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研究者,大多以三國,紅樓,水滸為第一流小說,像封神榜,濟公傳這類宗教色彩濃厚,文筆普通,布局簡單的小說,就被學者認為是不入流的作品,文學性不高。
◎大概來說,濟公的傳說,來自佛教歷史書籍的高僧傳,以及神僧傳等,以濟公是開悟神僧,假裝喝酒吃肉,但密秘的幫助貧民困苦者,裝瘋賣傻,遊戲人間。
◎在濟公傳小說中的描述,濟公李修緣,在十幾二十歲時,即讀通四書五經,佛經道藏,琴棋書畫,政事謀略,無所不通。如果李修緣不出家,去參加科舉或從軍,一定是個出將入相,一品宰相或大將軍的棟樑之才。
◎但是李修緣跟民國的弘一法師一樣,世間的學問到了頂點,無法再進步,就隨即厭棄俗世,遁入佛門尋求出世解脫,出家為僧後,法號道濟,百姓尊稱濟公。
◎其實濟公傳裡,祂到處裝瘋賣傻,暗地救人無數,這是有隱藏的微言大意的。既然濟公出家前,飽讀詩書,多才多藝,聰明絕頂,為什麼不用學問和才藝來救世,幫助百姓?
◎倒不是學問和才藝,不能幫助百姓,而是南宋的民風,一不淳厚,二不善良,宋高宗忌妒賢臣良將,殺岳飛鞏固皇位。皇帝如此,底下的權臣和土豪劣紳,莫不對有學問和才藝的愛國之士,大加打壓,如武官陸游,賢相李綱,名將盧允文等,都曾被官場打壓,,貶官陷害。
◎在人心險惡的南宋時代,高僧濟公要救助困苦百姓,就得裝瘋賣傻,把學問道德才藝,都藏得嚴嚴實實地,反而用出家人的外表掩護,進行馬不停蹄的救人工作。
◎現今的台灣,和南宋小朝廷的情況,有點相似。殺盜淫妄已漫延,能做的,就是像濟公和尚一樣,暗中救助困苦之人,散播幽默與歡樂,讓這個痛苦的社會,能盡量快樂一點。
◎這種欲禍橫流,綱紀蕩然的社會,正人君子,除暴安良的俠客等正面的形象,會被台灣社會討厭甚至攻擊。只有像濟公這樣,裝傻低調救人,又不跟社會權貴名流,以學問才藝較勁,濟公才能夠,又救了無數人,又躲過奸臣小人的陷害羅網;以八十多歲的高齡,善行功德圓滿,含笑安然圓寂。
◎濟公給我們的啟示是很深的,救困苦人,卻不能給權貴名流沒面子,濟公不濟私,救人無數,不留姓名,此方為救人而且避禍,安身立命的兩全之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