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簡單模擬:熱分析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文的來源,是在進行長時間燒機時,馬達本體的溫度為45度,但在遠離馬達的機台組裝面上,反而量到50度,因此進行模擬確認;最終也確認是機台本體有其它的機械磨擦產生熱源所造成的。
步驟1:開啟Simulation功能
開啟圖檔後,點選SolidWorks Simulation的圖示。因Simulation為附加功能,在初始設定的系統中非常態掛載,需要額外啟動,才會跳出對應的功能列。跳出後,再點選Simulation功能列,才能開始設定新研究。
開啟Simulation
建立新研究
步驟2:新研究設定
在Simulation中,其實有很多種不同的模擬分析種類。而本專案的題目是熱分析,選擇"熱"模擬種類後,點選綠色勾勾,即可進行下一步。
研究種類
熱模擬
研究建立完成後,會產出研究列表,其中包括零件、連接、熱負載、網格,這四項參數。只需要依序設定與執行,即可得到模擬成果。
研究列表
步驟3:填入參數
在物件上要做的工作,其實就是幫它選材料。於物件名稱上,點滑鼠右鍵,就會跳出材料選項。SolidWorks本身已內建許多材料庫,可以直接選用。以本案來說,主要是鋁與矽鋼片。一但材料設定完成後,就會在物件名稱旁邊,多了材料名稱,方便使用者辨識。
填入材料
材料庫
材料設定完成
在來需要確認各零件的連接狀態,於零組件接觸上,點選滑鼠右件,即可填寫接觸組參數。接觸組即是要定義兩零件的接觸面及熱阻力,需於藍色及粉紅色框中分別點選兩零件的接觸面,之後於下方的熱阻力中填寫數值。由於本案一開始的描述十分特別,最熱處是遠離熱源的,因此筆者假設零件間完美接觸無熱阻力,熱能直接傳遞給週邊的零件,因此熱阻力值都填"零"。這樣唯一影響熱傳導的只有材料因素,還有體積轉化的熱容量。筆者本來是懷疑前蓋有較大的體積及熱容量,因此造成熱累積在前蓋,才產生比較高的溫度。
接觸組選項
接觸組參數選取與填寫
在選則接觸面時,可能會被其它零件遮住,則可將滑鼠移到零件上,點選右鍵將其隱藏。而要再次顯示時,無法直接從圖形中找到零件,必須直接到零件列表中一樣使用滑鼠右鍵跳出選項,使零件重新顯示。
藍色零件接觸面
粉紅色零件接觸面
隱藏零件
顯示零件
熱負載是此Simulation最重要的部份,除了給定熱源外,主要是針對熱傳的型式做設定。基本熱傳的設定有三種 1. 熱傳導 2. 熱對流 3.熱輻射。基本上前面的選擇材質及接觸面,填寫熱阻力值,這些工作就是在處理"熱傳導";而熱對流及熱輻射都在此設定。此外,熱輻射雖然存在,但佔比太低,基本上不是特別高溫的情境,大多可以忽略。
在此時您可在某一零件或是某一面設定溫度,做為熱源給定的方式。但由於筆者模擬的標地是馬達,它是用功率來定義溫度的影響,因此在這是用熱功率於矽鋼片處設定,並給定12W的熱功率值。
熱負載參數
給定熱功率
熱源給定後,再來就是熱對流,最基本的想法,就是零件有接觸到空氣的部份都可以設定。於藍色框中點選圖中會與外部空氣接觸的面,給定對流系數,若是一般的自然對流,大約是20 W/m^2.K;若是有外部風扇在吹,則會應在200 W/m^2.K 以內。另外要注意,K為溫度符號,是指克耳文(Kelvin,K),基本上就是從絕對零度(-273度)開始計數的描述方式。因此室溫25度時,若用K表示,就是273 +25 = 298。
熱對流參數
如此,熱源、熱傳導及熱對流的部份都設定完成,熱輻射先忽略,就可進入網格設定。用滑鼠右鍵,點選產生網格即可。老實說,網格的設定很關鍵,會直接影響數據的正確性,也影響模擬的時間。因此在簡單物件上,就把網格設定密一點,也不會耗費太多模擬時間。複雜的物件,就要針對主受力區域,設定較密的網格,而遠離受力位置,就盡量鬆散,可簡少運算的時間。
SolidWorks提供了簡化的設定辦法,用拖拉的方式設應,基本上就是拉到細就對了;因對應到Ansys這類更專門的軟體來說,SolidWorks的細,仍然太粗。設定好後,同樣點選綠色勾勾,此時電腦就會開始產生網格。
網格選項
網格設定
產生網格
步驟4:執行模擬運算
當網格完成後,點選執行此研究,就會開始進行模擬分析。完成後即會產出模擬成果。由結果可得知,雖然前蓋有較大的體積,但鋁材是更為容易將熱對流至空氣當中,而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又大,不會造成龐大的熱堆積,因此前蓋的溫度仍會低於熱源處的溫度。
進行模擬
模擬結果圖示
步驟5:成果展示
可挑選不同的物理量來顯示模擬成果,僅需於想看的物理量上使用滑鼠右鍵,點選顯示即可。若對於圖表內的單位、數字表示方式、顏色及範圍想要更改的話,都可於圖表選項中進行修改。
更改圖表
溫度單位
數值顯示方式
重點整理:
本模擬實際耗費的時間,在10分鐘以內;但之所以能如此簡化,是因模擬的目標是針對前蓋是否有可能堆積較高的溫度,而非真實物理狀態現象。
模擬只是工具,重要的仍是使用者的知識背景。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會員
18內容數
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御劍梧的天地 的其他內容
本文的來源是想要知道,若將原本軸承蓋的材質,由鋁材改成塑膠材質後,強度會衰減多少? 因此筆者利用SolidWorks Simulation,做一個快速的模擬分析,大約耗時5~10分鐘即可產出一份分析報告提交給客戶。
DWG TrueView是AutoCAD提供的免費看圖(DWG)軟體。但由於僅提供英文版本,且針對尺寸的量測功能,對不熟悉的人來說,會有一定的困難度,故作本文來記錄說明。
記錄一下T420S合於規格的擴充可能性
NVIDIA NVS僅適用於多螢幕顯示。
本文的來源是想要知道,若將原本軸承蓋的材質,由鋁材改成塑膠材質後,強度會衰減多少? 因此筆者利用SolidWorks Simulation,做一個快速的模擬分析,大約耗時5~10分鐘即可產出一份分析報告提交給客戶。
DWG TrueView是AutoCAD提供的免費看圖(DWG)軟體。但由於僅提供英文版本,且針對尺寸的量測功能,對不熟悉的人來說,會有一定的困難度,故作本文來記錄說明。
記錄一下T420S合於規格的擴充可能性
NVIDIA NVS僅適用於多螢幕顯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對筆者而言,這套計算工具是一種無可奈何的產物,既認為它並不正確,但在缺乏詳細資訊的情況,也僅能以此推估馬達特性。主要是因馬達產品的規格,部分廠商僅提供了功率數據,但更為直接的轉矩及轉速則不一定有;其中轉速較為容易使用轉速計獲取,但轉矩值的量測,除了要使用更為昂貴的轉矩計之外,還須將馬達拆卸為獨立個體
Thumbnail
每當有人詢問筆者,馬達線材可承受的最大電流是多少? 腦中的第一個想法是要優先確認目標線材,馬達當中會有兩種線材需要確認電流狀況,分別為出口線及漆包線。若是詢問出口線的部分,那十分簡單,查閱電工法規就會告知多少電流需要使用多粗的線徑,甚至連絕緣皮膜的種類耐溫規範都直接規定,只需要照表操課就可以,如下圖
Thumbnail
對筆者而言,這就是基於現實比小說更荒誕的情況下,會使用的轉換工具。本計算程式是基於已知當下的馬達繞線條件,包括漆包線徑及圈數後,計算出導體面積,之後在依照設計需求改換不同線徑時,可自動計算出圈數的變化;或是變動馬達設計圈數時,計算獲取新的漆包線徑值。由此可知,本工具是在固定槽滿率的條件之下,進行漆包
Thumbnail
設備在高度頻繁不間斷地使用下,會產生高溫而導致硬體設備壽命耗損加速,及異常現象增加,如彈道膛線…。為了滿足未來科技應用,散熱技術扮演了重要關鍵之一。 人工智能高效運算(AI HPC) “當退潮了,就知道誰沒穿泳褲…”
Thumbnail
本計算工具是建立在已有一份永磁馬達特性數據後,忽然想要知道更換工作電壓值後,馬達的輸出特性會有甚麼變化。原始檔案範例為24V的直流永磁馬達,想要使用18V的行動電池供電,需要了解馬達特性會有怎樣的改變。 首先可以預先判斷,由於永磁馬達的電壓與轉速成正比關係,因此本案例中的調降工作電壓勢必造成馬達轉
Thumbnail
這是筆者常用的馬達設計調整手法,但原意是用於馬達工作電壓變換時,更改繞線條件的計算,如110V的馬達要更改為220V的使用電壓時,需針對繞線條件進行修改。會僅變更繞線條件而非整顆馬達修改,主要是其他材料的變動成本較高,而漆包線徑的調整是馬達當中最容易的項目;因此會發現市面上不同工作電壓的馬達外觀大小
Thumbnail
實際上就算直接使用專業檢試設備對馬達進行量測,仍然會受限於裝置的硬體使用範圍條件,無法完整的量測到馬達特性數據,僅有可量測範圍內的數據資料。退而求其次,針對無法直接量測的部分,可藉由數學演算的方式,將整份馬達特性曲線圖及數據表產出。 而當馬達特性是藉由演算獲得,也就代表可以簡單地透過excel就得
Thumbnail
因客戶詢問,當馬達絕緣不良時,馬達會產生甚麼反應,故撰寫此文以利詳細說明。 主要是技術人員已經確認馬達絕緣出了問題,而電控人員依舊嘗試驅動馬達,意外發現仍有部份馬達可以正常運轉,而產生了疑問;無法工作實屬意料中事,但竟然還有可以使用的馬達,反而無法理解,只好向筆者提出了疑問。 關於馬達絕緣破壞一
Thumbnail
常常有人在詢問,馬達繞線時的張力如何調整。實務上其實只要確認電阻值即可作為張力調整的依據,但本文則以較為學術的觀點,來討論繞線張力的理論值。 在討論力量之前,需要先了解銅線受力之後的變化,可參考金屬材料應力應變圖,其中X軸的應變就是代表材料變形狀態,Y軸的應力就是指力量大小的變化。可觀察到一般材料
Thumbnail
可提供 0°C ~ -80°C 連續產生 空氣/氮氣 超低溫氣體。 低溫產生機 -80°C超低溫產生機,半導體測試 冷卻的絕佳方案 產品目前測試 IC 低溫測試良率或是加快中空成型機的製程,並提升生產效率,亦可運用於加工冷卻製程的範疇,我們的低溫產生機擁有四個保護機制,分別為高低壓保護、逆
Thumbnail
對筆者而言,這套計算工具是一種無可奈何的產物,既認為它並不正確,但在缺乏詳細資訊的情況,也僅能以此推估馬達特性。主要是因馬達產品的規格,部分廠商僅提供了功率數據,但更為直接的轉矩及轉速則不一定有;其中轉速較為容易使用轉速計獲取,但轉矩值的量測,除了要使用更為昂貴的轉矩計之外,還須將馬達拆卸為獨立個體
Thumbnail
每當有人詢問筆者,馬達線材可承受的最大電流是多少? 腦中的第一個想法是要優先確認目標線材,馬達當中會有兩種線材需要確認電流狀況,分別為出口線及漆包線。若是詢問出口線的部分,那十分簡單,查閱電工法規就會告知多少電流需要使用多粗的線徑,甚至連絕緣皮膜的種類耐溫規範都直接規定,只需要照表操課就可以,如下圖
Thumbnail
對筆者而言,這就是基於現實比小說更荒誕的情況下,會使用的轉換工具。本計算程式是基於已知當下的馬達繞線條件,包括漆包線徑及圈數後,計算出導體面積,之後在依照設計需求改換不同線徑時,可自動計算出圈數的變化;或是變動馬達設計圈數時,計算獲取新的漆包線徑值。由此可知,本工具是在固定槽滿率的條件之下,進行漆包
Thumbnail
設備在高度頻繁不間斷地使用下,會產生高溫而導致硬體設備壽命耗損加速,及異常現象增加,如彈道膛線…。為了滿足未來科技應用,散熱技術扮演了重要關鍵之一。 人工智能高效運算(AI HPC) “當退潮了,就知道誰沒穿泳褲…”
Thumbnail
本計算工具是建立在已有一份永磁馬達特性數據後,忽然想要知道更換工作電壓值後,馬達的輸出特性會有甚麼變化。原始檔案範例為24V的直流永磁馬達,想要使用18V的行動電池供電,需要了解馬達特性會有怎樣的改變。 首先可以預先判斷,由於永磁馬達的電壓與轉速成正比關係,因此本案例中的調降工作電壓勢必造成馬達轉
Thumbnail
這是筆者常用的馬達設計調整手法,但原意是用於馬達工作電壓變換時,更改繞線條件的計算,如110V的馬達要更改為220V的使用電壓時,需針對繞線條件進行修改。會僅變更繞線條件而非整顆馬達修改,主要是其他材料的變動成本較高,而漆包線徑的調整是馬達當中最容易的項目;因此會發現市面上不同工作電壓的馬達外觀大小
Thumbnail
實際上就算直接使用專業檢試設備對馬達進行量測,仍然會受限於裝置的硬體使用範圍條件,無法完整的量測到馬達特性數據,僅有可量測範圍內的數據資料。退而求其次,針對無法直接量測的部分,可藉由數學演算的方式,將整份馬達特性曲線圖及數據表產出。 而當馬達特性是藉由演算獲得,也就代表可以簡單地透過excel就得
Thumbnail
因客戶詢問,當馬達絕緣不良時,馬達會產生甚麼反應,故撰寫此文以利詳細說明。 主要是技術人員已經確認馬達絕緣出了問題,而電控人員依舊嘗試驅動馬達,意外發現仍有部份馬達可以正常運轉,而產生了疑問;無法工作實屬意料中事,但竟然還有可以使用的馬達,反而無法理解,只好向筆者提出了疑問。 關於馬達絕緣破壞一
Thumbnail
常常有人在詢問,馬達繞線時的張力如何調整。實務上其實只要確認電阻值即可作為張力調整的依據,但本文則以較為學術的觀點,來討論繞線張力的理論值。 在討論力量之前,需要先了解銅線受力之後的變化,可參考金屬材料應力應變圖,其中X軸的應變就是代表材料變形狀態,Y軸的應力就是指力量大小的變化。可觀察到一般材料
Thumbnail
可提供 0°C ~ -80°C 連續產生 空氣/氮氣 超低溫氣體。 低溫產生機 -80°C超低溫產生機,半導體測試 冷卻的絕佳方案 產品目前測試 IC 低溫測試良率或是加快中空成型機的製程,並提升生產效率,亦可運用於加工冷卻製程的範疇,我們的低溫產生機擁有四個保護機制,分別為高低壓保護、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