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多理解一個地方?這正關乎我們對於「地方想像」的能力。
......當我們非常專注去理解一個地方,才有能力規劃發生其間,理想的「謀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把空間的可能性推向了無限:我們將會創造出「海龜湯」與它們的產地。
嘗試理解犯罪文學構成的元素,如何成為我們認識特定「地方」的方法?
來自台灣犯罪作家聯會的每一位主持人,都是解謎相談室的重要輔助,觸發每場聚會下來,成員更有意識的思考,相談過後,我們想要得到的究竟是什麼?目前讀書會已經經過三場,細心的謎友開始發現,強調讀者現場參與的互動實作,每一次結合現場參與才能發生的共創形式,本身就如同謎面和謎底,跟犯罪文學的構成有著對應關係。共同嘗試實作,不僅帶我們了解犯罪文學創作的基礎構成,更讓我們挖掘犯罪小說形式背後的樂趣。目前我們透過解謎相談室,得到的線索整理如下:
●犯罪小說如何構成?
謎面|①時間--②佈局---③地方
謎底|腳色關係 ➨感知元素 ➨機關設計
●地方性如何構成?
疆界(即將解鎖)⇨各地傳說(即將解鎖)⇨日常變異(即將解鎖)
而本次讀書會③地方,是由政治推理創作著稱的楓雨,帶領我們進入本格派的作品《雨夜莊謀殺案》的「機關設計」。
本次主持人楓雨,醫師作家,台灣犯罪作家聯會成員。以政治推理作品出道,但也創作出奇幻小說優作。
主持人楓雨先讓我們認識兩個犯罪小說的關鍵字:本格派和社會派。始於歐美黃金時代的本格派小說,強調邏輯的純粹,偵探和讀者獲得同等的線索,達成推理的公平性(fair play),並向讀者挑戰。其中,相當具代表性的艾勒里˙奎恩(Ellery Queen),正是本次書目作者林斯諺的偶像。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人性的探索被關注,犯罪小說的取向,才在幾種還可以繼續細分的派別中,逐漸轉向驚悚,並且探討日益複雜的人性中不斷變形。
還沒有開始實作之前,成員回饋,也許是先經歷過以腳色成長為主的提子墨《火鳥宮行動》,接觸到林斯諺的《雨夜莊謀殺案》,覺得作者的價值觀似乎就是「生命如螻蟻」,腳色們圍繞著主體「雨夜莊」而存在,沒有其他生命意義,隨時可以因為巧妙的機關而毫無價值的死去,特別讓人難受。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犯罪文學的核心究竟是什麼?本格派作品的精髓,難道就只是設計精巧的機關嗎?
本次再度熱情參與的特別來賓既晴,台灣犯罪作家聯會的主席,促成本次解謎相談室系列合作的推手。
本次也參與讀書會的特別來賓既晴,對這些疑問,提出了身為創作者對於本格派的思考。他認為好的「機關」,需要具備「兩義性」:檢驗「機關」的設計是否能讓揭露真相前,讀者先在A認知有所體會,而揭露真相後,又體驗到相當強度的B認知。兩者前後的顛覆或者感知的落差,哪怕只是一個淺淺的微笑,經歷一切之後,它的意義改變了,那就是犯罪文學中的「機關」可以帶給我們的體驗。
那麼,實作討論過後,成員又會怎麼重新看待本格派作品呢?
林斯諺《雨夜莊謀殺案》於2005年出版,目前已經絕版,2015年以《雨夜送葬曲》更名改版推出,經歷2017年作者本人翻譯英文版 "Death in the House of Rain"(出版社:Locked Room International)之後,2021年台灣讀者可以購買到的版本《雨夜送葬曲-完全修訂版》。
⊝ Chapter 2 林斯諺《雨夜莊謀殺案》
☞本次選書代表的是「輯一:謎」的第二章節「機關」
「機關」的意思是,結合特定地點與謀殺的設計,選定一個理想的「地方」,讓謀殺案成形。
其中,主持人楓雨先跟大家引入犯罪文學中的「暴風雨山莊」和「密室」兩種觀念。楓雨表示,我們可以想像「密室」是一種題型,而「暴風雨山莊」是每一道題目中設定的背景。
「暴風雨山莊」是一個包含犯罪發生的地點,以及所有犯罪嫌疑人的空間,透過假設的封閉場域,排除外力的干擾,要達成這個條件,當然不一定要透過暴風雨,它可以有各種在地性的變化,例如島嶼、土石流....;而「密室」,則是指案發現場,只有被害者隔絕在內,所有可能的兇手都在空間之外,形成自殺或「不可能」的兇殺。所以「暴風雨山莊」中,也可以包含數個「密室」。
林斯諺《雨夜莊謀殺案》,在作者設計的「暴風雨山莊」中,前後一共發生了五起事件,其中也包含「密室」殺人,而每一個案件都個別再帶出關於「雨夜莊」專屬機關的線索。
⊝ PART I 「地方」→機關與設計
☞如何透過對空間、謀殺手法的研究,設計謀殺?
謀殺,也就是謀劃受害者的死亡現場。為了達成謀殺,我們可以先認識各種謀殺的方法。楓雨透過兩款「密室講義」,它們分別是美國小説家約翰˙狄克森˙卡爾(John Dickson Car)於1935 年在其推理小説《三口棺材》(The Three Coffins)中,其中一個章節的內容,相當完整的把所有可能的犯罪手法一一整理出來;再依據二階堂黎人《惡靈公館》的整理,從上鎖→行兇→遁逃的步驟,讓我們可以按部就班規劃受害者的死亡過程。
不過,我們也需要動用第一次讀書會學習到的腳色關係、第二次讀書會習得的佈局元素,去思考心理上的動機,因為兇手要撇清關係、創造密室,就需要掌握受害者的好奇心,讓受害者主動掉入陷阱。所以,受害者,究竟想要得到什麼?深入瞭解受害者的慾望,也能讓兇手擁有無形的兇器。
解決了物理上,生命線如何遭到干預而消逝的方法,還需要更深刻的認識空間。
仔細研究特定的場所,哪些空間、在哪些情況下,適合犯罪?也就是說,犯罪文學中的事件,通常不會只在一瞬間發生,也無法在完全不理解空間特性的情況下臨時起意。因為預謀的「時間」和過程,其實就是讀者進入故事起伏的「時間」,也是閱讀過程,引起情緒起伏的精采之處。這也正是為什麼,「時間」是「輯一」引進給解謎相談室成員的第一個章節。
⊝ PART II 互動實作→策畫高雄文學館謀殺案
☞關於這個空間,你知道些什麼?
主持人楓雨提醒我們,認識一個空間,除了像我們這樣,參與辦理的活動,空間裡的動線、空間中使用者的思維和生活習慣,都是認識一個空間的方法。同時,真正的謀殺,不只要規劃事件的本身,還需要注意放置適當的「紅鯡魚」。
紅鯡魚(Red Herring),是指以各種手法轉移注意力的技巧或事件,它是兇手不可或缺的功課,因為如果沒有它,兇手就等於實名制行兇了。本次由擔任助理主持的企劃專員,提供閉館時間與監視器、保全設定的細節,請成員分組,圍繞在閉館過後發生於高雄文學館內的各種情況,各自設計一起死亡事件。
各組依據高雄文學館空間平面圖,選取理想的案發地點。
⊝ PART Ⅲ新的謎題→如何反轉謀殺案描述,設計成「海龜湯」遊戲?
☞關於「海龜湯」題目的生產機制,與主持人運用「紅鯡魚」的技巧。
「海龜湯」是一個懸疑推理遊戲,主持人負責說明故事開頭和結局,玩家透過提問,推敲出包含心理動機和手法的完整故事,主持人針對問題回答是、否、無關,並且針對玩家提問的範疇,給予提示。過去解題的時候,都很絞盡腦汁,解出之後,恍然大悟。不過,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些題目都是怎麼生產的呢?
以下是依據楓雨的引導,各組設計的故事謎面:
A|常設展室死亡事件|故事謎面
高雄文學館一樓的常設展室即將更換展覽,新一期的展覽,預計展出刻有高雄作家作品文句的數個大型玉石,玉石依據所刻文句,尺寸大小不一,已經擺入展覽室內預做準備。這日開館後,館員於常設展室發現死者。經警方調查,死者頭部有玉石重擊痕跡,部分玉石也有位移情況,研判死亡時間是在前日閉館後。由於連日皆有間歇性大雨,儘管保全設定正常,但不排除其間有間歇性停電的情況。此外,館內部分區域有漏水現象,由於高雄文學館位於中央公園內,目前僅發現一組帶有泥土的足跡進入常設展室。然而,同樣因為大雨,館舍周圍沒有發現其他足跡,因此無法判定是否有有其他人出入。
B|高雄作家典藏圖書室死亡事件|故事謎面
一位台文所女教授受邀來到高雄文學館擔任系列講座的其中一場講師。當天講座時間為19:00-21:00,講座結束後,館員正常閉館,保全設定亦無異狀。然而,第二天開館卻發現女教授陳屍高雄作家典藏圖書室的主題展櫃角落。典藏圖書室外的位於二樓文學沙龍的雙監視器鏡頭,都顯示無人在閉館後由文學沙龍出入。警方到現場時,只見典藏圖書室的其中一扇窗戶未關,展示櫃的微型展覽櫃門開啟,而附近區域的書籍散落一地、部份書櫃也有移位情況。
在B組的死亡事件揭露過程,開啟的窗戶可以是案件觸發的關鍵,但同時也可能是一個「紅鯡魚」。兇手用以殺害受害者的武器,也有許多選擇,這時候,我們就會開始觸及到對於空間以外的專業:如果想要殺人於無形,有那些凶器?依據兇手的背景,使用怎樣的手法才是最合理的?如果想要使用致命的有毒氣體,需要具備怎樣的知識?現實生活中,真的有符合這種情境、劑量合適的毒氣可供運用嗎?這部份,恐怕就要等到7月3日,第六場次:看不見的「後場」——談日常生活中的「變異」,有請相關專業的葉桑來為大家解答了!
C組成員選擇志工室,在時限之內,只發想了足以構成其他案件「紅鯡魚」,可以製造錯覺的空間。
在這次讀書會,由於楓雨有下場參與其中一組的案件設計,同時也擔任該組公布海龜湯的主持人,順便可以率先公布,作為別組主持的一個示範。於是我特地在討論結束時,先提醒該組組員不要打擾他,讓他專心把案件整理成海龜湯的形式,然而,才轉身確認別組的進度,回頭卻發現大家根本沒有留時間給楓雨,跟他暢聊得好不開心。然後,大約只有20秒左右的時間,楓雨就要主持我們的海龜湯了!事後,我問他,為什麼可以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轉化案件成為海龜湯的形式?難道他經常擔任海龜湯的主持人嗎?
楓雨告訴我,那是因為,「海龜湯」主持人,其實只需要將「謎面」,也就是「案發現場」的陳述準備好即可。既然剛剛在設計過程,他有跟成員一起釐清兇案的緣由、也確保過兇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其他的,其實都是交給玩家發揮。主持人在解謎過程,可以操作的只有「給予額外提示」的方向,那必須是主持人清楚看見玩家正在觸發案件中的哪個「紅鯡魚」,視情況順水推舟,適時將「紅鯡魚」的資訊洩露出去,這樣,就可以讓玩家被自己絆倒,解得不可開交。
正是因為,在特定空間,諸多故事線不同的可能性是同時存在的,我們不斷逼近的,只是針對這次的其中一個答案。也正因為它們都在,所以我們的想像總是得以讓我們觸發更多,對這個「地方」的好奇和瞭解。
就這樣,我們透過「輯一」的三場讀書會,漸漸理解「犯罪小說如何構成?」,而解謎相談室的行動專車,也不著痕跡的駛向「地方性如何構成?」,載著大家,繼續透過「輯一」剩餘的章節,慢慢逼近下一站「輯二」的地景。
下一場讀書會,過了這裡即不是——談本土小說中的「疆界」問題」 ,我們將閱讀林佛兒《島嶼謀殺案》。主持人洪敍銘,同時也是本系列「輯」的概念與書目策劃,他是台灣犯罪作家聯會《詭密客》的研究組組長,也是《從「在地」到「台灣」:「本格復興」前台灣推理小說的地方想像與建構》專書的作者。
活動報名:https://fb.me/e/1TjSMsIB7
▎相談室主持人/楓雨
醫師作家,台灣推理推廣部版主,台灣犯罪作家聯會成員。出道作為政治推理《伊卡洛斯的罪刑》,並在同年出版其外傳《棄子:城市黑幫往事》,近作為社運推理小說《沒有神的國度》,本作的前身《來電顯示預言師》,獲得金車奇幻小說獎優作。
▎相談室側寫員/高雄文學館企劃專員_F編
藍念初,1988年出生,高雄人。2014年以「現代詩的語言問題」研究,畢業於成功大學中文所,長期從事文字與手繪形式的觀察記錄、跨領域藝術與聯覺的解讀和互譯,嘗試將文本分析技術轉化成藝文參與的基礎,現為高雄文學館企劃專員,持續於館內從事文學跨藝人體實驗。
▎主題策畫團隊/選書與主持
台灣犯罪作家聯會。成立於2020年9月6日,是亞洲第一個以台灣犯罪文學的創作、評論、出版、活動為主要事務的互助組織,發展方向共有四大主軸:深耕創作、建構評論、豐富閱讀、締結國際。聯會以犯罪文學期刊《詭秘客》的編輯事務為主要工作,並定期舉辦實體、線上活動、文學獎,以提升大眾對犯罪小說的瞭解為使命。
近期製作:2021推出《詭秘客》第一期,並與花蓮檢察長宿舍駐館單位「斗宅。揀茶舍」合作,完成台灣與日本犯罪文學主題常設型書展空間。定期舉辦以創作者分享,有關素材收集、創作考量和寫作意義的對談「不在場會客室」系列線上講座;以及與高雄文學館合作,強調讀者現場參與、互動實作的「解謎相談室」系列讀書會。
▎解謎相談室
由台灣犯罪作家聯會與高雄文學館合作的共創型讀書會,「輯一:謎」依據2021《詭秘客》罪經典13作主題「台灣犯罪文學發展史」精選六本書目,對應六位不同專長的聯會成員擔任主持,揭露六個犯罪文學創作的主題,除了作品討論,讀書會成員會在主人的引導下,依據主題,互動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