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癒師的讀書筆記《兒子使用說明書》

療癒師的讀書筆記《兒子使用說明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讀了一本很有趣的書:《兒子使用說明書》

作者,工作是將腦科學應用於人工智慧(AI)的開發,身份則是養育男孩長大成人的母親,她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男性大腦與女性大腦,二者的「瞬間的使用方式」不同,轉為數本暢銷書的基礎。

在書中,我理解到了「男性腦」的特性。

男性腦是空間認知優先型大腦,神經迴路會自然地讓聚焦於遠處、測量空間的距離、認知物質的構造;相較於此,女性腦則是溝通優先型大腦,聚焦於近處,針對眼前的人的表情和行為作出回應。這二者,就像右撇子和左撇子那樣,有自然就覺得慣用的偏好;而且,男性腦會在青春期過後,轉變成「喜歡『先從結論講起』的對話模式」。

而區分「男性腦/女性腦」是因為「比較多的男性擁有男性腦/比較多的女性擁有女性腦」;有大原則的話,就會有例外,也就是「擁有男性腦的生理女性」和「擁有女性腦的生理男性」。

因此,我也發現:我是擁有男性腦的生理女性!

發現這件事情之後,我興致盎然地繼續閱讀後面的篇幅,期待可以更多地瞭解自己,以及和擁有女性腦的太太和女兒們之間的差異。


讀著⋯⋯讀著⋯⋯我讀到〈母親是「原點」〉,作者用一個故事來論述「母親是男孩(擁有男性腦的孩子)向外探索世界的起始點」。

故事是這樣的:作者帶著自己的兒子去公園玩耍時,看到一位同樣也帶著兒子來玩耍的母親。那個男孩,遲遲不敢放開來玩耍,會時不時地回來找媽媽;而那位母親想要男孩勇敢地去玩耍,於是會在男孩往前走之後,躲起來。這樣來來回回了好幾次之後,作者向那位母親給出「站在原地,讓兒子在回頭的時候,可以看到母親」的建議;那位母親照做之後,那位男孩果不其然地開始放開來玩耍,雖然偶爾還是會回頭確認母親是否還在原地,但已經不會再跑回來母親身邊了。

看完這個故事之後,我再一次回看自己與母親之間的互動。

這個故事,講述的是實際、可被測量的距離,而這其實也代表著「母親」與「擁有男性腦的小孩」之間的心理距離。可以被看見,代表的是二者之間的距離可以被測量,而這樣的「可被測量」是會帶來「安全感」的,而安全感也成為「擁有男性腦的小孩」可以向外拓展的基準。

原點,是「擁有男性腦的孩子」所需要的。

而我也在最近發生的事情中,深度地意識到:母親的期待,還烙印在我的大腦裡面,而我的行動因為這樣潛意識的銘印,也被無意識地驅動著⋯⋯直到我認了出來。

原來,我還在朝著「母親的期待」前進。


大約在八、九歲的時候,在二次不同的時間裡,我被父親壓在床上,咬了大腿內側和左邊胸口。在那之後,我和父親原本還不錯的關係,就此斷裂;而母親一直希望我們可以和好

於是,原諒一直是我的課題清單裡的第一位。

二十年過去⋯⋯二十九歲的那年,我終於有機會可以修復這道創傷,也在尋尋覓覓之後,幸運地在【療癒】裡重新建構新的自我認知:當年,我認為父親是在跟我玩,只是玩過頭了!

根據





avatar-img
琦琦/心秩序療癒師的沙龍
143會員
126內容數
「內在小孩轉大人」將書寫在生活中和內在小孩扯上邊的事,可能是我自己的事,發生在我和太座之間、或是與孩子之間;也可能是孩子的事,發生在和我們之間或與同儕之間。總之,包羅萬象因為「從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抽絲剝繭之後找到引發不舒服感受的源頭」的這檔事,真的太好玩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九月,我一邊讀《喚醒老虎》,一邊將書裡面的內容應用在生活和人際互動裡,並且與我和同樣也是療癒師的太太一起歸納出來的【心秩序・療癒❺步驟】進行整合。 於是,我辨識出「動物本能(戰鬥-逃跑-僵硬)之中會形成創傷的凍僵反應」的速度提升非常多,也因著不再抗拒、逃避而能順流地進入無助和慌張之中,並且給自己充足
八月初,身為長期關注創傷的辨識與修復的療癒師,我收到出版社的邀請,推廣《喚醒老虎|釋放動物本能,打破凍僵反應,讓創傷復原》;字裡行間的「影響世界創傷發展三十年的經典巨著」引起了我興趣。 閱讀時,「動物不會將凍結視為無能、軟弱,人也不應該有這種想法。」讓我淚崩。
這本書,實在值得收藏! 因為,在短短四頁的〈序〉裡面,我已經知道:身為社會學家的作者,將用具有結構性的方式來解構「房間裡的大象」、回答在我內心浮現的種種疑問,例如:什麼樣的事情會變成大象?如何讓事情變成大象?誰創造了大象? 畢竟,我的成長過程中,整個家裡面也有一頭大象。
九月,我一邊讀《喚醒老虎》,一邊將書裡面的內容應用在生活和人際互動裡,並且與我和同樣也是療癒師的太太一起歸納出來的【心秩序・療癒❺步驟】進行整合。 於是,我辨識出「動物本能(戰鬥-逃跑-僵硬)之中會形成創傷的凍僵反應」的速度提升非常多,也因著不再抗拒、逃避而能順流地進入無助和慌張之中,並且給自己充足
八月初,身為長期關注創傷的辨識與修復的療癒師,我收到出版社的邀請,推廣《喚醒老虎|釋放動物本能,打破凍僵反應,讓創傷復原》;字裡行間的「影響世界創傷發展三十年的經典巨著」引起了我興趣。 閱讀時,「動物不會將凍結視為無能、軟弱,人也不應該有這種想法。」讓我淚崩。
這本書,實在值得收藏! 因為,在短短四頁的〈序〉裡面,我已經知道:身為社會學家的作者,將用具有結構性的方式來解構「房間裡的大象」、回答在我內心浮現的種種疑問,例如:什麼樣的事情會變成大象?如何讓事情變成大象?誰創造了大象? 畢竟,我的成長過程中,整個家裡面也有一頭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