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為何選擇創作?它帶給我的力量與反思(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我覺得創作給我的不僅僅只是做作品,因此想與大家分享自己在創作當中所感受的事情。

回到我這篇想討論的事,如果大家想要更認識我,您可以在我的個人頁面,或是專題裡藝術不歸路的「向心之旅」這幾篇當中簡單地了解這段過程。

如果您還沒看到之前上一篇
建議可以從「為何選擇創作?它帶給我的力量與反思(二)」來觀看喔!

回到之前提到創作對我的影響,既然創作能帶給我許多力量,便可能帶有反面的思考,因為一體總是兩面,但看自己有沒有察覺。

一件事通常帶著兩面,我們往往只看到一面,卻忘了還有另一面的存在

一件事通常帶著兩面,我們往往只看到一面,卻忘了還有另一面的存在


接受,不僅是對他人的包容,也是對自己的諒解


由於創作是屬於自己能夠經歷、體會、感動的過程。有沒有覺得這樣的狀態,是不是跟自己的人生相關?是不是體現了自己的生活經驗呢?但如果創作必須要跟大家分享的同時,是否會思考著需要不同角度的觀點呢?

回到實際的情況,大家不知道有沒有體會過,或許您曾經想要送給心愛的人禮物,您覺得外面的太貴,也覺得自己做比較能夠表達心意,所以就動手做。但也不知道對方會不會喜歡,反正就是盡力而為。然而結果可能有很多種,會因為對方的個性、習慣,還有價值觀等所影響。

但就以手作的禮物來說,對自己而言,您會因為這次的成果,會知道如果下一次您可以怎麼準備,可能單純寫個卡片表達,而非做個大禮等。

不論心意與大禮,都呈現出您的用心

不論心意與大禮,都呈現出您的用心

是否有注意到,雖然創作是自己的體悟,但同時也是人文的體現,這件事是可能需要與人來分享,或是傳達給其他人,想要讓大家能夠了解。它可能是您的感觸,事件的闡述,當下的議題等。

當然在表達的同時,就會有好的或不好的反應,也可能有灰色地帶。

接著我可能就想著要怎麼調整呢?

畢竟我或許還是需要別人的了解我的創作。


吳宗彥,旋體交集(The aggregates of spheroids and squares),Marble,Granite,30x30x26cm,2013

吳宗彥,旋體交集(The aggregates of spheroids and squares),Marble,Granite,30x30x26cm,2013

改變,或許是痛苦的開始,同時也是成長的開始


剛開始接收到不同的評價時,一定會覺得很驚訝,它可能是鼓勵,也可能是打擊。如果是鼓勵,可能會繼續做大家比較關注的作品,但結果可能讓我一成不變,因為大家都很喜歡這樣,我為何需要改變呢?倘若是打擊,也可能不做了,也或者是讓我去思考可以怎麼做會比較好呢?

不過要如何接受並改善這樣的情況呢?我自己是有幾種方式:

1.訊問,了解並獲取重要資訊

如果是有人鼓勵,我通常會詢問,想要了解為什麼會這樣覺得,當然有時候問不出,就只能靠感覺,或是當下觀者可能不經意強調的事。反之,受到大打擊也是,我也是會去詢問,算是對他人的理解,更能清楚知道哪些是我想要修正,哪些是要保留的。

2.嘗試,多次實驗的量化研究

因為不確定您接收的訊息,是否適合自己,可能只是因為對方剛好喜歡,或是剛好不喜歡。但可以在這些訊問後的資訊,多次詢問才達到多次瞭解,最後才能多方測試。就不會像亂槍打鳥,隨意實驗,但卻沒有個依據。

3.目標,確認目的後的實際執行

嘗試也是執行的方式之一,但這裡想要表達的是,要依照不同的目標來執行。

假如是要自己使用的,像是擁有著實用,或是可以食用性質的作品,在嘗試的過程就會往自己要先能夠方便使用,最後再到市場或是網路上做推廣銷售。但若是要來當收藏品,或是觀賞性質的作品,可能就會考慮到,是否要有比較特別的表現張力,或是獨樹一格的風格造型,最後可能在展覽等地點設置。


雖然這必須經歷過不同的改變與推翻,或許很痛苦,也可能與之前完全不同。但這之中能更清楚您的目標是什麼!比較不會做到失去自我,甚至放棄了這項,其實您自己很想要做的事!


分享從創作帶給我的力量以及反思,相信有些人或許還不太能理解我想要表達的,這裡用比較簡單方式舉例。


大家可以試想,假如我想煎個很完美的荷包蛋給家人或是朋友吃,就是那種蛋黃沒有破,蛋白很均勻分布在蛋黃周圍,最後吃起來外面很酥脆,但裡面很軟嫩的口感。

可是我都沒有自己煎過,都是看其他人做,怕做給別人會被嫌,所以我便試著獨自在家裡動手嘗試。先從怎麼打蛋,蛋黃才不會破,也不會一放到鍋子裡破掉,說不定還因此特別挑選鍋子。接著思考火侯要怎麼掌握,到底要多大火才能外酥內軟,如果要用鍋鏟翻面要怎麼翻,還有要怎麼從鍋子裡拿起來。

假如這些都完成了,最後要吃到口中,是不是可以讓別人一吃就說:「哇!這真是我吃過最好吃的荷包蛋了。」不過在這之前,您自己是不是要先吃過,做到您都覺得好吃之後才會拿給別人呢?

然而您吃完後可能真的覺得,這應該是我最完美的荷包蛋了!

但給別人吃過後,也許產生不同的想法,畢竟其他人與您的口味不同,或許覺得沒味道,或是太油之類的,這時您會感受到鼓勵或是打擊

有可能最後您因此不再煮了,也或許會去思考要怎麼來調整,以至於您會不斷地嘗試,例如加點鹽調味來改變您煮出來的口味,也可能您不想改變您的方式,而是事後加個醬油膏、番茄醬,或是其他的醬,來改變大家對於您的荷包蛋,能夠有個您比較希望的評價。

不知道這樣的比喻有沒有比較能夠體會,又或者因為這樣,讓您今天突然想要自己煎荷包蛋給家人吃呢?還是想要吃荷包蛋了呢?

如何專注於一個目標,是人人都需要改變或調整的過程

如何專注於一個目標,是人人都需要改變或調整的過程



稍微做個總結,我自己在獨處、想像、思考、感動的過程中得到了力量,也在接受與改變當中獲得了反思,有沒有發現生活當中的您,其實也是在做同樣的事呢?

畢竟創作也是生活的一件事,有人或許覺得我不會創作,但其實在面對自己的工作,還有其他事的同時,方式都是同出一轍的。

您可能因為某些事感動,也可能因為某些事需要調整改變自己。但能夠使自己不斷茁壯,發展出更好的自我,不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嗎?

《希望有著方向與目標的您們,能藉由反思逐漸茁壯。》


raw-image

謝謝您願意給我您寶貴的時間來觀看!
如果有任何想要更加了解我的朋友,後續可能會有不同的視角,來說明不同的面貌,也都歡迎可以與我討論或分享給我您曾經也遇過的事!

FB:吳宗彥Link-yen
IG:wu_tsung_yen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ink-yen的沙龍
3會員
21內容數
自身是「心藝十三生活創藝」工作室的負責人,簡稱為藝術工作者,自己目前還持續學習當中,而在生活中常會遇到不同的人事物或感受到新的體悟。 因此希望藉由文字的傳達,將探索生活中不同面向的感動,用自身的經驗分享給大家。也很歡迎各位朋友的提問或討論,讓彼此都能更加成長。 主題:「藝術」、「教育」、「心理」、「休閒」、「生活」等
Link-y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6/19
說到拉坯,其實小時候都沒有接觸過,只有捏過陶土。但依稀記得好像有看人做過,剛開始也不知道甚麼是拉坯。 但真正的考驗才剛開始! 光要將土固定在轆轤上就是不容易的事,還要將土穩定地在正中間,不然後續會很容易飛出去或是晃動。
Thumbnail
2022/06/19
說到拉坯,其實小時候都沒有接觸過,只有捏過陶土。但依稀記得好像有看人做過,剛開始也不知道甚麼是拉坯。 但真正的考驗才剛開始! 光要將土固定在轆轤上就是不容易的事,還要將土穩定地在正中間,不然後續會很容易飛出去或是晃動。
Thumbnail
2022/06/09
然而大學一開始接觸的是陶瓷,也因為小時候都是讀書考試的氛圍,從來沒有這麼認識陶瓷這個媒材。 大學剛開始學習時,老師讓我們使用臺灣陶土製作,但忘記是哪裡的廠商。記得一開始學的就是手工練土,相信做陶的朋友必定會知道這件事。
Thumbnail
2022/06/09
然而大學一開始接觸的是陶瓷,也因為小時候都是讀書考試的氛圍,從來沒有這麼認識陶瓷這個媒材。 大學剛開始學習時,老師讓我們使用臺灣陶土製作,但忘記是哪裡的廠商。記得一開始學的就是手工練土,相信做陶的朋友必定會知道這件事。
Thumbnail
2021/06/29
老實說,這是我多年的疑問,但自己也在藝術領域一段時間,也常常會遇到學生或是朋友,以及其他人問這類的問題。但是否就是成為一個創作者的目的呢?自己身為創作者,不論是實際的立體創作還是文字,都充滿著像與不像,理解與不理解,也會隨著當時情況與目標有所變動。
Thumbnail
2021/06/29
老實說,這是我多年的疑問,但自己也在藝術領域一段時間,也常常會遇到學生或是朋友,以及其他人問這類的問題。但是否就是成為一個創作者的目的呢?自己身為創作者,不論是實際的立體創作還是文字,都充滿著像與不像,理解與不理解,也會隨著當時情況與目標有所變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來到方格子寫作已經一年多了,雖然還是無法頻繁的產出,但也還算是重拾了過去隨手輸出想法的感覺,而其實對於創作的初心,我自己也是思考了許久。
Thumbnail
來到方格子寫作已經一年多了,雖然還是無法頻繁的產出,但也還算是重拾了過去隨手輸出想法的感覺,而其實對於創作的初心,我自己也是思考了許久。
Thumbnail
當我創作了半年後才慢慢發現,我的分享和創作能讓他人獲得什麼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也慢慢了解,我寫文章其實是給自己看的 我慢慢在創作的過程中發現 把自己想法輸出是整理自己內心的最好方式 我往往可以藉由創作來看到自己想法和知識上的盲點 在寫作的過程不斷精進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當我創作了半年後才慢慢發現,我的分享和創作能讓他人獲得什麼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也慢慢了解,我寫文章其實是給自己看的 我慢慢在創作的過程中發現 把自己想法輸出是整理自己內心的最好方式 我往往可以藉由創作來看到自己想法和知識上的盲點 在寫作的過程不斷精進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八月在台南時經過文學館拍了照片,後來畫進這幅畫裡。畫完後腦袋想到的是「hope」這個單字,一種希望感。 社群上大多數的訊息都是光鮮亮麗的,但在真實生活裡是少不了那些令人失落的時刻。 不同於在教學領域中的獲獎經驗,回想自己參加過很多畫圖的比賽,大多數都是落榜的哈哈,然後就會開始懷疑自己,甚至覺得⋯是不
Thumbnail
八月在台南時經過文學館拍了照片,後來畫進這幅畫裡。畫完後腦袋想到的是「hope」這個單字,一種希望感。 社群上大多數的訊息都是光鮮亮麗的,但在真實生活裡是少不了那些令人失落的時刻。 不同於在教學領域中的獲獎經驗,回想自己參加過很多畫圖的比賽,大多數都是落榜的哈哈,然後就會開始懷疑自己,甚至覺得⋯是不
Thumbnail
或許很多創作者也試過,在孤獨的創作路上,總是會覺得自己創作的作品在自己眼中總是不好,完成作品後再看就是不喜歡,甚至覺得別人的總是更加好。面對這種想法,很多人會努力地掙扎,想要脫離又不知不覺走回頭,不斷地在這種思維模式上徘徊。創作者似乎需要很高的心理質素,但或許只是走錯了路。
Thumbnail
或許很多創作者也試過,在孤獨的創作路上,總是會覺得自己創作的作品在自己眼中總是不好,完成作品後再看就是不喜歡,甚至覺得別人的總是更加好。面對這種想法,很多人會努力地掙扎,想要脫離又不知不覺走回頭,不斷地在這種思維模式上徘徊。創作者似乎需要很高的心理質素,但或許只是走錯了路。
Thumbnail
這件事是最近發生的,其實我還在學著怎麼調適,這篇主要內容是在敘述我在創作上的偏執行為,以及給我帶來的困擾。 今年總算是開始認真畫原創的東西了,在這之前一直都是在畫二創,這次因緣際會的決定要開始經營已經想了很久但遲遲沒動筆的原創。 E 現在時不時還是會這樣想,不管是在看小說還是漫畫,看著看著自己也會想
Thumbnail
這件事是最近發生的,其實我還在學著怎麼調適,這篇主要內容是在敘述我在創作上的偏執行為,以及給我帶來的困擾。 今年總算是開始認真畫原創的東西了,在這之前一直都是在畫二創,這次因緣際會的決定要開始經營已經想了很久但遲遲沒動筆的原創。 E 現在時不時還是會這樣想,不管是在看小說還是漫畫,看著看著自己也會想
Thumbnail
當我們開始期望從寫作中獲取回報,不論是錢財、影響力或是成就感,這些會促使我們在意數據並且尋求創作定位;就像投履歷一般積極展現自己的優勢被更多人看到,同時減少呈現自己的劣勢—不想被看見或是較不受好評的那一面;因此也可以說是我們在創作這方面被社會化了。
Thumbnail
當我們開始期望從寫作中獲取回報,不論是錢財、影響力或是成就感,這些會促使我們在意數據並且尋求創作定位;就像投履歷一般積極展現自己的優勢被更多人看到,同時減少呈現自己的劣勢—不想被看見或是較不受好評的那一面;因此也可以說是我們在創作這方面被社會化了。
Thumbnail
老實說,這是我多年的疑問,但自己也在藝術領域一段時間,也常常會遇到學生或是朋友,以及其他人問這類的問題。但是否就是成為一個創作者的目的呢?自己身為創作者,不論是實際的立體創作還是文字,都充滿著像與不像,理解與不理解,也會隨著當時情況與目標有所變動。
Thumbnail
老實說,這是我多年的疑問,但自己也在藝術領域一段時間,也常常會遇到學生或是朋友,以及其他人問這類的問題。但是否就是成為一個創作者的目的呢?自己身為創作者,不論是實際的立體創作還是文字,都充滿著像與不像,理解與不理解,也會隨著當時情況與目標有所變動。
Thumbnail
我覺得創作給我的不僅僅只是做作品,因此想與大家分享自己在創作當中所感受的事情。回到之前提到創作對我的影響,既然創作能帶給我許多力量,便可能帶有反面的思考,因為一體總是兩面,但看自己有沒有察覺。 雖然這必須經歷過不同的改變與推翻,或許很痛苦,也可能與之前完全不同。但這之中能更清楚您的目標是什麼!
Thumbnail
我覺得創作給我的不僅僅只是做作品,因此想與大家分享自己在創作當中所感受的事情。回到之前提到創作對我的影響,既然創作能帶給我許多力量,便可能帶有反面的思考,因為一體總是兩面,但看自己有沒有察覺。 雖然這必須經歷過不同的改變與推翻,或許很痛苦,也可能與之前完全不同。但這之中能更清楚您的目標是什麼!
Thumbnail
上一次在〈風格這回事〉一文中提到在創作中陷入的混亂狀態,基於害怕無法打破這個困局,也因為迷茫而不知該作怎樣的努力,於是最近開始嘗試完全放手讓自己去探索不同的風格。用我喜愛的顏色、不一樣的筆刷、未試過的構圖,去組成不同的畫面,我想以上也算是我向自己交出的成績表。 ...
Thumbnail
上一次在〈風格這回事〉一文中提到在創作中陷入的混亂狀態,基於害怕無法打破這個困局,也因為迷茫而不知該作怎樣的努力,於是最近開始嘗試完全放手讓自己去探索不同的風格。用我喜愛的顏色、不一樣的筆刷、未試過的構圖,去組成不同的畫面,我想以上也算是我向自己交出的成績表。 ...
Thumbnail
我在乎的已不只是畫風獨特、構圖穩定、精緻度高而已。世俗一點說,作品的獨創性、故事性、呈現手法等面向,是這個階段的我願意掏錢買的東西。
Thumbnail
我在乎的已不只是畫風獨特、構圖穩定、精緻度高而已。世俗一點說,作品的獨創性、故事性、呈現手法等面向,是這個階段的我願意掏錢買的東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