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派的大門上標示著門牌號碼「凱達格蘭大道1號」,若不注意很容易誤會是某戶權貴人家的豪宅。但其實這間建築已有百年歷史,曾為日治時期總督官邸,時代更迭,現在隸屬於中華民國外交部,是重要的國家迎賓場所:台北賓館。
台北賓館最初名為「台灣總督官邸」,興建於1901年,是總督居住與宴請國賓、皇族的招待所。由於主事者認為官邸除了住所功能外,還要能彰顯皇族權威。因此建築極其奢華,不惜砸重金還不斷追加經費。這樣子砸大錢自然引起非議,當時民政長官後藤新平甚至被召回日本國會質詢,最後在國庫出217,000日幣的超天價下,台北賓館才順利完成。
總督官邸歷經兩代,初建造時由福田東吾、野村一郎設計,以工整、對稱的文藝復興式為主要風格,建材採用磚造與石材混用的二層式建築。其中部分的石材是來自台北城的城牆以及台北大天后宮。十多年後,木製屋頂被白蟻侵蝕,由森山松之助進行改建,仿效法國宮廷式建築,屋頂改為高聳的馬薩式屋頂,建築樣式也增添巴洛克式風格,多了許多華美曲線的雕刻裝飾。
除了要彰顯皇威外,賓館也具有接待貴賓、迎接皇室成員的功能。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招待便是1923年皇太子裕仁(後來的昭和天皇)來訪,昭和來台的11天裡,裕仁共有5天住在此地。除了參觀台灣各地的建設之外,也利用官邸來宴請各地仕紳、表演活動等。裕仁所居住的房間,也在這次來訪後改為專門供皇室成員使用的住所。
走進台北賓館,內裝同樣讓人讚嘆。櫸木拼花地板、毛絨地毯和絲織窗門簾,再加上貼金牆飾和花葉裝飾、垂吊水晶燈,整間官邸充滿藝術的奔放感。此外,幾乎每一間迎賓房都設置英國進口的壁爐,壁爐上的巴洛克式花雕、維多利亞磁磚是特色,且每一個壁爐裝飾都有所不同。
庭院則呈現完全不同的景色,後院各種樹種交疊織景,與日式涼亭、石燈籠和前方的心之湖相映照出純正的日本和風景觀,低調但每個角落接饒富趣味;前院雖然規模不大,但西式的噴水池與立體幾何對稱的花壇圖案,配上前方雄偉的建築,則顯露歐洲宮廷的風味。
台北賓館因為仍是國家重要迎賓場所,因此平日不開放,但每月第一個禮拜六會有固定參觀日,大家不訪安排時間,來體驗這座台灣最壯觀、最奢華的古典建築吧