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修院》

《慶修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初次踏入慶修院,恰好從京都返台後不久,能在花蓮見著一個空間調度仿若日本的神社,令人著實驚喜。

那次日本行,我們一家人住在琵琶湖,拜訪了依傍山林的日吉大社,見到了虛大於實的建築概念,心裡說不出的震撼,這種蓋法讓整座山林昇華成了聖山。返台後不久,拜訪了慶修院,忽然有種時空錯置的感覺,似乎我人尚未離開日本。

當年日本治台,花蓮每村一座神社,做為每個移民村的信仰中心,安撫移民不安的心。舊名吉野的吉安是真言宗吉野布教所,也是如今的慶修院。慶修院本來供奉弘法大師空海、不動明王與毘沙門天王,以及從四國八十八所寺院請來的八十八尊石佛,後為釋迦牟尼佛與觀世音菩薩。

突然動念再訪,結果去錯了時間,我本以為今天是週五,沒想已然週六,慶修院裡全是遊客,很難等到一張乾淨無人的照片。

也罷,想要好好拍攝慶修院,勢必改日再訪,再考慮到整座寺院的格局,拍攝寺院本體以早上為佳,那就再挑一個平日早晨前往吧。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avatar-img
行歌的沙龍
31會員
229內容數
一切由靜坐裡所得,化為文字,如漣漪向外圓擴,盼能在人海裡喚起一聲迴盪。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行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要去園區領出黃妹時,遇上了本來欲安置黃妹的狗園主人杜媽媽以及志工,取得了最後一塊拼圖,這才將黃妹的身世拼湊完整。
每當我遺忘了它,就又會想起它。
一張照片不夠大,那就多拍幾張吧。
我從七星潭的南端沿著步道續行,迂迴上了瞭望台,在抵達四八高地前折返,只因為沒帶水喝。
旱災是一種曠日費時的衰亡。它不似地震海嘯迫切,也不如戰禍吸睛。它像是一道不起眼的裂痕,以極緩慢的速度,一點一滴地改變原有的地貌。
藍堤,藍色河堤,聽起來像是法國河岸的某個小鎮,一抹憂鬱的藍色貫穿了整座城鎮。 事實上,藍堤確實座落在一座小河旁,只是長年乾旱,導致溪水銳減,河床暴露,村民的飲水需求無法仰賴這條近乎乾涸的小河,而要政府每日運水供應。
要去園區領出黃妹時,遇上了本來欲安置黃妹的狗園主人杜媽媽以及志工,取得了最後一塊拼圖,這才將黃妹的身世拼湊完整。
每當我遺忘了它,就又會想起它。
一張照片不夠大,那就多拍幾張吧。
我從七星潭的南端沿著步道續行,迂迴上了瞭望台,在抵達四八高地前折返,只因為沒帶水喝。
旱災是一種曠日費時的衰亡。它不似地震海嘯迫切,也不如戰禍吸睛。它像是一道不起眼的裂痕,以極緩慢的速度,一點一滴地改變原有的地貌。
藍堤,藍色河堤,聽起來像是法國河岸的某個小鎮,一抹憂鬱的藍色貫穿了整座城鎮。 事實上,藍堤確實座落在一座小河旁,只是長年乾旱,導致溪水銳減,河床暴露,村民的飲水需求無法仰賴這條近乎乾涸的小河,而要政府每日運水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