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NFT 經營建議書】增加長期持有者比例可以靠這招!藝術業界教你正確安排 NFT 稀有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raw-image

NFT 的封面

由於圖像算是 NFT 的封面,其次才是社群與賦能,所以 NFT 的價值其實難以跟藝術脫鉤。

raw-image

試想像一下,雖然有些人可以把 NFT 與圖像美觀分開,即這些 NFT 就只是「NFT」,跟藝術品不沾半點邊,導致有些看起來不美觀或風格過於獨特的 NFT 還是可以大賣。但是,更多的例子是 NFT 不好看,導致濟銷發生,始終:

一般Flipper的數量 > 專業Flipper的數量

而一般的 Flipper 或多或少都會受視覺、美觀等影響去挑選 NFT,即使 Flip 失敗了至少也能夠收藏、欣賞,至於 Flip 成功了更有可能願意把剩下的 NFT 留下,同時這個決定會導致新的「長期持有者」誕生,可見 NFT 的視覺圖像很重要:

不好看的、不喜歡的理所當然想快點賣掉;好看的、喜歡的當然也會想留下來紀念。

解盲後的常見問題

而除非是 1/1 藝術向項目,即以創作獨一無二為主的藝術品為主的 NFT 項目,否則一般的 NFT 都會跟 Common、Rare、Super Rare、Legendary 等稀有度相關,情況就像普通電話遊戲中的「抽獎」成分。

raw-image

添加「抽獎」概念,可以增加項目的遊戲性,讓營運方式多變,同時由於愈稀有就愈有價值,所以一般而言整個系列中的 1/1(只有一張的超稀有 NFT)會最昂貴,同時亦會有不少人為了得到那個 1/1,而去大量的入手同項目的 NFT,只為了增加「中獎」概率。

因為這個顯淺的道理,大多數的項目都會傾向把最稀有的 NFT 做得相當好看,項目發售前的預覽圖亦會以這些稀有 NFT 為主,結果卻因為一般 NFT 的視覺豐富度與稀有 NFT 的視覺豐富度有著一個無可挽救的斷層,導致項目在解盲後的聲譽和價格暴跌,連本來想長期持有的買家也失望地將 NFT 拋售,Elysium System 在解盲時所發生的事就是其中一個壞例子,幸好他們有優秀的社群基礎才令情況沒有進一步惡化,而團隊亦表示自己有從 Gen 1 的解盲問題中學習。

題外話:近日 Elysium System 發了一則小短片,似乎跟 Gen 2 宣傳相關,導致開圖後 e-shell 系列地板價從 0.03 ETH 稍微回升到 0.05 ETH,不知道有追跌這個項目的大家,準備好迎接 Gen 2 了沒有呢?



以下是一些簡單的、與人性相關的邏輯思維:

  1. 一般人的思維:稀有最好看,普通最簡單。
  2. 項目宣傳手法:最好看的稀有圖像用於宣傳,最普通的沒有必要公開。
  3. 項目的稀有度:稀有的最少,普通的最多。
  4. 一般人的想法:項目的圖很好看,覺得其他的都這麼好看或不會差很遠,所以搶著買,以免錯過便宜時收藏起來,或可以賺快錢的機會。
  5. 項目開圖:取得「普通」的一般人最多,一般人卻因為圖像與自己認知的相差太大,結果失望放售。

一般而言的敗筆就在「第四項」的「不會差很遠」,及「第五項」的現實問題。第五項導致不少認真工作的項目在解盲後隨即破發,更甚是撐不過熊市。

raw-image

當然,Tori Zero 的例子讓我們知道能否撐過熊市,其實跟項目團隊的心理質素相關,但若然 NFT 的視覺圖像可以普遍地提高,顯然能夠留住更多的持有者,令會「砸地板」的人數進一步減少。


現實、成本與理想的難題

控制成本是很重要的,但如果在重要的地方節省成本,帶來的後果只會不堪設想。在華語地區,經常被節省成本的地方分別是公關和美術。

公關:由於有不少老闆覺得,公關的重要技能就是說話技術,而顯然地「說話」每個人都懂,那老闆自己做這個工作也不是難事。然而,顯然地他們沒想到自己懂得的,只是「說話」,而不是「說話技術」,導致很多慘事發生。例如曾經打著「終身停車」做宣傳口號的嘟嘟房 NFT,就在鑄造事件發生後直接發了一則公告,指群內所有 FUD 人士會被停權,然後把那些人士踢出群時還踢到了 KOL,成為 2022 年中一單十分著名的公關災難(相關新聞)。

raw-image

美術:與「公關」成本被忽視的原因類似。不少老闆覺得動動筆、畫畫畫只是簡單的事,或這些事情對於專業人士來說「很簡單」、「不用花很多時間完成」、「便宜跟貴的都一樣」等,結果美術的工作經常被忽視及低估難度。結果,要不就是老闆會去找便宜的美術回來做,卻使用自己的怪異美感去指示設計師的每一步,要不就是老闆自己做,然後往往成果也不見得特別好。

回到 NFT 的話題,一個 PFP 項目發行 NFT 時,大概都會發行上千張圖,3,000 張算是基本,10,000 張亦很常見,而面對這大量的圖片,除非是純粹的通行證類型的 NFT,否則每一張圖片應該都是不同,卻可以看得出是同一個系列的

建議閱讀:【淺談 NFT】為免客群錯配讓項目破發,買家與團隊都需分清三大種類:收藏、通行證與 PFP

為了在大量作品中會出現雙生兒,再加上需要管理「稀有度」,若然團隊人數只有十人甚至更少,要全部圖片都做好一定程度上的品質管理,以及大量繪製有同等質素的不同配件,以符合稀有與普通的差別,其實是頗難的。因此,有不少團隊會使用「遞減或遞增」、「靜態與動態」的方法去處理稀有度。

遞減或遞增

減低成本,卻風險最高。

把一些配件從普通的作品中取走,或先判斷好「普通」的配件數量,然後再慢慢地增加配件數量,並只讓稀有的作品包含那些配件,而這些配件包括但不限於背景、人物以外配件、翅膀、帽子、臉部裝飾、武器等。

這個做法可以讓美術成本有效地減低,因為只需要繪製出一定數量的配件,再進行不同的配搭即可有「普通」和「稀有」的差異,而剩下的資金都可以用在「最稀有」的 1/1 作品,以利用單一及少量的圖像吸引大量客戶。

raw-image
raw-image

Elysium System 的普通 NFT 配件普遍只有 5 個,而稀有的 NFT 可以多達 12 個。然而,大量取走這些配件後,其實相當容易導致構圖變得單一,令「未完成」的感覺十分顯眼,最終就會迎來相當不妙的結果,包括解盲後破發、被砸地板等。

不過,這個項目因為擁有不少「稀有」配件,例如種族上就擁有「Zombie」、「Error Angel」等稀有種族,讓稀有度有更多變化及更難判斷。


靜態與動態

成本偏高,卻比較保險。
raw-image
raw-image

NFT 除了允許靜態圖片之外,還可以接納動態圖片,所以有些項目則會使用靜態圖片與動態圖片來分辨稀有度。這個做法可以更好地確保每個作品的完成度,同時「動態」給大眾的感覺就是比「靜態」要好,所以很容易地會被大眾分辨出稀有度。

以在 Freemint 熱潮中曾經被 FOMO 的 Kuma Boss 系列為例,他們的 PFP 以靜態為主,但當中就有一些超稀有的動態圖(左圖)。

不過製作動畫需時,會明顯地提升成本,而且做得不好看會有反效果。

兩全其美的做法

以上兩種方法經常被使用,但兩者都有風險或增加成本,那到底有沒有兩全其美的方法呢?有的。

事實上,我們首先要明白到購買 NFT 的客戶並非美術委託者,而是大眾,如此一來,我們就能夠在現今市場上,找到更好的參考例子。


釐清客戶群與自己的分別

宣傳手法帶來的差別

另一件事,必須理解到大家購入 NFT 的原因,必然跟宣傳手法扯上關係,例如開售前的宣傳活動以「獎金」、「免費空投」等報酬,或以「名人」、「明星」的參與為招來時,顯然會吸引大量只為了利益而來的買家;開售前的活動以創作、藝術社群為主打內容,就會招來有藝術才能的創作者、收藏家或星探。

raw-image

這些宣傳所帶來的影響,其實也包括美術帶來的影響,即宣傳手段與美術是不能被分開的。簡單以「見工」為例,宣傳手段就是見工時的言行,及面對提問時的答題技巧,而美術就是指「見工」時的儀容、舉止,兩者不可分離。

所以,如果宣傳時以美麗的 PFP 圖像、畫作作招來,大家也會相當期待自己購得的 NFT,會跟那些美麗圖像一樣,或擁有類似的品質,假如最終出來的結果相差甚遠,就會為購買者帶來失望。

立場不同的分別

除了要思考「為何大家要購買自己的 NFT」之外,還要理解到客戶在獲得成品後的想法,否則只想前者而無視後者,帶來的結果只有死局,尤其無法留住一般購買者,更甚是潛在的長期持有者。

因此,比起以「漂亮」及「稀有」的視覺圖像做重點宣傳,更應該做好那些「不稀有」的 NFT 的品質把關,即所有客戶都期待「好看的」,而不是自己買的看起來就是明顯的「二等公民」。

raw-image

事實上,在買家決定投入自己的圈子前,他們才不會關心項目的成本和支出有多少,這些友善想法是那些想要成為長期持有者的人才會考慮的。

所以,如果你是項目方,並發現有不少持有者正努力為項目提意見,而且態度友善,你應該更珍惜這些人,而不是拋棄這個社群或厭他們煩,因為這群人正正是有潛力的長期持有者。

現在,我們先來排除環境及團體質素,只以美術角度看這件事:

  1. 顯然地,大部分人會獲得「不稀有」的 NFT,而非「稀有」的;
  2. 大部分人的舉動和意向,會直接在二手市場上的地板價中反映;
  3. 能初步滿足大部分人,就能盡可能地確保地板價保持在穩定的狀態;
  4. 即使項目的進度緩慢,NFT 看好就有收藏價值,甚至可以吸引收藏者加入。

然而,也許你會認為在這個前題下,在有一定限制的情況下製作更稀有的 NFT 會很困難,但其實這不是正確的答案。相對地,藝術界其實有一個簡單的做法,而大眾一般會接觸到,卻沒有留意:

部分內容限VAF、Teahouse VIP Pass NFT 持有者或付費訂閱者閱讀。

總結

想要節省成本,又想要讓買家得到滿足是很困難的。情況就像要不要花錢購買一套西裝,只為了去面試一份行政工作一樣。

要說的話,美術是一個項目、公司面對客戶時的第一印象,美術做得好,既能讓買家看得出項目方的心機,亦能更完善項目的完整性和後續發展,因此對於本熊來說,雖然其他部門的做事手法都十分重要,但美術絕對不是能夠被納入「節省成本」的部分。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到,有一個項目在面對「美術」的部分時經常給出各式借口[1],只為了試圖節省成本,甚至只想要佔小便宜時,本熊敢肯定那個項目一定無法在未來發展,請務必離開。


[1]借口:同「藉口」。粵語時兩者通用。


本文章將同時於 MirrorMattersPotato MediaPenana 刊載。
合作活動、文案可電郵聯絡 kumasanki@iboomcreative.com。

Discord 社群TwitterPotato Media插畫排版委託Ko-fiPaypal 打賞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6584 字、3 則留言,僅發佈於【熊太投資筆記】區塊鏈、藝術與 NFT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栗子-avatar-img
2022/08/16
最後一段的借口要改成"藉"口喔哈哈。 同意,美術部分的確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最近我也在跟朋友討論關於業內人士認為的美和大家認為的美好像也不太一樣,像是有些3D項目中黃金材質的角色上通常會被歸類為非常稀有,但以技術層面來說一般角色可能在材質製作上反而比黃金材質的角色困難,這也滿奇妙的哈哈
熊太先森-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8/16
業界的認知其實總是跟大眾認知不同,直接了當地把自己的認知套進去一定會不行 XD 小聲說在粵語中其實可以用「借口」這個字,而且不少文獻也說兩個字其實是可以通用的,我們學習時期也有學過這個字喲!不過為了被其他人誤會,我也加個備註進去~感謝提醒!
avatar-img
Web3的創作日常交流中心
57會員
199內容數
本專題會以新手角度,不定期發佈與委託、加密貨幣、區塊鏈、NFT等相關知識文章。 本熊不是專業投資顧問,所以更能夠容易地以個人經驗書寫簡單易明的投資知識文章,歡迎各位閱讀交流。
2023/04/14
NFT 創作給了勇於挑戰的藝術家全新的機會,讓他們能夠運用區塊鏈技術創造及展示自己的數位藝術品。本文將介紹 NFT 創作自 2021 年以來的變化與演進,詳細解釋為何創作者必須認識 NFT 這個新的內容媒介,以及 NFT 創作能帶來的各種好處。
Thumbnail
2023/04/14
NFT 創作給了勇於挑戰的藝術家全新的機會,讓他們能夠運用區塊鏈技術創造及展示自己的數位藝術品。本文將介紹 NFT 創作自 2021 年以來的變化與演進,詳細解釋為何創作者必須認識 NFT 這個新的內容媒介,以及 NFT 創作能帶來的各種好處。
Thumbnail
2022/11/20
雖然現在仍在熊市之中,但隨 Free Mint 的混沌完結,不少美術好看的項目也再次冒起。在這個觀察不同項目的旅程中,本熊除了遇到不少有良好社群的項目之外,還遇到過不少明明手握一盤好棋子、好美術,卻敗在團隊辦事手法上,更甚是完全地踩到了本熊個人底線的項目:本熊不希望自己的人生裡,窮得只剩下錢。
Thumbnail
2022/11/20
雖然現在仍在熊市之中,但隨 Free Mint 的混沌完結,不少美術好看的項目也再次冒起。在這個觀察不同項目的旅程中,本熊除了遇到不少有良好社群的項目之外,還遇到過不少明明手握一盤好棋子、好美術,卻敗在團隊辦事手法上,更甚是完全地踩到了本熊個人底線的項目:本熊不希望自己的人生裡,窮得只剩下錢。
Thumbnail
2022/10/10
本熊用過不少寫作平台,幾乎都知道這些平台的模式和受歡迎的文章特色,例如 Potato Media 適合速食文化、Matters 以社交為重心、Mirror 的中文圈是 Web 3.0 分析文章為主導、Medium 對中文善用者不多友善及以專業人士發表文章為主導。那麼,方格子呢?
Thumbnail
2022/10/10
本熊用過不少寫作平台,幾乎都知道這些平台的模式和受歡迎的文章特色,例如 Potato Media 適合速食文化、Matters 以社交為重心、Mirror 的中文圈是 Web 3.0 分析文章為主導、Medium 對中文善用者不多友善及以專業人士發表文章為主導。那麼,方格子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此文以最近討論度很高的「變異獵犬」@MutantHounds 為參考,他們使用的是“燃燒揭示”(burn-to-reveal)機制,以下改稱”手動開盲盒”比較接地氣&白話。 這幾乎是 PFP 項目的最佳開盲盒的方式。
Thumbnail
此文以最近討論度很高的「變異獵犬」@MutantHounds 為參考,他們使用的是“燃燒揭示”(burn-to-reveal)機制,以下改稱”手動開盲盒”比較接地氣&白話。 這幾乎是 PFP 項目的最佳開盲盒的方式。
Thumbnail
大多數的項目都會傾向把最稀有的 NFT 做得相當好看,項目發售前的預覽圖亦會以這些稀有 NFT 為主,結果卻因為一般 NFT 的視覺豐富度與稀有 NFT 的視覺豐富度有著一個無可挽救的斷層,導致項目在解盲後的聲譽和價格暴跌。面對這個問題,在有限的成本之下,到底要如何更好及更有效地安排稀有度呢?
Thumbnail
大多數的項目都會傾向把最稀有的 NFT 做得相當好看,項目發售前的預覽圖亦會以這些稀有 NFT 為主,結果卻因為一般 NFT 的視覺豐富度與稀有 NFT 的視覺豐富度有著一個無可挽救的斷層,導致項目在解盲後的聲譽和價格暴跌。面對這個問題,在有限的成本之下,到底要如何更好及更有效地安排稀有度呢?
Thumbnail
Flip,在投資上意思是「短炒」,本熊認為是一大深奧又難以理解的學問。試想想,當一個人跑去賭場買「大細」,會被別人罵「唔好咁爛賭」,但,卻會被當成投資,而失敗時只會被安慰說是「投資失敗」。你有想過為何會有這個差異嗎?
Thumbnail
Flip,在投資上意思是「短炒」,本熊認為是一大深奧又難以理解的學問。試想想,當一個人跑去賭場買「大細」,會被別人罵「唔好咁爛賭」,但,卻會被當成投資,而失敗時只會被安慰說是「投資失敗」。你有想過為何會有這個差異嗎?
Thumbnail
「NFT 就是 NFT,哪有什麼種類之分?」或許你會這樣想,但本熊的觀察結果絕對可以 100% 地把這句話的前設推翻,因為大多數時候,項目破發、賣不完的原因,更多是「用錯了方法賣商品」,導致買家也「買錯了商品」。換句話說,就是行銷方法讓買家做成誤會,結果客戶群錯配到自己的商務裡了。
Thumbnail
「NFT 就是 NFT,哪有什麼種類之分?」或許你會這樣想,但本熊的觀察結果絕對可以 100% 地把這句話的前設推翻,因為大多數時候,項目破發、賣不完的原因,更多是「用錯了方法賣商品」,導致買家也「買錯了商品」。換句話說,就是行銷方法讓買家做成誤會,結果客戶群錯配到自己的商務裡了。
Thumbnail
OPENSEA掛賣圖解&極樂世界分享٩(●ᴗ●)۶
Thumbnail
OPENSEA掛賣圖解&極樂世界分享٩(●ᴗ●)۶
Thumbnail
你是否跟我一樣,對NFT的世界充滿好奇?遑論前陣子一連串靠NFT致富的勵志新聞,想必吸引了不少人,那躍躍欲試的心。但這些案例聽起來就像是好幾期摃龜的大樂透,終於獎落誰家一番,中獎的好像永遠都會是別人,皆是個案。NFT究竟是不是裹了糖衣的毒藥,美其藝術收藏之名,實則就是另類的股票投資?
Thumbnail
你是否跟我一樣,對NFT的世界充滿好奇?遑論前陣子一連串靠NFT致富的勵志新聞,想必吸引了不少人,那躍躍欲試的心。但這些案例聽起來就像是好幾期摃龜的大樂透,終於獎落誰家一番,中獎的好像永遠都會是別人,皆是個案。NFT究竟是不是裹了糖衣的毒藥,美其藝術收藏之名,實則就是另類的股票投資?
Thumbnail
簡單介紹大富翁NFT以及在群組瘋狂FUD時菜機的思考方向,希望能對在NFT資訊海中迷失的人有一些參考方向。
Thumbnail
簡單介紹大富翁NFT以及在群組瘋狂FUD時菜機的思考方向,希望能對在NFT資訊海中迷失的人有一些參考方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