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8/30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資金控管的檢討

在先前的文章《投資最重要的事》讀書心得 ⓫ 反向投資,阿蒙曾經向大家介紹了「分批調節、越跌越買」的概念,這次我們就來看看,如果把這個概念實際運用到今年的市況,投資人可以取得什麼樣的成果,又有什麼值得反省的地方。
Photo by Daniele Levis Pelusi on Unsplash
Photo by Daniele Levis Pelusi on Unsplash

一、市場修正的幅度

高盛首席股票策略師彼得.歐本海默在《進場的訊號》一書中,將熊市(定義為指數下跌超過20%)按照主要起因的不同分為三類:
  • 結構型熊市:主要由結構性失衡、金融泡沫所引起,如2000年高科技泡沫、2008年金融海嘯,通常跌幅最深(S&P500平均下跌44%)、歷時最久(42個月才漲回前高)。
  • 事件觸發型熊市:主要由一次性的衝擊事件引起,如1987年程式交易引發的「黑色星期一」、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通常跌幅較小(-30%),也能夠在最短時間內結束(6個月)。
  • 週期型熊市:主要是由經濟景氣週期、利率上調等因素造成,歷史跌幅與事件觸發型熊市差不多(-28%),但指數則需要較長時間才回到原點(27個月)
在今年(2022)年初時,多數人並沒有預期到今年市場有如此大幅的修正,隨著意外的俄烏戰爭、中國封城、通膨持續居高不下、以及聯準會態度的轉變和商品庫存問題,美國S&P500指數從一月高點計算,在六月時出現了將近25%的跌幅。即便歷經七、八月的反彈,在聯準會主席鮑威爾上周的一席演講之後,市場隨即再度反轉,這足以顯示,在基本面不確定性因素仍高、市場觀點多空分歧的狀況下,多數投資人的心態仍舊脆弱,指數是否會再破底也仍未可知。
根據歐本海默的定義,今年的熊市可以歸類為週期型熊市,主要由聯準會緊縮造成市場預期估值下跌、企業營利衰退所引起,如果和歷史平均相比,今年S&P500指數的跌幅已經相當接近,但最終指數漲回原點或許需要更多時間。

二、進場加碼的策略
在這樣的週期性熊市中,即使投資人是以被動投資、指數投資為出發點,不試圖抓住市場的短期轉折,也不做過多的進出操作,如果按照一定的紀律進行進場加碼、仍然有不少提升績效的空間。下面,我們就來評估三個不同的加碼情境:
  • A:年初已將資金100%完全運用
  • B:年初資金使用率75%,並將剩餘資金分成5份,當S&P500指數下跌超過10%開始加碼,每多下跌5%進場加碼一份資金(直到-30%時資金將全數用完)。
  • C:年初資金使用率50%,並將剩餘資金分成5份,當S&P500指數下跌超過10%開始加碼,每多下跌5%進場加碼一份資金(直到-30%時資金將全數用完)。
假設投資的標的為追蹤S&P500指數的ETF - VOO,截至目前(8/31)為止,A、B、C三種不同的加碼情境最終得出的平均持有成本分別如下: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對A而言,面對市場修正已無資金加碼,只有當指數漲回原點才損益兩平,但是對B來說,即便仍有兩份資金未達加碼點位,損益兩平點還是從原先的$441下降到$430,指數漲回原點時會有2.5%的獲利;對C來說,損益兩平點更是下降到$416,指數漲回原點時已有6%的獲利。
由此可見,當遇到市場修正時,如果能夠保有資金並分批進場,對於提升報酬的效果是十分顯著的。

三、資金控管的檢討
當然,沒有人能夠完全預測市場下跌的時間和下跌的幅度,如果今年股市持續上漲,或是只有經歷不到10%的小幅修正,將資金100%投入的情境A必然能夠獲得最高的報酬(例如2021年初)。因此,與其事後諸葛的告訴自己「早知道就多留一些子彈...」,我們不如透過上面這樣的情境分析,夠深入一點思考如何調節自己的持股比例,讓自己在下一波股災來臨時能夠應對得更好:
  • 永遠投入100%資金,在多數時候都不是一個理想的情況(即使是在沒有結構性熊市風險的時候),因為在景氣循環的長週期中,雖然下跌超過20%的事件型或週期型熊市出現機率較低,但10-20%的小型修正仍是十分頻繁的。當這樣的股災或是小股災發生的時候,擁有一些操作、加碼的空間,不但能夠更快轉虧為盈,投資人的心理壓力也會減輕很多(減少了很多「撐不下去」被迫在低點出場的可能)。
  • 從心理面來看,《致富心態》的作者摩根.豪瑟建議投資人不要使用超過80%的資金。對於被動投資人來說,我認為這是相當合適的上限(但必須排除生活緊急預備金)。如果是高資產、退休族群,只需要更低的投資收入就可達成投資目標(例如:支應退休生活所需),可以考慮將這個上限降得更低。
  • 反之,對於有定期收入,資金池能不斷成長的投資人來說,就不一定需要遵從這樣的上限,例如對年輕上班族來說,假設有100萬元的資金,每個月能夠再存3萬元,那相當於一年就有36%的加碼空間,這時100萬元的資金就可以全數運用(一樣不包括生活緊急預備金)。
  • 不論對於主動投資人或是被動投資人而言,資金控管永遠都是一門重要而必須持續學習的功課。即使是被動投資,如果能夠因應市場風險環境對持股比例做適當調節,在市場修正時也將會更有餘裕。如果要提高調節成功的機率(主動調節的報酬好過單純的買進並持有),就必須養成定期建立追蹤、分析重大總經/市場事件、數據的習慣,也需要經驗的累積,這是每個投資人都必須進行的公平取捨(時間心力 vs. 心理壓力)。
  • 股災來臨時,除了按照修正幅度進行「越跌越買」的加碼,也可納入「定時」加碼的概念,也就是無論是否達到下一個點位,也固定每月、或每季投入一份資金,這麼做在分散價格風險的同時,也分散了時間風險。
  • 每個熊市都不會完全相同,即使是週期性熊市,最終下跌幅度超過平均的30%也是有可能的,這時在上述情境中加碼的部位全都會出現帳面虧損,左側投資人在進行加碼的時候,對這一點必須有清楚的認知,並且要有耐心與能力撐過低點,走到微笑曲線的右端。切記不要動用緊急預備金,或短期內就會用到的錢來進行加碼。
  • 在股災發生時,短期動用剩餘資金加碼的部位,最好是在指數回到前高時(或更保守一些,回到損益平衡點)就進行調整,讓持股比例回到原來的上限之內,以維持資金控管的紀律。
  • 另一方面,在長期經濟趨勢無虞、金融泡沫和結構性失衡不存在時,長期持股低於50%仍是不建議的,否則,投資人很可能為了規避風險喪失更多潛在報酬。
※ 被動投資懶人包:《一份被動投資的地圖》 ※ 了解投資過程中常有的盲點與疑惑:《投資動動腦-關於投資的頭腦體操》 ※ 霍華.馬克斯經典著作:《投資最重要的事》讀書心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