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IPO 前夕事件簿】「我們的估值要怎麼樣才不會被投資人當成 P 家?」
付費限定

【IPO 前夕事件簿】「我們的估值要怎麼樣才不會被投資人當成 P 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上週有機會跟著投行部門的同事,再次到電商 P 社拜訪。其中一個印象深刻的就屬會議中出現這段話:「Freddy,你覺得要得怎麼做,才不會讓我們的評價 (valuation) 被資本市場定位成 P 家?」

raw-image

上一次的拜訪目的,是理解 P 社過去、現在和未來預計的商業模式樣貌,以及後續的市場機會在哪、公司的策略要怎麼把市場機會,轉換為實際的關鍵營運指標/用戶/營收/獲利成長動能,當然還有券商團隊的介紹及能提供什麼服務。

不過這次的拜訪就比較算是進入正題:作為合作的券商候補之一,我們怎麼看待公司的定位 (Position),以及早期投資、管理層及員工最關心的,評價/估值水準?

然後就出現最開頭的這個問題。

軟體網路新創在台灣 IPO?從不敢想像到認真考慮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577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那些我在券商工作時學到的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Freddy Business & Research的沙龍
1.3K會員
127內容數
#那些我在券商工作時學到的事,紀錄一個投資分析師參與台灣新創公司 IPO 過程中,看到那些值得學習的人事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K 公司未能如期於證交所順利掛牌上市。K 公司指控承辦券商 P 證券態度消極,以「張數不足」為理由,不願送件至券商公會及證交所;P 證券則反駁,K 的合格圈購單未達標準,沒有刁難、不願送件之事。」 在 3 月底寫完 K 公司股票競拍失利後,老實說這間公司就已經慢慢淡出我的記憶,直到一週多以前跟素
K 公司在初次上市前進行競價拍賣,但因合格標數量不足而未能開標。這造成了一系列價格、價格發現、配售等問題,主辦券商在此事件中的處理被質疑並與K公司的評價估值、資本市場定位有關。文章就此事件提出觀點並且提醒企業在資本市場運作時考慮券商和團隊的專業度。
這是一篇有關拜訪某創業公司的故事,故事中記錄了創辦人的表演技巧以及產品發展的疑點。
「K 公司未能如期於證交所順利掛牌上市。K 公司指控承辦券商 P 證券態度消極,以「張數不足」為理由,不願送件至券商公會及證交所;P 證券則反駁,K 的合格圈購單未達標準,沒有刁難、不願送件之事。」 在 3 月底寫完 K 公司股票競拍失利後,老實說這間公司就已經慢慢淡出我的記憶,直到一週多以前跟素
K 公司在初次上市前進行競價拍賣,但因合格標數量不足而未能開標。這造成了一系列價格、價格發現、配售等問題,主辦券商在此事件中的處理被質疑並與K公司的評價估值、資本市場定位有關。文章就此事件提出觀點並且提醒企業在資本市場運作時考慮券商和團隊的專業度。
這是一篇有關拜訪某創業公司的故事,故事中記錄了創辦人的表演技巧以及產品發展的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