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0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生命中美好的點滴都是瑣碎的日常|年少時代|電影

俗語常說:人生如戲。
如果一部戲真的拍攝長達十年,讓你觀戲的同時跟著人物成長,是不是很有趣? 我常將自己置身事外,想著,如果我現在是劇中人物,其實有人偷偷看著我記錄下來,會是什麼樣子?當然這是浪漫的想像,現實中的殘酷,或許就會像楚門的世界。觀察自己的生命歷程就和小時候觀察毛毛蟲變成蝴蝶一樣,每日的紀錄雖稍嫌無趣,不過當她蛻變並飛往大自然時,心中除了覺得欣慰之外,也會感嘆時間過之快呀!
八年前的美國電影 — 年少時代,滿足了我的這個幻想。第一次看到這部電影覺得很平淡且觀影時間很長,在這個多數人看電影追求感官刺激的這個年代來說,實在稱不上令人驚艷。不過,就像淡淡的薰衣草香一樣,看過一遍之後餘韻仍悠悠的縈繞在我的心頭,第二次回味覺得頗有興味,且深深的喜愛上這部電影。
年少時代 (2014)
導演:Richard Linklater
初期男孩(梅森)和女孩(莎曼莎)童貞的對話及天真的想法,不免令我想起所有大人都是從小孩轉變而成的,我們並不是在18歲那年一夕變成大人,而是在日常的零零碎碎中拼湊出大人的外殼,保護我們心中的那份童真。 劇中的母親很辛苦又很堅強,想讓小孩面對真實世界卻又拼盡一切保護他們,面對一段又一段的婚姻,那些愛情的美好變得酸澀,直至最後凋零,然而她充滿韌性,不停的重生,帶著小孩展開新生活。
幸運的是,劇中小孩的父親並不常缺席他們的人生,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次他來接兩個小孩去玩,在車上,父親總是詢問問題,而小孩只是就問題回答。 父親說:「不要把我當成每隔一星期見一次的生父,跟我禮貌性地交談,我會帶你們到處逛買一些垃圾…不!我不要當這種父親,跟我說話~」 對他而言,婚姻中他與小孩們的母親無法相處融洽,不代表做為父親就必須跟小孩疏遠或是客套,而講話就是人與人最基礎的交流,用語言堆砌出屬於他們的親情。
另一幕,男孩問了父親「這世界上沒有真的魔法吧?像精靈之類的,是人們編造出來的吧」 父親解釋了很多, 男孩又問「但在此時此刻,這世界上沒有精靈吧?」 父親直白的說了一句「沒有,嚴格來說,沒有精靈。」
曾讀過一段話:「當小孩出生的時候,我們用盡全力給他一個美好的世界,讓他對於未來有很多希望與憧憬,卻在他進入現實社會的時候,告知他真實世界的殘酷。」 或許就跟知道聖誕老人是假的,知道魔法不存在於世界上之後,原本所認知的世界觀崩壞並再次重組就是長大。精靈魔法的存在,讓我們或許讓小男孩心中存著一個小小的願望,他希望藉由魔法的力量完成他做不到的事。
人不是一個名詞,我們是立體的、活生生存在的個體,我們無法輕易的定義人生,因為無時無刻我們的歷程都在改變。梅森長大後喜愛拍照,透過影像他可以訴說他的想法,讓我又不禁想到楊德昌導演的一一,我也和他的父親一樣,起初對於他不停拍攝別人的後腦勺感到困惑,最終他說:「因為你看不到,我拍給你看啊。」 簡單的一句話,讓我深思良久,我們以為自己很了解自己,其實透過被觀看、與人談話、與外界交流,能發現有時候,我們誤解自己很深,心中想像的和散發出的氣質也不同。
另一個我很喜歡這部電影的是他們拍攝方式,在每一個場景都會有幾個對話,乍聽之下很日常,不是什麼關鍵金句或是感人肺腑的話,有些甚至是絮絮叨叨的碎語,好似一本法國的書—生命中的鹽。
生命中的鹽 Le sel de la vie (2015)
作者: Françoise Héritier
譯者: 尉遲秀
出版社:愛米粒
電影裡我最喜歡男孩要離家去念大學時, 母親崩潰地對他説:「結婚、生孩子、離婚、我們以為你有閱讀障礙的日子、我陪你騎腳踏車的日子、再次離婚、獲得碩士學位、最後終於得到我想要的工作、送莎曼莎(姊姊)去上大學、送你去上大學,你說接下來是什麼?是我的葬禮!」 一生用幾句話簡述,平鋪直敘的過於真實也令人深刻,那些經歷過的種種,許多我們曾經覺得驚天動地泣鬼神的時刻,
在事情過後也就在時間洪流的稀釋中,慢慢的變成存放在回憶玻璃罐裡的一粒小沙。 最後母親淡淡說了句:「我之前以為會有更多」。
畫面接到筆直的公路,像是綿延不盡的人生道路。
當我們在旅程上都以為這是一條沒有盡頭,任我飆馳的路,但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