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台南殺警案,雖然在監視器的協助下,短短的十七小時就破案了,但是因為嫌犯太兇殘,卻也激起社會大眾討論一些「老議題」,比如警察用槍時機、死刑該廢止還是保留這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犯人是否有教化的可能……
這些議題之所以為「老議題」,反覆被大家討論沒有結果,因為不同立場的人始終是各說各話,難以被說服,也可見得人性的複雜幽微,很難一刀切。到底人可不可以被教化而永遠改邪歸正?我是個演化論者,相信人與環境是動態彼此影響的,包括所謂人的先天本質也會在後天環境的影響下而有或大或小的改變,這個改變的可能,或許就是主張「犯人可以教化」的信心,但是,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若不改變犯人出獄後所處的環境(包括會接觸到的人與朋友),個人的意志力又很難抵抗得了環境的力量,若無法徹底的改變環境,犯人的故態復萌似乎又無法避免,因此即便基於同一個論點,「無法教化」似乎又是一般人的看法。
先不要說殺人這麼嚴重的犯罪,「滴水的推理書屋」裡被鎖定的對象都是性侵的受刑人,我想編劇之所以選擇性侵這個主題,大概是因為性侵是除了毒品相關犯罪之外,相當普遍的案件,台灣一年有九千多件性侵案,其實被性侵會去報案的,大概屬於較少數,相信有更多性侵受害者選擇不去報案,默默承擔自己身心靈的傷害,這些黑數恐怕也會隱藏在我們周邊的親友中。
「滴水的推理書屋」改編自臥斧所寫的FIX這本書七個案件裡的二個跟性侵及一個殺人有關的案子,改編的意思是基本精神或創意來源是來自於原著小說,但是劇本最後的定稿有多少百分比與原著相同,不同劇集與影片差距很大,像這部「滴水的推理書屋」裡的角色人物與劇情,可以說全部都是原創的,與原著小說不同。
不過有趣的是,FIX這本小說也很特別,是根據台灣近三十年裡重大社會案件所改編的,而且作者是受冤獄平反協會與廢死聯盟所託而寫的,每個故事都是這兩個團體正在追蹤與協助的真實案件,雖然都已終審結案判刑有罪,但是在偵查過程中留有疑點,嫌疑人一直主張自己是無罪的,所以這兩個團體透過各種方法聲援與平反中。
以前的案子,一方面是科技的關係,另一方面是第一現場的破壞證據不足,當然也有來自於辦案人員的疏忽或種種不同原因,當嫌疑人不認罪,又無法提出百分百的明確證據時,就必須依賴法官的「心證」。冤案當然是有可能的,但也非常可能「明明知道他就是犯人,但因罪證不足,而眼睜睜看他逍遙法外」。
在現實人生中,後者的機率恐怕比前者多很多,這或許也是人們喜歡看「包青天」的原因,壞人伏法真是大快人心啊!或者古典推理小說,最後一定可以找到真兇,這些影片或小說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可以撫慰人千瘡百孔的心吧!
「滴水的推理書屋」一方面像是古典、本格派的推理劇,但另一方面有又有社會寫實派反映社會面貌的內涵,換句話說,可以燒腦練自己的推理能力,同時也有欣賞劇情片令人感動與感慨的餘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