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據上一篇
《16 人格識人術》16人格是啥咪,我們提到了16 人格劃分的基礎,三個光譜會決定了四個族群,分別為SJ 常規族、SP 匠人族、NT 智識族、NF 願景族;另外,其他三個光譜,決定了四種人,引領者、起頭者、善後者、默觀者。所以4x4=16 。
每一個類型都會在四個族群裡面選一個位置、以及在四種人裡面選一種人,而怎麼樣選就是這門學問的難題了。
But 三個光譜如何決定四個族群與四種人呢?
三?四?是數字給錯了嗎?為什麼三個光譜可以區分四個族群呢?其實是因為四種族群之間有相似、也有相異的部分,因此大家會發現自己雖然與他人並不一樣,欸,不過有時候會感覺到有些人會有跟自己類似的地方,某個程度映照了某個程度的自己,其實這也揭露了這門學問的一大核心概念,就是人是個群體動物,不是獨活的。我們的確是獨特的個體,但是我們卻有跟別人一樣與別人不同的特質,但我們能夠看的出來嗎?還是我們只挑選我們想看的地方來看?井底之蛙呱呱。
還有個有趣的觀察,我們總是覺得我們可以從其他人看到跟自己不一樣的地方,最常見的情況是我們看到別人有些令人詬病的特質,我們覺得不舒服、噁心、或是跟別人八卦(#三姑六婆模式)像是也許你覺得誰誰誰講話太直白好討厭,怎麼都不會在乎別人的感受啊?但是一個轉頭,你的朋友卻也跟你說,你講話有時也很直。有些時候我們往往會定睛一看,才發現其實討厭的人也是映照出某個部分的自己,這也人非獨活的例子,你看你連討厭都沒辦法靠自己,對吧?
有點扯遠了,三個光譜如何決定呢?我們先拿脾性的例子吧,就如剛剛說的,三個脾性光譜決定了四個族群。
看完是不是頭有點昏昏的呢?如果有的話,要小心是不是中暑了喔(欸) 人類的心理如此複雜及多元,其實武斷地用這三個光譜區分看似有點霸道,但是16人格的光譜概念,有個有趣的地方:
判定的是優先順序:
拿具象抽象來說好了,如果你的自我是具象的話,你的潛意識我就會是抽象,這代表著具象的人,也會有抽象的特質,但是只是抽象的特質不會太明顯,多半是偶爾出現一下子,或者是很熟的人或是見到這個具象人認真的樣子才會發現的。因此不是判定你具象,你就只能具象,
畢竟許多個案真的顯示了自我開發之後的潛能,許多具象的人,年輕時,務實認真、覺得政治太複雜,還是拿回家的薪水最實際、最具象,然而這些具象的人,中年之後,卯起來看政論節目、不管哪一台,都是看了之後跟著義憤填膺,或者是,這些具象的人,中年之後開始碰觸宗教。這些事情在年輕看起來都是覺得虛無飄渺的,但是中年之後卻開始反過來相信了,就可以知道人的狀態不會是靜止不變的,我們每天都會有點不一樣,也許我們根本就都沒有發覺,但我們可以回想三個月前、六個月前、一年前,可以發現我們都很有不同的地方,我們可能有的部分強化了、有些弱化了,甚至有些地方開發了,這些都是心理學很吸引人的地方,我們看到人類的潛能無限,我們試圖把大家分類,但不代表分類之後就只能待在這個框架當中,但是分類出來的是代表優先順序,這個優先順序是個大家普遍藏不起來的特質。
光譜裡面藏著無限可能
學過人類圖的人都會說的是二元性,YES OR NOT,然而心理學的界線通常不見得這麼明顯,當我們在列出光譜的時候,可以看到同為具象的人、或者甚至是同為SP 匠人族的人,表現的型態或症狀天差地遠,我一開始的時候,總是會想說「欸真的很神奇」像是我家除了我之外都是SP的,我爸ESFP、我媽ISFP、我弟ISTP,我雖是INFJ,但若我進入到我的潛意識我,就成為了ESTP,也是SP 一族,然而同為SP 匠人族的我的家人,表現形態就會差很多。很大一個因素是因為互動模式像是我爸ESFP,是起頭者,真的是家中奇怪點子的源泉,總是會想出一些奇怪的點子,但也因為是起頭者,自己做完是非常耗能的,畢竟起頭者的能力就是可以蹦出很多想法的,然後發起行動,不過好險,他生了兩個善後者的小孩,他就剛剛好命令我們兩個善後者小孩做事,他就覺得他的發起成功,很滿足這樣。我媽呢,是個ISFP,是默觀者,雖然跟我爸一樣同為SFP,但是我媽就非常沒有興致發起什麼事情,大多的時候,都是躲在自己的一個角落看電視,也不是心情不好,就只是他在他的世界裡面過得很開心這樣子。基本上不要吵他,他想做什麼事情會在他覺得OK的時候再來跟你說。這樣一說有沒有發現即使是SP 也會有很多不同的差異呢?即使是最相像的ESFP與ISFP,因為互動模式的不一樣,跟著就有不一樣的行為。再來還有脾性與互動模式的自我認知與表現情形,還有認知功能的發展程度,都是個可以細講的主題。這個我們就下次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