再從壯盛到衰亡的過程,往復循環,本身自成一格,很可能是與周人、漢人所傳的陰陽、五行及八卦三大體系都不一樣的干支體系的遺緒,而活用干支並用於計時、天文推定及卜算的先行者是商民族,有一定機率是透過卜筮、命理傳到後世,卻又在八字與紫微斗數中整併進去的系統也說不定。
3.醫
醫指的是醫療治病之術。
在東方,中醫理論成形且體系化之前,巫醫不分家。秦末劉邦一統天下後,最初是以楚地的文化、道家的治術在潛移默化各地的百姓,漢儒彙整出天人感應、讖緯之學與目錄學之後,才形成諸國一體漢化的漢人文化與族群認同。而楚地文化中的巫術傳統有別於周人祭祀傳統,巫者更接近於其他地區的泛靈論與薩滿信仰中的薩滿,常用的治病手段有祝禱、符水、施藥等等。
以東漢末年太平道大施符水治病,乃至於到明清白蓮教假托彌勒信仰與明王轉世起事前也多以符水、祝禱治病為手段,再到西來庵事件中余清芳也是以治病打響名號後才有起事基礎。
在現代醫學知識與公衛概念普及之前,醫療行為牽涉到使人康復、生死等難以理解卻近乎奇蹟的領域,容易與巫術、信仰進行結合,不僅在中國,在世界各地的文化與信仰中也時有多見。
4.相
談的是體相之術,最大宗是面相、手相,其次還有骨相(摸骨算命)或是顱相(在十九世紀一度風行歐洲,後被證為偽科學)。西方體系與東方體系各有其體相術傳承,只是西方解剖學與神經醫學興盛之後已揚棄此說,而東方相術則大致保留在面相、手相與骨相三大主流上。
面相的記載甚早,相對較早的紀錄可追至春秋末年,越臣范蠡觀越王句踐之面相「長頸鳥喙」,判斷他「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而辭官遠行,從而避開殺身之禍開始。然而,品評人物,強調人的氣質神韻與德行操守多有相似之處,此一風俗在士大夫社會中形成之時期已是漢代。漢代士大夫不但熱衷於鑽研五經,使其合於天人感應之說,更樂於品評人物。劉邦及其臣子更樂於創造神話來合理化劉家作為首個平民出身的帝王家之法理性。
從而在西漢成書的《史記》中有著「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須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或是呂后的父親善於相人,有著「呂公者,好相人,見高祖狀貌,因重敬之,引入坐」的描述。
來到東漢末年,當世更有稱為「月旦評」的活動,由汝南名士許劭主持,品評天下人物,最有名的評語應該是在曹操脅迫下吐出的「君清平之姦賊,亂世之英雄」了。除了許劭外,當世名士司馬徽、龐德公也品評諸葛亮、龐統為臥龍、鳳雛,此一風氣發展到間接也影響到曹丕與陳群設立九品中正官人法,進而影響魏晉至唐末世家大族譜系不斷。南朝宋劉義慶所編《世說新語》中三十六篇皆為品評人物之節錄,始於德行、終於仇隙,也是此風尚的側寫。
唐代科舉講究身、言、書、判,身為舉止、言為談吐、書為書法、判為依據唐律做出邏輯性的判決,而書法之飄逸工整兼具與否為心性之體現;言談流暢、身材相貌也要器宇非凡也是受到此觀念的影響,認為一個人的心性、精神會外顯在他的外貌、體型、氣質、神韻、行文、邏輯與字跡。
直到了宋明全面科舉取士,且以糊名、謄抄等方式防止作弊之後,這個觀念才陸續遠離科考一關。
然而有趣的是,到了明清兩代,不只是小說、戲曲面譜上更講究面相可以表達忠奸善惡,面相術士也在民間大行其道,成為顯學,更結合道教、佛教之概念,衍生出三世相法、點痣改運等新的流派、體系,這也是社會職業多元化、經濟生活蓬勃發展後才出現的新現象。
5.卜
分成降靈跟非降靈。降靈的我不懂,不敢碰。但非降靈的主要講究等價交換,用知識、精力與金錢去交易。
在占卜之中,最常見的就是易經占卜、塔羅占卜了。其運作的原理一言以蔽之,心誠則靈。
每一位老師固然都有自己的一套,牌陣、儀式、引導方針、能量牽引等等,但那相對起來就不是作為儒門中人出身的在下所擅長的了。在我用來,只要符合三個原則:
1. 不誠不占:不真的想要知道答案不去占卜。
2.不關己事不占:與自己的事情無關,那就別問了。
3.不義不占:明明知道自己心理不安、道義上過意不去,就別占了。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占卜可能是安撫人心用的偽科學;但從神秘學的角度來看,占卜是建立在共時性上,提供解答的方式,不是讓大家尋求自我安慰、自欺欺人的技藝。
例證:被易經訓斥的可憐人
我曾經在某次替一個女生占卜時,女生問為何自己都沒有好的姻緣。
一占出來,爻辭是「咸其輔頰舌。」,翻成白話文就是:「感應到顴骨、臉頰與舌頭。」這個女生說自己想談戀愛,但根本只是說說,從來沒有想認真定下來與誰在一起過。當然,只能單身啦。
我當下也是很為難,只好婉轉地告訴她真實的卦象。好險,她想了一想之後反思自己的作為,告訴我說:「自己確實也沒那麼想,只是看到別人出雙入對的時候會覺得自己是不是不夠好才沒男友?」
我那時候想,姐姐,別開玩笑了!高學歷、高挑氣質,又雙主修,不是別人不追妳,是你沒時間分給別人追啊......
有時候占卜出來的結果也是很直白無情的。
這是最新的一期生活史普,喜歡的朋友不妨可以留言、按愛心或鼓掌五下,也歡迎跟我說你們對什麼議題感興趣喔!我會努力結合考證與生活化,帶大家歡樂學歷史,從生活中看見更多有趣的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