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車站前挖掘出的訊塘埔文化遺址,是新石器時代早中期的代表性文化。這次的發現,包括方格紋的陶片、打製石器等等,其中打製石器堆疊的狀態顯而易見,可以推測過去此地可能有打製石器加工廠。
台灣首個發現的清代鐵道路基
在此次的發現中,最令人驚喜的莫過於台灣首度發現清代的鐵道路基與鐵軌本身。除了有96平方公尺的路基外,在鐵道地下化的區域還有2、300公尺長。在此之前,與清代鐵路相關的遺跡,僅有獅球嶺隧道,以及汐止、龜山的鐵道橋遺構、台北的機器局相關設施,從未發現過真正的軌道。
(圖為發現的清代鐵道遺跡。圖片提供:陽明一街實驗工坊)
建設大桃園優先 歷史文化被抹滅
然而很可惜的是,桃園市府對於開發捷運的重視度遠遠大於保存千百年的遺址,目前所做的,僅是將這些遺跡做3D掃描、翻模後,便把遺址回填,重新埋沒沙土中,成為捷運綠線動工預定地。而且,提取的物件僅有20平方公尺,不到發掘的1/5,更別說地下化的工程路段,還有200多公尺長的路基。
台灣近年來對於文化遺址的發現,常常是在重大工程動工時,因而多採用「搶救性發掘」,造成了留下的東西有限,或是指定為文化資產後,現地也看不見什麼東西。
但也有不少案例,是發掘到遺跡後,先指定為文化資產,再去做後續保存策略的研擬。然而桃園市府在經過幾次審議後,都沒有要給予文化資產身分的決議或討論。
我們都很自豪台灣的工程可以突破各種限制,但面對文化的時候,卻因為工程需要而去犧牲他,這是一個矛盾的狀態。
「我們是可以人定勝天的,但面對這些人類自己的文化底蘊,我們卻說這些文化是可以被犧牲的,因為重大建設是重要的」博瀚說。
為了建設難道只能犧牲文化?看看其他縣市怎麼做
難道台灣目前重大工程下發現的文化遺址,都只能被犧牲嗎?其實不然。
以台中車站而言,他們曾因為發現日治時期車庫遺構鐵路檢修道,而做出站體設計變更,並把檢修道原物在原址進行保存;而台北的北門捷運站,在挖到考古遺址後,則是給予了市定古蹟的身分,並將重要物件完整提取,保存於車站大廳。
其他重大交通建設如台灣高鐵,也有個知名的案例,當初為了保存一棵200歲的老樟樹,高鐵因而改道,後續為防日晒雨淋,更在伯公祠前加建「鐵棟棚」。由以上案例可見,桃園捷運綠線的工程,沒有理由不能保存這些文化遺址。
發起連署搶救遺址 過去的軌跡不該這樣就消失
為了搶救這個珍貴的遺址,一群關心桃園地方文化的朋友組成了一個小組,並設立了「
桃園車站挖到寶 l 搶救清代鐵道遺址群」粉專,
發起連署活動,希望有越來越多人能夠注意到這件事,並向市府發聲:重大工程下,文化資產不應該被犧牲,而且這些資產的保存,對桃園絕對是有正面利益的。
「問題就在於願不願意保留,而不是有沒有辦法。」博瀚說。
這次的連署,活動小組的訴求如下:
- 立即停工、全區指定為法定文化資產。
目前遺址僅有鐵路地下化開發處列冊追蹤,捷運綠線站體工程處回填,動工在即,遺址即將遭到破壞。
- 變更捷運與鐵路地下化設計,提出以原址原地保存的雙贏方案。
文化資產保存和建設並非相互排斥的,在國內外都有許多共存的方案值得學習,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一定有雙贏的保存建設方案。
- 發掘成果透明化,積極推動發掘現場的公共教育與學術講座。
在發掘到遺址後,僅進行了兩周的現場導覽,也僅開放三百個名額,然而這處考古遺址是全民的文化遺產,我們要求市政府在工程圍籬周遭及臺鐵桃園臨時站穿堂設置說明看板且開放更多民眾現場導覽,並舉辦學術講座與研討,讓如此珍貴的文化資產讓更多民眾了解其價值,以及找到更好的保存方案。
- 捷運綠線與鐵道地下化之公共藝術經費需用於遺址保存與展示。
在重大工程依法必需提撥至少造價百分之一的經費用於公共藝術,以捷運與台鐵工程來說,有上億的經費需用於公共藝術,我們要求這筆經費需用於這片遺址保存與展示,讓民眾能更好的了解遺址的重要性。
- 提報為國定遺址。
桃園火車站遺址的重要性不只在於鐵道遺跡本身的存在,包含地點從新石器石代、清代、日治、到當代等不同時期的遺址都有完整的痕跡,讓我們看到了從新石器石代、清代與日治時期在此處不同的生活狀態。這片遺址除有著不同時期堆疊並存外,也有著全臺唯一且最具規模的清代鐵路遺構,我們覺得一定有國定遺址的價值,然國定遺址必須由地方政府提報,我們希望桃園市政府除了給予其文化遺址的身份,更希望能提報為國定遺址,為台灣留下珍貴的文化資產。
未來桃園車站的想像
未來的桃園車站,在市府的願景中,是個地下五層、地上一層,並附帶有聯合開發大樓,外觀十分具有現代感的車站,讓人不免引頸期盼,這座全台流量前三名的車站,從一座簡陋的通勤站,變成桃園的門戶。
然而,除了豪華的飯店與讓人逛到腳痠的商場,未來的桃園車站是不是有更多的可能?以現狀而言,許多人到台北、南港等其他大型車站都有可能會停留,但許多人到桃園車站,並不太會駐足。
若有這樣的遺址保存,就會讓人增加駐足的意願,並引領人看見桃園的文化與歷史,可不是做文化沙漠。甚至可以結合桃林鐵路綠廊、成為認識桃園的起點,發現桃園其實很有趣、很多故事,一點也不無聊。
此外,未來桃園車站也會興建聯合開發大樓,會有飯店、百貨公司等進駐的可能,然而,車站興建都能促進這樣龐大的利益,那為何文化保存不行呢?
「我們不是開發的阻擋者,只是希望開發下,我們能夠捍衛留下這片土地文化的基本可能性。」博瀚說。
我們衷心期盼,興建完成的桃園新車站,不只是有美感、有生活消費,也是個充滿文化與歷史的空間,成為讓人發現桃園的最佳起點,而不是讓這些千百年前的故事,在捷運與新車站開發下,成為消失的軌跡。
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