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6/1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從土的未知探索創作過程(一)

自大學開始學習創作,常會想我為何想要創作。
或許,至今不斷剖析自己,或許是摸不透的可能性。
如果各位不知道我的過去,可以在「藝術不歸路」中參閱。

之前也提過我在大二選擇了走向立體創作這部分,並不是不喜歡平面繪畫或是電腦繪圖。只是在這些領域中,立體的實際碰觸,更能直接掀起我內心的感動。
至今也不知道甚麼原因,真要說個理由,可能小時候雖然也畫畫,但比起做勞作,那份能夠將頭腦中的物品,經過自己的手誕生,是種無法言喻的感動。

「從無到有的誕生不是想像中的容易」

手工練土,便是最能直接瞭解材質的特性
手工練土,便是最能直接瞭解材質的特性
然而大學一開始接觸的是陶瓷,也因為小時候都是讀書考試的氛圍,從來沒有這麼認識陶瓷這個媒材。
大學剛開始學習時,老師讓我們使用臺灣陶土製作,但忘記是哪裡的廠商。記得一開始學的就是手工練土,相信做陶的朋友必定會知道這件事。
不論是菊花練或是牛角練都是做土人會需要學到的,當下在揉滿像在做麵包。
此方式主要目的是要將土平均的混和,也是要把土中的空氣擠壓出來。當然這是一種基礎方式,但創作不一定只有這種方法。
然而手工練土是必要的,除非都只有用練土機練土,但自己回想其實還是要經過這個訓練。
透過自己的雙手感受,才會更清楚自己所要的土質,以及土給自己的回饋。
土的回饋是有點抽象,具體說明有點像是您要瞭解一個人,需要藉由多層的認識後,可以比較清楚這個人的個性與有哪些不能碰觸的地雷。
過與不及,都會產生極端的變化,能夠取得適當的平衡,便是需要多次的嘗試。
而在練土過程中也必須透過多次的練習,將水與土的比例達到一個平衡。才能在後來製作時有比較好的操作。
這不斷練習過程中讓手很像泡水一樣皺皺的。但也不能一直加水,會變得像爛泥巴無法固定。所以需要等待或是放在石膏板上,使水被吸收與蒸發後,才能繼續練土。倘若過乾,又必須加水,否則後來使用會無法平均乾燥,而造成乾裂破損,而過硬練土也會讓自己的手受傷。
人生中每次的重複過程,當下很像無意義,但若用心感受,會在無當中便會發現有的可能
用心體會所遇之事,能夠從中發現弦外之音
因此在練土這件事當中,能夠知道土的軟硬該如何控制,手的角度、力量要如何控制。雖然簡單說就是水與土的比例,但沒有經過自己親身經歷也是無法體會。我也額外訓練用左右手來運用菊花練,沒想到在自己十多年後的教學便用上了。

待續…
謝謝您願意給我您寶貴的時間來觀看! 如果有任何想要更加了解我的朋友,後續可能會有不同的視角,來說明不同的面貌,也都歡迎可以與我討論或分享給我您曾經也遇過的事!
FB粉專:吳宗彥Link-yen
IG創作記事:wu_tsung_yen
WIX個人網站:Wu,Tsung-Yen
工作室FB粉專:心藝十三生活創藝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