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IPO 前夕事件簿】「我們的估值要怎麼樣才不會被投資人當成 P 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上週有機會跟著投行部門的同事,再次到電商 P 社拜訪。其中一個印象深刻的就屬會議中出現這段話:「Freddy,你覺得要得怎麼做,才不會讓我們的評價 (valuation) 被資本市場定位成 P 家?」
上一次的拜訪目的,是理解 P 社過去、現在和未來預計的商業模式樣貌,以及後續的市場機會在哪、公司的策略要怎麼把市場機會,轉換為實際的關鍵營運指標/用戶/營收/獲利成長動能,當然還有券商團隊的介紹及能提供什麼服務。
不過這次的拜訪就比較算是進入正題:作為合作的券商候補之一,我們怎麼看待公司的定位 (Position),以及早期投資、管理層及員工最關心的,評價/估值水準?
然後就出現最開頭的這個問題。

軟體網路新創在台灣 IPO?從不敢想像到認真考慮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577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那些我在券商工作時學到的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那些我在券商工作時學到的事,紀錄一個投資分析師參與台灣新創公司 IPO 過程中,看到那些值得學習的人事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前在看台灣的新創公司時也曾經有個迷思,覺得好的公司就是要像北美那些科技新創一樣要有很強的獨門技術或是商業模式,像 Google 這種 A 咖才行。但看久了也慢慢接受一件事:也許這就是以台灣為主要市場的新創公司宿命吧,代理國外產品沒什麼好丟臉的,關鍵時刻要 Pivot 並且活下去、產生營運現金流量才
記得開始在 FB 專頁上第一次認真寫拜訪 pre-IPO 網路軟體新創,就是寫 G 公司和 K 公司,可以說《那些我在券商工作時學到的事》的濫觴就是從寫這兩間公司的開始。
TAM 越大固然會帶來越多競爭,但 TAM 不夠大,規模化的問題往往變得難解,站在投資人的角度問題更大。
「你覺得 D 這間公司怎麼樣?」 在討論過一串我覺得很不錯的台灣新創公司後,前輩點到一個我很有印象的公司名稱。有點失態地嘆氣後,我緩緩給出答覆。 「D 是一間很可惜的公司。C 這個大股東就是讓我覺得哪邊不對勁。」 前輩回我一個苦笑說: 「你知道,這就是我後來沒有成為他們早期股東的原因。」
「你覺得你們跟 M 社 DNA 的最大差異是什麼?」 訪談快要結束,我最後隨口問了一句。 「我們是科技公司。」 P 社的某高階主管眼睛盯著我這麼說。 2022 年的今天,M 社成了 B2C 電商的龍頭,S 社到現在還是主流電商。自詡為科技公司的 P 社則在懸崖邊求生存。
以前在看台灣的新創公司時也曾經有個迷思,覺得好的公司就是要像北美那些科技新創一樣要有很強的獨門技術或是商業模式,像 Google 這種 A 咖才行。但看久了也慢慢接受一件事:也許這就是以台灣為主要市場的新創公司宿命吧,代理國外產品沒什麼好丟臉的,關鍵時刻要 Pivot 並且活下去、產生營運現金流量才
記得開始在 FB 專頁上第一次認真寫拜訪 pre-IPO 網路軟體新創,就是寫 G 公司和 K 公司,可以說《那些我在券商工作時學到的事》的濫觴就是從寫這兩間公司的開始。
TAM 越大固然會帶來越多競爭,但 TAM 不夠大,規模化的問題往往變得難解,站在投資人的角度問題更大。
「你覺得 D 這間公司怎麼樣?」 在討論過一串我覺得很不錯的台灣新創公司後,前輩點到一個我很有印象的公司名稱。有點失態地嘆氣後,我緩緩給出答覆。 「D 是一間很可惜的公司。C 這個大股東就是讓我覺得哪邊不對勁。」 前輩回我一個苦笑說: 「你知道,這就是我後來沒有成為他們早期股東的原因。」
「你覺得你們跟 M 社 DNA 的最大差異是什麼?」 訪談快要結束,我最後隨口問了一句。 「我們是科技公司。」 P 社的某高階主管眼睛盯著我這麼說。 2022 年的今天,M 社成了 B2C 電商的龍頭,S 社到現在還是主流電商。自詡為科技公司的 P 社則在懸崖邊求生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文分享在股癌 Podcast 中獲得的投資見解,探討當前籌碼分析的誤區。儘管市場競爭加劇,籌碼分析的有效性下降,但仍有方法能提高預測準確性。特別關注任天堂與輝達的未來展望,包括遊戲機市場的成長潛力及AI市場的挑戰與機會。透過真實的旅行經歷,鼓勵讀者保持樂觀心態,並對他們的努力給予認同。
七月鬼月, 講講鬼故事.... 今天是美西時間(8/6), 剛剛知道有一家公司, 本來跟大人說沒有的, 後來又做了, 聽到大人在會議室講電話(很大聲), 大人覺得很不可思議...
股市下跌時,市場就會找一堆理由,一個一年獲利不到3元,常在1~2元的所羅門,只是黃仁勳講人型機器人,show了公司Logo,就可以從40飆到180。一個獲利大成長但最多也不會超過20元的華城,可以飆到1000以上,不是什麼高深的技術,既非資本密集,又非技術密集,又不是像台積電有資本和技術密集的高牆障
Thumbnail
探討了如何挑選興櫃個股,本文介紹了幾個關鍵的挑選原則,包括注重基本面和籌碼面分析、了解籌碼集中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查詢股東結構。透過詳細的案例分析,如Linepay(7722),展示了如何利用公開數據分析,並提出了幾種籌碼不集中的興櫃公司樣態,提供專業投資者作為指南。
Thumbnail
本文介紹臺灣興櫃交易規定與設計,以及興櫃交易的特色和本質,包括未上市公司特性、券商角色、議價交易等。
Thumbnail
臺灣和美國的證券市場在投資者結構和公司股權分佈上存在巨大差異。美股公司偏向分紅和回購,而臺股更傾向大額再融資。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絕大多數是臺灣公司的創始人,而美股則由大型基金控制。本文深入分析了兩個市場之間的行為差異和未來展望。
Thumbnail
發行公司應有自覺意識到,IPO成功與否不僅僅取決於企業的業績和行業,更取決於發行公司與中介機構的合作態度和方式。發行人應該積極參與,務實應對,才能提高IPO的成功率。
Thumbnail
創業家在籌資過程中會遇到天使投資人、專業創業投資人和企業集團投資人的需求。商業模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籌資並非僅憑商業模式。本文介紹了從性別天使角度對新創的評估標準,並就產品採用、發展狀態、智財權、客戶參與、市場潛力、經驗和財務模式提出建議。
Thumbnail
一般來說,新創團隊的出場方式不外乎就是透過上市(Initial Public Offering) 、併購(Mergers and Acquisition)或出售老股,來讓手中的股權變現。 大部分的新創公司在IPO之前,都需要充足的資金來維持運作,所以會進行募資。這筆資金不僅確保公司能夠運作,還能協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文分享在股癌 Podcast 中獲得的投資見解,探討當前籌碼分析的誤區。儘管市場競爭加劇,籌碼分析的有效性下降,但仍有方法能提高預測準確性。特別關注任天堂與輝達的未來展望,包括遊戲機市場的成長潛力及AI市場的挑戰與機會。透過真實的旅行經歷,鼓勵讀者保持樂觀心態,並對他們的努力給予認同。
七月鬼月, 講講鬼故事.... 今天是美西時間(8/6), 剛剛知道有一家公司, 本來跟大人說沒有的, 後來又做了, 聽到大人在會議室講電話(很大聲), 大人覺得很不可思議...
股市下跌時,市場就會找一堆理由,一個一年獲利不到3元,常在1~2元的所羅門,只是黃仁勳講人型機器人,show了公司Logo,就可以從40飆到180。一個獲利大成長但最多也不會超過20元的華城,可以飆到1000以上,不是什麼高深的技術,既非資本密集,又非技術密集,又不是像台積電有資本和技術密集的高牆障
Thumbnail
探討了如何挑選興櫃個股,本文介紹了幾個關鍵的挑選原則,包括注重基本面和籌碼面分析、了解籌碼集中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查詢股東結構。透過詳細的案例分析,如Linepay(7722),展示了如何利用公開數據分析,並提出了幾種籌碼不集中的興櫃公司樣態,提供專業投資者作為指南。
Thumbnail
本文介紹臺灣興櫃交易規定與設計,以及興櫃交易的特色和本質,包括未上市公司特性、券商角色、議價交易等。
Thumbnail
臺灣和美國的證券市場在投資者結構和公司股權分佈上存在巨大差異。美股公司偏向分紅和回購,而臺股更傾向大額再融資。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絕大多數是臺灣公司的創始人,而美股則由大型基金控制。本文深入分析了兩個市場之間的行為差異和未來展望。
Thumbnail
發行公司應有自覺意識到,IPO成功與否不僅僅取決於企業的業績和行業,更取決於發行公司與中介機構的合作態度和方式。發行人應該積極參與,務實應對,才能提高IPO的成功率。
Thumbnail
創業家在籌資過程中會遇到天使投資人、專業創業投資人和企業集團投資人的需求。商業模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籌資並非僅憑商業模式。本文介紹了從性別天使角度對新創的評估標準,並就產品採用、發展狀態、智財權、客戶參與、市場潛力、經驗和財務模式提出建議。
Thumbnail
一般來說,新創團隊的出場方式不外乎就是透過上市(Initial Public Offering) 、併購(Mergers and Acquisition)或出售老股,來讓手中的股權變現。 大部分的新創公司在IPO之前,都需要充足的資金來維持運作,所以會進行募資。這筆資金不僅確保公司能夠運作,還能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