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以「恐怖片」來界定《民雄鬼屋》的話,很遺憾這部作品並沒有辦法令我背脊發涼的本事,但如果以「人比鬼更噁心」這點來看的話,《民雄鬼屋》確實揭露一些當代惡習與足以被人按鈴申告的橋段。
【你知道《民雄鬼屋》的傳說嗎?】
《民雄鬼屋》的鄉野軼聞不少,最有名的兩個大概是「劉家古厝」的男主人與婢女暗通款曲被女主人發現,把婢女虐待到跳頸自殺,以及日軍在該處紮營舉槍自盡的傳聞,而電影也結合這些傳聞,打造出完整的故事脈絡,甚至結合日後的新聞事件,勾勒出民雄鬼屋的完整樣貌。
令人難過的是,在整起事件中,相較於無形之物,人的刻板印象、世俗觀念、盲目信仰,反而成了整部電影中比詛咒更加噁心的東西。
【令人遺憾的陋習】
電影時間線設定在民國早期,不僅凸顯了當時重男輕女的現象,也道出對於無形之物的恐懼,即便借助江湖術士,犧牲家中安寧,也在所不惜。
電影主軸多為女性視角,更凸顯了女性在那個時代的不容易,當中對於女性的隱諱暗喻放到現代,絕對是會被出征的好標的。
導演更透過台詞,一點一點地替觀眾揭開深埋在碩大古宅內的秘密。
首次擔綱大螢幕恐怖片女主角的楊謹華,這次也展現了出色的演技,並且一人分飾兩角,呈現出被迫害者與加害者兩種不同的心境,就像小人那首歌唱的「兇手不只一個」,在迫害的歷史中,永遠不會只有一個加害者,也不會只有一個受害者。
楊謹華展現的是作為一個母親、一個女兒、一個姊妹、一個逃跑者的不容易,更是一個迷茫,困惑與執著的代名詞。
沛小嵐、楊謹華、彤彤三代人,恰恰也暗喻著時代的變化,從習俗、迷信的執著,到生活、親情的迷茫與自私,最後到自我的體現與破繭,雖然整部作品沒能給彤彤有更多的表現機會,但能看得出他與習俗的區隔與不同。
【到底夠不夠恐怖?】
做為七月的首檔國片恐怖作品,《民雄鬼屋》更像是披著鬼片的外皮,訴說著哀傷的故事,當中當然是不乏一些恐怖元素,但仍舊侷限於用音效,視覺與演員的能力去塑造出恐懼的情境,而在這皮囊下包裹的,是時代的不公與陋習。
相較於鬼,人的執念才是最為可怕的。
但《民雄鬼屋》的短版也很明顯,那就是你明明可以感覺到導演想講好一個故事,並從中對舊時代控訴,但因為內容、片長、剪輯等因素,導致整部作品要毛毛不起來,要說教似乎也差了點火侯,變成一部難以說是出色的作品。
曾幾何時,現在大多的恐怖片都成了以音效、畫面、特效達到恐怖效果的特殊攝影。
而真的以故事、鄉野去塑造的內在恐怖卻越來越少,也更加難被提起共鳴。
民雄鬼屋這個題材本身有非常好的故事性與延展性,能從中探討的部分也很多,但如何從中組合出引人入勝的氛圍才是其中難處,《民雄鬼屋》與《杏林醫院》有著十分雷同的問題,想說的事太多,梳理的環節太少,導致很容易讓觀影者有被劇情推著走的感覺,不太好受。
如何將故事說得更簡潔或許才是重點,至於更多的元素,比重或許可以稍稍調整,讓觀影者看得更順遂,更能被故事本身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